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重工業主導,為什麼重慶經濟發展迅速而東北卻日益衰落?

MYR00

做為重工業基地的東北,在計劃經濟時代,因為地域,重工業基礎,以及資源的優勢,可以說為國家的發展起到了"帶頭人"的作用,併發揮了龍頭的帶動效應。

然而,進入市場經濟時代後,東北卻如步履蹣跚的老人一樣,發展的腳步越來越慢,幾乎進入了停止,窒息的狀態。而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了東北日益衰落的現狀?

我們可以找出N條的理由,但是本人主要觀點如下:

一:經濟發展喪失了造血的功能!

林業資源可以說支撐起了東北經濟的一面天,但是隨著煤炭,林業資源的不斷枯竭,昔日的"資源大頭″風光與榮耀不在,與之相關的企業幾乎都陷入關停並轉破產的命運。而更為致命的是,東北的舊產業紛紛開始衰落,並且進入死亡,休克的狀態。而新的產業體系卻沒有確立起來,因此造成新興的產業發展嚴重滯後。正是因為東北經濟與全國一日千里,日新月異的經濟不斷拉開距離,使喜歡追求“新鮮事務"與"新生活″的年青一代紛紛湧入關內。這使東北的劣勢更加凸顯。因為朝氣蓬勃,充滿生機的年青人不僅僅是社會創新,消費,開拓的源泉,更是企業發展前行的動力與發動機。

然而,東北經濟在失去造血的功能同時,又成為人口紅利淨留出的地域。因此說,東北的衰落,己經成為無法逆轉的大趨勢。

二:僵化的體制與落後的觀念。

計劃經濟給東北留下了太多的印跡。如,思想僵化保守,任人唯親,論資排輩的理念,使真正的人才與充滿向上理想的年青人英雄無用武之地。政府職能部門卡,拿,要的管理體制,嚴重的挫傷了創業者的激情與動力,不僅造成了年青人渾渾噩噩的現狀,更使民營經濟的發展嚴重滯後,與充滿朝氣和生機的南方民營經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因此說,即使國家再加大投入力度與政策傾斜,如果東北不改變適合年青人創業的氛圍,培植民營經濟的土壤,不改變落後的經營理念與僵化保守的思想觀念,東北經濟要真正的充滿活力與得到振興,根本無從談起!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雖然今天的東北經濟陷入了頹勢與困境,但是隻要不怨天尤人,固步自封,認識到自己的不足與短板,改變自己的形象與面貌,積蓄實力,厚積薄發,知恥而後勇,在不久的將來,東北一定會以嶄新的狀態展現在國人面前,重新拾起昔日的光環!。

重慶的經濟能得到快速的發展,主要原因如下:

一:增加經濟造血的功能。

加強lT產業集群,建設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引入思科,富士康,惠普等世界級的企業,並做到了80%的零部件在本土生產。如2010年止,園區基礎設施投資80億元,產業投入80億美元,當年實現產值800億元。

二:統籌兼顧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下的正確引導政策

重慶充分重視人才的培養與引進,在加速城鎮化的進程同時,保留住了本地人口紅利的不外流。如兩年內300萬農村人口轉為城鎮戶口,這樣做的最大益處不是解決了企業的招工難與用工荒的後顧之憂,而且充分,合理的把握住人口的流動性,使本地區人口紅利的優勢得到了更佳的配置與釋放。

重慶住房政策的雙軌制,不僅使"寒士"俱有屋可居,更給有經濟實力者提供了更大的選擇空間,使重慶的地產發展進入了良性循環空間,既利民又利國。


相忘江湖71941665

前面那位成都網友黑重慶還是不要太心機,太陰私了,動作經常比重慶人還快。建國以來重慶大部分時候的經濟都在全國前六,西部第一,經常高出成都近一倍,因此經濟基礎還是比較好。當然,東北地區工業基礎也是相當的好。所以在基礎上應該都沒問題。

