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稱呼人物為何有時是“明公”,有時是“主公”?

司馬長史


很多人覺得三國中每一個地方軍閥都能被稱為“主公”,其實大錯特錯。三國時期,主公是劉備的專有稱呼,這個稱呼就是劉備集團發明的,其他人都不這麼叫(另外三國時期,孫權也有一個專屬稱呼“至尊”)。至於明公,那就比較爛大街,理論上所有當官的都可以被叫做明公。


我們先來說主公,沒錯,後來主公這個詞確實被很廣泛地使用,但那是在三國之後。我們縱觀史料,東漢末年之前的任何歷史文獻都沒有出現過“主公”這個詞。而在正史《三國志》中僅有《蜀書》有出現“主公”,毫無例外都是劉備的屬下稱呼劉備的,而魏、吳兩邊從沒有過。有人做過統計,整個《三國志》中,出現“主公”一詞統共出現15次,全部在《蜀書》部分,14次用來稱呼劉備,最早是劉備入蜀,獲得益州之後,得漢中稱漢中王之前。用這個詞的人包括法正、諸葛亮、張裕、馬超等大臣,在勸諫、往來書信中稱呼劉備為主公。而在劉備稱漢中王之後,大臣提到劉備往往稱“殿下”;而在劉備稱帝后更是稱“陛下”了,主公這個詞就沒有再用。最後一次用“主公”是劉備死後,諸葛亮主政期間,在寫信的時候稱呼劉禪為主公,不過不是單一的“主公”而是“朝廷主公”。所以,我們可以判斷出,主公這個詞就是劉備陣營的發明,“公”是尊稱,主公的意思可以理解為“尊敬的主人”,但是在劉備稱王、稱帝后,更尊貴的殿下、陛下稱呼更好,於是便不再用。而諸葛亮那次破例也是強調劉禪是“朝廷”主公。而在這之後,確實也有不少人稱呼自己的陣營中的君主為“主公”。這可以算是劉備的貢獻吧。


由於無論是《三國志》之前的史料還是魏吳兩國的資料都沒有“主公”一次,我們只能認定此為劉備集團發明。與此類似,孫權陣營有一個給孫權的專有稱呼“至尊”。這種吹捧孫權的方法也是無所不用其極了。

然後就來說說“明公”。我們說清楚了“主公”是劉備的專有稱呼,所以也就否定了有人說“明公”的意思是“英明的主公”。不存在的,公就是很常見的尊稱,在古代有一定地位的都可以稱為“公”,沒有主人的意思。所以我們可以把“明公”理解為“英明的先生”,由於英明一詞主要用來形容至少是官員的人,所以我們有時候也可以把“明公”理解為“英明的長官”。那這個詞與主公有本質區別,那就是“明公”不一定用來叫自己的主人,只要比自己級別高都可以叫“明公”。比如孫權的使臣到了曹操那裡就可以叫曹操一聲“明公”,哪怕他們連陣營都是對立的。


伊耆角木


在三國,稱呼明公與主公是大有區別的,一般明公為尊稱或暗示。主公則奉其為主稱主公。但主公以武將稱奉為主子的稱謂,文人則酌情而稱。

如曹操初始挾天子,就有文人稱曹為明公,因名義上上面還有天子,曹操隨官大,但表象還是同殿稱臣。

以明公暗示,是以主上有不妥之處,在麾下文人諫言,望主上接納考慮,以明公稱謂,隨是尊稱,但意思卻是不要犯混的意思。

在三國裡,諸葛亮開始稱劉備為明公,那也是匡扶漢室,還不能稱劉備主公,諸葛亮稱劉備主公,其實打心裡就有讓劉備自立為王之意。

三國有明公和主公不一樣的稱謂,只是文人對侍奉主子在不同情況下的稱謂。


夏有涼風61


【回答問題】三國時稱呼人物為何有時是明公,有時是主公?

