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武術體系訓練出來的人,為啥搏擊擂臺上的對抗能力這麼弱?需要在哪方面補強?

長風浩蕩


對於現代武術的訓練體系來說,多數人所重視的是套路的練習,再加上對於傳統武術的一些曲解,把很多的真正實用的東西丟掉了,而留下了眾多的華而不實的花法。我想從幾個方面來剖析一下當代武術與搏擊的一些差別,以及搏擊的訓練特點與武術體系的訓練特點。

1、中國武術體系的訓練方法

無論是內家拳還是外家拳,現在的比賽多數都是以套路比賽為主的,而很多的武術對於功力以及實戰(包括對抗練習)都沒有要求,而套路以各種複雜的身法、手法、腿法為主,而這些身體的技巧,本身就已脫離了實戰。實戰的技術無論多麼高深的武功,都是最基本最簡單的技巧,而非複雜的身法。

再說訓練,在訓練當中,當代的許多武術都是以“拳打百遍自然熟、拳打萬遍神靈現”為主的套路練習,而失去了很多的如單式千遍萬遍的訓練。拆招、對打、散手等實用的技巧也多數被神化,功力的練習也十分的匱乏,沒有功力,沒有力量,更別談抗擊打能力了,這種訓練模式,除了有很好的身法技巧之外,基本上出手就是輸。在古代的訓練中,我想武術絕對不是現在的這種訓練模式吧。

就比如吳殳《手臂錄》中講槍法的訓練,每天要練扎十餘斤的大槍就要練500下以上,連續百天的不斷練習,這樣一個扎法才能練到熟練,過萬遍的全力以赴,連續百天的練習,一個動作,每天訓練,試問現在哪種武術可以達到這種程度?正是這樣辛苦的練習,還需要多年的其他技法訓練、實戰拆招、雙人對扎等技術訓練完全熟練,最後才能使槍法應用於軍隊實戰搏命之中,這也是古代武術高深之處,他們付出了許多的辛苦,不斷的努力,最終才將技法發揮出去。

2、搏擊的訓練特點

現代搏擊的訓練,就有古時的兵器訓練方法,哪一個搏擊選手或是業餘選手,每天的出拳、打沙袋等訓練直拳或其他拳種的訓練不得百下以上,而專業的搏擊選手除了千百下的拳法訓練之外,還要針對體能、抗擊打、反應、身體協調性、閃躲等專項進行不斷的訓練,最後訓練完這些基本動作之後,還要經歷雙人對戰的考驗,在實戰中尋找自己的不足,在實戰中找到實戰的方法。這種訓練方法,保持了一個武者的求勝之心,也保持一個武者征服他人的慾望。

3、當武術遇到搏擊時

現在的許多練習武術的人,對於體能的訓練遠遠小於搏擊者,包括力量、抗擊打、反應、體能等,武術的體能基本上就是在練習拳術套路時所付出的訓練動作,所形成的一種體能方法,很多的傳統武術尤其是內家拳的大師們,很少練習體能的,看看一個個的大肚子就知道了,而搏擊選手有幾個大肚子的?

沒有體能就意味著連續出拳幾十秒後,即使沒有人來打你可能你的體能就會出現不支,當你沒有很好的反應速度及體能的話,當一個連續十餘次以上的快速出拳就可以把你擊倒。就好比某雷與某東的比賽一樣,沒有任何的反應速度,也沒有任何的閃躲技巧,或許在倒地之後,才只是身體的一個下意識保護,而已經完全沒有了征服別人的慾望了。不是心餘而力不足,而是心和力都不足,包括智。

雖然練習武術的人,也練單式,同時也練習很多的推手或是雙人的對抗,但多數的都是在兩者都知道相互要出的動作而作出的反映,體現出了知已知彼的戰法。而武術對搏擊的對打,其實是一種不知已更不知彼的戰鬥。不知已在於其對於自身的武功修為沒有很好的認識,同時對於古時的武術沒有深刻的研究,更沒有研究前人的功力訓練方法,更不知道武術的訓練同樣要像搏擊一樣,訓練體能、拳法、散手對練等諸多環節;不知彼在於他們對於搏擊的訓練方法一無所知,對於搏擊沒有任何的概念,更不知道一個非專業搏擊拳手的出拳速度有多快,力量有多大。

想要讓武術能夠迎合現代擂臺搏擊的要求,那麼,就要向搏擊學習,在學習搏擊的同時,保持武術傳統技術的訓練,將兩者結合,並融會貫通,並不是說武術不好,而是要在練習武術的同時,去知道武術的傳承、武術的訓練方法、搏擊技巧,同時也要從實際出發,在實戰中尋找真諦,借鑑現代搏擊理念才能更好的讓武術適應當代擂臺的需求。


