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茶聖吳覺農對中國茶業的十大貢獻(內有罕見資料)


當代茶聖吳覺農對中國茶業的十大貢獻(內有罕見資料)

吳覺農先生

我從事茶葉工作一輩子,許多茶葉工作者、我的同事和我的學生同我共同奮鬥,他們不求功名利祿升官發財,不慕高堂華屋錦衣美食,沒有人沉溺於聲色犬馬、燈紅酒綠,大多一生勤勤懇懇、埋頭苦幹、清廉自守、無私奉獻,具有君子的操守,這就是茶人風格。——吳覺農

著名茶文化研究者王旭烽在她的《茶者神聖——當代茶聖吳覺農》一文中,對吳覺農先生為中國茶業作出的貢獻,作了總結,她總結了十條:“一、是首次全面論證、提出中國是茶樹原產地;二、是最早提出中國茶業改革方案;三、是倡導制訂中國首部《出口茶葉檢驗標準》;四、是在中國高等學校中創建了第一個茶葉系;五、是創建第一個國家級的茶葉研究所;六、是最早提倡並在農村組織茶農合作社;七、是主持翻譯世界茶葉鉅著《茶葉全書》;八、是組建新中國第一家國營專業公司一一中國茶葉公司;九、是主編‘20世紀新茶經’《茶經述評》;十、是倡導建立中國茶葉博物館。”

當然作為中國當代茶業的重要奠基人,吳覺農先生的貢獻不止這十條,但這十條功績卻能很好地勾勒出,吳覺農先生為中國茶業復興奮鬥一生的重要成果。

曉德書號在長時間的茶文化資料的收集整理過程中,也收集了很多關於吳覺農先生資料,能對王旭烽在文章中提到的十點,可以相互交叉驗證,同時也對內容做更進一步的延伸。

一、首次全面論證、提出中國是茶樹原產地

現在茶葉原產於中國,已經得到了大多數茶葉科學界的認可,但在上個世紀20年代,很多人外國人認為茶樹的原產地在印度。茶樹原產地的爭論,不僅僅是學術的爭論,在當時積貧積弱的環境下來看,茶樹原產地歸屬關係到民族自尊心。

當代茶聖吳覺農對中國茶業的十大貢獻(內有罕見資料)


當代茶聖吳覺農對中國茶業的十大貢獻(內有罕見資料)


當代茶聖吳覺農對中國茶業的十大貢獻(內有罕見資料)

1978年在昆明召開的中國茶葉學會上,吳覺農宣讀著名的論文《我國西南地區是世界茶樹原產地一文》,並對

正是在這種背景之下,吳覺農於1922年在《中華農學報》第37期的《學藝》一欄中發表了《茶樹原產地考》一文。

該文分析批駁外國一些人對茶樹原產地的不正確意見,並根據大量事實,從古文獻、野生茶樹分佈、茶字發音以及茶樹學名等方面論證中國是茶樹原產地。

二、最早提出中國茶業改革方案

1922年,吳覺農在日本留學期間,寫下了《中國茶業改革方準》,發表於《中華農學會報》第37期。

當代茶聖吳覺農對中國茶業的十大貢獻(內有罕見資料)

一版一印和二印的《中國茶業復興計劃》,商務印書館發行。曉德書號藏書


1935年,吳覺農和胡浩川編著《中國茶業復興計劃》,是近代我國第一本有關茶業發展的專著。全書13萬字,內容為復興中國茶業產製運銷戰略性的設想,並附1868年以來各種出口茶葉數字。


當代茶聖吳覺農對中國茶業的十大貢獻(內有罕見資料)

吳覺農和範和均合著《中國茶業問題》,商務印書館“萬有文庫”系列,曉德書號藏書

1937年。吳覺農和範和均合著《中國茶業問題》一書,該書論述我國曆代茶政沿革和現代茶業產、制、對外貿易及品質檢驗等問題,並附列我國1866年至1935年茶葉出口數字和世界各國產茶數字。

三、倡導制訂中國首部《出口茶葉檢驗標準》

吳覺農受上海商檢局的鄒秉文的邀請,籌辦茶葉出口檢驗局。

在工作期間吳覺農嘗試了大量能夠促進茶葉產品質量的辦法,同時組織了全省各產茶區的調查工作,撰寫調查報告,刊登在商品檢驗局出版的《國際貿易導報》。


當代茶聖吳覺農對中國茶業的十大貢獻(內有罕見資料)

1934年《國際貿易導報(茶葉專刊)》第六卷第六號,曉德書號藏書

四、在中國高等學校中創建了第一個茶葉系

1940年,吳南軒(復旦大學代理校長)、孫寒冰(教務長)、吳覺農(財政部貿易委員會茶葉處處長)倡議,並有中國茶葉公司資助,在重慶復旦大學農藝系設立茶葉組(4年制)和茶葉專修科。這是我國第一個高等院校的茶葉專業系科,吳覺農任組、科主任。


當代茶聖吳覺農對中國茶業的十大貢獻(內有罕見資料)


當代茶聖吳覺農對中國茶業的十大貢獻(內有罕見資料)

《復旦大學:復旦農學院史話》,當時吳覺農、胡浩川、陳椽、王澤農、莊晚芳、範和均等眾多茶葉界前輩均

茶葉組(相當於系)的主要課程有:茶葉概論、經濟學、作物學、化學、土壤學、肥料學、植物生理學、茶樹栽培、茶葉製造、茶葉化學、茶葉貿易、茶葉檢驗、茶樹病蟲害防治、遺傳育種、茶廠實習等,設有茶葉研究室,內分茶葉生產部、化驗部、經濟部。

