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平和张良同为汉高祖谋士,陈平多奇谋,才能不输张良,为什么后世多称颂张良?

聆思赘言


张良与陈平都是汉初杰出的谋臣,两人都对大汉帝国立下不朽之功劳,但是张良的口碑要比陈平好,这是什么原因呢?

第一,与陈平相比,张良更有革命情怀

张良很有革命情怀的,革谁的命呢,革秦国的命。

张良先祖是韩国人,祖父、父亲都曾担任过韩国丞相,是贵族世家。韩国被秦灭后,张良开始酝酿艰巨的复仇计划,他散尽家财,寻找勇士,密谋刺杀秦始皇。经过充分的准备后,他雇用一名力士,打造了重达百二十斤的大铁椎,在博浪沙狙击秦始皇。这次惊天大刺杀行动并没有成功,大铁椎没有击中秦始皇的坐车。刺杀失败后,秦始皇诏令天下捉拿刺客,张良被迫隐姓埋名,逃匿于下邳。

张良为人侠肝义胆,助人为乐,在江湖上颇有名气。有一回,项伯杀人犯法,逃到张良那里,张良设法所他藏起来,救了项伯一命。若干年后,项伯知恩图报,在鸿门宴上,报答他的救命之恩。陈胜起兵后,张良也聚众百余人,起兵反秦,汇入革命的洪流。

从矢志反暴秦这点看,汉初英雄,除了项梁、项羽叔侄之外,没有人比得上张良。

第二,陈平曾被抹黑,跳进黄河洗不清

陈平先是效力于项羽,后投奔刘邦,受到刘邦重用。然而,刘邦的一帮旧将认为陈平不过是西楚的一名逃兵,还没显露出什么才能,就被委以重任,非常不服气。包括周勃、灌婴在内的实力派将领纷纷收集证据,举报陈平与嫂子私通,收受贿赂等罪行。

刘邦一听很生气,责备举荐人魏无知。魏无知回答说:“我向大王举荐的是有才能的人,而大王说的却是品行的问题。如今汉楚相争,我向大王举荐奇谋之士,只考虑举荐之人是否有奇谋妙策,能否对国家有利,至于是不是与嫂子私通,是不是收受钱财,那不是我所考虑的。”

这一席话,让刘邦打消了怀疑。但是,魏无知也坑了陈平,等于是变相承认众人的指责。其实翻看陈平传记,就知道众人的指责,多是无中生有。但是,后世人仍一再说陈平贪财盗嫂,反正他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第三,张良偏正,陈平偏邪

陈平与张良一样,富有谋略,但两人的风格有些差异,张良略正,陈平略邪。这跟两人的出身不同有关,张良出身于贵族,富有贵族气质;陈平出身于贫下中农,没点厚黑怎么出人头地呢?两人都出谋划策,但张良是阳谋,陈平是阴谋,这是两人很大区别所在。

陈平自己的都这么说:“我多阴谋,是道家之所禁。吾世即废,亦已矣,终不能复起,以吾多阴祸也。”阴谋跟阳谋有什么区别呢?一个是不择手段,手段有点低劣,比较坑人,甚至有点卑鄙。

比如说, 搞反间计,花重金收买西楚的将领谋臣,离间其君臣关系;再比如说,在荥阳之战中,以纪信李代桃僵,使得刘邦金蝉脱壳,逃出荥阳;然而,结果大家知道的,纪信被项羽无情烹杀了。我觉得陈平最卑鄙的一计,就是献策刘邦,伪游云梦擒韩信,如此对待开国功臣,手段确实下三烂了。

与陈平相比,张良是比较正宗的道家人物,功成不居,急流勇退,远离政治漩涡,不栈恋权力,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所欣赏的,因此能得到后人的赞美。


君山话史


陈平作为刘邦旗下的鼎级智囊,确实没有张良的名声大。要说陈平的才,并不比张良差多少,为什么他和张良比起来,给后人的感觉,没有什么存在感呢?