楊營雙節棍


我自己練過傳統武術,也在用現在搏擊的訓練方法,與格鬥技術。我來談談我自己體會到的一些差別,與看發。

1:傳統武術具有的社交屬性與文化傳播屬性的特點,這個屬性是高於格鬥競技屬性的,很多聯繫學習傳統武術的愛好者,第一目的不是為了打實戰去的。所以就導致了訓練的時候,更多的是在談拳,聊拳,聊聊前輩的一些人文軼事,然後講講手摸摸勁,大大套路,在這樣熱鬧祥和的氛圍中就過去了。

2:目標不不明區,不夠專注,太過於龐雜。來學武的過程中,沒有明確是為了健身活動活動作為目的,還是練習競技套路最求好看為目的,還是摸勁訓練推手為目的,徒手格鬥為目的,還是兵器實戰為目的。徒手實戰有規則的,拳擊規則,散打規則,踢拳規則還是泰拳,或者mma規則?兵器無甲兵擊還是有甲兵擊? 所以會發現武術裡感覺什麼都包含一點,但是都不夠專注。而各種擂臺比賽,都是在當前規則下發展出來的最合適的技術。 所以傳統武術要自己制定一個規則。要麼就在這些規則下去適應打磨技術,那麼從外形表現上也就難以區分了。

3:訓練強度不夠,低效率。安排不夠合理,不願意與現代技術做對比修正。傳統武術有很多樁法,練習的話可以整合骨架,獲得一種整體力,這一點很好,很有特點。但是格鬥不但要有整體力,還要有步法,體力,抗擊打,擊打位置精度,反應,閃躲,對抗心態等等很多部分組成,致謝都需要不斷的實踐實戰去磨練,才能真正的掌握。 而之戰對抗訓練恰恰是傳統武術最欠缺的,大多都只是師父打弟子的講手配合,這是不符合客觀實戰的場景的。

4:不以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太過於尊古崇祖。認為技術越古老越好,這是違法事物的客觀發展規律的。當學的技術用於實踐時,發現不好用時,不去參考其他技術分析原因。反而是回到古籍,古老故事中去尋求慰藉,認為是自己沒有練好。所以就造成了一種錯覺古代是100分,後代一代比一代差,最後連古代的十分之一百分之一都達不到。我個人感覺這種結論是很魔幻也很返智的。拳擊泰拳空手道mma等等,擂臺上的技術都是一代代不斷髮展進步的,只會在特定的場景下越來越強,中國的傳統武術不應該是個例外。

所以綜上所述,我覺的:

1學武術要首先定好目標,

2多實踐驗證,修正

3拋開門戶之見,多多交流

4制定合適的表現競技規則

5多多宣傳,吸引更多年輕人參與


格鬥嘚吧嘚


武術系統訓練出來的人搏擊擂臺比較弱?散打也屬於中國武術,現在的散打訓練方式和搏擊差不多的,至於為什麼上搏擊擂臺比賽表現出來比較弱,全部都是因為訓練方式麼?


我不這麼認為,外國綜合格鬥和中國綜合格鬥,外國足球和中國足球這些訓練方式都一樣的吧,結果實力對比如何呢?
還有比賽規則也很重要,許多著名拳王跨界打比賽,結果基本上都失敗了,甚至輸過了並不出名的選手,無論散打,武術套路表演,還是傳統武術都和搏擊不是一個體系,武術上搏擊擂臺比賽就是跨界打,地下黑拳王厲害吧?上擂臺就不行了,搏擊比賽的拳王一般也不敢去打黑拳,一樣的道理

武術分2個部分,剛剛說了散打,現在說說武術套路表演,如果讓武術套路表演上搏擊擂臺比賽,簡直就是搞笑,武術套路表演的要求是好看,和打沒有關係,如圖:南拳套路表演亞運會冠軍
當然中國武術除了散打和武術套路表演,還有民間傳統武術,傳統武術雖然能打,但是上搏擊擂臺比賽打過搏擊,是不是異想天開了啊?傳統武術練習者入門的人並不多,很多人只是隨便練練,


傳統武術門派很多也是教的國家大力推廣的武術套路表演,加上傳統武術主要是兵器,次要的才是拳腳,而且並不是針對擂臺,何況是搏擊擂臺比賽,搏擊是職業,傳統武術是愛好,你叫一個喜歡在家做飯的人參加日本廚藝大賽,能贏麼
如此多的原因怎麼能用一個訓練方式就解釋了呢,還有政策支持,社會環境,商業運作等等,就不一一列舉了。比如跆拳道,武術套路表演,都不能打,一樣發展得非常好

