員工執行力不夠 需要怎樣去鍛鍊?

談到制度化建設,人們會想到兩種情況,說執行力強,很容易想到聽話、順從、懂事的員工;說執行力不強,很容易想到他人及基層下屬不力;片面的認為提高制度執行力建設就是培養聽話、順從、懂事的員工。其實,提高制度執行力並不是培養聽話、順從、董事的員工,而是從決策層、管理層、落實層、監督層等各個層面入手,全過程、多層面來提高。筆者認為提高制度執行力,制度是基礎、管理是前提、落實是關鍵、監督是保障。

一、制度科學是提高執行力的基礎

執行力是一個自上而下的任務傳遞和完成過程。制度是執行力的基礎,是各項工作管理的依據。科學決策、符合實際、符合民意的制度,執行的慾望強烈,執行力就會增強;相反,如果制度不科學、脫離實際,背離員工意願,執行就會打折扣。但在現實生活,個別單位在修訂制度時,深入調查研究不夠,對上級要求吃不透,下面情形判斷不準,自身狀況把握不住,專橫武斷,頻提口號,長髮文件,缺乏科學性、系統性,落實缺乏凝聚力、支持力,制度修訂完善往往成為一種形式,一些制度出臺之日也即宣告了不能執行到位之時。

員工執行力不夠 需要怎樣去鍛鍊?

員工執行力不夠 需要怎樣去鍛鍊

科學制度取決於決策層的科學決策,科學決策來源於實際,來源於對民生民情民意的準確把握,來源於對客觀情況準確瞭解。要做到制度科學,首先要有強烈的科學發展意識和社會責任意識,充分聽取專業人員建議,廣泛徵求職工群眾意見,全面公開民主修訂過程,使各種制度更加符合客觀實際,更加符合職工群眾的意願,夯實群眾基礎。其次,制度要有合法性。制度必須在遵循法律的前提下,不能凌駕於法律之上,涉及法律政策的制度必須經過合法論證,最大限度提高政策科學性、降低制度失誤率。再次,制度要有可操作性。制度一定要符合現狀,切合實際,堅持能執行的就制定、制訂了就必須執行的原則,杜絕“假”“大”“虛”“空”,使之具有可操作性。最後,要有持續性。持續性就是制度的思路,工作要求要保持相對穩定和統一,不能朝令夕改,政出多門,要形成上屆定下的事本屆接著幹,本屆定下的下屆接著乾的機制。

二、嚴密管理是提高執行力的前提

只有嚴密考核,杜絕“中梗阻”現象,才能把各項制度落實下去,管理層的執行過程就是任務量化、分解、安排、檢查、落實、考核評價的過程。沒有嚴密管理的過程,就沒有強有力的執行前提。只有注重了過程,執行才不至於走過場。我們現實生活中常常看到:個別領導“當面講執行、背後無行動”,“上面不過問、下面很平靜”;還有的主觀能動性極差,消極依賴現象嚴重,遇事“難”字當頭,遇難“退”字當頭,往往是沒有政策等政策,有了政策等意見,有了意見等經驗,有了經驗等支持。這些現象其實是管理不到位,放縱了落實層,敷衍了決策層。

員工執行力不夠 需要怎樣去鍛鍊?

員工執行力不夠 需要怎樣去鍛鍊

作為管理層要明確:我們的任務就是把制度落實到行動的轉化過程,必須明確任務,強化責任,嚴格追究責任,確保執行到位。一要抓宣傳教育。要通過各種教育形式,引導員工樹立大局意識、責任意識、法制意識,增強員工責任感、事業心,提高員工執行主動性。要善於激發內力,促使員工無論能力大小都要把最大力量投身到工作之中,以強大的內在動力推動工作落實;要善於增加動力,促使員工各顯其能、各展其才、各揚其長,形成抓落實的生動局面;要善於給壓力,切實解決落實中上急下不急的問題,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第二,要抓組織協調。組織協調是方法,是提高執行效果的有力手段。要根據權職責一致的原則,建立健全主辦責任制,完善行政過錯責任追究,形成層級之間、崗位之間的責任鏈條,達到執行線條清楚,執行目標一致。第三,要健全機制。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要建立過程管理機制,始終把管理中的任務量化、分解、安排、檢查、落實、考核、評價的過程作為執行的過程;建立員工輪崗機制,實行員工定期輪崗制度,解決員工長期不輪崗,工作沒壓力、沒動力的問題;建立示範機制,領導幹部要率先垂範,以身作則,對關鍵環節、重點工作要親自研究、親自部署、親自檢查,確保落實;要建立懲治機制,對違反制度、管理不力的行為要嚴格問責,確保責任追究到每一個層次、每一個職級、每一個崗位,做到不手軟,不做樣,確保執行效果。