首先,弄清楚什麼是公?封建時代君主分封其兒子和有特殊貢獻的大臣以爵位,有王、公、候、伯等等級。公是低於王之下而高於侯之上的爵位,一般情況下,未公開反叛朝廷的人都不可以自稱王,當朝廷勢力弱小時,割據稱雄者大多以公(其實許多人根本就不是什麼公的級別)自居,所以依附於他的文人武士都稱割據者為主公。

什麼人可稱為『主公』?什麼人可稱為『明公』?東漢末年,朝廷羸弱,天下大亂,諸侯割據稱雄,自成一系,各地先後有數十個大大小小的割據勢力集團,諸如曹操、袁紹、劉備、孫權、袁術、劉表、馬騰、韓玄、公孫贊等等,他們的下屬隨從,向效命的割據集團主子稱呼為『主公』。因此稱呼『主公』有其特定性,即只向自己集團的主子稱呼主公。如曹操集團的郭嘉、許褚等,只會稱曹操為主公,而決不會稱其他集團的割據者為主公。反之,劉備集團的諸葛亮、趙雲等,孫權集團的魯肅、程普等,他們也只會稱劉備和孫權為『主公』,而決不會稱曹操為『主公』。下面截選《三國演義》中幾段原文以佐證之。

(1)諸葛亮:第五十三回《關雲長義釋黃升漢 孫仲謀大戰張雲遠》『忽報公子劉綺病亡,玄德聞之,痛苦不已。孔明勸曰:“生死分定,主公勿憂,恐傷貴體。”』

趙子龍:第四十二回《張翼德大鬧長坂橋 劉豫州敗走漢津口》『雲喘息而言曰:“趙雲死罪,萬死猶輕!糜夫人身帶重傷,不肯上馬,投井而死,雲只得推土牆掩之。懷抱公子,身突重圍,賴主公洪福,幸而得脫。”』

(2)魯肅:第五十七回《柴桑口臥龍弔喪 耒陽縣鳳雛理事》『魯肅曰:“肅碌碌庸才,誤蒙公瑾重薦,其實不稱所職,願舉一人以助主公。”』

(3)張松:第六十回:《張永年反難楊修 龐士元議取西蜀》『松曰:“某聞許都曹操,掃蕩中原,呂布,二袁皆為所滅,近又破馬超,天下無敵矣。主公可備進獻之物,松親往許都,說曹操興兵取漢中,以圖張魯。”』

綜上所述,主公之稱呼,就是各為其主的割據集團內部中文臣武將稱呼自己事奉的主人。

『明公』之稱呼,與『主公』之稱呼還是大有區別的。明公即可以是集團內部下與從屬對主人的尊稱,代表明主的意思。如曹操集團最重要的謀士荀彧,就一直稱呼曹操為『明公』。如三國演義第十六回《呂奉先射戟轅門 曹孟德敗師淯水》中曹操在攻擊呂布時,得知張繡以賈詡為謀士,連接劉表,屯兵宛城,欲興兵犯闕奪駕,問計於荀彧。『彧曰:此事易耳,呂布無謀之輩,見利必喜。明公可遣使往徐州,加官賜賞,令與玄德解和。』荀彧雖事從屬曹操,但認為曹操始挾天子以令諸侯,故只稱曹操為明公,因名義上還有朝廷和天子,曹操雖官大,但表象還是同殿稱臣。這也是他不同於稱曹操為主公的郭嘉之處,也是後來曹操逼他自殺的根本原因所在。

明公稱呼但與主公稱呼又有不同之處,即可以對自己認為有非凡的能力或在某種場合下要阿諛逢迎拍馬的時候,對別的諸侯割據者以『明公』之稱呼。如《三國演義》第十四回“曹孟德移駕幸許都 呂奉先乘夜襲徐州”中,曹操在洛陽見到來投靠漢獻帝的董昭,在議論李傕舊將楊奉時,『昭曰:此乃無謀之輩,明公何足慮也。』而此時,董昭尚未加入曹操集團,稱曹操為『明公』一是彰顯對曹操的尊重,也含有為求得曹操的器重而拍馬屁之嫌。