其实答案陈平活着的时候,他已经说过了。他说自己这个人,一生多用阴谋,大概下场不会太好,唯愿别把祸,转移到子孙身上就好了。

那么陈平都用过哪些阴谋诡计呢?

我们说两件典型的事吧。

陈平最早的时候是跟着项羽干的,而且还是项羽集团的骨干,灵魂性的人物。

当初刘邦参加项羽的鸿门宴的时候,这么隆重的饭局,陈平竟然也参加了,而且还是项羽指名让他参加的。

就是在这个宴会上,陈平对刘邦的机智,以及圆滑所触动,他料定以后得天下的人,很可能是这个目前看起来,势力不怎么样的刘邦,项羽没戏.......

陈平没有跟着项羽的心思,到了韩信带领刘邦杀出关中之后,陈平就投靠了刘邦。

像陈平这样项氏集团的高干,刘邦当然双手欢迎了。至少刘邦可以从陈平这里得到项羽那边的一些具体情况。

陈平给刘邦献的计策,也就是百试不爽的离间计。

因为陈平知道范增是项羽的智囊头脑,只要把项羽的智囊给离间了,项羽到时就会失去了方向,如同无头的苍蝇一般。

还有大将钟离眛,只要离间了他,可以说就等于砍掉了项羽的左膀右臂。

所以,陈平就是从这两个人开始下手的,他在刘邦那里拿了大量的黄金,然后买通一些人,去项羽集团散布谣言,说范增和钟离眛要弃项羽而去,投靠刘邦了。

项羽上没上当呢?

上了,他逼走了唯一的智囊范增,范增很是气愤的离开了项羽,死在了回家的路上。钟离眛在也不被项羽重用,而是给了他一个留职查看的角色。

范增一走,项羽就真的成了无头苍蝇,被刘邦在南北战场上吊着来回打。那个惨真的是不忍睹视的。

因为离间了范增,钟离眛和项羽的关系,陈平立了一个大功。

陈平为刘邦出的另一个阴谋,是在刘邦被匈奴围在白登山的时候,那时候刘邦是被匈奴四十万大军,围了一个水泄不通。

刘邦可是从死人堆里爬过来的,可以说什么仗都打过,当他被匈奴围住的时候,他决的这次自己死定了。

但是,最后刘邦却被匈奴人放走了。这件事被当做高级机密在汉朝给保护了起来,谁都不知道刘邦是如何逃出来的?

但是,汉朝这边没有人说,不代表匈奴人不说。

后来被历史记录下来的是,这次匈奴之所以放走刘邦,是陈平的功劳。

陈平用了一个阴谋诡计,去派使者游说匈奴最喜欢的一个妃子。让这个妃子劝说单于放刘邦一马。

为了打动单于的妃子,他们先是给妃子送了重礼,然后在威胁这个妃子,说单于之所以打汉朝,围汉朝的皇帝,是为了夺汉朝的美女。

一旦汉朝的美女到了单于身边,单于现在的妃子就要失宠了.......。

单于的妃子似乎懂得了,他开始游说单于,说我们匈奴人是追水草而生,中原的地方即使你拿到,也不会经营,更不会种地。再说了刘邦和你大单于一样,都是神庇护的人,你们这些人是杀不死的。

不如放他们汉人的皇帝一马,给他个顺水人情。

单于听了进去,就让开一个口子,让刘邦逃跑了,刘邦就是这样逃出去的。

你看陈平的计谋,一般都是这种比较阴暗,说不出口的。所以,他和张良比起来,就要渺小的多了。

张良是个君子,做事光明正大,光明磊落。这就是他千古被人传颂的原因。而陈平始终提不上台面来。


史学达人


陈平和张良同为汉高祖谋士,陈平才能不输张良,为何后世多看重张良呢?

