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縣:美麗鄉村產生“美麗”效益

仲春時節,筆者行走在康縣的鄉間小道,和煦的春風拂面而來,百花綻放,綠草如茵,一幅村美民富產業興的和諧農村新畫卷在眼前徐徐展開。

近年來,康縣堅持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統領,以規劃為引領、以產業為核心、以文明為底色,紮實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全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努力實現“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的目標。

以規劃為引領 村莊“顏值”靚起來

“廁所建在家裡面、水泥路鋪到院門口、馬路兩邊種上了景觀樹……做夢都想不到,村裡能變得這麼幹淨,這麼漂亮。”花橋村黨支部書記田仲虎如此感慨道。

“現在我們村煥然一新,村裡搞起了鄉村旅遊,辦起了農家樂和民宿,各地遊客紛至沓來,偏僻的小山村熱鬧起來了,村民的錢袋子也鼓起來了。”岸門口莊科村村民羅繼平說到這幾年村裡的變化興奮不已。

建好美麗鄉村,首先必須強化規劃引領。近年來,康縣對全縣鄉鎮村社統一規劃,探索建立了“多個渠道進水、一個龍頭出水”的項目整合機制和“黨委領導、政府主導、全縣齊動、農民主體”的落實機制。同時,康縣因村施策、因地制宜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尊重自然,不大拆大建。

截至2018年底,全縣350個行政村建成美麗鄉村317個,佔全縣總村數的90.6%,農村4.71萬戶中有4.34萬戶全面改善人居環境、實現安居樂業。連續六年美麗鄉村建設獲得全省考核第一,1鎮8村已先後獲得“中國最美村鎮”的殊榮。

以產業為核心 農民生活富起來

目前,康縣試點村入股“三變”改革農戶629戶,其中,貧困戶146戶,入股農戶獲得分紅369萬元,其中,貧困戶增加收益81.2萬元,村集體增加收入21萬元,初步繪就了產業興旺、農民增收的新圖景。

宏瑛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王宏德說:“產業孵化園下轄的4個農民專業合作社在去年帶動貧困戶參與勞力、土地等方式分紅的同時,還吸納有意願發展產業致富的普通農戶15戶共同參與,進一步壯大了香菇種植產業的社會效益。”

位於陽壩鎮小溝村的康縣華鳳天麻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帶領群眾種植以天麻為主的中藥材100多畝,目前全村17戶貧困戶已全部加入了合作社。

近年來,康縣按照“整縣核桃、南茶北椒,區域優勢、做精做優”的特色產業發展思路,扶持引導群眾發展核桃、花椒、茶葉等優勢特色經濟林果135.08萬畝,2萬多農戶8萬多人從事黑木耳、香菇、天麻等食用菌生產,實現了提升產業適宜區和建檔立卡貧困戶全覆蓋。

為了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康縣整合財政專項扶貧資金1451萬元,用於發展食用菌種植、中蜂養殖、蠶桑養殖、茶葉培育等產業增收項目,14家龍頭企業與70家合作社實現產銷對接,帶動1300多戶貧困戶增收。

同時,康縣對已基本建成的美麗鄉村綜合體進行升級改造,把農村建美經營美,讓美麗鄉村產生“美麗”效益。

以文明為底色 鄉風民風美起來

日前,康縣“鄉村舞臺”建設項目入選第三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項目)名單。

近年來,康縣大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加大項目資金整合力度,狠抓“鄉村舞臺”建設,實現了全縣350個行政村“鄉村舞臺”全覆蓋。

不僅如此,去年二月,康縣獲得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全縣已創建國家級各類文明單位4家,省級各類文明單位19家,市級各類文明單位50家。

走進王壩鎮何家莊村,隨處可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鄉規民約、諺語詩句等。昔日的垃圾堆變為集道德講堂、村史館、棋牌室、農家書屋、運動場為一體的村民活動場所。該村把孝老愛親、誠實守信、助人為樂、勤儉節約、拾金不昧等方面的典型榜樣上榜公示,引導全村形成良好的社會風尚。

美麗鄉村不僅需要環境整潔“外在美”,更需要文明尚德“內在美”。近年來,康縣在美麗鄉村建設中不斷深化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以“五好”為目標深入開展精神文明建設,以破除不良陋習、創造健康向上新生活為重點,紮實推進移風易俗,在全社會倡導婚事新辦、喜事簡辦、喪事儉辦,破除封建迷信,樹立文明新風,積極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日常化、生活化,移風易俗工作逐漸轉化為廣大幹部群眾的自覺行動。

康縣的美麗鄉村正以更加昂揚的姿態邁向新時代,康縣的廣大群眾正信心飽滿地奔向小康之路。

(通訊員 苟鵬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