又有三國演義第八十七回《徵南寇丞相大興師 抗天兵蠻王初受執》中,諸葛亮率蜀軍南征平定永昌,太守王伉言士人呂凱助守城有功,諸葛亮問平蠻之計於呂凱。呂凱取一圖,呈與孔明曰:『某自歷仕一來,知南人慾反以久矣,故密遣人入其境,察看可屯兵交戰之處,畫成一圖,名曰《平蠻指掌圖》。今敢獻與明公,明公試觀之,可為徵蠻之一助也。』此時,諸葛亮為蜀漢丞相,呂凱故稱諸葛亮為明公,獻圖以邀功,又是一番景象。

三國中有關『主公』、『明公』之稱呼,如上所言,大家基本上可較完整地瞭解。尚有三點特別說明如下:

(1)劉備集團的關羽、張飛從未稱劉備為『主公』,他們三人因桃園三結義之故,互相稱兄叫弟,以顯關係不一般。

(2)曹操集團的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淵等宗親人物,也從未稱曹操為主公,多以曹操的官職相稱。

(3)蜀魏吳三國鼎立俱稱皇帝后,其各自部屬文臣武將再也未稱劉備、曹丕、孫權為主公了,而是稱『陛下』。『主公』一稱呼退出歷史舞臺。而『明公』一稱呼仍在使用,呂凱稱諸葛亮為『明公』就是例證。

易玩三品原創文 2018.11.29.





易玩三品


明公,開始是對縣令的尊稱,後來演變為對有身份有地位的人的一種尊稱。

主公,是自己追隨的人,奉其為主的意思,有從屬關係。

例如劉備依附袁紹,曹操時也只稱明公,不稱主公,意指自己並沒有奉對方為主,只是臨時合作關係!而袁紹與曹操的部下,田豐郭嘉之類,都是稱呼其為主公的。

就像今天稱呼劉總,王總,張總只是個尊稱,自己人會稱老闆,老大之類



光明仙君


這兩種稱呼是古時臣下對主上的敬詞,明公的意思有二,其一是讚頌主上清明公正,其二就有溜鬚拍馬之嫌了。主公是臣下對主上的統稱的敬詞。


彥華327


明公:是對權貴長官的通稱和尊稱。主公:臣下對君王的稱呼,古代臣稱呼君。


人間正道陳德立


三國演義》中,劉備、呂布等人都曾稱呼曹操為明公,而曹操的部將於禁、徐晃等人則稱曹操為主公,這是為什麼呢?原來,三國時期,“明公”和“主公”都是人們對社會上有權有位者的通稱。二者的不同在於,“明公”是非隸屬關係之人對有權位者的尊稱,劉備、呂布等人與曹操沒有上下級關係,所以用這個稱呼;“主公”則用於隸屬關係,于禁、徐晃是曹操的屬下,自然要用“主公”。諸葛亮投奔劉備後,也一直稱劉備為“主公”。也就是說,“主公”與“明公”標示了一種內外之別


八卦研究室


公在當時是對有名望有爵位人的稱呼,如曹公、關公。主,本身帶有以……為主之意,所以主公是臣下對君主的稱呼,三國時各勢力的文臣武將稱呼自己的君主為主公,屬於同一陣營的臣子稱呼君主。明,有聖明、明察秋毫之意就是對公加了個形容詞,一個褒義的形容詞。明公用的就比較多。即可以是臣子對自己的君主的稱呼,也可以是對別的勢力君主的稱呼,還可以是對其他有名望有地位的人的稱呼。


木小石012


在三國時期,稱呼跟自己沒有隸屬關係的聰明智慧的人為“明公”,以示尊敬。

稱呼自己擁戴,追隨,服務的人為“主公”,表示“忠誠”,以顯示,是一種隸屬關係。


瀋陽楊藝


《三國演義》中,劉備、呂布等人都曾稱呼曹操為明公,而曹操的部將於禁、徐晃等人則稱曹操為主公,這是為什麼呢?原來,三國時期,“明公”和“主公”都是人們對社會上有權有位者的通稱。二者的不同在於,“明公”是非隸屬關係之人對有權位者的尊稱,劉備、呂布等人與曹操沒有上下級關係,所以用這個稱呼;“主公”則用於隸屬關係,于禁、徐晃是曹操的屬下,自然要用“主公”。諸葛亮投奔劉備後,也一直稱劉備為“主公”。也就是說,“主公”與“明公”標示了一種內外之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