首先是个地位问题。张良可以称得上是刘邦的军师。从刘邦起兵后不久就一直以外援的身份跟随,后来又转正,几乎是“从一而终”。刘邦称他为汉初三杰之一,说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虽然张良在刘邦称帝后,没有得到太大的封赏,但他的地位在刘邦心目中是无人能及的。吕后在走投无路时也邀请张良帮忙,这就可以看出张良的地位有多高。



而陈平只是个投机分子,他先从项羽,后来看刘邦前途较好转跟刘邦。如果说,张良是刘邦的军师,那陈平只能算得上是一个谋士,虽然他的计谋有时候非常精彩,他在刘邦心目中的地位始终无法与张良相比,当然,他在世人心目中的地位也就较低了。

其次是个谋略重要性问题。张良的谋略,大多都是关键性谋略,对刘邦集团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在鸿门宴事件中,是张良的好友项伯,跑来告诉张良情况,张良对刘邦不离不弃,帮他稳住项伯,紧急制定计划,并在次日亲自陪刘邦参加鸿门宴,助刘邦脱险,救了刘邦一命。



张良还为刘邦推荐了韩信。韩信带兵作战能力极强,战必胜,攻必取,在刘邦夺取天下的时候立下了大功,大大加快了刘邦夺取天下的进程。在楚汉战争中,张良多次用计稳住韩信,让他持续为刘邦贡献力量。在刘邦称帝后,他想要换掉太子。此时,吕后苦苦哀求张良,张良让太子请出刘邦很是敬佩的商山四皓,保住了太子的地位,促进了汉朝的稳定。

陈平有关键性的谋略吗?实际上是没有的。陈平的计策只是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顶多能解决一个小问题,并不能像张良的计策的一样有安邦定国的功效。

第三,是一个形象问题。提起张良,我们就想到一个儒雅的形象。他智计频出,而且淡泊名利。在刘邦夺取天下后,就不再参与朝政,明哲保身。不但刘邦做皇帝时对他待遇好,吕后掌权时他也安然无恙。

而谈及陈平,我们就想到他盗嫂欺金。他所献的计谋也大多都是诡计。比如,献上离间计离间项羽和范增,用伪游云梦的方式,让刘邦捉到了韩信。在白狼山用贿赂单于阏氏的方式让刘邦顺利脱险。 陈平自己都说,“我多阴谋,是道家之所禁。吾世即废,亦已矣,终不能复起,以吾多阴祸也”。


这样看来,张良就像是诸葛亮那样算无遗策,忠心耿耿的军师。而陈平就像是司马懿那样的阴鸷的鬼才,高下立判。也无怪后人大多夸耀张良了。


历史漫谈君


陈平和张良称不上谁更厉害,只能说是他们攻于不同领域。张良偏向于正大光明的阳谋,陈平则是偏向于真正的阴谋。

自古以来,阳谋者受人爱戴,人们称之为上得了台面。阴谋者,往往手段下作,令人不齿。

对于如何用计来说,我们已经形成了简单的好坏价值观的分别,简单的把好坏区分来说。

任人为用,这是刘邦的能力,也是他成功的最重要因素。因为他知道一个最明显的道理:黑猫白猫,能捉老鼠就是好猫。

但是刘邦知道这个道理,很多人却不知道啊,所以对陈平来说,后世大多只认识他的阴谋,而非认同他的才能。

汉初三杰,萧何、韩信、张良。凭借建功立业,陈平完全有资格成为第四杰。但是工于心计,让他与之失之交臂。

阴谋成就了陈平的一生,但是也毁了他万世的名声。提起陈平,大多数人会说,此乃小人行径。或许他们忘了,世上最难琢磨的便是人心

黑猫陈平,白猫张良,都是良才,目光短浅则看不到出路。


看点儿历史


这个问题很挺深刻的,发表一下个人的思考

第一,人品问题,

张良的人品就不用说了,没有任何污点,而且还有豪气,年轻的时候雇佣猛士刺杀秦始皇,名气很响啊!

