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幅狂草作品倒是有多高?好在哪裡?

蕭強


一、作品正文書寫的內容是曹操一首著名的四言詩《觀滄海》。

這首詩是曹操北征烏桓勝利班師,途中登臨碣石山時所作,詩人借大海的雄偉壯麗景象,表達了自己渴望建功立業,統一中原的雄心偉志和寬廣的胸襟。從詩的體裁看,這是一首古體詩;從表達方式看,這是一首四言寫景詩。這首詩有很多書家創作過書法作品,茲抄錄全詩如下: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二、垂釣客對作品的管見管窺

1、這幅不完整的所謂的狂草作品因為字錯多達21個,不但水平不高!並且是完全失敗的作品,更談不上好!因為有錯字是作品的致命傷,錯字多的作品則是完全失敗的作品!

“臨”字的草書書寫有誤(與吹相混),“觀”字的書寫錯誤(見的草書少一撇)丶“滄”的草書錯誤(三點水與倉的書寫錯誤,《草訣歌》雲:有點方為水丶空挑即是言;倉欲可同人,三點水與言相混丶倉的草書是信手塗鴉丶是臆造!),“海”的書寫錯誤(每的書寫是臆造丶是信手塗鴉),“澹”字書寫錯誤(三點水草成兩點水),“島”的書寫錯誤(島的草書有失法度,上下結構可寫成左右結構丶左右結構可變成上下結構,但包圍結構的草書鮮見外移寫成上下結構),“樹”的草書錯誤(左右的草法皆錯),“木”的草書錯誤(與市的草書相混),“叢”的草書錯誤(上下皆錯),“豐茂”的草書皆錯(字形完全失誤),“蕭瑟”二字草法錯誤(草字頭草法少一橫,瑟的草書完全失去形態,是信手塗鴉的臆造),“洪波”二字的草書錯誤(洪字的草書完全失去形態丶波錯草成了皮),“出其”二字草書錯誤“出與生相混丶其的上部草成了門”,“燦爛”的草書錯誤“粲的草書錯誤丶爛的右邊闌的門草法錯誤”,“哉”的草法錯誤(口的上面多了一橫可謂完全失去形態),“歌”的草書錯誤(完全失去形態)!

2、筆法水平低, “使、轉”這一重要草書筆法使用不嫻熟!

學草書必須懂得使轉。不懂使轉去描字,是學不好的。孫過庭《書譜》中雲:“真以點畫為形質,使轉為情性;草以點畫為情性,使轉為形質。”孫過庭不但歷史上孫過庭第一次提示了真書和草書的聯繫和區別,更揭示了草書的真諦——“草書的形由使轉組成”,任何書體要寫得好看,自然要講究用筆,這就是點畫精到的保障。草書的情性,恰恰是在點畫功夫上表達出來的。而真書的形,大家都知道由點畫組成,但如果沒有使轉就很死板,一有使轉這個字就活了。草書本來是動的,有點畫則動中有靜。真書原本是靜的,有使轉則靜中有動。

3、草書狂放失度,信手塗鴉、憑空信手臆造的字多。

4、通篇缺乏神韻,沒有一個令人能引起觀賞者強烈共鳴、“心摹手追”的好字與妙字!

5、草書書法的創作,比其他書體的創作更法度嚴謹,切忌信手塗鴉、隨意而書,更不能憑空臆造!

(圖片選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特此鳴謝!敬請關注、歡迎賜評!)


落月灣中垂釣客


這不叫狂草,這叫亂草。該燒掉的亂草。還不如我寫的。



黃河不死


寫不好的寫。



龍善若水


但是書法水平的確很一般,整體給人的感覺很亂,章法處理的太過於“滿”,落款的地方處理的也不是很好,落款的位置太低了,一直寫到了最後,連蓋章的位置都沒有了,給人比較憋屈的感覺,其實到最後只剩了這麼一點地方,只需要寫一個名字就可以了,沒有必要落長款了,另外沒有蓋印章,也不是一件完整的作品。

作者用筆上比較粗糙,很多筆畫都是作者憑自己的感覺寫出來的,沒有遵循一定的草書的法度,屬於比較野的用筆路子,沒有經過系統的草書的臨帖訓練,而且裡面還出現了很多的草書錯字,有的寫的也不夠準確,總體來看,可以說還沒有入草書的門徑,

我們來看一下這幅草書作品:

這幅作品裡面出現了很多的錯字,這是一個硬傷,比如比如第一句“東臨碣石,以觀滄海”,其中觀字和滄字都寫錯了,這在草書裡是大忌,本來草書就不好識別,現在更難了,接下來還有不少的錯字,如第二行的“樹木”、“百草”風字,都寫的不正確。後面秋風蕭瑟的“瑟”字也不是很準確。


觀字的寫法


另外,最後兩行的連筆太過於纏繞,沒有通透的感覺,總之草書要草而有法度,草而不亂,這才是好的草書應該有的,而不是潦草的書寫。

建議作者從小草和草字開始學起,系統的臨帖和學習草書的字法,從臨帖中去尋找草書的書寫方法,而不是會了幾個草書,就開始連篇累牘的書寫,我覺得以作者的書寫的功力,系統練習的話,必能取得成績。


滄字的寫法


不二齋




先育人再教書



作為一個學習了五年草書的學者來說,我看到開頭大膽的猜測了一下,這應該是《觀滄海》,再往後,我就不太好猜了……


這幅字以書寫者目前的水平,還不能用作品來形容,怎麼說呢,草法還有待提高,且有的字不能叫草書,只能用潦草來形容,舉例:


