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私人銀行報告:2018年高淨值人士數量達到167萬人

截至2018年底,已有10個省市邁過了高淨值人數5萬名的門檻。其中北京、上海、廣東、浙江、江蘇五省市高淨值人數均超過了10萬人。北京以每萬人78名高淨值人士,成為全國高淨值人士密度最高的地區。


中國私人銀行報告:2018年高淨值人士數量達到167萬人


4月8日,中國建設銀行與波士頓諮詢公司(BCG)發佈中國私人銀行市場發展報告《中國私人銀行2019》。報告指出,過去一年,雖然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內外部挑戰增多,但國內居民的私人金融財富仍實現了8%的正增長。

截至2018年底,中國個人可投資金融資產總額為147萬億元人民幣,個人可投資金融資產600萬元人民幣以上的高淨值人士數量達到167萬人。從客群來看,民營企業家仍是中國高淨值客戶群體的絕對中堅力量,在新的市場和監管環境下,第一代和新生代企業家財富管理需求均在發生結構性的變化。

北京以每萬人78名高淨值人士,成為全國高淨值人士密度最高的地區

在財富總量方面,根據波士頓諮詢公司的測算,2018年中國個人可投資金融資產的規模總量為147萬億元人民幣,個人可投資金融資產600萬元人民幣以上的高淨值人士數量達到167萬人,中國財富市場體量世界第二的地位進一步鞏固。

然而受到2018年外部經濟環境、監管環境和資本市場表現的影響,2018年國內個人可投資金融資產增速僅為8%,較過去五年顯著放緩,尤其是股票、信託、私募類產品的增速都有較明顯下降。預測未來五年,在克服了短期經濟週期波動之後,2023年個人可投資金融資產有望達到243萬億元人民幣,年複合增長率恢復為約11%。

在區域分佈上,報告指出,隨著國民經濟的持續增長,截至2018年底,已有10個省市邁過了高淨值人數5萬名的門檻。其中北京、上海、廣東、浙江、江蘇五省市高淨值人數均超過了10萬人。北京以每萬人78名高淨值人士,成為全國高淨值人士密度最高的地區。得益於中西部地區的經濟快速增長,湖南、貴州、安徽、廣西、四川、湖北等省份的高淨值人數增速較快,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過去十年,受到經濟和房地產市場高速成長等因素的驅動,居民財富增速尤其顯著。面向未來,隨著經濟增速放緩,房地產市場走向穩定和金融市場的成熟,存量財富的保值增值更加受到關注。而從整個財富管理市場來看,對於存量財富和客戶深耕的重要性也將不斷提升。中國高淨值人群的主體是一代企業家,經營企業獲利一直是高淨值客戶財富的主要來源。在經歷了過去幾年國內股市牛熊變幻、房市起落之後,經營實業作為高淨值人士主要創富來源的地位反而愈發鞏固。面向未來,企業家仍將是中國高淨值客戶群體的中堅力量,新一代企業家在崛起,老一輩企業家對於資產結構的調整,尤其是金融資產的多元分散配置,都將給財富管理行業帶來巨大的機會。

資管新規將重構財富管理市場業務模式和競爭格局

2018年資管市場一系列新規的出臺將為財富管理行業帶來革命性的變化。

一方面,資管新規致力於讓資產管理和財富管理行業迴歸“受人之託、代人理財”的本源。隨著剛兌的打破,財富管理客戶逐漸接受“風險收益匹配”的理念,客戶的風險偏好將日益分化,資產配置、投資建議需求進一步顯現。財富管理機構需要改變業務模式,能夠真正瞭解客戶的差異化需求和真實的風險偏好,提升投研和資產配置能力。

另一方面,資管新規要求加強投資者適當性管理。滿足合格投資人要求的高淨值客戶群體、投資範圍和產品選擇較普通投資者更為多元,對機構的專業能力提出更高要求。高淨值客戶將成為資產管理和財富管理機構需要更加重視的目標客戶群體,私人銀行作為資產管理產品分銷渠道的重要性將顯著上升,私人銀行將迎來更大的發展空間。

資管新規落地實施後,客戶真實風險偏好會逐漸顯現,客戶過去投資於預期收益型理財產品的資金將面臨重新配置。從短期來看,由於市場避險情緒上升,2018年,存款和銀行理財在個人金融資產配置中的比例仍在增加。長期來看,隨著市場轉型更加充分,銀行理財與其他公募或私募類產品將日益站在相似的跑道上。能夠真正瞭解客戶需求,擁有強大的投資研究和主動管理能力的機構才能在競爭中贏得長期優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