看看陈平的,贪污受贿不说,更重要的是还偷嫂子,这个很多人,尤其儒家儒生是接受不了的!人品有问题啊,刘邦的牛逼就是在于唯才是举!就像曹操用郭嘉一样,刘备用法正一样!

二、建议问题

张良的建议都是很正的,很正气,攻打咸阳的路上用了张良的计策,一路受降,不费吹灰之力就打到了咸阳!在进入咸阳之后又在刘邦占领咸阳的时候的劝刘邦退出咸阳,约法三章!在鸿门宴之前帮助刘邦逃结交项梁,在鸿门宴救了刘邦一命!项羽分封之时,刘邦非常气愤,张良劝导刘邦接受册封,为汉王!并且劝阻刘邦烧毁栈道,麻痹项羽!在和项羽进入决战阶段的时候建议刘邦对韩信英布和彭越进行承诺封王,这个时候三位实力人物在一起合围项羽!包括后来的建议刘邦先对最恨的人雍齿封侯,以安众将的人心!

再看看陈平的建议,最大的功劳是用反间计离间了项羽最大的谋士范增!帮助刘邦逃出荥阳,用诈降的方法!在韩信要封假齐王的时候,刘邦发怒之时,即使的暗示刘邦,刘邦也是急智马上改口,封韩信做了真齐王,赢得了韩信的忠心!在进入楚汉相争的末期的时候,陈平献计发起对项羽的总攻!

相比之下,张良的计策,更加的正气一些,而陈平是奇策,兵不厌诈的这种策略!包括后来在刘邦被匈奴围困的时候出奇策讨好单于的老婆!才逃出了姓名!

三,张良的功成身退

张良有故事,有传说,黄石公传书的故事,这个很有传播功能!包括张良的功成身退!这个也是素来受到知识分子的景仰的!

这些陈平没有,陈平更世俗一些,他要的就是享受荣华富贵,不然也不会贪污受贿了!


鹏程日志


其实在司马迁的眼中,张良和陈平的地位是一样的。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司马迁在《史记》中把张良和陈平都列入了世家,张良是《留侯世家》,陈平是《陈丞相世家》。

他们俩的功劳也不相上下,相对来说,陈平的功劳还要大一些。


张良他们家世代相韩,一开始他是想恢复韩国的,跟随刘邦只是权宜之计,只是后来韩王被项羽杀了,张良才投靠了刘邦。

张良的主要功劳是:

鸿门宴上,因为和项伯的关系,救了刘邦一命;

刘邦西进灭秦张良献计;

烧栈道也是张良的计策;

向刘邦建议联合英布、彭越;

阻止刘邦分封六国后代;

劝立韩信为齐王;

谏封功臣;

说服刘邦建都关中;

帮助太子刘盈保全地位。


陈平出身平民,先在魏王咎手下干活,后又投靠了项羽,跟着项羽入关,鸿门宴时,陈平还是项羽一方的。后来项羽打算杀掉陈平,陈平通过好友魏无知的引荐,投靠了刘邦。

陈平的主要功劳是:

解荥阳之围,用钱财离间项羽团队,让范增负气离开了项羽;

劝立韩信为齐王;

向刘邦献计,智擒韩信;

解白登之围;

随刘邦平定异姓王;

刘邦死后安定刘氏。

总上所述,陈平两次救了刘邦的命,又帮着刘邦平定了异姓王,最后又安定了刘氏天下,功劳是不是比张良要大?

那为什么后人多称颂张良呢?有三个原因:

第一,张良比陈平的曝光率要高。

楚汉时期,最著名的事件是什么呢?鸿门宴,霸王别姬,这是两个千百年来广为中国人传颂的故事,可以说是妇孺皆知。

而张良就是鸿门宴的主角之一,伴随着故事的流传,张良的知名度当然要大大超过陈平。

陈平的白登之围、安刘氏,虽然也是著名的历史事件,但和鸿门宴是没法比的。

第二,张良之所有名气大,为人称颂,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刘邦的加持。

我们都知道,刘邦著名的汉初三杰论,刘邦说自已能定天下,全凭这三个人:张良、萧何、韩信。

因为,有了刘邦的总结性发言,张良的名气当然就更大了。

第三,相比陈平,张良的理论基础更深厚,视野更大,格局更大,所以更为人称颂。

张良每次给刘邦出谋划策,都能引经据典,从历史出发,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比如:

劝刘邦不要占用秦宫财宝美女,张良说:

夫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夫为天下除残贼,宜缟素为资,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且‘忠言逆耳利於行,毒药苦口利於病’原沛公听樊哙言。”

又比如,有人劝还是汉王的刘邦分封六国之后,以此来对抗项羽。刘邦问张良的意见。

张良上来就从商朝汤灭夏朝桀说起,紧接着就是武王伐纣,后又举了比干、箕子等人。洋洋洒洒说了八条。核心思想就是说:刘邦现在没有能力做这件事情,而且现在的实际情况也不充许。

张良劝刘邦都关中,说:

雒阳虽有此固,其中小,不过数百里,田地薄,四面受敌,此非用武之国也。夫关中左殽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诸侯安定,河渭漕輓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刘敬说是也。”

张良是以天下观来劝刘邦的,有理有据。

我们可以拿劝项羽建都关中的无名氏的话来对比,他对项羽说:

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

这和张良的话,意思差不多,但说服力,文采就差远了。

《史记》载,张良拿他的理论和别人说,都听不进去,独和刘邦说,刘邦能明白。于是张良认为刘邦是天命所归,跟了刘邦。

我们再看陈平,平民出身,虽好读书,有志向,但学识修养,格局肯定是不如张良的。陈平能成功,更多的是他能洞查人性,准确地说是能洞查人性的弱点,比如人贪财好色,自私自利的弱点。

比如陈平第一功,解刘邦荥阳之围,就是拿重金离间项羽团队。

解白登之围,据说也是拿金钱贿赂了可汗的老婆。

并且陈平向刘邦献计,向来是就事论事,从人性出发,很少上升生的理论道德的高度。

《史记》中详细记载了陈平两次献计的对话。一次是荥阳之围, 一次是智擒韩信。

试举荥阳之围的对话,大家比较一下:

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於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今大王慢而少礼,士廉节者不来;然大王能饶人以爵邑,士之顽钝嗜利无耻者亦多归汉。诚各去其两短,袭其两长,天下指麾则定矣。然大王恣侮人,不能得廉节之士。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锺离眛、龙且、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

总的来说,张良是帝王师,一辈子没当过什么具体的官,最后修道去了。

陈平是一个实干家,他除了出主意,更重要的是处理具体的政务,后来他当了丞相。

因为以上三个原因,张良、陈平,虽然功劳都很大,能力也都很强,但后人知道张良的多,自然也称颂张良的多。


三上历史


陈平不及张良名气大,笔者认为有三个原因:

一、张良的人生经历更曲折,更有戏剧性。

张良出生在韩国官宦世家,祖父张开地、父亲张平担任过五代韩王的国相。

公元前230年,秦国大军攻陷韩国都城新郑,俘虏韩王安,吞并韩国。

国破家亡,张良从豪门公子哥成为浪迹江湖的反秦义士。

出身名门,遭逢巨变,走上复仇之路,如果再加几个貌美如花的女主角、女配角,张良这个人设放在小说中是妥妥的男主角。

后面,博浪沙刺杀秦始皇,张良C位出道。

跪履黄石公,得授太公兵法,留下“孺子可教”的故事,流传千古。

鸿门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刘邦能脱险,张良发挥重大作用。

汉朝成立后,张良功成身退,被后世推崇。

张良身上发生的故事,让后人津津乐道。

二、张良多阳谋,陈平多阴谋。

刘邦争夺天下,张良在许多关键节点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比如,阻止刘邦分封六国后人,改变了历史的走向。汉承秦制成为大一统帝国,张良功不可没。

