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如果不切除腸息肉能活多久?

13886058543


腸道息肉在臨床檢查中是十分常見的,很多朋友也許根本不會在生活中注意到自己已經存在腸道息肉。往往只有在自身的排便習慣出現改變時才會到醫院進行腸鏡的檢查,檢查過程中也就發現了自己的腸道息肉。

發現了腸道息肉後很多人就不再淡定了,總以為自己是患有了嚴重的疾病,其實有時候人們不需要特別擔心,由於提前發現了息肉所以你也就有了更早處理息肉的機會。並不是所有的息肉都會發展成為惡性病變,也不是所有的息肉都是良性的,早發現後及時的病檢有利於我們對息肉進行分類,及時的對息肉進行處置。所以說早發現是很有用的。

發現了息肉後很多人也就十分擔心是否息肉會影響自己的生命健康,加入自己不切除息肉能活多久?其實沒有一個醫生敢給我們進行保證,切除以後生命會延長,也並不是所有的息肉切除後疾病也就能夠治癒。針對這個問題我們能夠確信的是,儘早的發現息肉後通過了病理活檢就能確定分型,處於良性狀態時切除以後也就可以達到治癒的效果。但是假如我們發現息肉出於癌前病變時期時,加上我們不良的生活飲食習慣,息肉就可能發生病變,這個時候疾病可能既會極大的影響患者的健康。

小科普:腸道息肉也許是良性,也可能是出於癌前病變時期,更有可能已經發生了惡變。這些通通不能判定一個患者的生命長短,對我們最有利的是我們能夠及時的發現息肉並作出處理。


企鵝郭醫生


醫生不是算命先生,不能斷人生死。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換個角度設想一下:假如一個人患了結腸癌,還能活多久?

我曾經管過一個病人,是一個70多歲的老婆婆,經常來我科住院複診。原來老婆婆曾經在10餘年前診斷為結腸癌,因為發現的時候尚沒有淋巴結及遠處轉移,術後恢復得不錯,多次複查電子腸鏡及腫瘤標誌物(CEA、CA125、CA19-9等)均未發現異常,現在身體還是棒棒的。

相反,另外一個50多歲的中年男子,因為發現得遲,術後一年即發生了肝轉移,最後因為肝衰竭而不幸離世。更多的患者,則因為發現的時候已經有了遠處轉移,而最終失去了手術的機會。

言歸正傳。

所謂息肉,是指人體組織表面長出的贅生物,現代醫學通常把生長在人體粘膜表面上的贅生物統稱為息肉,分別是腺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炎症性息肉,錯構瘤性息肉,幼年性息肉等。

息肉屬於良性腫瘤的一種,具有一定的惡變傾向。腸息肉本身便有可能會引起腹脹、腹痛、排便次數增多、排便異常、出血等情況;如果演變成癌,還會發生腸梗阻、腸穿孔、惡性貧血、遠處轉移等,甚至危及生命。值得慶幸的是,從腸息肉惡變成為腸癌,一般需要5至10年的時間。一旦演變成癌,能活多久就如前所述,只能盡人事,聽天命了。

生在這個年代,電子腸鏡已經相當普及,這給力我們很大的選擇空間。我們完全有條件在腸息肉很小的時候,就可以及早發現,並將其扼殺在搖籃之中,斷絕後患。

內科學年鑑提醒我們:40歲以上建議做腸鏡,50歲以上必須做腸鏡。

上醫治未病之病,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永遠是保持健康的不二法門!

★若本回答有幫助,請點贊支持!

