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平和張良同為漢高祖謀士,陳平多奇謀,才能不輸張良,為什麼後世多稱頌張良?

聆思贅言


張良與陳平都是漢初傑出的謀臣,兩人都對大漢帝國立下不朽之功勞,但是張良的口碑要比陳平好,這是什麼原因呢?

第一,與陳平相比,張良更有革命情懷

張良很有革命情懷的,革誰的命呢,革秦國的命。

張良先祖是韓國人,祖父、父親都曾擔任過韓國丞相,是貴族世家。韓國被秦滅後,張良開始醞釀艱鉅的復仇計劃,他散盡家財,尋找勇士,密謀刺殺秦始皇。經過充分的準備後,他僱用一名力士,打造了重達百二十斤的大鐵椎,在博浪沙狙擊秦始皇。這次驚天大刺殺行動並沒有成功,大鐵椎沒有擊中秦始皇的坐車。刺殺失敗後,秦始皇詔令天下捉拿刺客,張良被迫隱姓埋名,逃匿於下邳。

張良為人俠肝義膽,助人為樂,在江湖上頗有名氣。有一回,項伯殺人犯法,逃到張良那裡,張良設法所他藏起來,救了項伯一命。若干年後,項伯知恩圖報,在鴻門宴上,報答他的救命之恩。陳勝起兵後,張良也聚眾百餘人,起兵反秦,匯入革命的洪流。

從矢志反暴秦這點看,漢初英雄,除了項梁、項羽叔侄之外,沒有人比得上張良。

第二,陳平曾被抹黑,跳進黃河洗不清

陳平先是效力於項羽,後投奔劉邦,受到劉邦重用。然而,劉邦的一幫舊將認為陳平不過是西楚的一名逃兵,還沒顯露出什麼才能,就被委以重任,非常不服氣。包括周勃、灌嬰在內的實力派將領紛紛收集證據,舉報陳平與嫂子私通,收受賄賂等罪行。

劉邦一聽很生氣,責備舉薦人魏無知。魏無知回答說:“我向大王舉薦的是有才能的人,而大王說的卻是品行的問題。如今漢楚相爭,我向大王舉薦奇謀之士,只考慮舉薦之人是否有奇謀妙策,能否對國家有利,至於是不是與嫂子私通,是不是收受錢財,那不是我所考慮的。”

這一席話,讓劉邦打消了懷疑。但是,魏無知也坑了陳平,等於是變相承認眾人的指責。其實翻看陳平傳記,就知道眾人的指責,多是無中生有。但是,後世人仍一再說陳平貪財盜嫂,反正他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

第三,張良偏正,陳平偏邪

陳平與張良一樣,富有謀略,但兩人的風格有些差異,張良略正,陳平略邪。這跟兩人的出身不同有關,張良出身於貴族,富有貴族氣質;陳平出身於貧下中農,沒點厚黑怎麼出人頭地呢?兩人都出謀劃策,但張良是陽謀,陳平是陰謀,這是兩人很大區別所在。

陳平自己的都這麼說:“我多陰謀,是道家之所禁。吾世即廢,亦已矣,終不能復起,以吾多陰禍也。”陰謀跟陽謀有什麼區別呢?一個是不擇手段,手段有點低劣,比較坑人,甚至有點卑鄙。

比如說, 搞反間計,花重金收買西楚的將領謀臣,離間其君臣關係;再比如說,在滎陽之戰中,以紀信李代桃僵,使得劉邦金蟬脫殼,逃出滎陽;然而,結果大家知道的,紀信被項羽無情烹殺了。我覺得陳平最卑鄙的一計,就是獻策劉邦,偽遊雲夢擒韓信,如此對待開國功臣,手段確實下三爛了。

與陳平相比,張良是比較正宗的道家人物,功成不居,急流勇退,遠離政治漩渦,不棧戀權力,這些都是中國傳統文化所欣賞的,因此能得到後人的讚美。


君山話史


陳平作為劉邦旗下的鼎級智囊,確實沒有張良的名聲大。要說陳平的才,並不比張良差多少,為什麼他和張良比起來,給後人的感覺,沒有什麼存在感呢?

