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網攀枝花供電公司大窩凼村小黑板上寫著“致富經”

四川新聞網攀枝花4月12日訊(侯帥 方昱)4月8日,楊飛站在四川省鹽邊縣溫泉鄉大窩凼村村委會院中,習慣性地看了眼牆上的那面小黑板,他的名字後面寫著“人均收入8212.8元”。

窩凼村位於溫泉鄉西南方,2015年成為國網攀枝花供電公司定點扶貧村,楊飛一家正是幫扶對象。為了激勵貧困戶的積極性,2015年7月,攀枝花供電公司提出在村委會設立一個小黑板,上面記錄整個大窩凼村和貧困戶的脫貧指標狀況,每半年更新一次數據,讓大家瞭解脫貧的階段性成果。

2018年,大窩凼村貧困發生率為0,這表示該村當年已圓滿完成貧困村退出和29戶137名貧困人口脫貧任務。2019年,是大窩凼村脫貧成果鞏固年。

貧困發生率為0,背後是村民生活的蛻變。

夜幕降臨,楊飛來到家門前的山坡上,打開依山而建的水泥牲口圈的門柵,將自家的4頭牛與40只黑山羊趕了進去。“勤勞能致富,這句話是供電公司大哥告訴我的。可是光勤勞不夠,還得有領頭羊。”楊飛看著滿圈的黑山羊樂呵呵地說,“供電員工就是‘領頭羊’,是他們帶著我走上養殖這條路的。”

2015年,隨著脫貧攻堅戰打響,由攀枝花供電公司牽頭修的一條平整的水泥路通到了楊飛家門前。“要想富,先修路。”這句話楊飛聽說過,但是怎麼用好這條路,他和其他村民都看不出門道。

正當大窩凼村村民琢磨的時候,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已先行一步,做好了調研:攀枝花市市場對黑山羊、跑山雞等需求大,發展特色養殖是條路子。鑑於當地村民積蓄少、沒錢購買種羊的實際,國家電網公司與另外兩家金融幫扶單位共同在村裡建了一個“土銀行”,裡面“存”著各項幫扶資金106萬元,貧困戶可按照相關政策借取資金。

“供電公司的大哥們經常來我家唸叨養殖能致富。”當初,楊飛禁不住幫扶人員一次次“軟磨硬泡”,便從“土銀行”試著借錢買了5頭牛。讓他沒想到的是,當年就有一頭母牛生了兩頭小牛。楊飛算起了賬:“一頭小牛養幾個月賣了,能到手3000元,再養大一點就能賣到七八千元,兩頭就是一萬多元呢。”看到搞養殖確實能掙錢,楊飛趕緊又申請了一筆資金,購買了一批羊羔。

隨著牛羊養殖量的增加和出欄期的臨近,銷路問題擺在了眼前。路已鋪好——攀枝花供電公司主動對接本地市場,通過走訪全市大型餐飲企業,打通了一條售貨渠道。就這樣,楊飛家在村委會小黑板上的收益越來越多了。

在這塊小黑板上,楊飛一家的收入並沒有排在第一位,伍咖呷家在29戶人家裡收入最多。

“您試著把山上的草藥重樓在這裡種些,過幾年,就能賺錢。”四年前,供電公司請來的攀枝花農科院專家在大窩凼實地考察時,向伍咖呷提出了建議。“我家能下地幹活的就我一個,供電公司的人經常來幫我忙,他們帶來的人說的話,我肯定信。”在田間勞作的伍咖呷本著對供電公司的信任,在農科院專家和村農技員的指導下,鑽研種植草藥。

僅僅過了兩年,在2017年年底,伍咖呷就有了收穫——400斤重樓,賣出了8萬元。僅這一項收入,就讓伍咖呷的四口之家遠遠超過年人均純收入3600元的貧困線。

“沒想到我一個老婆子也能賺這麼多。”伍咖呷抿著嘴笑了很久,“多虧了供電公司勸我種重樓,如果還是一直種土豆,說啥也不能有這麼好的收入。”

規模化的種養殖產業,讓大窩凼村村民的生活大變樣。貧困戶實現了穩定增收,據統計,全村29戶貧困戶年人均純收入均超過5300元。此外,整個大窩凼村通過“農戶+合作社”模式,集體經濟收入達15000元,人均達27.57元,超過脫貧人均標準。如今,“致富”對於大窩凼的村民來說已經不再是遙遠而模糊的概念。小黑板上的29戶都各自找到了“離開”黑板的路子,過上了新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