1997年恢復直轄時其實重慶已經是第三次直轄了,但當時重慶接受的擔子是世界級別的。三峽庫區的人口和麵積,使得重慶的人均收入從高於全國平均水平一下跌倒了只有全國的百分之三十左右。東北相對於這一塊還是要好一些。但97年左右都是重慶和東北地區大規模下崗的時期,所以面對的問題都很頭疼。不過這個時候重慶的政策強於東北。

重慶選擇的是統籌發展,在16年時,即使全境人均,人均收入和GDP已經到達全國省級第十的水平。這樣的成就我想把劃入重慶的地區劃給任何一個城市都不一定能辦到的。這和成都模式有很大的不同,重慶恢復直轄後,經濟基礎本來較重慶弱很多的成都並不像南京等省會一樣選擇普惠全省,反而用了一些不大氣的手段集中全省資源和重慶比拼,四川每年的國家補貼全國前三,財政返款遠比重慶多,但四川其它地區的發展相比重慶其它地區就遜色不少(這裡沒有說四川不好的意思,只是說成都的做法確實比較不光彩,所以不要來問我,我只是指出了真正的陰私的。)所以重慶的快速發展還帶動了全境的發展。而東北地區相對分散,不能達到重慶這樣比較集約的管理。 可能也是一個原因。

其實東北開放的時間較早,重慶也是西部最早開埠、建市和現代化的城市,所以一直經濟基礎都不錯,洽洽因為如此,缺乏危機意識,缺乏自我提高的動力。重慶主城有三千年歷史,無論是古城遺址、開埠遺蹟、二戰事蹟還是國家記憶都是早就該開發挖掘的自身文化價值了。東北的瀋陽還有故宮,哈爾濱也有不少異國風情的建築。但是都只知道說自己是工業城市。對此,我對兩地都很汗顏。

重慶的確有一些政策支持,但東北也不少。東北地區和重慶不一樣的是思想觀念可能還沒有轉變。重慶地區現在市民對於科技的敏感度和接受度很高。對文化、體育等的熱情也非常高,也相應帶動了城市的各行各業。

最近一段時間阿里高層兩次來渝,馬化騰同樣兩次來重慶。今天重慶的數字產業園成立,裡面匯聚了各大企業的數據中心東北地區在這一塊發展還不夠。

重慶的意識轉變快還體現在對生活品質的提升上,近幾年重慶無論是餐館、書店、還是各種文娛場所,都呈現出越來越精緻、品質的感覺,這是市民選擇的結果。東北地區這樣的也不少,但還需要更多。當然,重慶也需要更多。

這可能就是重慶和東北發展有差異的原因吧。最後願重慶和東北都快速發展。


重慶生活資訊

重慶是直轄市,人口密集,而且還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城市,人口達2884.62萬人。一個市就超過吉林省全省人口。

東北是三個省,是各獨立的行政區域,能與一個直轄市作比較嗎?東北地區的經濟衰退是個大話題,如果都能一下分析透徹,切中要害,那麼還會衰退嗎?在政策上,兩地實際上都受到了關照,東北的工業基礎和重慶的工業基礎都很好。


東北重工以鋼鐵業為主,當然還有煤炭、石油、木材等資源,不過這些早就為建設國家耗的差不多了。隨著全球經濟下滑,鋼鐵業首先受到打擊,這裡也包括河北的鋼鐵業,很明顯,東北地區經濟是在2013年以後突然斷崖式衰減的。

這幾年,為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國家也是用盡了辦法,但見效甚微。我不是經濟學家,對經濟不敢妄評,但有一點是連普通百姓都能看明白的,那就是東北地區人口出現了負增長,這是一種可怕的現象。投資者顯然要考慮投資成本與投資回報率,在消費、用工、運輸、管理上東北都已經不具備優勢,使國有資本投資和民間投資都信心不足,顯然,投資者有更好的選擇地,關內優勢明顯。我認為這是主要原因。


重慶有工業基礎,在與成都尷尬相處了幾十年後突然來了個華麗變身――年輕的直轄市。重慶之所以發展這麼好,很明顯是厚積薄發的原因,以直轄市的政治優勢,龐大的人口基數,較低的物價水平,投資者都非常有信心,是絕對的潛力股。