其實答案陳平活著的時候,他已經說過了。他說自己這個人,一生多用陰謀,大概下場不會太好,唯願別把禍,轉移到子孫身上就好了。

那麼陳平都用過哪些陰謀詭計呢?

我們說兩件典型的事吧。

陳平最早的時候是跟著項羽乾的,而且還是項羽集團的骨幹,靈魂性的人物。

當初劉邦參加項羽的鴻門宴的時候,這麼隆重的飯局,陳平竟然也參加了,而且還是項羽指名讓他參加的。

就是在這個宴會上,陳平對劉邦的機智,以及圓滑所觸動,他料定以後得天下的人,很可能是這個目前看起來,勢力不怎麼樣的劉邦,項羽沒戲.......

陳平沒有跟著項羽的心思,到了韓信帶領劉邦殺出關中之後,陳平就投靠了劉邦。

像陳平這樣項氏集團的高幹,劉邦當然雙手歡迎了。至少劉邦可以從陳平這裡得到項羽那邊的一些具體情況。

陳平給劉邦獻的計策,也就是百試不爽的離間計。

因為陳平知道範增是項羽的智囊頭腦,只要把項羽的智囊給離間了,項羽到時就會失去了方向,如同無頭的蒼蠅一般。

還有大將鍾離眛,只要離間了他,可以說就等於砍掉了項羽的左膀右臂。

所以,陳平就是從這兩個人開始下手的,他在劉邦那裡拿了大量的黃金,然後買通一些人,去項羽集團散佈謠言,說范增和鍾離眛要棄項羽而去,投靠劉邦了。

項羽上沒上當呢?

上了,他逼走了唯一的智囊范增,范增很是氣憤的離開了項羽,死在了回家的路上。鍾離眛在也不被項羽重用,而是給了他一個留職查看的角色。

范增一走,項羽就真的成了無頭蒼蠅,被劉邦在南北戰場上吊著來回打。那個慘真的是不忍睹視的。

因為離間了范增,鍾離眛和項羽的關係,陳平立了一個大功。

陳平為劉邦出的另一個陰謀,是在劉邦被匈奴圍在白登山的時候,那時候劉邦是被匈奴四十萬大軍,圍了一個水洩不通。

劉邦可是從死人堆裡爬過來的,可以說什麼仗都打過,當他被匈奴圍住的時候,他決的這次自己死定了。

但是,最後劉邦卻被匈奴人放走了。這件事被當做高級機密在漢朝給保護了起來,誰都不知道劉邦是如何逃出來的?

但是,漢朝這邊沒有人說,不代表匈奴人不說。

後來被歷史記錄下來的是,這次匈奴之所以放走劉邦,是陳平的功勞。

陳平用了一個陰謀詭計,去派使者遊說匈奴最喜歡的一個妃子。讓這個妃子勸說單于放劉邦一馬。

為了打動單于的妃子,他們先是給妃子送了重禮,然後在威脅這個妃子,說單于之所以打漢朝,圍漢朝的皇帝,是為了奪漢朝的美女。

一旦漢朝的美女到了單于身邊,單于現在的妃子就要失寵了.......。

單于的妃子似乎懂得了,他開始遊說單于,說我們匈奴人是追水草而生,中原的地方即使你拿到,也不會經營,更不會種地。再說了劉邦和你大單于一樣,都是神庇護的人,你們這些人是殺不死的。

不如放他們漢人的皇帝一馬,給他個順水人情。

單于聽了進去,就讓開一個口子,讓劉邦逃跑了,劉邦就是這樣逃出去的。

你看陳平的計謀,一般都是這種比較陰暗,說不出口的。所以,他和張良比起來,就要渺小的多了。

張良是個君子,做事光明正大,光明磊落。這就是他千古被人傳頌的原因。而陳平始終提不上臺面來。


史學達人


陳平和張良同為漢高祖謀士,陳平才能不輸張良,為何後世多看重張良呢?

