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國的搏擊運動員的體能感覺總比國外選手差?

老洪147976253

有時候我們看比賽,比如拳擊,MMA,都會發現中國選手的體能很差,特別是拳擊,打到後面就成了掄胳膊了,這是什麼原因呢?我來分析一下!

1、人種差異

外國人,黑人或者白人格鬥運動員,他們天生就有比較好的體能,他們無論是力量還是體力,都比黃種人強一些。


2、訓練效率

國外的搏擊技術比國內強很多,他們有著很多先進的訓練技術,而不是埋頭苦練。就像梅威瑟,他擁有很強的技術,這是靠一些先進的訓練手段得來的!


3、自制力強

外國選手,特別是黑人運動員,他們雖然風流倜儻,但是訓練起來,他們的自制力是很強的!他們能控制住自己,努力訓練,而中國拳擊或者格鬥運動員,在取得一定的成績後,就會驕傲自滿,訓練不再那麼刻苦,因此後面比賽一般被虐。當然,國內有的運動員還是自制力很強的!
綜上所述,我國的格鬥還需要多方面的提高,相信我國的格鬥會越來越好!


游泳冠軍張教練

這個問題是普遍中國運動員的短板,很多中國的搏擊運動員都是前一局或者兩局打的非常好,也非常佔優勢,但是到了最後一句卻不行了,很容易在體力不行的情況下被KO,這個其實有很多方面的原因

中國和國外的人種上不同,很多的外國人都是先天都比亞洲人狀,體能也要好,尤其是黑人,外國運動員都是35歲左右還在打比賽,而我們國家的都認為過了30就年齡大了不行了,這個是體力問題也是心態問題。這個不得不承認,但是這個也不是主要原因,通過科學的鍛鍊還是科學提高身體素質的



還有一個就是中國的搏擊起步比較晚,也就最近十幾年才開始慢慢發展,最近幾年才在國際上嶄露頭角的味道,相比美國,泰國,日本等國家起步要晚很多,而且想泰國人家都是從小就開始練習,甚至在擂臺上比賽


而我們的國家呢?最多讓孩子學習學習跆拳道,連散打都不敢練習,總認為搏擊是大人練的,和暴力掛上了勾,對搏擊這個運動有很多的誤區,自己國家的散打也不發展,人家菲律賓都把我們的散打發展成大學加分課啦


奧輝搏擊

其實,泰國拳王多是因為泰拳是泰國的國術,有著悠久的歷史,孩子們從三四歲便開始聯繫,而且泰國都是泰拳王,沒有拳王。至於日本,是因為在二戰之後,日本的經濟陷入低迷,很多的搏擊賽事為日本經濟復甦提供了很大幫助,日本的搏擊歷史也要比中國悠久。

中國在後來才引進了拳擊比賽,後來也才有了搏擊運動員,時間較短,而且中國很多搏擊選手都是從十幾歲才開始練習,這個歲數國外很多選手已經開始奪冠甚至是金腰帶纏身了。

而且現在國內的搏擊文化還不夠發達,絕大部分人依舊把搏擊與暴力劃等號,這也使得搏擊賽事的運營和搏擊人才的培養遇到了一些阻力。

以上就是我的觀點,歡迎補充!


mma風暴

我認為主要原因是訓練效率與質量不夠高。

有人扯到什麼人種膚色問題,其實一點關係都沒有。我們都知道的泰拳王播求、西提猜、雅桑克萊都是體能很好的,打五回合的比賽完全沒問題的,日韓拳手的體能意志也都很不錯,中國拳手體能不行就是人種問題了?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訓練質量不高,體能訓練不夠。中國最優秀的搏擊運員基本上都在體制內的散打專業隊中,而散打比賽是每回合一分半,以打點得分為主,如果一方贏了前兩回合,第三回合就不打了。在這種規則背景下長期的訓練和比賽,中國搏擊運動員體能比國外拳手差當然成了普遍問題。

雜家出身的一龍,體能差是人盡皆知,到了比賽後半段基本都靠抱。散打出身的“野狼”焦富開、“斷水流大師兄”逯建波都是開局夠狠,二三回合是越到後面越軟的。

泰拳手平常是打五回合比賽,一到自由搏擊打的多是三個回合,自然是越打越來勁;中國拳手平常都是按三回合訓練的,所以大多越打就越沒力了。

其次的原因是自律性不足,飲食不衛生。說到訓練自律性,不得不提到科比的“凌晨四點的洛杉磯”這個佳話,一些傳奇拳手例如梅威瑟都是天還沒亮就起床進行長跑訓練了,中國拳手的自律性可能沒有那麼好。


而且在美食文化這麼發達的國度,菸酒麻辣燙的誘惑自然不少,搏擊運動員當然會受點影響。

我 個人感覺榮耀軍團的體能總體上還行,其中以韓文豹最好,打五回合都沒問題。可惜他的打法幾乎一成不變,看著有點悶。


格鬥老兵

我國搏擊運動員,自始至終有一個很大的短板。就是總感覺體能是個大問題。尤其是在對國外選手比賽時,顯得的更為明顯!也是我國搏擊運動員出成績最大的困擾!