需要注意的是,在重慶40個行政區縣裡,還有14個國家貧困區縣。只有百姓都富裕了,才能算是一個好城市,我相信,未來重慶不僅是全球最大的市還要變成全球最強的城市。


老夢雜談

本問題是個好問題,重慶最近十年GDP發展速度全國第一,東北長期倒數第一,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兩個極端,又都是以重工業起家中國最早工業化的地區,重慶有3000萬人口,工業基礎、人口、地域面積基本和遼寧類似,比較起來很有啟發意義。

我生於瀋陽,20多歲後遷徙到重慶生活20年至今。所以這個問題我有發言權。

本問題但有一個錯誤,重慶已不是重工業的以重化工為主導的城市,建國初期到80年代是這樣,但是,目前重慶已經成功轉型為以汽車摩托車製造業和筆電手機電子製造業兩大支柱產業的現代化工業城市。

1、自有品牌屬性不同。請注意,重慶城市的生產的產品主要是汽車、摩托車、特種車輛、電腦、手機、筆記本電腦這種現代化有自主品牌的2C直接面對最終消費者的產品,而遼寧生產的產品主要是石油、汽油、化工原料、機床、重型機械裝備、鋼鐵、煤炭等2B面對企業的工業半成品或者沒有品牌屬性。遼寧只有BMW寶馬汽車和瀋陽飛機制造廠比較有特色但是並沒有發展為產業集群,這和重慶不同。遼寧在沒有品牌屬性的工業半成品較具有實力,在有品牌屬性的產品上和南方品牌相比大多競爭力不強,比如精密機床。

這就造成了遼寧或者說東北經濟對於經濟的波動適應能力較差,大環境不好會迅速衰落。而重慶適應力很強,因為有自有品牌。

2、周邊地緣環境不同。
東北地理條件不錯,有出海口,礦藏耕地豐富。但是目前,周邊地緣環境很差!俄羅斯受美國製裁經濟高度依賴能源經濟崩潰、蒙古也是能源型經濟很差、朝鮮最近幾年玩核彈和導彈被制裁經濟崩潰,日本和中國關係緊張投資斷絕,唯一可以寄希望的韓國也因薩德問題關係緊張。所以東北在上世紀初原來處於東北亞交通樞紐的較好地緣經濟環境已經變得極端惡劣。

重慶地緣條件比較好。雖然身處內陸,沒有出海口,但是重慶有長江槽運和渝新歐鐵路。有長江,所以在抗戰時重慶承擔了長江中下游工業的西遷,完成了第一次工業化。在2008年開始的中國沿海工業淘汰升級的過程中,重慶抓住了機會,設計鑿通了渝新歐鐵路,並引進了沿海的筆電電子產業集群,重慶成為一帶一路上的一個重要節點。

3、投資不同。

投資的來源和方向不同。


重慶和東北的都是以投資為導向性的。東北投資以國家投資為主,基本沒有民營投資,投資領域都是工業原料、半製成品。重慶投資以國家和民間、外資均有,更為合理,投資方向大多為有自主品牌的工業製成品,抗波動能力強。

4、政商關係、政府態度不同。

重慶政府對招商引資和後續服務極為重視,不會關門打狗,有些開發區,比如重慶高薪技術開發區、兩江新區開發區甚至規定政府人員不準隨便去企業檢查,吃拿卡要情況極少,筆者深有體會。
東北是典型的計劃經濟,而且由於重人情利益關係,政府人員對企業吃拿卡要現象相對較為嚴重,關門打狗現象嚴重,出現了幾次嚴重事件,影響很快。現在有投資不過山海關之說。

5、氣候不同

重慶是南方,氣候溫潤,四季皆能戶外工作。東北是溫帶寒帶地區,冬季漫長不適合戶外生產工作,在產業選擇和資源利用效率上有差距。

6、人群不同

重慶是典型中國南方人,勤勞、耿直、聰明、熱情、能吃苦,


東北原來條件較好,耕地較多,工業化早,東北人豪爽、熱情、自負,但和中國南方人相比頭腦簡單、不是很能吃苦。

7、重慶已經完成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企業在市場中競爭能力很強。東北還處於計劃經濟狀態中,企業嚴重依賴於國家採購和投資,在市場中競爭能力較差,經濟結構單調,抗經濟環境波動能力差。