陈平六出奇计,有功于国,到底是哪六计,史书却语焉不详。因为是阴谋,不好摆在台面上宣扬。

三、张良的形象近乎完美

张良让人找不到缺点,在当时以及后世的口碑极好。

刘邦称赞他“运筹策帷帐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张良被钦点为“汉初三杰”之一。

陈平出身贫寒,年轻时名声不太好,留下“盗嫂受金”的传说。

比较之下,张良自带仙气,陈平多了点烟火气。

所以,张良这个优质偶像更受人崇拜。

张良的画像



余明讲历史


汉初三杰,我们都知道是韩信、萧何、张良,这三位都是刘邦能建立汉朝居功至伟的功臣。可同是谋士,陈平的名声却没有张良响亮,照说这陈平也是刘邦手底下的重要谋士,才能不一定输给张良,可后世为何多称颂张良?

这是因为陈平做事没有张良坦荡荡,他的奇谋多少阴谋诡计,他有个著名的“六出奇计”,这六出奇计多是阴谋诡计,像离间范增与项羽,就是陈平使用的诡计,还有陈平解白登之围,就是用美人计使得汉军解围。所以说,陈平用的手段多上不了台面,他自己都说:“我多阴谋,是道家之所禁。吾世即废,亦已矣,终不能复起,以吾多阴祸也。”果然如陈平所料,他的曾孙因犯了罪而断绝,陈平自己都承认自己干过的事不太光彩,但这不能说明他没有才智,要是他没有才智也不可能善始善终。


张良能够被称颂,在于刘邦对他的夸耀,刘邦称他是“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能够得到刘邦这么高的评价,可见张良的能力。张良与陈平不同的是,张良使用阴谋的程度没有陈平高,但不能说张良不会用,他也使过阴招,就是张良与陈平跟刘邦说“楚兵罢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今释弗击,此所谓‘养虎自遗患’也”,建议刘邦回兵去追杀项羽,要知道当时项羽已经跟刘邦签订了条约,张良这一建议就彻底改变项羽一生的命运。

张良与陈平,不管使用过什么计谋,都是了不得的谋士,为汉朝的建立与运行立下了功劳。


历史百家争鸣团队成员:小木


历史百家争鸣


张良和陈平都是刘邦的谋臣,区别在于张良阳谋居多,陈平“诡计”优先。评判二人的功过是非,就要从楚汉战争时期俩人各自所运用的计谋来判断了:

张良,韩国贵族出身,投靠刘邦后,俩人相见恨晚,刘邦先入关中,被胜利冲昏头脑的刘邦连连犯错:1先是关闭武关,不许项羽进入。2进入咸阳宫中,贪图享乐。哪一条都是万劫不复之境地!这时樊哙进言到:沛公是做个富家翁,还是做天下?一言惊醒了刘邦!果断封闭咸阳宫,退居军营。以我的推断,樊哙肯定是有人指示他这么说的!这个人很可能是张良!另一路,愤怒的项羽要灭掉刘邦,千钧一发之际,又是张良稳住项伯,为刘邦争取了时间,接着“鸿门宴”精彩的斗智斗勇,刘邦才化险为夷,可以说张良救了刘邦的命!

到后来,楚汉战争焦灼的关键时刻,刘邦迫切期望韩信的兵来支援,但韩信的使者却送来了韩信要求封他为“假齐王”的称号,刘邦顿时就要爆发,张良这是在刘邦后面踢了椅子一下,刘邦顿时醒悟:做什么假齐王!要做就做真的!敕封诏书很快送达韩信,韩信出兵,为后来刘邦的最终胜利打好了基础!

从这俩个故事来看,张良有着敏锐的政治嗅觉,随机应变的能力极强!

再看陈平,起先在项羽帐下,后来跳槽到刘邦帐下,刘邦荥阳被围,陈平献计刘邦诈降,一面安排和刘邦相貌相仿的纪信坐车投降,另一路用妇女来麻痹楚军,趁机和刘邦混出城,一个完美的计谋,显出陈平的“鬼才”!