首先是個地位問題。張良可以稱得上是劉邦的軍師。從劉邦起兵後不久就一直以外援的身份跟隨,後來又轉正,幾乎是“從一而終”。劉邦稱他為漢初三傑之一,說他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雖然張良在劉邦稱帝后,沒有得到太大的封賞,但他的地位在劉邦心目中是無人能及的。呂后在走投無路時也邀請張良幫忙,這就可以看出張良的地位有多高。



而陳平只是個投機分子,他先從項羽,後來看劉邦前途較好轉跟劉邦。如果說,張良是劉邦的軍師,那陳平只能算得上是一個謀士,雖然他的計謀有時候非常精彩,他在劉邦心目中的地位始終無法與張良相比,當然,他在世人心目中的地位也就較低了。

其次是個謀略重要性問題。張良的謀略,大多都是關鍵性謀略,對劉邦集團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在鴻門宴事件中,是張良的好友項伯,跑來告訴張良情況,張良對劉邦不離不棄,幫他穩住項伯,緊急制定計劃,並在次日親自陪劉邦參加鴻門宴,助劉邦脫險,救了劉邦一命。



張良還為劉邦推薦了韓信。韓信帶兵作戰能力極強,戰必勝,攻必取,在劉邦奪取天下的時候立下了大功,大大加快了劉邦奪取天下的進程。在楚漢戰爭中,張良多次用計穩住韓信,讓他持續為劉邦貢獻力量。在劉邦稱帝后,他想要換掉太子。此時,呂后苦苦哀求張良,張良讓太子請出劉邦很是敬佩的商山四皓,保住了太子的地位,促進了漢朝的穩定。

陳平有關鍵性的謀略嗎?實際上是沒有的。陳平的計策只是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頂多能解決一個小問題,並不能像張良的計策的一樣有安邦定國的功效。

第三,是一個形象問題。提起張良,我們就想到一個儒雅的形象。他智計頻出,而且淡泊名利。在劉邦奪取天下後,就不再參與朝政,明哲保身。不但劉邦做皇帝時對他待遇好,呂后掌權時他也安然無恙。

而談及陳平,我們就想到他盜嫂欺金。他所獻的計謀也大多都是詭計。比如,獻上離間計離間項羽和范增,用偽遊雲夢的方式,讓劉邦捉到了韓信。在白狼山用賄賂單于閼氏的方式讓劉邦順利脫險。 陳平自己都說,“我多陰謀,是道家之所禁。吾世即廢,亦已矣,終不能復起,以吾多陰禍也”。


這樣看來,張良就像是諸葛亮那樣算無遺策,忠心耿耿的軍師。而陳平就像是司馬懿那樣的陰鷙的鬼才,高下立判。也無怪後人大多誇耀張良了。


歷史漫談君


陳平和張良稱不上誰更厲害,只能說是他們攻於不同領域。張良偏向於正大光明的陽謀,陳平則是偏向於真正的陰謀。

自古以來,陽謀者受人愛戴,人們稱之為上得了檯面。陰謀者,往往手段下作,令人不齒。

對於如何用計來說,我們已經形成了簡單的好壞價值觀的分別,簡單的把好壞區分來說。

任人為用,這是劉邦的能力,也是他成功的最重要因素。因為他知道一個最明顯的道理:黑貓白貓,能捉老鼠就是好貓。

但是劉邦知道這個道理,很多人卻不知道啊,所以對陳平來說,後世大多隻認識他的陰謀,而非認同他的才能。

漢初三傑,蕭何、韓信、張良。憑藉建功立業,陳平完全有資格成為第四傑。但是工於心計,讓他與之失之交臂。

陰謀成就了陳平的一生,但是也毀了他萬世的名聲。提起陳平,大多數人會說,此乃小人行徑。或許他們忘了,世上最難琢磨的便是人心

黑貓陳平,白貓張良,都是良才,目光短淺則看不到出路。


看點兒歷史


這個問題很挺深刻的,發表一下個人的思考

第一,人品問題,

張良的人品就不用說了,沒有任何汙點,而且還有豪氣,年輕的時候僱傭猛士刺殺秦始皇,名氣很響啊!

看看陳平的,貪汙受賄不說,更重要的是還偷嫂子,這個很多人,尤其儒家儒生是接受不了的!人品有問題啊,劉邦的牛逼就是在於唯才是舉!就像曹操用郭嘉一樣,劉備用法正一樣!