一開始我老是覺得我們搏擊運動員體能不行,可能是我們東方人口身體素質的原因,後來隨著觀看比賽的增多,我發現不是。日本,韓國的搏擊運動員也是和我們一樣,同是東方人種。為什麼他們不存在這樣的問題呢?在和他們比賽時,我們體力問題差的相當突出!總是在第二個回合中段開始,體力下滑的特別厲害!最後一個回合基本上,都是處於被動挨打的份!在我國選手贏得的比賽裡,大部分都是速勝,如果比賽拖入第三回合,基本上沒有什麼希望。就是判勝,也是很牽強,場面很難看!我說的不是絕對,大部分是這樣的。



這個問題我思考了挺長時間,到底為什麼?我覺得不外乎是下面這幾點。


1.我國的傳統武術雖然源遠流長,擁有很長的歷史。但是我國的擂臺搏擊事業起步卻很晚。對於搏擊運動員的各項培養比別的國家要晚好多,沒有它們先進。沒有形成一套,適合我國運動員體力訓練,儲備,恢復,提高的成熟體系!
只是在學習借鑑階段!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2.我國搏擊運動員訓練的不夠刻苦,不科學。訓練不刻苦,是在於自己不努力。體能的儲備是需要,自己長期不間斷的刻苦的訓練慢慢提高的。這個過程是枯燥的,也是唯一的途徑!偷不得懶,一分努力,一分提高!像小虎鐵英華,就是一個例子,在年輕運動員中,他的體力是相當不錯的。這也是源於他刻苦科學的訓練。



3.體力不足大都是表現在年輕,沒有什麼名氣的選手身上。這也是由於擂臺經驗不足,體力分配不科學。一上場,就知道猛衝猛打。不會分配體力。也沒有專業的教練指導。在第一局佔盡上風,但是沒有能力KO對手,剩下的比賽,只能被動防守捱揍了!像專業泰拳手,每一局都是以60%100的體力分配來應對比賽。而我國年輕選手是第一局80%100,第二局40%100,如果有第三局的話,就只勝20%100了!這也是我們經常看到我國選手在與國外選手比賽時,開始如猛虎下山般威猛,最後像羔羊般可憐!




漫漫長路遠1

我個人感覺主要是因為 訓練不科學 以及 飲食方面的問題。

1、訓練不科學跟訓練不刻苦是兩回事。搏擊在我們國家起步的比較晚,所以一系列體能訓練都沒有國外科學,畢竟人家都已經有成熟的商業賽事了,我們之前對武術的理解還是在師徒傳授這一塊,所以訓練不夠科學性;可能健身過的朋友都知道,健身不是每天都練習的,是2天一次,這樣效果最好,身體機能以及肌肉都有一個休息的時間,一味的訓練往往並不一定有太大效果,有道是一張一弛,鬆弛有度。

2、飲食方面。作為一個普通人,我說一下自己在飲食方面的體會吧。作為一個美食大國,從口味方面來說,我們中國說第二沒人敢說第一,但是從營養方面來說,咱們的飲食的確沒歐洲的好。

我的工作是電子商務,每天對著電腦比較多,所以經常熬夜,那麼每天早上起來就會感覺很困,而且睡不醒,後來我就早上每天必吃牛肉,那種市面上買的熟牛肉,夾饅頭裡面吃,然後喝點豆漿,只吃了5天,我就發現精力比之前好多了,睡醒後頭也不沉了;

這些 火鍋、雞蛋灌餅、小龍蝦什麼的,口味的確不錯,配著啤酒那叫一個爽,但是從營養、體能方面來說,不起作用,尤其是麵條之類的,都是淡水化合物,對體能起不大的作用。

說到體能,咱們的籃球運動員經常是 抽菸、喝酒以及擼串,但是NBA的詹皇,這貨據說10多年不吃豬肉,油炸的也很少吃,這裡面除了自律外,那就是飲食的重要性。

所以,想要增加體能,多吃牛肉準沒錯。


dgqc966

體能,理論、方法還不夠完善,飲食、機能有很大的關係。

體能(Physical Fitness)一詞最早源於美國。從廣義上講,它是指人體適應外界環境的能力。在英文文獻中,常被用於表達身體對某種事物的適應能力。中國《運動訓練學》概括為;體能包括運動員的身體形態、身體機能、身體健康和運動素質。