再就是陈平用反间计离间范增和项羽。一次项羽的使者来谈判,陈平故意将好饭菜撤走,换上孬饭菜,还说认为是范增的使者来了!使者不知是计,回报项羽,项羽疑心范增,听不进范增的进言,最后范增背疽发作病死,出去了项羽的最大臂膀,项羽败局已定!

张良和陈平都是不世之才!张良的名声大一些我认为在正统的文人或史学家来看,对张良的认同感比较强!而不屑于陈平这种过多“诡计”的人,而且有个故事对陈平的名声影响力极大,就是陈平盗嫂的故事,古代社会讲究人伦,长嫂如母,陈平却与嫂子通奸,就从这个人品就被打入凡间了!我想这也是陈平不如张良的重要因素吧😄




寅哥解惑


陈平的确为刘邦建立了不朽的功勋,甚至多次在关键时刻拯救了整个大汉王朝,可以说他的功劳并不输于张良,但是他的名声却不怎么样。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史记·陈丞相世家》记载了一段陈平的自白:“我多阴谋,是道家之所禁。吾世即废,亦已矣,终不能复起,以吾多阴祸也”,那么他为什么这么说呢?国史君(国史通论)来带大家看看他都有哪些“阴谋”。

首先,陈平刚刚出山之时名声就不太好,他最早侍奉魏王咎,后来有投奔了项羽,最终追随刘邦,正是因为这种“三姓家奴”的经历,让他最初在刘邦手底下也不受待见。周勃、灌婴等人都不喜欢他,在刘邦面前说他是反复之臣并且有“盗嫂受金”的前科。而陈平则用一系列“合理”的解释,让刘邦的属下不敢再诋毁他。同时,他也开始被刘邦重用,并立下了以下功勋:

第一、离间楚国

当年刘邦雄赳赳气昂昂地率领56万大军乘齐国作乱之际偷袭率军北上的项羽,结果被项羽率领的3万精兵击溃。刘邦一筹莫展之际,派陈平去楚国使用离间计,导致了范增离开项羽、钟离眜失去项羽的信任,楚国内部出现较大的动乱。

第二、俘虏韩信

汉朝建立不久之后就不断有人造谣说韩信谋反,当时很多大臣都建议直接发兵灭了他,而陈平却认为当今世上已无项羽,可以说没有人是韩信的对手,不如皇帝谎称巡幸云梦泽,身在楚地的韩信必然前往迎接,到时候俘虏韩信,只需要一匹夫之力。韩信最终就是这样被俘的。

第三、平城解围

汉七年(公元前200年)韩王信勾结匈奴共同反汉,刘邦亲率32万骑、步兵前往征讨,却被冒顿单于围困平城,汉军断粮七天。此时,陈平用计,贿赂匈奴阏氏(即皇后)让刘邦脱身。

第四、不杀樊哙

燕王卢绾造反后,重伤在身的刘邦派连襟樊哙出征,随后就有人告密说樊哙也等着造反呢,此时刘邦知道自己命不久矣,正在担心吕后加害戚夫人母子呢,听说樊哙要等他死了谋反之后立即让陈平与周勃追赶樊哙,并下令:“平至军中,即斩哙头!”陈平对刘邦的身体情况很了解,所以他虽然奉命追赶,却一路慢悠悠的。追上樊哙之后也没有按照刘邦的意思杀了樊哙,而是把他关押起来,带回京城。他们返回长安的路上,刘邦驾崩了。由此,陈平得以在吕后执政期间成为官场不倒翁。

另外,陈平在平定陈豨、黥布的叛乱中,曾经“凡六出奇计,辄益邑,凡六益封。奇计或颇秘,世莫能闻也”,这些,大概都是陈平所说的“阴谋”吧。不管怎么样,陈平都是大功臣,但是与受过优良的政治教育,站在国家角度替刘邦出谋划策的“帝王师”张良,不是一路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