二、建議問題

張良的建議都是很正的,很正氣,攻打咸陽的路上用了張良的計策,一路受降,不費吹灰之力就打到了咸陽!在進入咸陽之後又在劉邦佔領咸陽的時候的勸劉邦退出咸陽,約法三章!在鴻門宴之前幫助劉邦逃結交項梁,在鴻門宴救了劉邦一命!項羽分封之時,劉邦非常氣憤,張良勸導劉邦接受冊封,為漢王!並且勸阻劉邦燒燬棧道,麻痺項羽!在和項羽進入決戰階段的時候建議劉邦對韓信英布和彭越進行承諾封王,這個時候三位實力人物在一起合圍項羽!包括後來的建議劉邦先對最恨的人雍齒封侯,以安眾將的人心!

再看看陳平的建議,最大的功勞是用反間計離間了項羽最大的謀士范增!幫助劉邦逃出滎陽,用詐降的方法!在韓信要封假齊王的時候,劉邦發怒之時,即使的暗示劉邦,劉邦也是急智馬上改口,封韓信做了真齊王,贏得了韓信的忠心!在進入楚漢相爭的末期的時候,陳平獻計發起對項羽的總攻!

相比之下,張良的計策,更加的正氣一些,而陳平是奇策,兵不厭詐的這種策略!包括後來在劉邦被匈奴圍困的時候出奇策討好單于的老婆!才逃出了姓名!

三,張良的功成身退

張良有故事,有傳說,黃石公傳書的故事,這個很有傳播功能!包括張良的功成身退!這個也是素來受到知識分子的景仰的!

這些陳平沒有,陳平更世俗一些,他要的就是享受榮華富貴,不然也不會貪汙受賄了!


鵬程日誌


其實在司馬遷的眼中,張良和陳平的地位是一樣的。

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司馬遷在《史記》中把張良和陳平都列入了世家,張良是《留侯世家》,陳平是《陳丞相世家》。

他們倆的功勞也不相上下,相對來說,陳平的功勞還要大一些。


張良他們家世代相韓,一開始他是想恢復韓國的,跟隨劉邦只是權宜之計,只是後來韓王被項羽殺了,張良才投靠了劉邦。

張良的主要功勞是:

鴻門宴上,因為和項伯的關係,救了劉邦一命;

劉邦西進滅秦張良獻計;

燒棧道也是張良的計策;

向劉邦建議聯合英布、彭越;

阻止劉邦分封六國後代;

勸立韓信為齊王;

諫封功臣;

說服劉邦建都關中;

幫助太子劉盈保全地位。


陳平出身平民,先在魏王咎手下幹活,後又投靠了項羽,跟著項羽入關,鴻門宴時,陳平還是項羽一方的。後來項羽打算殺掉陳平,陳平通過好友魏無知的引薦,投靠了劉邦。

陳平的主要功勞是:

解滎陽之圍,用錢財離間項羽團隊,讓范增負氣離開了項羽;

勸立韓信為齊王;

向劉邦獻計,智擒韓信;

解白登之圍;

隨劉邦平定異姓王;

劉邦死後安定劉氏。

總上所述,陳平兩次救了劉邦的命,又幫著劉邦平定了異姓王,最後又安定了劉氏天下,功勞是不是比張良要大?

那為什麼後人多稱頌張良呢?有三個原因:

第一,張良比陳平的曝光率要高。

楚漢時期,最著名的事件是什麼呢?鴻門宴,霸王別姬,這是兩個千百年來廣為中國人傳頌的故事,可以說是婦孺皆知。

而張良就是鴻門宴的主角之一,伴隨著故事的流傳,張良的知名度當然要大大超過陳平。

陳平的白登之圍、安劉氏,雖然也是著名的歷史事件,但和鴻門宴是沒法比的。

第二,張良之所有名氣大,為人稱頌,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劉邦的加持。

我們都知道,劉邦著名的漢初三傑論,劉邦說自已能定天下,全憑這三個人:張良、蕭何、韓信。

因為,有了劉邦的總結性發言,張良的名氣當然就更大了。

第三,相比陳平,張良的理論基礎更深厚,視野更大,格局更大,所以更為人稱頌。

張良每次給劉邦出謀劃策,都能引經據典,從歷史出發,上升到理論的高度。

比如:

