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飲茶史丨茶的應用起源丨三


飲茶史丨茶的應用起源丨三


(三)茶的飲用
茶的飲用為後起,是在食用和藥用的基礎上形成的。
從利用方法上看,茶葉旨在提取利用其中的有效成分,這一點與利用纖維果腹的飲食有著原則的區別,而與藥物卻完全一致。在很長的時期裡,藥用起源說最具影響力。吳覺農等支持藥用起源說,但是不認為飲茶起源於史前的神農時代,作了“茶由藥用時期發展為飲用時期,是在戰國或秦代以後”的推測。

飲茶史丨茶的應用起源丨三


早期的文獻將茶的功效歸納成兩部分:
一部分是悅志、醒酒、不眠、益意思等,為由咖啡鹼而產生的興奮劑效果,也是茶成為中國的代表性無酒精飲料的決定性因素之一。《神農食經》說:“荼茗久服,令人有力悅志。”《神農食經》的著述年代無法考證,但是其中的愉悅心情的認識與華佗《食論》中“苦荼久食益意思”的看法完全一致,當然華佗《食論》也已經失傳,具體寫作年代不詳,既然託名漢末的華佗,又被陸羽《茶經》所引用,應該是漢魏六朝時代的著述。


兩晉之交的劉琨寫信給他的侄子南兗州刺史劉演,要他為自己準備茶葉,原因是“吾體中潰悶,常仰真茶”,就是說仰仗茶葉來解決體內煩悶無力的問題。晉代的張華《博物志》:“飲真茶令人少眠。”說飲茶導致興奮,使人無法入睡。

飲茶史丨茶的應用起源丨三


另一部分為羽化、輕身換骨、延年等,以神仙道教思想為根底,強調茶的仙藥效果。壺居士《食忌》說:“苦荼久食,羽化。”(陸羽《茶經·七之事》)把茶與道教最高目標羽化登仙直截了當地聯繫了起來。南朝時代既是道教徒又是藥學家的陶弘景也在《雜錄》裡說:“苦荼輕身換骨,昔丹丘子、黃山君服之。”(陸羽《茶經·七之事》))以得道的神仙服用茶葉的事例來羽化登仙的可信度。而佛教僧侶也承認了延年益壽的功效,《續名僧傳》在介紹南朝宋的僧徒法瑤時,強調了“飯所飲茶”的生活習慣和“年垂懸車”的高齡兩者之間的因果關係。
把茶的這些效果彙總起來看,無疑茶是被當成服食的上藥而被飲用。

飲茶史丨茶的應用起源丨三


需要指出是,在茶的食用-藥用-飲用的使用上有交叉性。也就是說茶葉一開始是作為果腹之用,一旦認識到它還有神奇的醫藥作用,人們就把重心轉移到藥用上來,這種價值遠遠大於食用作用。而且茶的藥用作用得到人們普遍重視後,煮茶為羹飲的現象就多了起來。茶除了藥效成份外,還有營養成份,這樣茶的使用就逐漸向飲料過渡。
飲茶歸根到底是利用茶葉的營養成份和藥效成份,茶的飲用與茶的藥用其實是根本無法分開的,只不過誰占主導地位而已。所以,科學的觀點是茶的食用、藥用、飲用是相互遞進又相互交叉的過程。

飲茶史丨茶的應用起源丨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