三、嚴格落實是提高執行力的關鍵

好的制度最終靠基層去執行、去落實,如果不去執行、不去落實,再好的制度等於白紙一張。執行的程度如何,關鍵在於用人導向是否正確、評價標準是否科學、幹事環境是否寬鬆。當前,個別單位用人導向上,老實人吃虧、實幹人吃虧現象屢見不鮮;成天不幹事,總是琢磨人,圍著領導轉,被提拔重用的大有人在。這樣的用人導向長期存在下去,誰還會把心思用在工作上。在評價標準上,工作幹不幹一個樣,幹好幹壞一個樣,成績大小一個樣,誰會把精力用在幹好工作上。在幹事環境上,肯幹事、能幹事、幹成事的人被恥笑、被歧視,被看成另類、誰還敢去幹事。這些現象的存在,毫無疑問會大大影響員工的積極性、創造性,也毋容置疑的影響到執行力。

員工執行力不夠 需要怎樣去鍛鍊?

員工執行力不夠 需要怎樣去鍛鍊

提高落實層的執行力,需要正確鮮明的利益導向,否則就會是老牛拉車,當一天和尚撞一天撞,碌碌無為,利益導向正確鮮明,就會激發員工的積極性、創造性、增強員工的執行力;利益導向模糊有問題,就會挫傷員工的進取心和事業心,影響員工的執行力。對於增強執行力而言,必須獎勵提拔實幹且幹出實效的人,以德才素質和工作實績說話,打破“以分數取人”、“以地域用人”、“論資排輩”等舊觀念,真正把品行好、有魄力、幹勁足、業績好的人選到領導崗位上,引導員工務實重幹、執行有力。在評價機制上,必須建立科學的業績評價體系和評價辦法,對員工所幹的工作都要有一個客觀公平的評價,幹得好的要肯定獎勵,幹得差的要批評懲治,堅決打破幹好幹壞一個樣,干與不幹一個樣。在幹事環境上,重點引導樹立以敢抓敢管、盡職盡責、奮發有為為榮,以不負責任,不求有過、但求無功為恥的榮辱觀,營造良好的幹事環境。

四、監督到位是提高執行力的保障

監督到位,執行才有力。制度執行中監督出問題往往是監督缺位或監督乏力。前者是沒有監督,不管做得好壞。後者是監督的機制不合理,沒有效果。從近年來的制度督察工作看,監督缺位嚴重,許多工作佈置後,缺乏跟蹤監督,部門忽視事前監督和事中監督,偏重與事後監督,導致應付執行、被動執行、消極執行、慢執行、不執行、執行走樣等問題,也由此引發了制度執行不到位。

員工執行力不夠 需要怎樣去鍛鍊?

員工執行力不夠 需要怎樣去鍛鍊

增強監督力度,必須做到敢於監督、善於監督和有效監督。要在執行中監督,在監督中提升,突出抓好三個環節:一是在監督層次上求 “深”,深入群眾,深入基層,全面掌握制度在執行過程中的矛盾和問題;在監督內容上重“細”,對監督內容精心安排,周密部署,不放過任何一個細小環節,增強工作的計劃性、科學性;監督方法上要激 “活”,打破常規,採取靈活多變的監督方法。二是在重點上突破。要始終圍繞經濟發展這一中心工作,圍繞職工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開展監督檢查,特別是對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堅持制度運行到那裡,監督就到哪裡,提高執行走樣的難度。三是在方式上突破。善於自上而下監督,打破傳統的監督方式,採取逆向思維方式,對涉及基層的工作,直接深入一線,深入基層,與群眾面對面的瞭解情況,發現問題癥結,傾聽職工呼聲,瞭解真實信息;善於“協調聯動”督察,減少重複督察,減低行政成本,促進決策落實;善於對監督事項進行反覆監督,避免弄虛作假,促使員工增強執行力。

總之,通過決策公開、考核公開、執行公開、監督公開,採取員工群眾廣泛參與,讓執行力不強、工作效果差的單位和“個人”沒有市場,難以生存,從而營造一種提高執行力的良好氛圍。只有風氣形成了,環境造就了,制度體系健全了,才能使執行力持久高效的運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