胃腸肝膽外科曾醫生


先說結論:如果一個人在發現大腸息肉後沒有進行積極地治療,也沒有進行定期地複查,那麼在5~15年期間,此人就會有因癌症發作而離世的風險,並且這種風險隨著時間的流逝、病理分型不良而愈發的增長。


在我們體檢做腸鏡的過程中,有時候會被醫生告知腸道中存在息肉,建議切除治療。理論上來說無論哪種息肉都存在著一定的癌變風險,在其萌芽階段切除是一種免於後患的好辦法。不過我們可能都會面臨著暫時無法切除息肉的情況,比如服用阿司匹林未停藥、比如經濟條件暫時不允許等,或者單純的認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想切除(這種情況真的有…),針對這種情況,今天我們就從息肉癌變和惡性腫瘤5年存活率來探討一下,如果不切除息肉,人可以活多久。

階段一:息肉癌變

腸道息肉的發病機制尚不明確,學術界認為其發生發展同病毒感染、年齡、飲食習慣和家族遺傳有一定的關係。腸道息肉在早期一般不會引起明顯的臨床症狀,只有當其發展至一定大小後,才會有諸如腹痛、腹瀉、便秘甚至是便血等表現,但這些表現一般也不具有特異性,人們往往是通過體檢腸鏡才能發現體內的息肉。


據文獻報道,如果息肉長期存在於腸道中而沒有人為的干預,在5~10年內部分息肉就會發生癌變。在腸道息肉的常見病理分型中,增生性和炎性息肉癌變幾率極小,而腺瘤性息肉的危險度則較大。有研究表明腺瘤性息肉(包括管狀腺瘤、絨毛狀腺瘤等)癌變率約為1.4%~9.4%,因此也被成為大腸癌的“癌前病變”。

由此我們可以在這個階段進行推論(以最壞的結果預估),如果一個人的腺瘤性息肉一直放置不管,那麼隨著時間的增長其癌變的幾率就越高,按照文獻大數據推算暫定此人約在10年後息肉發生癌變。


階段二:大腸癌存活率

到了第二階段,我們要關注的是一旦息肉癌變成了惡性腫瘤,也就是大腸癌,在積極手術的前提下我們還能存活多久。根據一篇發表在《中國腫瘤》雜誌上的文章,我們來做一下假設。

這篇文章以2002~2014年南通市腫瘤醫院收治的233例大腸癌患者的數據為基礎,對他們的術後生存率進行分析:在經過醫院治療後,這些患者的術後1、3、5、10年生存率分別為75.11%、48.60%、36.36%、28.14%,此數據與國家大數據接近。

結果表明哪怕在經過綜合治療後,5年內能存活的人數仍不到一半,因此,早發現早治療對於提高大腸癌術後存活率來說顯得極為重要。我們就暫定此人在息肉癌變經過治療後,仍可以存活5年(如果不治療可能1年都活不到)。


結論

經過階段一和階段二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一個假設,如果一個人在發現大腸息肉後沒有進行積極地切除,也沒有進行定期的複查,那麼在5~15年期間,此人就會有因癌症發作而離世的風險,並且這種風險隨著時間的流逝、病理分型不良而愈發的增長。

其實在腸道病變還處於息肉階段,哪怕是高級別上皮內瘤變(俗稱早癌),只要積極地在內鏡下或手術切除,其預後發展都與常人幾乎無異。但是如果任由其發展下去,在一定時間後,就會發展到無法收拾的地步。

因此定期體檢,早發現早治療是預防腸道癌症的首選策略,希望大家能夠記在心中。


後記,談健康生活的理念

上面說了那麼多,但其實這僅僅是一種理論上的推斷,大家甚至可以僅僅當做茶餘飯後的消遣。因為醫學健康在講求大數據的同時也強調個體化,發病的概率只是一個數字,無論是1%還是50%,沒發生在自己身上就是0,而發病了就是100%。

所以對於疾病的預防我們要從大數據角度看,因為一切不良的行為習慣確實會增加患病的風險;但從另一個角度說,我們也不能杯弓蛇影,草木皆兵,如果養生被當做人生活上的枷鎖,那麼這日子過得也會索然無味。



可能作為一名醫生這麼說並不專業,但是從人性化角度來說,對於防病防癌,我們盡到建議的義務,而生活還是要大家自己腳踏實地的去經營。醫生天天說吸菸不好,可有多少醫生自己因為工作壓力大而一根接著一根的抽呢,多麼的現實呀。所以只要自己能夠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如何生活,那是任何人都無法干預的。

