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功夫茶你知道多少?

說到工夫茶,很多人會想到工夫紅茶或者潮汕工夫茶,但很多人不知道為什麼要叫工夫茶,難道是茶葉的品種叫工夫?那麼,今天就來說說什麼是工夫茶。

一般來說,工夫是指做事所花費的時間和精力,還有細緻、精微、講究的意思,或者指在某方面獲得的造詣本領。

言茶|關於功夫茶你知道多少?

紅茶 工夫茶

在紅茶裡,工夫茶是精製紅茶的一種。因初制、精製過程中加工十分精細,下的工夫十分深刻,所以叫工夫茶,即工夫紅茶。

在清代時,工夫茶是指紅茶及部分武夷巖茶。清僧釋超全,布衣,明亡後在清康熙三十年入武夷山為僧與武夷茶結緣。其作《武夷茶歌》中有“如梅斯馥蘭斯香,大抵焙得候香氣。鼎中籠上爐火溫,心閒手敏工夫細。”說明他看到的武夷佳茗,是靠“工夫細”製出來的。這裡的“工夫”顯而易見是力氣、時間之意,後來逐漸引申為花費工夫做出的好茶

清人劉埥,雍正十年在福建崇安縣為令三年,他在《片刻餘閒集》中寫到:“武夷茶高下共分兩種,巖茶中最高老者曰老樅小種,次則小種,次則小種工夫,次則工夫,次則工夫花茶,次則花香……”說明在200多年前“工夫”就是指茶之名稱,且為較珍貴之茶。

而被稱為當代茶聖的吳覺農先生主編的《中國地方誌茶葉資料選輯》也寫到:武夷巖茶與紅茶都有稱為工夫茶的品種。

民國之後,巖茶就沒有冠以“工夫”字眼了,“工夫茶”則全指紅茶。如陳宗懋主編的《中國茶經·紅茶篇》中,將紅茶分為小種紅茶、工夫紅茶、紅碎茶三大類。其中,工夫紅茶有閩紅工夫、祁紅工夫、宜紅工夫、滇紅工夫等等。

言茶|關於功夫茶你知道多少?


潮汕 工夫茶

這裡的工夫茶,是一種泡茶的技法,之所以叫工夫茶,是因為這種泡茶的方式極為講究,操作起來需要一定的時間與精力,還有技巧,此工夫,乃為沏泡的學問,品飲的工夫。在閩南地區、潮汕地區品飲工夫茶是很出名的風俗。

最早記載品飲工夫茶的文字,是清·乾隆二十七年的《龍溪縣誌》中《風俗》篇記載,“靈山寺茶俗貴之,近則遠購武夷茶,以五日至,至則鬥茶,必以大彬之壺,必以若琛之杯,必以大壯之爐,扇必以琯溪之蒲,盛必以長竹之筐。凡烹茗,以水為本,火候佐之,水以三叉河為上,惠泉次之。窮山僻壤,亦多耽此者,茶之費,歲數千”這篇短文從茶葉、茶具到擇水,火候,與閩南粵東的工夫茶十分接近。

工夫茶泡法,是流傳於民間的飲茶習慣,既是一種茶藝,也是一種民俗。融入了精神、禮儀、沏泡技藝等多種元素的茶道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