一家之言未必對,歡迎大家批評更正補充,留言評論,一起討論我是文明理性看傳武 喜歡我就關注我吧


文明理性看傳武


傳統武術是防身,最短的時間內打完就跑了,而搏擊擂臺是競技體育的產物,傳統武術的體系不完善。這是現代體育運動能力的思維導圖,傳統武術估計沒有幾本書或是幾個傳統大師,能搞清楚的。

傳統武術能實戰,有訓練體系,但無法做到更細緻的區別對待,每一個人獨立個體訓練方法與手段非常有限。甚至有些傳統武術強調正宗性,不可改變宗師的動作模版。

如果要改變傳統武術的擂臺競技能力,只有不斷的進行實戰演練,並且需要借鑑同時代的訓練手段,訓練科學監督來跟蹤運動員的訓練承受力,恢復力,還要進行大量的統計學,至少一年的實戰賽事,包括模擬比賽,要總結出最大成功率的動作。


福州禪武


本來就是雜耍,與傳統武術沒有多少關係。近二三百年,武術舞蹈化、套路化非常嚴重,新生套路如雨後春筍,有些根本就不靠譜,純屬胡編亂造。像什麼宋江拳、劉唐下書拳、武松脫拷拳、孫二孃大戰拳、李元霸拳、降妖拳、螃蟹拳、鴨子拳、跛子拳等等等等,有的人在歷史壓根就不存在,有的不可能因為發生一件事就創立一套拳,有的拳則沒有任何意義。說白了編拳者純屬意淫,不排除有不可告人的目的。有的喜歡找個歷史名人當創拳、傳拳背景,不是武狀元就是大將軍,純粹是胡說八道,這樣的傳統武術能打就怪了。

傳武有幾千年的歷史,假傳武的歷史往往不足幾百年,真與假、對與錯不要聽名氣,看看他們身上有沒有東西就明白了。單純的四肢運動、使用蠻力和僵力、花裡胡哨的、節奏感和停頓感明顯的、造型高大尚的都是假貨,可惜會看的人太少了……


單氏武技a


為什麼現在搏擊體系的人在擂臺上相對較弱?以下部分是我在另一個問答中的回答:

傳武在擂臺上敗給了現代搏擊,與泰拳王跨界去打ufc被普通拳手擊敗一個道理~訓練方向針對的規則不同,進入了別人的規則,不適應。

傳武的訓練方向是在法治環境極差沒有監控攝像頭的跑江湖攻防技巧,沒有規則不限人數可用器械沒有禁打部位沒有裁判喊停可以逃跑,因此訓練針對性有別於能保證一對一有禁打部位不能用器械有裁判喊停的現代搏擊。

最明顯的區別就是柔術寢技和扎馬步。在保證一對一有禁打部位的情況下,柔術寢技是極強攻擊技能。但在無規則情況下,特別是被圍攻時,倒地意味著有可能被人踢腦袋。於是,被現代搏擊瞧不起的扎馬步反而更顯作用~它保證了被圍攻時人不能隨便被摔倒。無規則下人的攻擊習慣是十打九摔,只要不被摔倒,人被重腳攻擊到上半身的要害的機會就會減少。

大家之所以覺得傳武比不上現代搏擊,是因為現代搏擊擅於利用規則,將傳武拉入對自己有利的位置來對決。

那麼,我們該如何選擇要練習的武術呢?想要榮譽,就參加競技體育,多打比賽。想要日常綜合防身技巧更多,就學傳武。

補充:

個人的擂臺實力,往往涉及到種族人種問題。例如美國人以牛肉為主食,這對發展像柔術、摔跤等糾纏類技術,是有運動營養學上的優勢的。人家全民從小就食,挑選出來的人自然比中國人在快成年時挑選出來並開始搭配吃牛肉的拳手有優勢。人種中,黑人在爆發力上有優勢。綜合來說,中國偶爾出個劉翔這類的天才,但整體上肯定不如人家。


雲出無心David


最主要的原因是訓練的目的不一樣。

學武術,大多是為了表演和顯得牛逼,從來沒有人學習武術是為了登上擂臺打比賽。

一個是興趣愛好和健身項目,一個是擂臺競技比賽,如何能相提並論。光是耐力、體力和攻防技術都無法和搏擊相比較,哪能對抗。
而最需要加強的就是武術的目的性,如果非要比賽,那一定得以實戰和競技為目的,除此之外,別無他法。



一旦確立了這個目的,則武術會被化繁為簡、精益求精,也會在訓練方式和技術上進行突破和改變,一味地墨守陳規不可能逃離武術目前的現狀。


武力封神榜


因為人是肉做的,再怎麼練都有極限,只有重量級差異才是絕對的。其他的都是幻覺


穆景天


放棄套路演練,放棄套招,放棄無用的馬步訓練,增加直勾擺三拳,增加面部抗擊打訓練,改推搡製為ko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