最後希望我們不要因為養生而變得焦慮,享受生活,遇到問題,解決問題,是我的生活態度,與各位共勉。


如果有幫助記得關注五號醫生,在這裡將得到有深度、有數據的醫學健康科普,同時歡迎私信諮詢,有問必答。

參考文獻

  1. 李錦, 孔令斌, 黃志誠. 結直腸腺瘤性息肉癌變機制研究進展[J]. 濟寧醫學院學報, 2016, 39(3):196-201.
  2. 陳海珍, 陳建國, 黃培新, et al. 以醫院為基礎的233例結直腸癌登記患者的生存率分析[J]. 中國腫瘤, 2018, 27(6):409-415.

五號醫生吳昊


我是醫者良言,是一名住院醫師,專為普及醫學知識造福人類健康,若想了解更多,請關注我,有疑問可留言,必回應!

如果不切除腸息肉能活多久?

我之前在普外科呆過,那時候也經常能看到腸息肉患者,可能很多人聽過這個詞語,但是不怎麼明白什麼是腸息肉,今天我來普及一下腸息肉的相關知識。

1.什麼是腸息肉?

顧名思義就是指在腸子的表面凸起的一種贅生物,它可以發生在腸道的任何部位,它的症狀多不明顯,可表現為反覆發作的腹痛和出血;

2.腸息肉有哪些類型?

從病理上可以分為如下類型:
  • 腺瘤性息肉;
  • 炎性息肉;
  • 錯構瘤性息肉;
  • 化生性息肉;

3.息肉可以癌變嗎?

可以明確地說息肉是能癌變的,一般認為腺瘤直徑>2cm大約有一半以上癌變,絨毛狀腺瘤癌變的風險更高;

4.腸息肉不切除能活多久?

首先無論有沒有這個疾病,人的壽命都是受到多方面的影響,所以無法具體說能活多久;其次息肉並不是癌症,它只是說有癌變的風險,如果它一直不發生癌變,那對人的壽命是沒有影響的;得了腸息肉需要先明確病理類型,讓專業的醫生評估癌變的風險,然後再決定治療方式;當然也有的人直接做手術了,他們認為息肉的存在就是一個隱患,說不定哪天就癌變了,心裡不踏實;如果不選擇手術治療,需要定期去醫院複查腸鏡以明確息肉的變化。


最後小結:不切除息肉能活多久取決於很多方面,如果它不癌變那對人的壽命沒有影響。

以上是我對該問題的解答,純屬手打,實屬不易,若覺得寫的還可以就賞個讚唄,如有疑問可在下方留言……


醫者良言


作為消化胃腸鏡醫生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作為消化科醫生,對息肉類型、生長的速度、癌變的概率應該比其他科的醫生肯定是更瞭解一點啦!

下面我針對題主提出的問題大致通俗科普一下:

息肉是我們臨床上一大類胃腸道隆起性病變的統稱,按照息肉病理結構的不同還可以細分下去。

就像汽車一樣,轎車、麵包車、吉普車、巴士、公交車等都可以稱為汽車。

息肉也一樣,我們增生性息肉、炎症性息肉、管狀腺瘤、絨毛狀腺瘤、混合型腺瘤等也都稱為息肉。不同類型的息肉癌變概率不一樣,不同大小的息肉癌變率也不一樣。還有跟年齡、生活習慣比如有沒有經常抽菸、喝酒、暴飲暴食、大魚大肉高蛋白、低膳食纖維飲食也有很大的關係。下面就對這幾種息肉大概展開講一講。

首先炎症性息肉、增生性息肉一般來說屬於比較輕度的息肉,因為是炎症反應引起的,所以癌變的概率是比較低的,有些人好好保養炎症好了息肉也就慢慢自然消失了。所以小的炎症性息肉或者增生性息肉可以定期觀察不一定要手術治療。

