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有多野,危害就有多大


中國人,特別愛標有“野”字標籤的東西。


吃肉要吃野味。

吃菜愛吃野菜。

就連愛情觀,無良文人也編了一句心猿意馬的話:


家花不如野花香。


茶有多野,危害就有多大

現在,這股“野”的風潮瀰漫到了茶界,更有很多人舉例說,陸羽在《茶經·一之源》中明確說道:“野者上,園者次。”

茶有多野,危害就有多大

更為野茶的擁躉提供了自傲的證據。


但其實,陸羽《茶經》中提到的野茶,和我們通常喝的野茶,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陸羽在《茶經》中提到的野茶,其實是野生茶


茶有多野,危害就有多大

吳覺農在《茶經述評》中分析到,陸羽之所以得出“野者上,園者次”的說法,與陸羽經常“遠遠上崖層”“時宿野人家”採製野生茶的實踐不無關係。

野生茶,指的是沒有被馴化和大量利用的茶樹。


野生茶茶繫有很多種,基本每顆茶樹的DNA都不一樣,葉片大小和顏色也不一樣,有的嫩芽偏黃色,有的偏紫紅色,有的偏綠色,香氣與品質都有不確定性。


據調查來看,雲南、貴州、廣東、海南、福建、重慶、湖南等7個省均有發現野生茶樹。


茶有多野,危害就有多大

以現代眼光來看,這種純野生茶樹,是無法直接拿來製茶品飲的。


如同山林中的野果、野菌很多不能吃一樣,這種長於深山老林中的野生茶,除非經過測驗,否則極有可能含有不明毒素,盲目品飲極有可能引發身體不適(如發暈、冒冷汗,噁心、頭疼等),而且曾發生過中毒事件。

茶有多野,危害就有多大

因此,吳覺農繼續說到,在適宜茶樹生長髮育的條件下,採取現代技術措施,栽培的茶樹,都能夠獲取優質茶葉。

因此,陸羽當年的“野者上,園者次”的觀點就不適用了。

我們現在經常說的野茶,其實是荒野茶。



茶有多野,危害就有多大

荒野茶也叫荒山茶、荒茶、扳樹茶。


指的是原本經過人工種植,但因為種種原因被荒廢,之後成自然生長狀態的茶樹。

比如很多福鼎的白茶,曾經由於產能過剩,茶葉廉價,很多茶園就荒廢了。


還有一些是人民公社下屬的生產隊或大隊遺留下來的茶園,據不完全統計,福鼎有上千畝的荒野茶園,分佈於各個鄉鎮。

茶有多野,危害就有多大

這些茶雖然在多年後被再次利用,但是在開發過程中不打農藥、不施化肥、不除草、不修剪,導致很多茶樹像喬木一樣高,近似野生茶樹,在光合作用下聚集了大量營養物質,品質極好。

需要明確的是,不是所有荒廢的茶園都叫荒野茶。

嚴格來說,真正的荒野茶對荒廢時間是有一定要求的。但要求的荒廢時間是5年以上還是10年以上,業界目前尚無統一規定標準。

除了荒野白茶,還有野生老樅紅茶及野放古樹茶。

它們之間大同小異,都是經過人工栽培馴化,又出於種種原因荒廢,長時間在大自然中生長後又被重新發現、利用的茶。

茶有多野,危害就有多大

因此,荒野茶與那些完全自然生長的野生茶還是有本質區別的。


老茶客尤其愛荒野茶,規範種植的茶園對他們來說,滋味太“乖”了,缺乏一種充足的野韻。

那麼,“荒野茶”喝起來有什麼不同,老茶客口中的”野茶韻“是什麼?

野韻,主要來源於荒野茶中各種豐富的生化成分。

福安市農業服務中心的李建梅曾以荒野茶做成的紅茶與菜茶進行過生化成分分析,結果如下。

茶有多野,危害就有多大

從表1可見,荒野茶毛茶的茶多酚、氨基酸、黃酮、水浸出物含量均高於菜茶,且差異達到極顯著水平。


表明在獨特的生態環境下放野生長的荒野茶在茶湯滋味的鮮爽度、甜醇度濃度及保健方面均優於菜茶。

茶有多野,危害就有多大

從表2中能看到,荒野茶有利於降低酯型兒茶素的含量,同時提高了非酯型兒茶素含量,從而降低了荒野茶的苦澀味,使滋味更為甜醇。


以上種種因素,形成了荒野茶獨特的“野茶韻”。

總之,荒野茶在香氣和滋味上的確與眾不同,有著很大的優勢。不過我們也不必過於神話荒野茶,歸根到底,還是那句話,“眾口難調,適口為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