五、創建第一個國家級的茶葉研究所

1942年,中國茶葉研究所由浙江衢州的萬川,遷址至福建崇安的赤石企山茶場。


當代茶聖吳覺農對中國茶業的十大貢獻(內有罕見資料)

《吳覺農選集》,曉德書號藏書

在當時戰事緊張、條件艱苦、經費短缺等極為困難的條件下,吳覺農帶領蔣芸生、葉元鼎、王澤農、莊晚芳等一批茶學家,同心同德,任勞任怨地在崇安赤石開展了茶樹良種繁育、茶葉機械加工和製茶化學等研究工作,同時還編輯出版了《武夷通訊》、《茶業研究》等茶葉學術期刊。

六、最早提倡並在農村組織茶農合作

吳覺農在1932年參與成立祁門茶業改良場,並任場長,指導主持實際工作。

當代茶聖吳覺農對中國茶業的十大貢獻(內有罕見資料)


當代茶聖吳覺農對中國茶業的十大貢獻(內有罕見資料)


當代茶聖吳覺農對中國茶業的十大貢獻(內有罕見資料)

《在祁場一年》記錄吳覺農嘗試農村組織茶農合作社記錄,首發於1934年《國際貿易導報》,曉德書號藏書

在此期間,倡導茶戶合作,在祁門地區農村組織茶農合作社。

七、主持翻譯世界茶葉鉅著《茶葉全書》

《茶葉全書》的譯序和書目提要本書系威廉•烏克斯( William F•Ukrs)的茶葉專著《 All About Tea》的漢譯本。原書於1935年出版,為英文版,譯本由吳覺農主編,中國茶葉研究社集體翻譯。1938年開始翻譯,經校訂、出版,輾轉11年,於1949年5月出版。這是一本世界性、綜合性的茶葉鉅著,全書60餘萬字。


當代茶聖吳覺農對中國茶業的十大貢獻(內有罕見資料)

1945年刊登於《茶葉研究》的《世界茶葉大全》(今譯《茶葉全書》)徵訂廣告,曉德書號藏書



當代茶聖吳覺農對中國茶業的十大貢獻(內有罕見資料)

東方出版社版《茶葉全書》,曉德書號藏書

《茶葉全書》的編著出版是“中國茶葉改革途上的一個里程碑”(馮和法語),《茶葉全書》一書“凡茶葉的歷史、栽培、製造、貿易以及社會、藝術各方面,都有豐富詳盡的記述”(吳覺農語)。

八、組建新中國第一家國營專業公司一一中國茶葉公司

當代茶聖吳覺農對中國茶業的十大貢獻(內有罕見資料)


當代茶聖吳覺農對中國茶業的十大貢獻(內有罕見資料)

吳覺農擔任中國茶葉公司經理(1949年至1955年),資料來源《中國茶葉進出口公司經營史錄》,曉德書

1949年12月1日,中國茶業公司在北京東安門大街29號,正式辦公,經理由農業部副部長吳覺農兼任。

九、主編“20世紀新茶經”《茶經述評》

陸羽所著《茶經》總結了唐代的飲茶方式,成為茶學經典。而吳覺農先生的《茶經述評》是茶學又一里程碑式著作。

吳覺農借《茶經》,整理古代茶文獻,呈現中國三千年茶史全貌,總結古代茶經驗,又立足於當時茶業發展現狀,繼往開來,承上啟下,是集大成之作。


當代茶聖吳覺農對中國茶業的十大貢獻(內有罕見資料)

後浪版《茶經述評》,吳覺農編著




當代茶聖吳覺農對中國茶業的十大貢獻(內有罕見資料)

中國農業出版社版《茶經述評(第二版)》,吳覺農編著

《茶經述評》多層次、多角度地體現了吳覺農的茶學精神,重疊了文化的、文學的、民俗的、政治的、經濟的、國際的、國內的、植物學的、生物學的、藥物學的、茶學的知識,是國人評論《茶經》的首部專著。

吳覺農用現代茶學理論,立足於當下茶業發展,一分為二地認識古代茶經驗,古為今用, 讓傳統煥發了新的現實意義。

十、倡導建立中國茶葉博物館

1989年以吳覺農為首的28位全國茶人簽署《籌建中國茶葉博物館意見書》,有力地促進了中國茶葉博物館地建成。


當代茶聖吳覺農對中國茶業的十大貢獻(內有罕見資料)

中國茶葉博物館,本圖源自網絡

中國茶葉博物館自1991年開館以來已發展成為中華茶文化的展示中心、茶文物收藏的專業場所、茶文化研究與普及的重要平臺和未成年素質教育重要基地,是目前中國唯一一家國家級茶文化專題博物館。

“希望喝茶的中國人都能記住吳覺農這個名字。當我們捧起茶杯時,不要忘記,那裡面有他散發的馨香”(王旭烽語)。

參考書目:

1、《吳覺農選集》,中國茶葉學會編,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2、《茶經述評》,吳覺農主編,中國農業出版社

3、《茶的故事》,王旭烽,浙江攝影出版社

4、《茶葉全書》,威廉•烏克斯,東方出版社

5、《復旦農學院史話》,洪紱曾主編,中國農業出版社

6、《中國茶葉公司進出口史錄》

7、《民國茶文獻史料彙編》

8、《雲南茶葉》1980年1月刊

9、《中華茶葉五千年》,中國茶葉股份有限公司、中華茶人聯誼會編著,人民出版社出版

《茶經述評》,吳覺農主編,後浪圖書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茶書,歡迎訪問淘寶店鋪“曉德書號”

歡迎大家分享,讓更多的喜歡茶文化的人看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