如果是腺瘤樣息肉、絨毛狀息肉那就建議切除,因為長几年大部分是會變成低級別上皮內瘤變,再過幾年有可能會變成癌變。但大家也不要太緊張,因為從腺瘤長成癌的過程一般要5-10年,所以如果小於1cm 的腺瘤一般都不要太擔心,3-5年之內約個時間複查一下腸鏡切除就好,如果是大於1cm 那還是及時切除了比較安全。

當然如果息肉表明有糜爛、有破潰、紅腫那不管大小都建議切除,如果你比較緊張、焦慮想著這種小息肉在腸道里面始終是個心理負擔那也可以建議腸鏡醫生及時給你切除了扼殺於襁褓之中。

最後再回到題主的問題:如果是單純的息肉及時發現基本來說不會有生命危險的,因為只要是息肉被發現了基本現在90%以上的息肉在腸鏡下都可以切除了,切除了就沒事了,切除了就跟正常人一樣了。所以不存在活多久到問題。

應該不會有人發現了大息肉,有惡變潛質的息肉還很任性的要求醫生不要切除,他也是我身上的一塊骨肉,我就要養著它。我想應該不存在這種人吧,真要有我也是醉了😂。


消化內科葉醫生


醫生不是神仙,也不是算命先生,沒有能力估算一個人能活多久,即使是惡性腫瘤晚期,也沒有辦法預算一個人的生死期,總會有奇蹟發生的時候。一樣的道理,如果不切除腸息肉能活多久這個問題,還真的沒人敢確定。

什麼是腸息肉,大腸息肉有幾種?

腸息肉,就是正常人體腸組織上多出來的腫物,是良性腫瘤的一種。現代醫學認為息肉主要是指生長在粘膜表面的突起腫物。最常發生的部位是在結腸和直腸。大腸息肉的形成,一般認為,可能與直腸和結腸慢性炎症刺激有關,有的認為是由於粘膜上皮細胞的原發性增生,這大概與胚胎髮育過程中有某些缺陷或與遺傳因素有關。

大腸息肉主要有腺瘤、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幼兒性息肉等。

因為家族性息肉與幼兒性息肉較為少見,惡變程度不高,在這裡不作為重點介紹。

什麼是大腸腺瘤息肉?

大腸腺瘤又叫作息肉樣腺瘤。多見於45歲以上的中年人,只有一種少見的腺瘤病——家族性腺瘤病在青少年時期就會發生。


腺瘤的主要症狀是出血,出血量常不多,80%以上的腺瘤患者沒有明顯症狀,所以不容易發現,只有當腺瘤表面潰爛時才會出血,血常附在糞便表面,顏色鮮紅,不與糞便混合,長期出血,可引起貧血,往往被誤認為得了痔瘡。只有當醫生進行直腸指診、內窺鏡、X線檢查時,才會被發現。


腺瘤可以演變為癌,因此要提高警惕性,發現腺瘤後及時治療。一般認為腺瘤小於5毫米絕大多數是良性,1釐米以下癌變機率會不大,2釐米以上有癌變可能,4釐米以上的則很少是良性。瘤體的形狀變得不規則,生長迅速,增大較快,或在腺瘤底部的附近還有小凹陷的,癌變的可能性更大。

其中家族性腺瘤病(又叫多發性腺瘤病)的發生常在同一家族內,例如兄弟姐妹、親堂兄弟之間。有一定的家族遺傳因素,但不是胎裡得的先天性疾病。本病的特點是患者多在12~14歲青春期發病,腺瘤的數量極多,大小不等,小的如粟粒,大的如核桃。有的帶蒂,有的無蒂。有的分佈在結腸的一段,有的遍佈整個結腸,最多發生的部位是直腸和乙狀結腸,由於息肉常密密麻麻地佈滿整個腸壁,所以又叫多發性息肉。本病的早期常沒有任何症狀,當大量息肉形成併發炎時,可出現便血、腹瀉、腹痛、裡急後重及膿血便或粘液血便,有的息肉可以從肛門脫出,有時可大量出血,患者多伴有貧血、消瘦、營養不良等。本病癌變機率很高,常在發現症狀的10—15年後癌變,多數患者在40歲以前死於大腸癌變。

什麼是增生性息肉和炎性息肉?