勸劉邦不要佔用秦宮財寶美女,張良說:

夫秦為無道,故沛公得至此。夫為天下除殘賊,宜縞素為資,今始入秦,即安其樂,此所謂‘助桀為虐’。且‘忠言逆耳利於行,毒藥苦口利於病’原沛公聽樊噲言。”

又比如,有人勸還是漢王的劉邦分封六國之後,以此來對抗項羽。劉邦問張良的意見。

張良上來就從商朝湯滅夏朝桀說起,緊接著就是武王伐紂,後又舉了比干、箕子等人。洋洋灑灑說了八條。核心思想就是說:劉邦現在沒有能力做這件事情,而且現在的實際情況也不充許。

張良勸劉邦都關中,說:

雒陽雖有此固,其中小,不過數百里,田地薄,四面受敵,此非用武之國也。夫關中左殽函,右隴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饒,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獨以一面東制諸侯。諸侯安定,河渭漕輓天下,西給京師;諸侯有變,順流而下,足以委輸。此所謂金城千里,天府之國也,劉敬說是也。”

張良是以天下觀來勸劉邦的,有理有據。

我們可以拿勸項羽建都關中的無名氏的話來對比,他對項羽說:

關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饒,可都以霸。

這和張良的話,意思差不多,但說服力,文采就差遠了。

《史記》載,張良拿他的理論和別人說,都聽不進去,獨和劉邦說,劉邦能明白。於是張良認為劉邦是天命所歸,跟了劉邦。

我們再看陳平,平民出身,雖好讀書,有志向,但學識修養,格局肯定是不如張良的。陳平能成功,更多的是他能洞查人性,準確地說是能洞查人性的弱點,比如人貪財好色,自私自利的弱點。

比如陳平第一功,解劉邦滎陽之圍,就是拿重金離間項羽團隊。

解白登之圍,據說也是拿金錢賄賂了可汗的老婆。

並且陳平向劉邦獻計,向來是就事論事,從人性出發,很少上升生的理論道德的高度。

《史記》中詳細記載了陳平兩次獻計的對話。一次是滎陽之圍, 一次是智擒韓信。

試舉滎陽之圍的對話,大家比較一下:

項王為人,恭敬愛人,士之廉節好禮者多歸之。至於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今大王慢而少禮,士廉節者不來;然大王能饒人以爵邑,士之頑鈍嗜利無恥者亦多歸漢。誠各去其兩短,襲其兩長,天下指麾則定矣。然大王恣侮人,不能得廉節之士。顧楚有可亂者,彼項王骨鯁之臣亞父、鍾離眛、龍且、周殷之屬,不過數人耳。大王誠能出捐數萬斤金,行反間,間其君臣,以疑其心,項王為人意忌信讒,必內相誅。漢因舉兵而攻之,破楚必矣。”

總的來說,張良是帝王師,一輩子沒當過什麼具體的官,最後修道去了。

陳平是一個實幹家,他除了出主意,更重要的是處理具體的政務,後來他當了丞相。

因為以上三個原因,張良、陳平,雖然功勞都很大,能力也都很強,但後人知道張良的多,自然也稱頌張良的多。


三上歷史


陳平不及張良名氣大,筆者認為有三個原因:

一、張良的人生經歷更曲折,更有戲劇性。

張良出生在韓國官宦世家,祖父張開地、父親張平擔任過五代韓王的國相。

公元前230年,秦國大軍攻陷韓國都城新鄭,俘虜韓王安,吞併韓國。

國破家亡,張良從豪門公子哥成為浪跡江湖的反秦義士。

出身名門,遭逢鉅變,走上覆仇之路,如果再加幾個貌美如花的女主角、女配角,張良這個人設放在小說中是妥妥的男主角。

後面,博浪沙刺殺秦始皇,張良C位出道。

跪履黃石公,得授太公兵法,留下“孺子可教”的故事,流傳千古。

鴻門宴,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劉邦能脫險,張良發揮重大作用。

漢朝成立後,張良功成身退,被後世推崇。

張良身上發生的故事,讓後人津津樂道。

二、張良多陽謀,陳平多陰謀。

劉邦爭奪天下,張良在許多關鍵節點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比如,阻止劉邦分封六國後人,改變了歷史的走向。漢承秦製成為大一統帝國,張良功不可沒。

