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男周勃,手握兵权,为啥深得刘邦一生信任

周勃深得刘邦信任,按功劳排第四位,被封为绛侯。后来跟随高皇帝平定叛乱,更是被任命为太尉执掌军权。

直男周勃,手握兵权,为啥深得刘邦一生信任

厚重,确实齁重。

我认为主要因为以下几个方面:

跟随刘邦出生入死资格老

周勃出身贫寒,在沛县以编织为业,偶尔兼职在红白公事上做鼓吹手,可以说地位比刘邦还低。后来跟随刘邦与沛县起事,作战勇猛,攻城时常常第一个登上城池,多有战功。

直男周勃,手握兵权,为啥深得刘邦一生信任

老大还很穷酸,我就跟定了。

刘邦被封汉中王时,赐周勃为威武候。到达汉中,周勃拜将。之后随高皇帝回军三秦,攻击项羽,战功赫赫。到了楚汉相持阶段,也一直在荥阳、如皋、敖仓一带与项羽展开激战。其实这个时候跟刘邦受这个罪是战功又少,风险又高。我们看看,记信,周苛,枞公是有名的都死掉了,而曹参,樊哙他们跟韩信另外开辟战场因不与项羽正面为敌更容易斩将夺地。周勃跟老大干苦活没怨言。后来刘邦当了皇帝之后,跟随刘邦平定叛乱,没有不胜利的。

知无不言

周勃一个大粗汉子,经常给刘邦打小报告。历史上记载的就有给陈平和贾谊打过小报告。虽然,我们看来,有那么些不大光明。但是,从刘邦的角度来看,这是不怕得罪人,敢表忠心的表现。

直男周勃,手握兵权,为啥深得刘邦一生信任

搞过,搞过,见笑,见笑。

老实

可以从文帝时一件事看出来。周勃做右丞相,文帝问他:“全国一年之中要审理、判决的大大小小案件一共有多少件?”周勃一听愣了一下,低着头,回答汉文帝说不知道。文帝又问:“那么全国上下每年收入和支出的金钱又是多少?”周勃急出一身冷汗,汗水多得把脊背的衣服都弄湿了,因为他还是回答不出来。汉文帝又问左丞相陈平,陈平说:“这些事情都分别有掌管的人,问审理案子的事,有廷尉;问财务的事,有内史,只要把他们都找来,一问就知道了。”汉文帝听了点点头,对陈平的回答十分满意。事后周勃感到非常羞愧,觉得自己反应、机智都不如陈平,于是借着生病想回家乡养老的理由,辞去右丞相的官职。刘邦当皇帝时周勃没有出丑的记录,我认为是刘邦了解这个老部下,刻意爱护他。

直男周勃,手握兵权,为啥深得刘邦一生信任

浓眉大眼,俺直。

不待见文士

这一点可以说是跟刘邦臭味相投。刘邦是曾经把儒生的帽子拿下来撒上泡尿的人。周勃呢,每次召见儒生和说客,自己坐在尊位,不耐烦的呵斥着说:‘有话快说。’再看,韩信,有蒯通等人辅助。不蓄文士,其实是没有野心的一种表现。

适当圆滑

刘邦曾与大臣结白马之盟:‘非刘姓王者,天下共击之。’ 刘邦死后,吕后当政。吕后要封吕氏一族为王。事下朝议时,遭受到王陵的强力抵制。 吕后不高兴。再问陈平、周勃,他们说:“高帝平定天下,封子弟为王;今太后称制,想封吕姓子弟为王,无所不可。”吕后大喜。王陵后来问陈平:“始与高帝歃血而盟,你们不在?今高帝死了,太后女主,想封吕姓为王,你们为啥违背与高帝的约定,何面目见高帝于地下!”陈平回答:“于面折廷争,臣不如君;全社稷,定刘氏后,君亦不如臣。”果然,吕后设法调离王陵,而陈平,周勃保住地位。后来,陈平,周勃帮助铲平诸吕,迎立代王称帝(就是文帝),保住刘姓江山。

直男周勃,手握兵权,为啥深得刘邦一生信任

复杂不

刘邦善识人用人

此前定鼎江山,人人都知道。就是刘邦要死的时候做的人事安排那都算是一流的。刘邦将死,吕后问:“陛下百岁后,萧相国即死,令谁代之?”上曰:“曹参可。”问其次,上曰:“王陵可。然陵少憨,陈平可以助之。陈平智有馀,然难以独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吕后复问其次,上曰:“此后亦非而所知也。”可以说是都按照他预测的在发展。

总结起来看,周勃有功劳,忠勇,无野心,政治上既有代表性又独立,遇事知轻重,年龄结构上也可以做托孤重臣,而且与刘邦品味相投,所以得到刘邦的信任和重用

如果你性格上跟周勃相近,要想建功立业,那就剩下跟对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