增生性息肉又叫化生性息肉,是大腸中最常見的息肉。它的特點是:多數均為腸粘膜上的小隆起,一般直徑約半釐米,很少有超過1釐米的。這種息肉多無症狀,也不轉變為癌。本病多發生在30歲以上的成年人。

炎性息肉又叫假息肉,是由於潰瘍性大腸炎、克隆氏病、阿米巴腸病、血吸蟲腸病、大腸結核病等的炎性刺激而引起的,是在這些病形成的潰瘍癒合過程中出現的炎症增生。這種息肉一般不癌變,但炎性反應反覆發作,息肉受到某些因素影響,也會發生癌變。


得了腸息肉該怎麼做?

首先飲食習慣改變,避免進食刺激性大的食物、生肉、魚生等。然後積極治療原發病,應積極的治療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血吸蟲腸病、腸結核等導致腸息肉產生的疾病。腸息肉,雖然是良性腫瘤的一種,但是存在癌變的風險,建議都應該切除。

瞭解更多健康小知識,關注李醫生告訴你。你的每一個點贊和評論都是對李醫生最大的支持和鼓勵。


李醫生告訴你


首先得了腸息肉不能明確的說能活幾年,有些腸息肉自己時間長了就自愈了,而有些腸息肉會逐漸發展最後導致腸癌,腸息肉只是各種原因導致的一類從粘膜表面突起,而且堵塞腸腔的隆起狀病變,息肉會出現在腸道的各個部位,而且有些前期症狀不明顯。


腸息肉主要是由於長期不良習慣的飲食刺激、腸道炎症癒合後的疤痕回縮容易導致、糞便刺激等多種因素導致的,腸息肉有炎性息肉、腫瘤性息肉及錯構瘤性息肉,還有化生性息肉,而容易治癒的而且自愈率較高的還是炎性息肉,會自行吸收,但是腺瘤性息肉就是癌前病變,不但不會消失而且會逐漸增長,最後導致腸癌出現。

息肉的症狀和一些腸道疾病的症狀差不多,息肉會刺激腸道出現腹瀉、便血、息肉刺激出現炎症反應,出現膿血便等症狀,而且直腸息肉容易脫出,所以對象直腸息肉早發現早治療,避免息肉進一步發展。

而對於息肉的治療,最理想的還是手術切除。對象炎性息肉是不用擔心的,一般都是多發,而且直徑都是<5cm的,都是不用做特殊處理的,服用一些抗炎藥物就逐漸消失了。但是腺瘤性的息肉一般會出現反覆的腹痛及出血,對於腺瘤息肉直徑>2cm的大多數已經惡變了。而對於息肉有蒂組織,而且直徑在2cm左右者應該及時切除。

所以說腸息肉的良性與惡性需要根據各種檢查來區分,而且得了腸息肉並不一定說能活多久,這種具體能活多久的敏感數字醫學方面並沒有確定的數值,所以這種還是根據息肉的良性惡性以及自身的保養還有治療息息相關。

關注小克,為大家普及更多健康知識。謝謝!