陳平六出奇計,有功於國,到底是哪六計,史書卻語焉不詳。因為是陰謀,不好擺在檯面上宣揚。

三、張良的形象近乎完美

張良讓人找不到缺點,在當時以及後世的口碑極好。

劉邦稱讚他“運籌策帷帳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張良被欽點為“漢初三傑”之一。

陳平出身貧寒,年輕時名聲不太好,留下“盜嫂受金”的傳說。

比較之下,張良自帶仙氣,陳平多了點菸火氣。

所以,張良這個優質偶像更受人崇拜。

張良的畫像



餘明講歷史


漢初三傑,我們都知道是韓信、蕭何、張良,這三位都是劉邦能建立漢朝居功至偉的功臣。可同是謀士,陳平的名聲卻沒有張良響亮,照說這陳平也是劉邦手底下的重要謀士,才能不一定輸給張良,可後世為何多稱頌張良?

這是因為陳平做事沒有張良坦蕩蕩,他的奇謀多少陰謀詭計,他有個著名的“六出奇計”,這六出奇計多是陰謀詭計,像離間范增與項羽,就是陳平使用的詭計,還有陳平解白登之圍,就是用美人計使得漢軍解圍。所以說,陳平用的手段多上不了檯面,他自己都說:“我多陰謀,是道家之所禁。吾世即廢,亦已矣,終不能復起,以吾多陰禍也。”果然如陳平所料,他的曾孫因犯了罪而斷絕,陳平自己都承認自己幹過的事不太光彩,但這不能說明他沒有才智,要是他沒有才智也不可能善始善終。


張良能夠被稱頌,在於劉邦對他的誇耀,劉邦稱他是“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張良能夠得到劉邦這麼高的評價,可見張良的能力。張良與陳平不同的是,張良使用陰謀的程度沒有陳平高,但不能說張良不會用,他也使過陰招,就是張良與陳平跟劉邦說“楚兵罷食盡,此天亡楚之時也,不如因其機而遂取之。今釋弗擊,此所謂‘養虎自遺患’也”,建議劉邦回兵去追殺項羽,要知道當時項羽已經跟劉邦簽訂了條約,張良這一建議就徹底改變項羽一生的命運。

張良與陳平,不管使用過什麼計謀,都是了不得的謀士,為漢朝的建立與運行立下了功勞。


歷史百家爭鳴團隊成員:小木


歷史百家爭鳴


張良和陳平都是劉邦的謀臣,區別在於張良陽謀居多,陳平“詭計”優先。評判二人的功過是非,就要從楚漢戰爭時期倆人各自所運用的計謀來判斷了:

張良,韓國貴族出身,投靠劉邦後,倆人相見恨晚,劉邦先入關中,被勝利衝昏頭腦的劉邦連連犯錯:1先是關閉武關,不許項羽進入。2進入咸陽宮中,貪圖享樂。哪一條都是萬劫不復之境地!這時樊噲進言到:沛公是做個富家翁,還是做天下?一言驚醒了劉邦!果斷封閉咸陽宮,退居軍營。以我的推斷,樊噲肯定是有人指示他這麼說的!這個人很可能是張良!另一路,憤怒的項羽要滅掉劉邦,千鈞一髮之際,又是張良穩住項伯,為劉邦爭取了時間,接著“鴻門宴”精彩的鬥智鬥勇,劉邦才化險為夷,可以說張良救了劉邦的命!

到後來,楚漢戰爭焦灼的關鍵時刻,劉邦迫切期望韓信的兵來支援,但韓信的使者卻送來了韓信要求封他為“假齊王”的稱號,劉邦頓時就要爆發,張良這是在劉邦後面踢了椅子一下,劉邦頓時醒悟:做什麼假齊王!要做就做真的!敕封詔書很快送達韓信,韓信出兵,為後來劉邦的最終勝利打好了基礎!

從這倆個故事來看,張良有著敏銳的政治嗅覺,隨機應變的能力極強!