一、我國搏擊運動員的體能訓練,技術手段與技術器材都相對單一,我們國家的教練更多是退役的運動員,領導也喜歡用退役的運動員上任教練崗位,運動員也崇拜有戰績的教練,電影裡有橋段,某人學武,會說,你要打敗我才有資格當我師傅,注重實踐。實踐經驗固然重要,體能新理論知識、人體生物力學、訓練器材也很重要。我們的器材高科含量有創新的不多,首先是市場不大,沒有商人投資開放。

例如;UFC訓練基地投資億元,隱藏很多黑科技,水中阻力訓練,增加負荷,減少關節磨損。

專業高海拔空氣機配合專用面罩或帳篷也可以模擬海拔高達6800米的低氧環境。

二、身體形態、身體機能也是影響體能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得不承認,我們的飲食與國外有很大的區別,他們是高熱量,高蛋白,牛肉、牛奶、麵食。我們從小是豬肉,米飯,素食偏多。這也會對身體的機能與身體形態發生改變。有很多運動員在少年成長期都是中等階層,飲食並不會十分豐盛。更多是到了稍專業訓練後,有專業營養師進行一些配設。

三、運動員本更喜歡研究技術動作,體能重視不夠,本身體能是最難積累的素質之一。


福州禪武

為什麼我國的搏擊運動員的體能感覺總比國外選手差?

我們在搏擊比賽當中會看到中國選手的體能狀況要比外國選手的體能狀況差,尤其是到了比賽的後半程,這種體能狀況的差異就更加明顯。

有些人把這種體能狀況的差異歸咎於飲食結構。其實這是對專業體育不瞭解的造成的,專業運動員不是你愛吃什麼就吃什麼,而是在不同的階段都有嚴格的規定,不管你想不想吃,愛不愛吃,都必須按照嚴格的營養結構來進食。就像過去的一部老電影“沙鷗”不愛吃牛肉,教練會強迫你像吃藥一樣把牛肉吃下去。

技戰術的安排和體能的合理分配隨著水平的提高都會有所改善,但精神層面和心理狀態是中國專業體育領域的一大缺失。

我曾經是一名專業的拳擊運動員,這一點深有體會。在比賽場上造成體能最大的消耗並不是你的技術動作,而是精神緊張和心理的起伏不定。正確的心理疏導是中國專業體育領域平時以及賽前最大的一個缺口。中國的專業體育領域在平時就缺乏對運動員的正確的,及時的心理疏導,在賽前更是以口號式的,指標式的方式進行賽前動員,這種情況給運動員帶來的直接影響就是賽場上的體能下降和技術變形,給別人造成體力不支的感覺。

只有把及時的,正確的心理疏導機制,才能普遍提高專業運動員在賽場上的成績,而不是現在的個別領域,個別人員成績出色,而大多數成績不好。


paul141319

給不少專業搏擊選手做過康復師,自然也知道他們的訓練。

國內不少選手確實不重視體能訓練,體能訓練分基礎體能和專項體能。

他們的專項體能很重視,如打重沙袋,步法,閃避等。

但在力量,耐力,柔韌性,等基礎體能上很不夠,甚至非常排斥舉鐵,還存在死肌肉的落後陳舊思想。

如果基礎體能不足,專項體能怎麼可能提高到世界水平?

不重視營養,也是一個普遍現象,也許跟普遍收入很低有關係,吃飯很湊合,做為運動員肯定是不行的。

前年開始不少國內選手去泰國做訓練,第一感覺就是太太太累了,完全不同的訓練思想和強度。

每天早晚各十公里沙灘跑,各種舉鐵力量訓練,專項對抗,其實內容都明白,為什麼在國內就不去做,還找各種藉口……

按他們的話說,每天像馬拉松選手一樣跑步,像舉重選手一樣練爆發力,最後才是搏擊選手的項目。

很多人怪人種,日本,菲律賓,泰國,的小級別選手在世界上的成績都很厲害,完全是訓練思想,和訓練方式的原因。

中國人體質並不差,只是運動訓練知識確實太落後了,需要更多的學習,和有頭腦的教練。


周老師208294507

訓練強度不夠,比賽打的太少!中國搏擊運動員的通病,體力差,兩回合以後就歇菜,抗擊打能力差,前面佔盡優勢,然後挨一拳就完蛋!應該說不是某個人或者某些人的問題,是整個行業發展水平的問題!一個行業的發展,不是靠幾個天才隊員或者神奇教練就達到的!完善的選拔體系,賽事體系,訓練體系,還要有強大的訓練研究團隊,這些因素缺一不可!一個拳王的背後,是一個強大的訓練團隊和推廣團隊!沒有強大的團隊,天才也會被練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