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平常心對待樓市“小陽春”

本報評論員 樊大彧

今日社評

當前,樓市“小陽春”確實出現了,但全面回暖的情況並不存在,也不會發生。需要強調的是,“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已成為我國住房政策核心指導思想。在這一政策定位下,中央遏制房價上漲的決心不會改變,各項主要調控舉措不是“花拳繡腿”,而將是長期堅持的“緊箍咒”。

北京市住建委發佈的數據顯示,3月份北京市二手住宅網籤量達1.6萬套,是2018年5月以來的月最高值。春節以來,北京樓市成交量穩步上升,價格也出現一定反彈,業內人士稱之為樓市“小陽春”。(相關報道見A10版)

三四月份是樓市交易的傳統旺季,通常每年在度過春節平淡期後,隨著天氣轉暖,各地樓市往往會迎來“小陽春”。今年樓市回暖如期而至,不僅北京樓市成交量大幅上升,數據顯示,上海、廣州、深圳3月份樓市成交面積均環比大增。在一些二線城市,樓市回暖的特徵則表現為土地市場活躍,局部地區成交樓面價甚至創出新高。

面對樓市“小陽春”,市場各方心態是複雜的。近日有媒體報道,在某二線城市,隨著土地市場成交樓面價的升高,一些市場嗅覺靈敏的二手房房東立即興奮起來,臨時調價甚至毀約撤單的紛爭又有上演。同時,面對樓市回暖,也有人開始擔憂市場波動加大可能會影響宏觀調控效果。其實,樓市回暖是市場正常運行的結果,各方人士應該以平常心對待,不必對其報以不切實際的期待,也不必懷有過分警惕的戒備。

目前發生在一二線城市的樓市“小陽春”是正常市場現象。在2017年樓市調控開始,尤其是2018年8月中央政治局會議定調堅決遏制房價上漲之後,房價上漲預期發生顯著改變,投資投機熱情次第下降,房地產市場高燒退去,房屋居住屬性迴歸。而在“房住不炒”的市場裡,隨著時間流逝,市場剛需也是持續增加的。

以北京房地產市場回暖為例,目前入市的剛需來自北京每年積分落戶帶來的新增戶籍人口,以及達到五年社保購房資格的購房家庭等。同時,今年以來,信貸環境略有放鬆,這也使改善型需求購房者有了較充足的資金支持,入市願望因此增強。另外,當前商業貸款放款速度加快,這也對市場熱絡起到積極促進作用。

當前,樓市“小陽春”確實出現了,但全面回暖的情況並不存在,也不會發生。需要強調的是,“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已成為我國住房政策核心指導思想。在這一政策定位下,中央遏制房價上漲的決心不會改變,各項主要調控舉措不是“花拳繡腿”,而將是長期堅持的“緊箍咒”。在有關政策定位指導下,我國樓市自去年以來正在形成一個新的大趨勢,這個趨勢就是在堅決遏制住房價格上漲的同時,保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在我國樓市新趨勢的運行過程中,各地房地產市場出現土地競拍活躍或房價反彈等情況都屬正常,這些小的波動不可能逆轉市場運行的整體方向和方式。在當前樓市運行趨勢中,主要熱點城市房價在一定區域內橫盤,將是大概率事件。這種樓市運行趨勢持續時間長短,將與中國經濟發展的質量和速度密切關聯。這種樓市運行方式最終要達到的效果,將是以時間換空間,平滑樓市波動、平穩消化“泡沫”。

這種樓市運行方式的內在邏輯,與中國改革開放“增量改革”的成功經驗一脈相承——樓市存量規模龐大,貿然打破平衡得不償失,不如做大“蛋糕”,提高發展質量和收入水平,讓“泡沫”自然變小乃至消失。

房地產市場在冬天過後,有所活躍並形成“小陽春”,對市場各方都不是壞事。購房者量入為出滿足合理需求,供給方則適時降低庫存積壓,樓市回暖有利於市場健康發展。同時,社會各界還要及時調整心態,適應樓市新趨勢的運行方式,逐漸與中國房地產市場一起走出瘋狂、走向理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