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門難出貴子”:教育上的“貧富差距”才是最大的貧富差距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一部由ITV出品的紀錄片《人生七年》。

這部紀錄片主要是記錄來自英國不同階層的14個7歲小孩,他們有的來自孤兒院,有的是上層社會的小孩。此後每隔七年,導演艾普特都會重新採訪當年的這些孩子,傾聽他們的夢想,暢談他們的生活。

到了影片的最後就發現,富人的孩子還是富人,窮人的孩子還是窮人,只有一個叫尼克的貧窮小孩通過自己的努力,成了一名大學教授。

就在去年,2017年的北京文科高考狀元熊軒昂的訪談視頻火遍整個互聯網。採訪時,熊軒昂說了這麼一段話值得讓人深思。

“寒門難出貴子”:教育上的“貧富差距”才是最大的貧富差距

“農村地區的孩子,越來越難考上好的大學。你像我這種中產階層的孩子,衣食無憂的,而且家長也都是知識分子,而且還生在北京這樣的大都市,得天獨厚的條件,是很多外地學子或者農村的孩子所享受不到的……”

看完了這段採訪,早餐君不禁想問問,在這世上,難道真的“寒門難出貴子”麼?現實告訴我,確實是這樣。

記得上學時,家裡的老一輩常說:“唯有讀書,才有好出路”。雖然在今天看來,這句話不是完全正確的。但,不可否認的是讀書真的很重要

為什麼會有“寒門再難出貴子”的情況,早餐君認為:很大原因就是現階段教育的不公平。

遇挫時,我們常用“生不由己”來安慰自己。可能很多人會說,這是逃避,一個人的成功是靠後天努力贏來的,這是真話。但我們也知道這“後天”裡,就存在諸多的不公平,比如教育。

就拿身邊的所見所聞來說吧。公司樓上有個教小孩跳舞的培訓機構,每次下班上電梯的時候,總會遇見三三兩兩頭冒熱氣的孩子,一旁的家長們還在不停地討論自家孩子明天還有幾個培訓班要上。

“寒門難出貴子”:教育上的“貧富差距”才是最大的貧富差距

說實話,看到這幫小孩時,早餐君都為他們感到心累。我叔叔的兒子,兩歲半上了託管,六歲上小學就開始報課後輔導班,暑假就是興趣班+輔導班。其實孩子的成績並不差,只是家裡人總覺得人家都報了,自己不報,孩子就輸在起跑線上了。而且,這種情況現在很普遍,現階段的教育不僅孩子累,家長更累。

而偏偏,有些孩子連這“累”的資格都沒有,同一起跑線上,他們只是觀眾。

前幾天,一位認識的朋友去下鄉支教。朋友圈裡說他去支教的這所學校,師生加起來只有7人,一名年過六旬的代課老師,6個年齡不一的學生。與老師閒談時,問她為什麼只有這個孩子在這裡上學了?老師說,村上很多孩子都去城裡上學了。留在這裡的達不到城裡學校的條件......

我想,老師口中所說的,也是當下很多地方都存在的真實情況。

為什麼都去城裡上學?不用多說,大家都知道。城裡的教育水平、教學環境比農村要好的多得多。

“寒門難出貴子”:教育上的“貧富差距”才是最大的貧富差距

老師口中的條件,不是因為這些小孩的成績不好,而是因為他們的爸媽名下沒有城裡的房子。

再說個身邊發生的事兒。家裡的一位親戚,前年小孩子準備要上小學,本來打算送我們縣上最好的小學(18線的小城市),準備報名時,聽風聲說父母要在某片區域內有房子才能給小孩報名,其他親屬的都不能算。為止,小兩口特意借錢在劃定區域內買了套二手房。然後,他們順利的給孩子報了名。只是為了儘快換上這筆房貸,半年之後他們就出遠門打工了......

所以,不要責怪這群父母,天下沒有一個父母不想陪在自己孩子身邊,終是因為“雙手搬磚,無法抱你”。

“寒門難出貴子”:教育上的“貧富差距”才是最大的貧富差距

如何改變“寒門再難出貴子”的局面?

我想,不僅是要靠自身的努力,更需要改變現階段教育的不公平,縮小教育上的“貧富差距”

,讓寒門子弟相信:讀好書也能有好出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