小克大夫


多數腸息肉是無害的,能活多久與腸息肉無關,但有一些腸息肉可能會變成癌症,消化道癌症通常難以早期發現,因此往往存活時間不長。

任何人都會出現腸息肉,50歲以上的人出現腸息肉的風險高,此外體重超重、菸民、有腸息肉家族史的人出現息肉的風險高。

腸息肉一般來說是沒有症狀的,如果不做活檢的話也無法知道有沒有癌變的可能,這樣一來如果對於腸息肉聽之任之的話,就無法避免少部分腸息肉癌變,也就無法早期預防腸癌。

腸鏡篩查的目的之一是篩查息肉,一般來說大的息肉癌變的可能性大,因為息肉沒有什麼用處,因此做腸鏡的時候會將看到的息肉對切除了,活檢後如果有癌變的話再進一步治療,如果沒有癌變的話切除了息肉,也就避免了其中一些息肉癌變的可能,這樣幾年之內都不必考慮息肉癌變了,等過幾年,新的息肉長出來,再做一次腸鏡,這樣通過定期的腸鏡篩查,把見到的息肉都切除了,也就預防腸癌了。

所以,如果有息肉存在的話,應該切除,這就是為什麼要做傳統腸鏡的原因,因為做膠囊腸鏡的話,看到息肉後無法切除。


京虎子


什麼是腸息肉。

腸息肉指的是腸內黏膜上的隆起樣病變。

這種隆起樣病變在未經過病理檢查、定診以前,都叫做息肉。

腸息肉大致分兩種。1、炎性息肉。2、腺瘤息肉。

腺瘤息肉有癌變的可能。

對腸息肉切除目的。

有一項複雜的統計學數據。引用如下:

大腸息肉的癌變率主要與組織學分型、瘤體大小及上皮異型增生有關。管狀腺瘤,癌變率小於5%,管狀乳頭狀腺瘤為23%,但乳頭狀腺瘤癌變率為30%~70%,腺瘤直徑在0.5釐米左右,癌變率≤0.1%,小於1釐米為1%~3%,1~2釐米為10%,而大於兩釐米者30%~50%。輕度上皮異型增生者癌變率比較低,重度上皮異型增生者可達27%。

其實這就是說,腺瘤息肉的癌變機率較高。而越早切除,息肉癌變機率越低。

因為在未行病理檢查前,無法對息肉性質進行準確判定。

所以,發現息肉需要及時進行切除。

而腸息肉切除主要是針對腺瘤息肉。

目的就是息肉癌變前切除。以達到早期治療目的。

如果不切除腸息肉能活多久。

腸息肉不一定是癌,所以,切除或不切除腸息肉與活多久沒有直接關係。

疾病的早治療要比晚治療愈後效果要好的多,而且治療起來相對容易。

個人建議:

一、發現非正常組織,無論是什麼性質。都建議密切關注,並及時就診。對於生長迅速的腫物及時切除。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指正。


機靈不太懂


息肉其實屬於良性腫瘤的一種,因為存在惡變的可能,所以才讓我們如此擔心,對於腸息肉,其是否會發生惡變,跟息肉的種類密切相關,比如腺瘤樣息肉和絨毛狀息肉的惡變可能就比較大,而增生及炎症性息肉則不容易癌變,所以,一旦在腸道內發現息肉,最好先確診一下其類型,如果是腺瘤樣或絨毛狀息肉,無論大小,都應該給予切除;

其實,像是腺瘤樣息肉,其惡變過程一般都比較漫長,大都在5~10年以上,所以,一般來說也不用太擔心;不過,現代社會,飲食結構及環境狀況越發複雜化,像菸酒及各種化學藥品之類的促惡變因素越來越多的,誰也不能保證腸息肉是否會提前惡化,總不能天天做腸鏡觀察吧,一直擔驚受怕也不是個事啊,所以,一旦發現,最好的辦法還是將其直接切除。

另外,無論何種原因所致,只要腸息肉出現潰瘍、糜爛、感染、出血等情況,最好儘早切除,因為這種情況下的息肉惡變風險較大,所以,實在沒必要因為怕疼或怕麻煩而拒絕手術,因為我們根本賭不起,一旦癌變,是生是死便沒了選擇!

如果您實在是不願意馬上做手術,而是打算"養著"它,那我們也建議您至少做一次病理檢查,如果結果沒問題,便可以暫時推遲治療,但仍需要每1~3年做一次腸鏡,觀察其變化,另外,一旦息肉直徑超過1釐米,就算沒有惡變,也應該將其切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