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膩影像勾勒家和文化的傳承之道,《傳承3》首集講述了怎樣故事

細膩影像勾勒家和文化的傳承之道,《傳承3》首集講述了怎樣故事

導讀:《傳承》(第三季)的第一集,用影像的力量為片中的主人公刻錄著歸處,帶片外的每一個觀眾探尋著歸處,這不僅是對無數箇中國小家的一次愛之巡禮,更是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一次美麗致意。

文 | 滿悅

隨著時代進步的加快和現代文明的更迭,祖輩代代積澱下來的生存技能、生活智慧和文明足跡逐漸消弭。而當今的年輕人,則認為這些古老的文化索然無味,甚至對其“嗤之以鼻”。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中央電視臺推出的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為敘事題材的大型人文紀錄片《傳承》,可以說生逢其時。

2019年4月,《傳承》(第三季)帶著17個關於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動人故事,再度來到觀眾視野,讓中華傳統文化的古老光輝在新的時代再次綻放魅力。第一集的《歸處》就帶給了我們諸多驚喜。與大多數紀錄片的第一集用最具張力的敘事基調激發起大家的積極性和好奇心不同,《傳承》(第三季)的第一集名為《歸處》,它反其道而行之,呼喚大家慢下來,迴歸自己的誕生之地和文化的起源之地,也用最細膩極致的視聽語言勾勒出家之味道與文化的傳承之道。

細膩影像勾勒家和文化的傳承之道,《傳承3》首集講述了怎樣故事

從描景到摹人

交融視角展現文化天然魅力

聚焦於中國傳統文化的紀錄片並不在少數,但與以往的影像作品著眼一門手藝、挖掘一件文物、或探尋一位繼承人不同,《傳承》(第三季)第一集《歸處》中聚焦的兩個關於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故事都完全來源於自然,也根植於自然,紀錄片的敘事背景也即是自然。

八月新疆西北邊陲的孟布拉克草原,秋意漸濃,鏡頭首先用遠景交代草原背景,帶觀眾領略哈薩克族逐水草而居,與牛羊為伴,以天地為家園的生活樣態,隨之逐漸推近,聚焦於正準備上馬尋找木料的達列力汗的動作之上。對於四海為家的哈薩克族,擁有一頂結實漂亮的毛氈房,是族中男子成家立業的象徵。而搭建氈房的技藝,也正是千百年來一代代哈薩克族人學著與草原和諧共生的智慧結晶。

在鏡頭的漸次推進間,受眾對該國家級非遺——氈房營造技藝的背景故事由陌生逐漸變為了然;而在中國陸地的最南端,海南島海浪翻湧,鏡頭先隨捕魚為生的周沐林潛入水中,在水下游走尋找可以捕撈為食的海魚,隨之躍升至水面之上,幾萬根橫豎交錯的木材捆綁在一起,連成一片浮於水上的“漁排”之家。俯瞰視角下,“漁排”的海上浮城和對岸的現代都市隔海相望,盡數被收納眼中,強烈的視覺對比瞬間激發起觀眾對海南疍家人過往背景和生活居所的好奇,片中想要敘述的海南省級非遺——疍歌的滋長背景也躍然“屏”上。

細膩影像勾勒家和文化的傳承之道,《傳承3》首集講述了怎樣故事

《歸處》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嵌入到人與自然的相處圖景之中,用壯美的自然風貌鋪就文化遺產的孕育背景,用真切動人的故事打動不了解這些文化遺產的觀眾之心,用最原生質樸的情感展現這些非遺傳承人對家和文化的堅守。紀錄片由表及裡,將自然風光和人文風情進行交融式的描摹,使得氈房和疍歌的故事更富立體性和層次感,也為氈房和疍歌本身注入了更為動人的天然魅力。

從碰撞到溝通

深挖矛盾揭示文化傳承困境

在敘事格局層面,當展現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於當代的傳承境況之時,《歸處》選擇了“矛盾”這一切入點。

