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的開始循環水養殖?這幾個方面一定要注意,不然損失慘重

成功的養殖我想有幾個標準,平穩的啟動,穩定的產出,持續的盈利。換個說法就是,前期投資不犯大錯,中間生產沒有失誤,產出可以售出轉化成利潤。這三者的比重大概在4:3:3。中間生產涉及到生產計劃的制定,流程的管理,後期盈利則是水產品的營銷以及產業鏈的整合。我在這裡只談第一部分,也即題目所說,如何正確的開始循環水養殖。

所謂萬事開頭難。水產養殖比較特殊,不同於雞舍豬舍,牆倒了可以砌,漏風了可以補,斷了電也不至於憋死。而魚蝦天生離不開水,水溫波動還有溶氧不足都是致命的。因此倘若前期的設計施工沒有做好,對後面生產是後患無窮,即便改動也將付出較之前期幾倍的代價。

不同規模、不同地域、不同品種的養殖,啟動策略應該是不同的。啟動資金50萬和500萬和5000萬的項目,根本不是一個玩法。在山東搞循環水養殖和在廣東又不一樣。養魚還是養蝦,鮃鰈類還是游泳性,系統的設計和最佳尺寸一定不同。啟動規模要根據自身條件,量力而為。

50萬的老闆可能只想安安穩穩養點魚賺點錢,那你就做一套100~200立方的小系統,穩妥,資金壓力也不大。錢賺多了再考慮上規模。

500萬的老闆我建議你先上一套標準系統(500~1000m³),一方面這是最佳的投入產出的單位規模,可以先熟悉循環水養殖,培訓員工,另一方面運轉資金留有餘地,即使碰到問題需要額外資金救急也不會捉襟見肘。待一套系統穩定時再上第二套,往往系統也會改進,有些花費根據自身情況可以減免。整個管理操作也磨合的比較好了。

5000萬的大老闆,哎,你還來這裡湊什麼熱鬧呢,當然是走園區性質的嘍,種苗、養成、加工一條龍,市場緩衝能力強。產品生產高標準,走歐盟認證、日韓認證園區就好了,到時候產品可內銷,可出口,進可攻退可守。

養殖品種的選擇

首當其衝的是品種的選擇。因為我們講循環水養殖,不受地域和溫度限制,你的選擇就可以更貼近市場一些。我的觀點是最好先去做一下市調。瞭解一下養殖場能夠輻射到的市場範圍,去這些魚市、商超、酒店跑一跑,跟這些市場的魚中聯繫一下,瞭解品種和消費量,以及消費週期,淡旺季等等。這時候你往往心中有數,可以縮小品種範圍。

選品種不要隨大流,別人養什麼你也跟著養什麼。如果你不明白為什麼,可以看看我第一篇帖子《2016 - 水產破局之年》。切記,盲目是投資的大忌!

接下來很重要的環節是考察該品種的苗種供應,因為有好的苗種就等於成功了一半。且循環水養殖不受時間限制,任何時間段都可以開始養殖,以便打市場時間差。這就要求苗種的供應同樣要足夠靈活,在你需要的時候能持續供應。多考察幾家苗場作為備選是個保險的做法。

當然,出於成本考慮,你當地的水文條件和自然條件(溫度、鹽度、鹼度等等)要貼近該品種養殖,即使有所出入,要計算一下確保將來花費在調控這些因子上面的成本不會影響利潤才行。

還有一種反向思路。就是看你當地的氣候條件適合養什麼品種,然後去考察該品種銷售到終端市場所需要的成本。這種方法一般養殖成本會低,但銷售端往往比較被動,容易受制於人。比如山東、遼寧多地水溫、氣溫低,適合養多寶,然而主要消費市場在南方,物流成本高。而且一旦價格下跌,虧損慘重。

養殖品種我在帖子裡就不給出具體建議,一方面中國地域廣闊,各個地域品種特異性較強,難免以偏概全;另一方面養殖忌諱扎堆,還是要走差異化、細分化的路線。至於水產品種苗種的甄選方法,很多在當代水產、水產前沿等媒體的論壇裡有更加專業的建議。

養殖系統的整體設計

選好了品種,接下來就要進行養殖系統的整體設計,這一環節就如我剛才所說,需審慎進行。流水養殖就不說了。相信關注本號的都是關注循環水系統的。

循環水養殖系統是一個技術和設備高度集成的整體系統,每個環節與其上下游的處理環節之間如同齒輪一樣嚴密協作,每一個環節小的失誤都會嚴重影響整體的效果。

舉個例子,有個多寶魚養殖戶在循環水系統裡堅持用弧形篩,養到中後期發現殘餌糞便的量太大,以至於弧形篩在大部分時間裡是堵塞的,排汙槽裡的水漫的到處都是。他不得不讓工人每天兩次人工沖洗弧形篩。不到一個月的時間,發現即使弧形篩表面沖洗乾淨了,水透過性仍然很差。後來他們把弧形篩拆了翻過來一看,弧形篩的背面已經糊滿了髒東西。該老闆最初選擇弧形篩的理由是省錢省電,後來發現沖洗弧形篩專門耗費的人工以及耽擱的生產造成的損失早已超過了省下來的錢。

弧形篩並非不能用,但在高密度、高投餵量的情形下,弧形篩並不適用。該養殖戶如果降低一下養殖密度,喂料時少量多餐也許就能緩解這種情況。然而在他的養殖規劃裡,弧形篩是個錯誤的選擇。

再舉個例子。有個養殖場請了一位專家設計了循環水系統,並根據專家的設備選型建議選了合適的設備廠家,這些廠家按照專家圖紙安裝好了系統的各個部件。最後系統開機運行時發現了諸多問題,首先是主循環泵的揚程不足,按照圖紙要求循環泵只需要4米揚程,安裝後發現,管道的彎頭有5個之多,4米揚程上去水量根本達不到設計的最大水量,重新換泵發現給泵留的位置又不夠大,預埋的固定件要重新砸開,重新埋裝。而且由於是離心泵,每次斷水之後泵體裡因為缺水無法正常啟動。加裝了單向止水閥後,發現水頭損失又影響了水量。等到整個弄完,工期已經比預計的晚了半年。

在這個事例中,專家的設計是沒有問題的,廠家也是按要求做事,問題出現在各方的銜接上。

這就體現出系統整體的重要性,如果拆開去做,就會遇到這樣那樣意想不到的問題。因此整體系統務必要整體設計、整體施工。所以我一直倡導的是系統的承建商一定是既要有專家的設計能力,又要有工程公司的統籌施工能力,還要有快速反應、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既是對水產養殖戶負責,更是對整個產業的健康發展負責。

一個全要素承建商,目前時髦的叫法是完整解決方案提供商,已經可以把包括前期設計,系統施工、安裝、調試、啟動,員工培訓、實驗室建立,病害防控諮詢等一系列都包含在內。正如我上篇帖子所說,這不是一個簡單的設備的拼裝,而是一種新模式和新理念的交接。

恭喜你!至此你可以開始你的循環水養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