再看陳平,起先在項羽帳下,後來跳槽到劉邦帳下,劉邦滎陽被圍,陳平獻計劉邦詐降,一面安排和劉邦相貌相仿的紀信坐車投降,另一路用婦女來麻痺楚軍,趁機和劉邦混出城,一個完美的計謀,顯出陳平的“鬼才”!

再就是陳平用反間計離間范增和項羽。一次項羽的使者來談判,陳平故意將好飯菜撤走,換上孬飯菜,還說認為是范增的使者來了!使者不知是計,回報項羽,項羽疑心范增,聽不進范增的進言,最後范增背疽發作病死,出去了項羽的最大臂膀,項羽敗局已定!

張良和陳平都是不世之才!張良的名聲大一些我認為在正統的文人或史學家來看,對張良的認同感比較強!而不屑於陳平這種過多“詭計”的人,而且有個故事對陳平的名聲影響力極大,就是陳平盜嫂的故事,古代社會講究人倫,長嫂如母,陳平卻與嫂子通姦,就從這個人品就被打入凡間了!我想這也是陳平不如張良的重要因素吧😄




寅哥解惑


陳平的確為劉邦建立了不朽的功勳,甚至多次在關鍵時刻拯救了整個大漢王朝,可以說他的功勞並不輸於張良,但是他的名聲卻不怎麼樣。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史記·陳丞相世家》記載了一段陳平的自白:“我多陰謀,是道家之所禁。吾世即廢,亦已矣,終不能復起,以吾多陰禍也”,那麼他為什麼這麼說呢?國史君(國史通論)來帶大家看看他都有哪些“陰謀”。

首先,陳平剛剛出山之時名聲就不太好,他最早侍奉魏王咎,後來有投奔了項羽,最終追隨劉邦,正是因為這種“三姓家奴”的經歷,讓他最初在劉邦手底下也不受待見。周勃、灌嬰等人都不喜歡他,在劉邦面前說他是反覆之臣並且有“盜嫂受金”的前科。而陳平則用一系列“合理”的解釋,讓劉邦的屬下不敢再詆譭他。同時,他也開始被劉邦重用,並立下了以下功勳:

第一、離間楚國

當年劉邦雄赳赳氣昂昂地率領56萬大軍乘齊國作亂之際偷襲率軍北上的項羽,結果被項羽率領的3萬精兵擊潰。劉邦一籌莫展之際,派陳平去楚國使用離間計,導致了范增離開項羽、鍾離眜失去項羽的信任,楚國內部出現較大的動亂。

第二、俘虜韓信

漢朝建立不久之後就不斷有人造謠說韓信謀反,當時很多大臣都建議直接發兵滅了他,而陳平卻認為當今世上已無項羽,可以說沒有人是韓信的對手,不如皇帝謊稱巡幸雲夢澤,身在楚地的韓信必然前往迎接,到時候俘虜韓信,只需要一匹夫之力。韓信最終就是這樣被俘的。

第三、平城解圍

漢七年(公元前200年)韓王信勾結匈奴共同反漢,劉邦親率32萬騎、步兵前往征討,卻被冒頓單于圍困平城,漢軍斷糧七天。此時,陳平用計,賄賂匈奴閼氏(即皇后)讓劉邦脫身。

第四、不殺樊噲

燕王盧綰造反後,重傷在身的劉邦派連襟樊噲出征,隨後就有人告密說樊噲也等著造反呢,此時劉邦知道自己命不久矣,正在擔心呂后加害戚夫人母子呢,聽說樊噲要等他死了謀反之後立即讓陳平與周勃追趕樊噲,並下令:“平至軍中,即斬噲頭!”陳平對劉邦的身體情況很瞭解,所以他雖然奉命追趕,卻一路慢悠悠的。追上樊噲之後也沒有按照劉邦的意思殺了樊噲,而是把他關押起來,帶回京城。他們返回長安的路上,劉邦駕崩了。由此,陳平得以在呂后執政期間成為官場不倒翁。

另外,陳平在平定陳豨、黥布的叛亂中,曾經“凡六出奇計,輒益邑,凡六益封。奇計或頗秘,世莫能聞也”,這些,大概都是陳平所說的“陰謀”吧。不管怎麼樣,陳平都是大功臣,但是與受過優良的政治教育,站在國家角度替劉邦出謀劃策的“帝王師”張良,不是一路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