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樂福與國美合作佈局“店中店”,是抱團取暖還是另有圖謀?

中國商報/中國商網(記者 張濤)4月10日,家樂福中國宣佈與國美正式達成戰略合作,國美將進駐家樂福遍佈全國各地的200餘家線下門店,推出 “店中店”,家樂福也由此成為首家與國美在全國範圍內開展“店中店”經營模式的外資零售巨頭。


家樂福與國美合作佈局“店中店”,是抱團取暖還是另有圖謀?


家樂福-國美“店中店”家電專區面積大約為400平方米至600平方米,囊括了國美所有的熱銷單品,包括大家電、3C商品、智能單品等品類。依託這一模式,家樂福密集的線下網點以及龐大的客流將為國美提供堅實的渠道基礎,供其挖掘增量客戶;而國美強大的供應鏈資源和專業的服務人員,也有助於豐富家樂福的家電產品結構,並提升家樂福家電類產品銷售的專業性和消費者的購物體驗。這也意味著,通過消費場景的進一步打通,雙方將實現共贏。

家樂福相關負責人告訴中國商報記者,早在去年底,首批國美“店中店”已在北京、上海、無錫及杭州等地共計11家家樂福門店順利完成改造併成功落地。這一模式一經推出便受到消費者歡迎,截至目前,家樂福及國美雙方的整體銷售情況均較過往有了大幅提升。

不可否認,近年來,超市行業普遍遭遇了增長天花板,企業的營收和淨利潤出現了增速放緩甚至下滑的情況,如何突破思維定勢尋求新的增長空間成為行業共同面臨的問題。而“店中店”模式被看作零售企業實現流量最大化、成本最小化的有效方式之一。在家樂福之前,另一家商超巨頭高鑫零售旗下的大潤發已於去年聯手同為阿里系的蘇寧推行了“店中店”模式。根據高鑫零售的財報,2018財年利潤為41.96億元,租金收益為38.08億元。去年底,在賣場家電全部退出,轉為分租模式租給蘇寧後,高鑫零售的租金收益有望在今年突破40億元大關。

家樂福集團副總裁、亞洲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唐嘉年表示,深耕中國市場20餘年,家樂福不斷探索、積極變革,致力於迎合消費升級背景下的市場新需求。此次與國美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結合了雙方各自的專業優勢。在家樂福集團“2022轉型計劃”的指導下,我們將以開放的心態,積極與更多的合作伙伴建立互惠共贏的合作關係。我們對“店中店”這一模式充滿信心,相信和國美的合作能夠更好的為中國消費者服務。

國美零售總裁王俊洲表示,與家樂福合作是國美“供應鏈輸出商”轉型的又一成果,雙方優勢協同將產生“1+1>2”的效果。未來,國美將深化“家·生活”戰略轉型,繼續推進向整體方案提供商、服務解決商和供應鏈輸出商的產業角色轉變,以更高效、更精準的線上線下融合模式滿足消費需求,為消費者提供優質的產品和服務,讓消費者充分受益。他還表示,未來國美和家樂福還將在共同採購和用戶共享方面進行合作。

實際上,在過去幾年,面對市場的鉅變,家樂福因步伐較慢備受質疑,但自去年以來,家樂福明顯加快了在中國市場轉型升級的速度。去年年初,家樂福首次在大賣場嘗試“店中店”的模式,在武漢推出了“極鮮工坊”。截至目前,這一模式已在徐州、瀋陽、天津、北京及深圳等地成功複製。去年5月,家樂福中國智慧零售旗艦店Le Marche正式開業,在主打生鮮、餐飲、進口與有機產品的同時,還融入了 “自助收銀”“人臉識別付款”“小程序掃碼購”“電子標價籤”等全新技術。今年3月,Le Marche第二家門店在深圳開業。

除此之外,家樂福還在積極佈局移動支付,繼推出Carrefour Pay之後,去年年初上線的家樂福小程序目前已突破1400萬用戶。截至去年底,家樂福全國所有門店均已接通“掃碼購”,數字化支付的滲透率穩步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家樂福電商業務近年來的表現也十分強勁。其中,“家樂福網上商城”現已覆蓋全國50多個城市,並推出了網上商城小程序。除了自建App平臺外,家樂福還聯手三大主流外賣平臺——美團、餓了麼及京東到家,推出了一小時送貨服務,以便消費者可隨時隨地享受家樂福的在線購物服務。去年12月,家樂福京東商城旗艦店上線測試。

去年,家樂福還加大了對大賣場的投資,加強了對現有門店的改造升級。家樂福與戴森、樂語Brookstone等一眾國內外知名品牌合作開拓“店中店”模式,依託賣場的大客流及品牌的吸引力,打通消費場景,實現品牌雙贏。去年11月,家樂福與國美嘗試合作“店中店”模式。

一系列的變革獲得了明顯的效果,家樂福在中國市場的業績明顯好轉。財報顯示,去年家樂福中國區業務表現良好,帶動了大中華區利潤的大幅提升,較2017年同比增長11倍達3.5億元。

“我們必須快,不能睡覺。”唐嘉年表示,儘管有壓力,但家樂福會努力探索、積極變革,以迎合消費升級背景下的市場新需求。據介紹,未來,家樂福還將堅持以消費者的需求為導向,通過全流程的智慧升級,打通線上、線下壁壘,重構人、貨、場佈局,力爭從商品、物流、服務等多維度全面提升消費者的生活品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