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門」父母的主張,有時候真的是在扼殺你

很多情況下,明明,自己的眼界和智識都有侷限性,沒有能力指導孩子的人生,但做父母的偏偏不甘心,硬要給孩子“出謀劃策”,結果,大多數的“為了你好”都變成了添亂;本來,孩子憑著自己的眼光和追求可以實現階層晉升,過上更高層次的生活,可是,經過父母一番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添亂,孩子終於又被牢牢地固化在了父母所處的階層。

這些“寒門父母”跟子女之間的“代溝”以及努力地給子女添亂,其實是比階層固化更令人揪心的事情。

“寒門”父母的主張,有時候真的是在扼殺你

寒門父母如何給子女添亂

我在這裡說的“寒門”,不僅是指經濟水平,還包括文化水平、見識和思維。寒門父母,也許是這個時代做出最多犧牲的人。我相信,大多數跟我一樣的寒門子弟,應該都能深切體會到父母省吃儉用供自己讀書的種種艱辛,併為自己大學畢業後遠離他鄉不能照顧父母而心懷愧疚。但另一方面,很多寒門子弟對父母的感情是很複雜的:他們跟父母之間缺少有效的溝通機制,為父母給自己添亂感到煩惱。

都說在這個處處拼爹的社會里,寒門子弟因為“出身不好”而輸在了起跑線上,但平心而論,大多數寒門子弟並不會計較於自己的起點低,他們也沒有恨爹不成“剛”,而是希望靠自己的努力來改變命運。但無奈的是,在大學畢業後,寒門子弟會發現,當自己在經濟上和精神上已經獨立,正在探索一條能改變命運的道路時,父母一般都會跳出來添亂。

“寒門”父母的主張,有時候真的是在扼殺你

無論是網上的各種文章、帖子、留言,還是身邊的故事,都有個共同特徵:寒門父母給子女添亂,主要在於試圖將自己的擇業觀和婚姻觀強加給子女。比如很多父母要求孩子務必選一份“穩定”的工作,據我所知,很多孩子本來想幹一些有挑戰、有長遠發展前景的工作,但在習慣於拖後腿的父母親戚的保守思想的圍剿下,最終選擇了“穩定”,然後,在庸碌中耗費生命。

一方面,因為自己不夠成功,所以,寒門父母們就格外望子成龍心切;另一方面,他們又希望子女能按照自己的建議來取得成功。很多父母,省吃儉用供孩子讀完大學,甚至讀完研究生,可他們依然不相信孩子已經在見識、判斷力和對未來的把握上超過自己,不相信孩子能夠獨立地走自己的路,還要親自替孩子“把脈”。他們給子女添的亂,都是在關心的動機下進行的,讓子女根本招架不住。

所謂“寒門出貴子”;

因為家庭貧寒,所以這些人也格外努力,格外具有奮鬥精神,具有強烈的上進的野心和慾望。


正是這種動力,讓“寒門出貴子”的傳說經常成立。時代的潮流中,當然很多人成為成功的弄潮兒。 看到他們,往往會想起:果然是“寒門出貴子”啊!

因為少數的寒門出來的貴子,他們的經歷有些傳奇,人生軌跡變化劇烈,有很強的故事性和新聞性,所以大家願意傳播這樣的故事和例子,這樣就更強化了“寒門出貴子”的概念。

實際上,寒門出貴子,未必是個具有普遍性的規律。

但是,這個說法對於家庭貧困的孩子們的激勵作用,也具有正面積極意義。大家也願意相信這個說法。

暫且不討論這個,我更想說另一個問題

作為寒門子女的父母,應該注意一個問題

不要過早過急地向孩子索要成果

中國不僅僅有北上廣深和各大省會城市、沿海城市;還有更為廣闊的三線四線、農村;絕大多數家庭都稱不上富裕;這麼廣袤的空間上,從絕對數上來說,貧困家庭也一定不在少數。

作為這樣家庭的父母,也比一般的家庭更加辛苦,更加掙扎。

家庭貧寒,可能不是父母的錯,當然更不是孩子的錯;但是,必須承認,可能因為經濟原因,會剝奪一些孩子成長和發展的可能性。

所以,能夠在這樣基礎上,能夠保證孩子受到相對完整的教育,孩子能夠走進大學的校園;父母和孩子都非常不容易;都付出了比一般的家庭更多的努力。甚至能夠讓孩子進入大城市打工,都已經非常不容易。

看到孩子終於畢業了,走進社會了。看到孩子終於在城市找到工作了,過上了大城市的生活。

這時,父母鬆了一口氣,同時,也開始寄希望於孩子能夠迅速地成功,以回報自己。

這也是人之常情。

問題是:

有些父母,對子女期望和索取需求也開始格外的強烈和迫切。

因為終於感覺熬出頭了,一些父母也為了急於在家族熟人面前展現成績;所謂“出了一口氣”,是什麼“氣”呢?可能因為貧窮受的氣;被人看不起受的氣;

此外,確實有一些個別的“寒門出貴子”的案例,被層層加碼、廣為傳頌;更加顯得自己的孩子成就不夠快,回報得不夠好。

“人家的孩子某某某,給父母買了什麼什麼,多有面子“……

這樣的父母不知道:

