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書盛行於什麼時代?

不二齋


草書,又稱破草、今草,由篆書、八分(隸書)、章草,沿襲多種古文字變化而成。草書本源於章草,而章草帶有濃厚的隸書味道,因其多用於奏章而得名。章草進一步發展而成為“今草”,亦習稱“一筆書”,書寫簡捷,給觀者豪放不羈,流暢的感覺。

草書萌芽於漢,成熟於晉,代表人物是張芝、王羲之。自從唐代“草聖”張旭、懷素的出現,將草書進一步演變成更加豪放的“狂草”,至此,草書的藝術趣味更為濃厚,逐漸成為眾多書家喜愛並抒發性情的書體,將草書推向書法藝術的頂鋒,因此,草書盛行於唐代。








使志安寧之秋


草書,是為書寫便捷而產生的一種書體,始於漢初,草書分為章草、今草、狂草。

章草起於西漢,盛於東漢,章草筆劃省變有章法可循,代表作如三國吳皇象《急就章》的松江本。



今草起於何時,又有漢末張芝和東晉王羲之、王洽兩種說法。今草不拘章法,筆勢流暢,代表作如晉代王羲之《初月》、《得示》等帖。



狂草出現於唐代,以張旭、懷素為代表,筆勢狂放不羈,代表作如唐代張旭《肚痛》等帖和懷素《自敘帖》。


書法翰墨名帖集


以我理解,草書始於漢,興於晉,盛於唐。





鑑水漁翁


《說文解字》中說:“漢興有草書”、草書始於漢初,其特點是:存字之梗概,損隸之規矩,縱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創之意,謂之草書、草書分為章草和今草、章草起於西漢,盛於東漢,字體具隸書形式,字字區別,不相糾連……今草起於何時,又有漢末張芝和東晉王羲之、王洽兩種說法、主要代表人物是張芝和王羲之……

話說:其實在秦代就有草隸的出現於民間……雖說秦代推行小篆統一為官方文字、秦代有程邈開創了隸書、在文字變革上起到了革命的意義、在書法藝術的發展上起到同樣大的影響……其實在民間往往出現的更早一點……那麼草隸或草篆在書法史也都稱為大草、在書法藝術美學上來講所處的歷史時期並不長或並不算成熟……那麼後來有了隸書規範化的出現、隸書的速寫章草的出現其書體書風又受到了演變影響逐漸走向完美方到後來出現了今草……如果說草書的出現其實秦代已經出現了……


春雨無眠


草書。隸書通行時出現的一種連筆的速寫字體。是秦漢以來以隸書草化,而發展起來,據說是漢章帝時杜度(一說是史游)所創。

漢代是章草的興盛時期。東漢許慎說:“漢興而有草書”。(巜說文解字.序》)相傳東漢時期,人們學習草書風氣很盛。

草書又分為章草、今草和狂草三類。

今草。以著名書法家張芝最負盛名,周嘯天說:“後漢張芝為今草前驅,他的草書體勢連綿,筆意奔放,有時一筆寫成……,與章不同。”


水天一色梅竹雙清


草書,個人認為始於東漢中晚期,盛行於東晉,唐朝。因為,東晉書法家王羲之及其子王獻之的草書法,書嗣其漢末章草書家張芝。草書墨韻與張吻合。


鬱香墨


草書基本存在於書法作品,正式通行的文件很少用到,至於草書盛於何時,想想“草聖”張旭就可以知曉。

唐代文風鼎盛,各路人才風雲際會,且形式不拘一格,給了書法足夠的發展空間。


石魚湖中魚


誠謝邀請:中國文字發展史記載:草書盛行在:漢(西元前206年--西元220年)漢代隸書發展達到高峰、草書也開始廣泛運用、楷書已具成形、行書也隨之發展⋯⋯!


龍行天下69001346


草書自文字書寫始草便相伴,此蓋文字書寫用之自然使然。規矩求識自捨速,而為時所束必草,一如時下速記。故篆時即有草化之篆,隸時亦有隸之草化(章草),楷時則今草盛行矣。此皆是文字功能在使用時的要求不同而成。至草書盛行實是文字功能淡化,而暢情表意之書法主體意識自覺所至。故至楷書文字符號文字功能完結 後,草書尤其是所謂的大草狂草始盛。書法已不再是簡單的寫字了。


鐵菩薩山人


草書始於漢初,分為章草和今草。章草起於西漢,盛於東漢,字體具有隸書形式,字與字不相連接。今草始於漢末,代表人物是張芝。今草到唐朝時盛行,草書演變成為“狂草”,作為傳遞信息的功能已經減弱,成為一種純粹的藝術形式,講求筆法和章法的揮灑之美,代表人物是張旭和懷素。

如有不當,敬請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