綜上所述,東北在目前的這一輪世界經濟形勢下衰落,而重慶在這一輪發展中贏得了機會和優勢。


布叔商業觀察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需要比較兩地的地理條件與人口數量

重慶處於中國西南地區,是巴渝文化的發祥地,故又稱“ 巴 ”或 “ 渝 ”。據官方統計,2016年重慶的常住人口3048.43萬,是西南片區人口數量較多的省市。

由於地理位置特殊,重慶

還享有 “ 山城 ”、“ 霧都"等美譽,市內嘉臨江和長江匯聚,擁有得天獨厚的水運系統,著名的長江三峽第二峽—巫峽也位於重慶境內,可以說,水上航運支撐起了重慶的發展。


遠在近代工業革命之前,中國便是農業大國,而處於西南的重慶,糧食產量也十分豐富。

全國著名的榮昌豬便處於此地。

而在近代,重慶掀起工業狂潮,1890年重慶開埠,外資進入市場,民族工業開始興起使工業有了初步的發展。重慶也在那時成為了中國六大老工業基地之一,其中又以發展輕工業為主,據不完全統計,早在上個世紀三十年代,重慶當地的重工業產業僅為工業總量的三分之一,也就是說,當時的重慶主要以發展輕紡織工業為主。


而在那時,鋼鐵工業、兵工廠也剛剛在重慶興起,前後經歷十多年的波折,才正式開始發展。抗戰爆發,重慶由於獨特的地理屏障,很快成為了對外作戰的後防線。

大量工業內遷使重慶工業出現了短暫的爆發期,但因為工業基礎相對薄弱,無法承受如此巨大的工業資本湧入,也出現了較大損耗。到四十年代,重慶作為陪都,工業發展到極點。那時的陪都重慶 ,實際上成為亞洲的權力中心。據統計,1941年重慶擁有超過1000家工企,約佔當時全國總量的三分之一。

抗戰結束後,大量工企外撤,但大都保留了原本的一些產業,所以重慶的工業併為因此收到多大的影響,當時重慶仍在中國工業發展中佔據主導地位。

而之後幾十年,重慶利用其優勢,迅速發展工業。通過大量造橋修路,使交通運輸由多種選擇,並不侷限於水上運輸。

到八十年代,重慶實現輕工業並漲,此時汽摩,機械產業開始興起,重慶也抓住這一發展機會,實現產業逐步轉型。

現今,重慶的龍頭產業汽車製造和電子製造快速發展,已經成為國內外大型企業優先考慮的投資對象。

成功的改變,帶來的就是經濟迅速發展的重慶。

而東北地區,自古以來就是地理與文化大區,人口數量巨大,即三省總量過億,並且有著四季分明的氣候,農業與林業十分發達。

早在抗戰前,東北已經形成了較為完整的工業體系,交通發達十分發達,鐵路總里程佔比巨大。

那時候,提起民國大都市上海,就會想到東北的長春、哈爾濱,這兩個城市絲毫不亞於當時的上海,因為其後有巨大的工業產業的支撐。

建國以後,東北以鞍鋼、本鋼等為首,建立了一大批鋼鐵產業,成為當時全國第一大鋼鐵生產基地。

五十年代,東北成為中國重點投資建設地區,那時的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製造出了第一批國產解放牌載重汽車,不遠的大慶油田的鐵人精神不斷鼓舞著建設工人,工人們享受職工待遇,過著令人羨慕的集體生活。

而東北的輝煌也正是在80年代逐漸褪去,經濟特區的設立,讓原本是香餑餑的東北不再受人青睞。此後,東北地區的工業總產值不斷下滑,再也沒有了當年的榮耀。曾經是時代的弄潮兒,現在已經成為了發展的背景,在現代發展道路上掙扎,一些工業發展重地,現在卻成了失業人口最多的地方,難免有些悲情。


現在東北面臨失業人數居高不下,整體經濟下滑等諸多問題,要想跟上國家發展的腳步,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烏拉~~~~~謝謝採納


