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五六十歲以上同齡人聊天時,都認為身為子女的80後一代比較自私,不懂感恩呢?

秦地俗人


這話也說的太武斷了吧。我86,我老公81。我們就很愛父母啊!結婚收的禮金都給了父母,買房也是自己一分分攢的,生孩子自己掏的錢,孩子小時候在父母家我也一起帶孩子!孩子大了要上學,帶著兩個孩子去我老公工作的地方,自己一個人帶孩子。老公安心上班,我自己在家相夫教子!逢年過節,給父母包紅包,每年暑假就帶孩子們一起回去。寒假就把父母接過來團圓啊(我們這邊比較家裡暖和點)!生活中肯定還是有一些矛盾的,相互包容體諒,日子就能幸福的過下去!我身邊也有很多跟我們一樣,生活艱辛,卻笑對一切,出門在外,總報喜不報憂的80後。


寶貝Lisa1


五六十歲同年人聊天談到身為80後子女時,大多數認為後一代比較自私,不懂感恩的情況,確實存在。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有三個個方面。

時代背景下的家庭特點

五六十年代的人所在的年代,正是國家經濟困難時期,家庭人口多但物資匱乏,相對生活比較艱難。多子女家庭佔了絕大部分,子女人數多在2人以上,3到5人非常普遍,多的甚至7到8人。獨生子女家庭特別少。如果是獨生子女家庭,還會享有一定的政策優惠,比如在“上山下鄉”運動中可以留在居住地照顧家庭。

改革開放後,隨著經濟形勢開始好轉,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極大改善。而他們的後代,也就是80後這批人的處境剛好與他們的父輩相反。國家實行“計劃生育”政策,名義上鼓勵少生實際上強制執行獨生。最大的共同點就是,絕大多數普通人家庭,幾乎全部是獨生子女。




兩代人的性格特點

五六十年代的人,由於家庭人口較多,較長一段時間生活在物資匱乏的環境裡,養成了勤儉節約、精打細算、兄弟姐妹相互幫助照顧的生活習慣,長久的這種生活習慣形成了吃苦耐勞、寬容容忍的性格特點。

中國改革開放以後,幾乎全是獨生子女的80後們,集家庭成員百般寵愛於一身,成長時期不會有吃穿的顧慮,更是少有磨難,接受了比他們上一輩好很多的教育。在物資生活有保障的同時,精神生活比起上一輩人,更是豐富多彩。由此,在性格上表現得自我有餘而獨立不足、理想遠大又時有輕狂、面對挫折時往往是彷徨而選擇迴避。

自私和感恩的表現

自私的表現在於:以自我為中心的貪婪;待人接物時的敏感與冷酷;索取的習慣性行為養成的吝嗇;性格多疑形成的性格孤僻。

感恩,不是簡單的報恩。它是一種責任、自立、自尊、品德和追求,一種陽光人生的精神境界!

人們在談論其他人時,往往會拿自己與其比較。五六十年代的同齡人之間遇到了大多類似結果,自然而然得就出了“身為子女的80後一代,大多數比較自私,不懂感恩”的結論。


嫋嫋青煙伴我思


這個可能跟好多是獨生子女有關係吧,物以稀為貴,更何況人呢,父母肯定更疼愛,更寶貝,父母的全部都注入到其身上。相比於兩孩家庭,對比下來獨生子女顯得更自私,任性,不獨立,以自我為中心等等。當然獨生子女也有很多沒有這毛病的,兩孩的也有,所以這也跟父母教育有關


神奇的爽歪歪


這一代人正好趕上中國經濟大踏步起步階段,並且計劃生育開始嚴格實施。當初社會上對八十年代出生的群體流行一種稱呼,叫中國的小皇帝!就是相比上代人變化太大,生活條件也大大的提升改變,並且除去特殊情況外每家幾乎就一個孩子,溺愛自然少不了!而九十年代出生的,已經是這樣狀況的中階段期間,社會適應了這樣群體,家庭也磨合適應到習慣狀態,不在極端的像對待八十年代出生的群體那樣來對待孩子了。


longtutengAT


社會在變,觀念在變,但做人的底線不能變,這就是以太眾認知為標準的,憲法也是人民定的。當前出現的怪病一是一切向錢看惹的禍,有似西方的自私文化,二,教育有問題,沒有從德起步,只求成功財富,攀比。所以會出現社會怪象。


田巨武



那座城那顆樹


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也許是社會大環境的影響,我唯一的女兒就這樣,一年到頭沒一個電話!微信也只回一個字"忙",想必錢才是她的親爹?把她爸當年怎樣辛苦的培養她早忘到九霄雲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