在疆北草原營造氈房的故事中,對養育自己的故土有著深深依戀的父親達列力汗想要為兒子舉辦一場傳統的牧場婚禮,而即將迎娶城市未婚妻的松哈爾則計劃一場新派的城市喜宴。月光下的草原,達列力汗正在舉行家庭會議企圖解決這一問題,對於圍坐篝火旁一家人的一系列正反打近景鏡頭的自如切換,勾畫出凝重的討論氛圍和問題推進的困難,“父親,我有個事想和您商量一下”、“結婚的事情等到了再慢慢討論吧”等一系列抽離解說的同期聲,更讓觀眾仿若就坐在篝火旁邊,親歷這場會議和其中闡釋的矛盾。最終,溝通失敗、離家出走後的松哈爾還是選擇重返草原,尾聲的鏡頭由草原婚禮中歡樂舞蹈的新娘漸漸拉遠,起初的衝突隨故事的起承轉合終化為闔家團圓。

在海南疍歌的故事中,經營海上漁排餐廳的黎桂英試圖將疍家曲調唱給孩子和客人聽,演唱者臉上的熱誠期冀和聽者眼神中的茫然無趣無縫銜接,形成了極為鮮明的對比。最終,兒子周沐林的牴觸情緒開始出現了鬆動,嘗試用短視頻等新技術幫助實現母親傳播疍歌的願望。疍歌在古詞新韻的混搭唱法中得到更多人的青睞,代際之間的矛盾也在觀眾從頭至尾的見證中得以化解。

細膩影像勾勒家和文化的傳承之道,《傳承3》首集講述了怎樣故事

《歸處》選擇全景又入微的紀實方式,廣到草原蒼茫與大海遼闊,中到故事裡的選擇和行動,細到人物的心路和表情,這些細膩畫面的串聯深挖了矛盾的成因,記述了矛盾的歷程,也給予了矛盾以解答。而這些矛盾的立與破,不僅描畫出中華傳統技藝和文化的傳承困境,更和紀錄片的敘事文本碰撞出更多溫暖的色澤和故事的質感,給予紀錄片更多可看性和感染力。

細膩影像勾勒家和文化的傳承之道,《傳承3》首集講述了怎樣故事

從小家到大國

藉助影像勾勒文化傳承之道

傳統與現代的矛盾,從不拘泥於草原或島嶼的有限空間中,它是全世界人類在面臨現代化進程之時逃不開的問題。《歸處》以“家”中的瑣細故事為索引,帶領觀眾窺見傳統技藝的傳承困局,也以小見大,延伸至“國”文化的大格局,對整個中華文明的傳播窘境給予關照。

細膩影像勾勒家和文化的傳承之道,《傳承3》首集講述了怎樣故事

《歸處》中所描述的父親達列力汗習慣了與草原交融共生、疍家母親黎桂英則難捨與海浪的相依相愛,他們就如同每個人家族中被自然滋養過的父母長輩,固執卻對傳統文化懷有堅守與情懷;而從草原離家出走的兒子松哈爾、認為疍歌並不悅耳的兒子周沐林,也正如同每一個感受過新鮮事物的年輕人,他們憧憬遠方的世界,也對家園滿溢依戀眷念。

在這些故事的主人公身上,觀眾能夠捕捉到自己的相似經歷,這使得屏幕前的觀眾不再是遊離在紀錄片的形態之外,而是也捲入到片中事件之中,跟隨主人公一起體悟傳統文化的傳承困境,也進而思考在現實生活中的自己,能夠擔負起的傳承之責任。由此,這些故事不再只是盤桓在幾個小家之中的麻煩,而是折射著整個現代社會需要正視和努力的問題。

而片中也向觀眾給出瞭解決之答案:當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當代際之間、時代之間萌生壁壘,一味地逃避和牴觸只會讓問題加劇,當今時代的非遺守護人要回歸家庭學會與家人平和溝通、握手言和,更要發揮智慧與能量為傳統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只有堅守與創新並舉,迴歸與前行共濟,才能讓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每一個時代都煥發生機。

細膩影像勾勒家和文化的傳承之道,《傳承3》首集講述了怎樣故事

傳播優秀傳統文化,本就是紀錄片等文化載體需要承擔起的責任。《歸處》用自然背景凸顯出傳統文化的天然魅力,用細膩筆觸刻畫出家人之間輾轉相磋的心路歷程,用代際矛盾揭示出非遺傳承面臨的困境,也藉故事延展娓娓道來文化在當今時代的傳承發揚之策。正如片中所說,“從看得見的家園,到看不見的家庭信仰,人們在傳承中尋找著自己的歸處。”《傳承》(第三季)的第一集,用影像的力量為片中的主人公刻錄著歸處,帶片外的每一個觀眾探尋著歸處,這不僅是對無數箇中國小家的一次愛之巡禮,更是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一次美麗致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