霧都世界的寵兒


風之谷177260756

東北三省在民國時期與重慶同為重工業大省,而如今東三省經濟一蹶不振,而重慶GDP增長速度卻能數年領跑全國。其實從這幾個方面來看就釋然了。

新時代

這個新時代是什麼意思呢,在中國工業剛剛起步的時候,那些行業最吃香、最能賺錢啊,當然是煤炭、鋼鐵、木材等等,所以東北三省依靠其強大的儲備資源,順風而起,一舉拿下中國重工業重鎮的稱號(但是儲備資源總有耗盡的一天)。


而改革開放以後,我國的經濟實力不斷增強,科技不斷進步,而重慶自從直轄後開始效仿上海、天津的發展路線,不斷減少自身的重工業佔比,更多的發展第二、第三產業。(如重慶的科技行業、餐飲行業等等)

地理位置

重慶的地理位置十分優越,地處三峽腹地,轄區有長江這個天然的水運路線,加上現已通車的“渝新歐”鐵路加快了重慶與國際進行接軌等等。

政治地位

重慶作為中國西南的特大城市、國家中心城市,其市委一把手也為中央政治局委員說明中央十分看重重慶的發展,重慶的作用就是帶動西南各個地方的經濟發展,是中國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紐帶。


人口

一個城市的人員多少代表著這個城市的消費力,而且東北居然出現了人員負增長的事情,試問你是一個投資商,你投資的地方人員稀少,或者說老年化加重,你有信心在這裡投資麼,所以2017年,國家下發二胎通知,說明這不是東北三個省的問題了。但是東北最為嚴重。

如有不同意見,敬請留意!


大渝美食匯

中國自改革開放以後經濟突飛猛進地發展,其經濟結構,工業分佈日益完善。以東北為重工業,以環渤海、長三角為高新技術產業,以珠三角為輕工業。以這些區域經濟帶動內陸地區經濟發展。

東北是中國的重工業區域,是以礦產資源為基礎的。東北的礦產資源非常豐富,這為經濟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到了21世紀初,東北重工業區面臨著環境汙染嚴重;產業結構單一;開發結構不合理;礦產資源枯竭等問題,東北日益衰落。現在東北正在進行產業升級,未來必定重回巔峰。

在東北日益衰落同時,另一方以重工業為主的重慶迅速崛起,重慶迅速崛起的原因有幾個:第一、國家政策扶持。在1997年重慶成為重慶第四個直轄市。在1999年國家實行西部大開發,重慶抓住機遇發展自身。第二、地理位置優越。重慶位於長江中上游,市內可以航運至長江入海口處,而且位於四川盆地,地形平坦,這都為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無論東北還是重慶,都為了中國經濟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關注小知天下事

我是東北人,對東北的根本問題了解最深。東北發展落後的根本原因是氣候寒冷,其它都是次要原因。東北的廠房必須達到防寒標準,牆有東西南37和北50兩種,還要暖氣,每年光暖氣費就是一塊很大的成本,否則無法在冬天正常生產。而南方,四根棍子支起一塊塑料布擋雨就可以生產了。其它什麼政策呀等等都不是最重要的原因。所以人們都願意往溫暖的陽光地帶遷移,東北經濟就慢慢被平均和稀釋了。

全國的戰爭威脅解除之後,必然要全國大發展,人們喜歡氣候溫暖的地方,東北必然被冷落,冷落冷落,因為氣候太冷所以就落了。


美食家145852835

因為重慶成功實現了轉型 目前重慶已經不是重工業城市了 工業而是以製造業為主 並且已經發展成為中國規模最大的製造業基地,汽車產量全國第一 筆記本產量世界第一 手機產量全國第二 以及整合上下游企業向重慶聚集 適時佈局高新制造業(如直升機製造)佈局新能源(頁岩氣) 形成了如今重慶高速發展的局面反觀東北 自身定位並不明確 在產業內移期間並沒有抓住機會 重工業導向也沒有實現很好的轉型導致目前產業空心化 人口大量外流 都是值得反思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