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尋找歷史人物彭先澤

尋找彭先澤


洪漠如


茶文化:尋找歷史人物彭先澤

位於白沙溪茶廠的彭先澤雕像


第一次見到彭先澤這個名字,記得是在湖南安化白沙溪茶廠。在通往老廠區的一個必經之路上,塑著一個上世紀中葉模樣的知識分子雕像,雕像下是湖南茶界泰斗施兆鵬施老的題詞:中國黑茶理論之父。
後來知道,他之所以叫理論之父,是因為他撰寫了很多有關黑茶的理論著作。在安化黑茶的經營圈和學術圈都有十分深遠的影響。不過我當時就有存疑,因為在白沙溪茶廠的茶文化博物館裡還展示著彭先澤的另外一個身份——白沙溪茶廠的第一任廠長。
有理論著述,還創辦了一個茶廠並且到現在都還在經驗,這個人不簡單!


茶文化:尋找歷史人物彭先澤

白沙溪茶廠老廠房區域


一提到“理論之父”這個頭銜,很容易讓人本能的聯想到這可能是一個學院派。評價一個人是學院派,一方面是肯定這個人在理論建設或者是教育教學上所作出的重大貢獻,但同時也是在潛移默化的表達,這個人可能在實踐上還稍有欠缺。創辦了這麼大一個茶廠,而且從1939年到現在都還在經營。即便是茶廠的經營是幾經波折,但是基礎設施,產業觀念和產品觀念都是由他建立起來的。
再後來,我又發現,白沙溪茶廠在對外做產品宣傳的時候,時常會說起“1939年,彭先澤回到湖南安化,研製出了第一片黑磚茶,結束了安化黑茶在涇陽築磚的歷史。”也就是說,這個人不僅理論水平高,實業經驗豐富,茶葉加工水平也不錯。


茶文化:尋找歷史人物彭先澤

資江邊的廠區觀光帶


看來,中國黑茶理論之父的頭銜是低估了他。起初我不知道這個結論是誰下的,不過結合我自身對彭先澤的理解,在去年出版的那本新書《安化黑茶:一部在水與火之間沸騰的中國故事》中敘述過這個問題。在我看來,他完全稱得上是黑茶的一位集大成者。我在書中寫到: 他抵達安化,像吳覺農一般致力於改造黑茶實業;像陳椽一樣用心總結黑茶理論;像莊晚芳一樣熱衷於黑茶教學;像馮紹裘一樣躬耕於黑茶產品研發。唯一的遺憾是他過早去世,導致安化黑茶產業長期以來一直欠缺一位有足夠分量的領銜人物。安化黑茶用近半個世紀的沉默,在為這個後鄉漢子的離開默哀! 寫這段話的時候,其實是在紓解我們早年間在市場上推廣安化黑茶的很多鬱結。總覺得安化黑茶的文化歷史上缺失了一個泰斗級的人物來領銜。在茶桌上,聽安徽人講陳椽,聽杭州人講莊晚芳,聽雲南人講馮紹裘,聽福建人講張天福··· ···我們那一時之間不知道可以講誰。


茶文化:尋找歷史人物彭先澤

哪怕不看什麼文獻,走進老廠區,你就能感受到那種底蘊


當然,後面安化黑茶產業可以講的人也慢慢地多起來了,不過在年份上和他們還是不能放在一起比較,總覺得那個時代,安化留下了一個歷史空白。
當我發現彭先澤這個人物十分重要的時候,我開始深挖有關這個人物的細節,購買了他的所有著作,不一定全部是與茶有關。他執教浙江大學的時候,還編著了一部農學教科書《稻作學》。湖南學界對於“經世致用”體現得最為充分的就是在教學上。中國人的身份等級觀念很強,第一個給農民上課的教學點就出現在湖南。安化茶葉試驗場以前有資料說,中國第一所茶葉教育學校是1917年湖南省主席譚延闓在嶽麓山下面成立的湖南省茶葉講習所。但事實上,1915年5月,湖南巡撫按使就已經主持成立了茶葉講習所,地址就是在嶽麓山下。


茶文化:尋找歷史人物彭先澤

重視實踐培訓,是湖南茶產業的優良傳統


我們現在來看,成立講習所的目的,就是為了培養產業工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萌芽的時候,江浙一帶的很多手工業工坊在產業化規模的背景下對於人才的培養依然是依靠傳統的學徒制。晉商主導的安化黑茶產業,其產業從業者的培養也是學徒制。在這個視角來看,講習所的先進性就很突出了。


彭先澤抵達安化,在籌辦茶廠,研發產品之餘,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培養產業工人。其制度依然是講習所的形式。1939年的安化,茶路阻斷,晉商瀕臨破產。彭先澤能夠快速籌辦起茶廠,並且快速生產,將其順利運抵銷區,這本質上體現的是他的綜合能力。一個精通產業鏈,並且將其做了現代化改良,然後搭建起一個跨越遼闊空間,連接產銷的物流系統。


茶文化:尋找歷史人物彭先澤


彭先澤的現代化改良中,以講習所的形式發展起來的人才改良,以現代經濟工具通過貸款和股權融資的形式組織超大規模的茶廠,最後再以資金優勢和人才優勢,推進機械化標準化生產。
彭先澤最輝煌的一頁是在1939年到1950年之間的這11年。在白沙溪茶廠的歷任廠長簡歷中,彭先澤的任期是從1939年8月到1950年12月。白沙溪第二任廠長是1952年3月走馬上任的,1951年的安化,發生了什麼?這個空白一直吸引著我。
為此,我刻意造訪了安化縣檔案館,檔案管理還保留著彭先澤在解放前的一些原始資料,1951年,關於彭先澤的資料,依然是一片空白。公開的資料中顯示,他在1951年2月逝世,年僅49歲。


茶文化:尋找歷史人物彭先澤

1951年,打擊“反革命”時期的照片


有關當年的檔案,我們已經看不到了。改革開放後,有對他進行冤假錯案的平反,他還有後人在,但是已經永遠的遷離了安化這個傷心的地方。他的父親彭國鈞先生,也是民國時期安化的著名知識分子,為湖南的解放也做出的重要貢獻。1952年資江落水身亡,終年76歲。改革開放後,也對其案件進行了平反,並且恢復了榮譽。
歷史有太多令人嘆息的地方,對於我們這些後來者,無法參與其中去修正錯誤,去改變結局。我們只能記住他們的事蹟,理解他們的精神。很多年以後,白沙溪茶廠在他們身亡之後埋骨的山包上開闢了茶園。在資江流域自然保護區內開闢茶園,阻礙重重,但他們還是跨越了層層阻礙將茶園開闢了出來。因為他們想用這種方式去紀念這對父子,彭國鈞和彭先澤。他們把茶園的名字叫做鈞澤源,更深的用意,就是要提醒後人,記住這兩個人,記住他們為我們留下的寶貴遺產。


茶文化:尋找歷史人物彭先澤

2012年清明節白沙溪茶廠總經理劉新安先生帶團隊祭祀彭氏父子

茶文化:尋找歷史人物彭先澤

與茶廠隔江相望的茶園


這兩天,我去過兩次鈞澤源,他們父子兩埋骨的那個小山包長滿了荒草。當年鈞澤源開園之際,白沙溪茶廠的總經理劉新安先生帶領白沙溪團隊祭祀過他們。當年參與過祭祀的年輕人都還記得,每年去茶山,都會到那裡駐足。
這幾年,安化黑茶,產業發展,文化復興,產品傳承。也許,這繁榮的面貌,才是對他們最好的祭奠吧!(資料來源:光陰夜歸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