比如這個東臨石碣,臨字的第二筆明顯不對,石碣二字更是連在了一起,這是什麼草法?我可能是孤陋寡聞了。


這句秋風蕭瑟還能這樣連接?太過生硬了一點,同樣的草法不對,且秋風二字連接的位置不對,不夠飄逸


其裡二字草法對了,但其字的下筆控制不當,稍微調整一下問題不大,但似乎多寫了一個字。


甚至哉,後三個字還是寫得不錯的,草法有了,說明書者也非完全的自由體。


這個字,我個人認可這種筆法,飄逸美觀


總結下來,這幅字好壞參半,書者應該系統學習過草書,明顯可以看出會一些草法,不過書者的寫字習慣太過偏左,但我相信書者也在不斷的學習進步。


一點個人淺見,希望能夠拋磚引玉,歡迎評論區討論。簡繁y社區不僅僅是註冊分析師,也是文化愛好者,關注簡繁y社區,一起討論“錢”的問題,一起討論書法、太極、茶道等傳統文化。


簡繁y社區


草書又可分為:行草、章草和狂草,都有比較嚴格的運筆方法和行筆規律 ! 後來人也多是秉承前人的筆法稍加"改造”後,洐生出屬於自己的體式:如毛體等。

草氏家族對“黔”字的多樣寫法

早期的草書人,在創造快速和個性書寫的時候,注重的是單一字體與整體佈局相協調,追求的是快速、靈動、粗細相間和一氣呵成。手腕似蛟龍入海、翻覆有餘;筆尖如水蛇出洞、蜿蜒曲折。。。

從上圖可以看出:這(縮小版)是一副佈局十分完美、粗細相得益彰、清晰而又明快的草書佳品,無論是從右至左的筆走龍蛇、還是從藝術版畫的角度去欣賞,該作品都淋漓盡致地表現出書法者的獨具功力 ! 而依我(當然,我只是個門外漢)個人對內容的孤陋寡聞,如果在沒有範文或大師指點的情況下,我還真認不出來倒底是寫了些什麼。但從草書的既有、潛規則上來“辯認”,我隱隱約約又看到了熟悉的“明月黃山…” !



中華獨秀一 一草書,歷經了一千好幾百年的滄桑演變,其書寫筆(方)法與書寫習慣在因人而異、隨筆而遇中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諸代書寫人在前人的基礎上又融合(進)了自己的個性,創造性地發明了諸多風格,如自由體、潦草(鳥巢)體、嫁接體、連體。。。

題主若問我這副狂草作品倒是有多高?單從草書的基本和固有筆勢(方法)上來講,我認為這副作品在氣勢上、單行佈局上還是挺不錯的,屬於連體的範疇 ! 如果從草書的“肢散而身不散”、“形散而神不散”的角度上講,此作品一通到底、粗細(指字的大小)適中、間隔過大,純屬個性化創造,只能算是觀賞品 ! 好在我先前有學過曹操的《觀滄海》,不然僅從七拐八拉、寫得不倫不類、純屬個人創造性的字面上來看,我真的又要去望"字”興嘆了 !

這副狂草作品寫(還是用畫吧)得也成功,起碼上下間銜接十分連貫、筆鋒運作相當流暢、從頭至尾一氣呵成,集合了各路書寫方法,有勝於草聖一一張旭的可能,同時也能令張老先生瞠目結舌:我以前寫了後面忘了前面的 N多字,今天在這兒也認不全了。握草 ! 還東臨碣石?!

其實,不管去是寫什麼字體,或寫的什麼字(內容),能讓大部分人認得到、看得清才叫好,還得有章法(規矩)。再出神入化的筆端,流露出來的無非還是字,即使是藝術品,也要讓人能看得懂、認得全、理得透、欣賞得到。否則,寫來寫去只有自己認識,又有什麼用 ? !


zhangjun-8


書法之精妙不在於字體和所書寫內容,而在於意境和書法者修為與內涵。此副作品,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知了~


還談不上作品,只能說是練習,而且是極不老實的練習,想當然的練習。

首先,章法既不規範,又談不上創造性,只是想當然的胡搞。字間行氣和章法實際上是沒有的,只是生硬的拼湊。

其次,點畫不過關,軟弱無力。

第三,沒有靈魂。

草書是書法裡抒情性最強的,看不出這幅作品要表達什麼。

第四,有些字草錯了。

本來呢,看得出來,還是有些天分和功力的,不過感覺走錯了路。急功近利自以為是最害人,所以猛擊一掌,希望醒悟。再這樣連語言都不通順,“倒是有多高”地問下去,沾沾自喜只會害了自己。很多搞書法的人就是這樣,連基本的東西都沒有就狂起來,結果到頭來一事無成。


大悔憶智冰


這幅"狂草“作品有多高?

哎唷喂!有多高?你看塵土PM2,5有多高?它就有多高!

當今,一些個阿狗呀,阿貓呀,劃拉了幾筆就拿出來問,價值幾何?那些個雞呀鴨呀,胡亂塗幾筆就與騙子聯襠,拍賣幾十萬,幾百萬的!

更有那些個自認為有頭有臉的鬼呀怪呀的亂畫一通,還標榜名人書畫,騙人錢財!

沒有臉皮最厚,只有臉皮更厚!

哎怎麼說好呢?輕薄人只有以輕薄的話語相向,才能熄我心頭怒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