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歐陽修評為呆子的亡國之君,卻過得跟仙人一樣

被歐陽修評為呆子的亡國之君,卻過得跟仙人一樣

前蜀後主王衍是一位亡國之君,史書上對他的評價一般就是“荒淫無道”四個字。北宋歐陽修除了說他荒淫之外,還說王衍“衝呆,軍國之政,鹹委於人”。

不過歐陽修也承認王衍“頗知學問,能為浮豔之辭”,比如“可惜淪落在風塵”這類詞句就出自王衍。

王衍在位期間大興土木,仿唐朝宮制,建造了宣華苑。宣華苑佔地十里,苑內亭臺樓閣眾多,引有活水,可行樓船。王衍將宣華苑打造成了一座神仙居所,極盡奢華,連宮殿名字都用的是諸如太清殿、蓬萊亭等,充滿了道家仙風。

宣華苑建成後,王衍便經常待在宣華苑內,把自己幻想成神仙,在苑內像仙人一樣生活。這種神仙生活被他的母親,有著花蕊夫人之稱的順聖皇太后,用近百首宮詞描述下來。

被歐陽修評為呆子的亡國之君,卻過得跟仙人一樣

宣華苑在宋時被毀,今人已無緣得見。但當年宣華苑的盛況,我們卻可以通過花蕊夫人宮詞得以窺見。

歷史上曾經出現過三位花蕊夫人,而且都極具文才。前蜀開國君主王建有大小徐妃,兩人為姐妹,分別為大小花蕊夫人。前蜀滅國後,後蜀的孟昶的慧妃也被成為花蕊夫人,這個花蕊夫人後來被虜入宋宮,為宋太祖所寵。

據專家考證,目前流傳的花蕊夫人宮詞,其作者應該是王衍的生母順聖皇太后,王建的大徐妃。

花蕊夫人作為皇太后,目睹並參與了宣華苑中的生活,她通過宮詞描述了宣華苑的神仙生活。

一、五雲樓閣

被歐陽修評為呆子的亡國之君,卻過得跟仙人一樣

公元907年,朱溫篡唐。次年,蜀王王建拒不承認朱溫政權,自立為帝,史稱前蜀。王建恢復了唐朝舊制,任用一批唐朝官員,蜀王宮也按照唐朝宮制興建。

蜀王宮內有一摩訶池,公元918年,王衍繼位後,就開始擴建摩訶池,重修內苑。工程規模浩大,三年乃成。內江水被引入摩訶池,新修內苑改名為宣華苑,摩訶池也被改為宣華池。

宣華苑內,亭臺樓閣環繞在宣華池邊,有重光、太清、延昌、會真四殿,有玉清、三清檯,池中有降真、蓬萊、丹霞三座亭。”黃龍雕刻繞朱闌”,無論是命名還是雕飾,都是一幅道教神宮的氣派。

花蕊夫人在宮詞中描述,“五雲樓閣鳳城間,花木長新日月閒。三十六宮連內苑,太平天子住崑山”。五雲,是指青、白、赤、黑、黃五色祥雲,五雲樓突顯仙家氣派。”三十六宮連內苑“,是說宮殿數量極多。

太平天子當然是指王衍。崑山,是指崑崙山,道教傳說崑崙山有玉虛宮,仙人們就住在玉虛宮。花蕊夫人這麼寫,就是說王衍住在仙宮一樣的地方。

二、謫仙冠裳

被歐陽修評為呆子的亡國之君,卻過得跟仙人一樣

宮殿不能滿足王衍對仙人生活的嚮往,他還要求在裝束上向仙人看齊。王衍自己會經常穿上道服,戴上白玉冠,扮成修道之人的模樣。

花蕊夫人宮詞描述,“焚修每遇三元節,天子親簪白玉冠”。三元節,是指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三個道教節日。白玉冠是修道之人的標誌性裝飾。詞句的意思是每年三元節,王衍都會穿成修道之人的樣子。

宣華苑剛修成,王衍就讓當時的道教天師杜光庭為自己授道籙,成為正式的道人。當然了,他對修道本身是沒興趣的,只是羨慕仙人的生活罷了。

除了自己穿道服,王衍還要求后妃和宮女都穿道服。

宮詞中說“六宮一例羅冠子,新樣交鐫白玉花。欲試淡妝兼道服,面前宣與唾盂家”,意思是新作的道服剛剛送到宮裡,后妃們試著化妝搭配衣服。

不僅僅是得寵的后妃要穿道服,就連打入冷宮的妃子也要穿道服。宮詞雲“老大初教學道人,鹿皮冠子淡黃裙。後宮歌舞今拋擲,每月焚香事老君”。鹿皮淡黃裙是女道的標準裝束,只是她們已經被“拋擲”了,就在冷宮中“每月焚香事老君”終老。

三、笙歌醉夢

被歐陽修評為呆子的亡國之君,卻過得跟仙人一樣

音樂和酒常會讓人飄飄欲仙,忘卻現實。

自古亡國之君對這兩樣都非常偏愛。商紂王在酒池肉林中歌舞,陳後主自創曲目,南唐李煜也是音律高手。

王衍與他們相比毫不遜色,花蕊夫人說“夜夜月明花樹底,傍池長有按歌聲”。意思是說每天晚上王衍都會在宣華苑辦宴會,宣華池邊一直有歌聲。

王衍對音樂非常沉迷,不但自己填詞作曲,還不惜代價蒐羅培養樂人。前蜀教坊規模龐大,前蜀滅亡時,除去逃散的樂人,後蜀俘獲的教坊樂人就超過200人。

有特長的樂人常常會得到重用,比如有一副好嗓子的嚴旭就憑著唱歌獲得了刺史職位。前蜀滅亡後,後唐莊宗李存勖問嚴旭是靠什麼做到刺史的,嚴旭回答兩個字“以歌”。李存勖也喜歡樂曲伶人,聽完嚴旭唱歌之後,居然還讓嚴旭繼續做官。當然了,李存勖在史書上的形象也是沉湎聲色而死。

王衍沉迷音樂到什麼地步呢?花蕊夫人宮詞中寫“舞頭皆著畫羅衣,唱得新翻御製詞。每日內廷聞教隊,樂聲飛上到龍池”。而王衍自己也有宮詞流傳:“月華如水浸宮殿,有酒不醉真痴人。”甚至他被俘至咸陽時,還在唱“盡是一場傀儡”。

王衍從居住到穿著以及平時生活,都在極力營造一種仙人的感覺。他的作為在世人看來是荒淫無道的,而前蜀也亡在了他的手裡。作為一個皇帝,他是不稱職的。但從花蕊夫人宮詞,以及王衍流傳下來的宮詞中,我們細細體會,卻能感受到那個亂世之下,人們對於現實的無奈。

由於這種無奈,王衍及時行樂,沉迷於自己的幻想之中,渴望像仙人一樣可以不問世事。王衍的這種心態體現了唐朝衰亡之後中國人整體的心理變化,從盛唐時的對外進取轉向了對內在生命的感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