你的孩子進入城市、融入和適應城市,立足生存之後,建立事業,找到自己人生的方向、這也是個漫長的過程。10年左右是很正常的,要給他們喘口氣的時間和空間。

很多事情,是需要時間的。越是偉大的重要的事情,越是需要耐心和時間。你的孩子如果越是個大材,成長時間可能就需要越多一些。

真實的人生沒有傳奇。

傳奇都是經過美化的。

不要以新聞裡的故事為標準來要求孩子; 新聞的本性就是喧鬧和浮躁的。

寒門父母急於索要成果,給在城市裡打拼的孩子,增加了額外的壓力,更可能會影響到他們的求偶標準、事業選擇,往往偏向於急功近利。

注意到很多貪官都是出身寒門。在他們人生一敗塗地之時,往往懊悔不已:不如當初不要啥啥啥。他們不是不夠明智,只是他們在選擇的時候,有很多額外的壓力在作怪。

我想:這裡有些人,可能有一些急於回報父母的急迫心理在作怪,急於回到家鄉擺擺威風,急於回到家鄉高調做做事情。

每到春節,很多外出打工的人不願意回家,背後也有這個原因。 從這個以上講,“衣錦還鄉”是個文化糟粕。衣錦還鄉不過是虛張聲勢;不過是膚淺的虛榮心理;同時給其他人制造巨大的壓力;這種陋習得意繼續惡性循環下去。

作為父母,應該這樣教育孩子: “與其衣錦還鄉,不如錦衣夜行。”


“寒門”父母的主張,有時候真的是在扼殺你

寒門父母為什麼喜歡添亂

“為什麼寒門父母會頻繁給子女添亂,而上層家庭的父母則不會?”我曾經提出這樣的問題,有讀者的評論中是這樣的:

1. 根本原因應該在於風險承受能力的差異上。

寒門家庭養兒防老,或許讓孩子讀了那麼多年書已經精疲力盡了,更沒有能力去承受他們創業失敗或者職場碰壁的危險,因此只能選擇一條他們認為風險不大的道路。而富家父母不指望孩子養老或者為家庭做很多貢獻,他們更希望能放開孩子飛。

2. 因為寒門父母需要一種心理滿足感。他們掌控不了自己的人生,物質和精神都貧乏,得不到尊敬,沒有自己的社交圈,自我價值感無處實現。唯有控制兒女,干涉兒女才能得到心理滿足,找到存在感。(在這種情況下,寒門父母也比較玻璃心,更容易把子女的不同意見視為“頂撞”。)

但我認為這兩種解釋都不全面,他們漏了很關鍵的一條:寒門父母見識上的侷限性。在大多數情況下,代溝的本質就是,父母跟子女有差距,父母在見識和思維上落後於子女。雖然話說出來很殘忍,但真相就是如此。

與父母的這種“代溝”,在我們這一代人身上最明顯。

傳統的農業社會,幾千年來都沒有發生太大變化。像我爺爺跟我爸、我太爺爺跟我爺爺、我太爺爺他爹跟我太爺爺,兩代人的生活經歷、圈子、視野、知識結構和思維方式並不會存在太大的差異。

而我們身處一個劇變的時代。由於全球化、改革開放、教育市場化、人口自由遷徙等因素的影響,我們這一代人在父母省吃儉用的供養下上了大學,從農村進入城市、從小城市進入大城市,我們脫離了農業文明,並深度接觸到了工業文明和商業文明。我們所經歷到的、接觸到的、感受到的,都跟父母有很大不同。

“寒門”父母的主張,有時候真的是在扼殺你

我們這一代人跟父母的“代溝”,實際就是商業文明和農業文明的衝突。在商業文明眼裡,農業文明總是過於保守、落後;而在農業文明眼裡,商業文明過於冒險。

“寒門”父母的主張,有時候真的是在扼殺你

面對喜歡“添亂”的父母,

寒門子弟該怎麼辦?

在自己的事情上,我一方面總會給予父母知情權,另一方面卻把投票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他們發現我的選擇總是正確的,漸漸也就不再幹預了。

“寒門”父母的主張,有時候真的是在扼殺你

“在現今社會的多數家庭,子女的綜合素質是比父母高的,多數情況下,不聽父母話的子女往往發展更好。所以,寒門子女,當父母強行替你規劃人生時,你先不要答應,好好想想自己的需要,如果主意已定,就堅持下去,不要被父母短暫的哭鬧嚇住,不要怕擔負不孝的罵名。人生長著呢,只要最後你過得好,父母都會接受的,只有最後你過得好,你才有孝的能力。”

在我發起的討論中,有一個讀者這樣總結道。

“寒門”父母的主張,有時候真的是在扼殺你

別忽視對父母的教育

“這一代的年輕人由於社會發展等原因在思想上已經超越了父母,所以需要學會教育父母。”這是另一位讀者的評論。

對的,你沒看錯。小時候是我們接受父母的教育,但當子女成年後,當子女在很多方面已經超過父母時,我們就應該反過來對父母進行教育。

儘管我知道很多“道學先生”是很討厭這種論調的,但我還是想補刀一句:子女是有資格教育父母的。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子女超過父母,這才是符合進化規律的正常現象。經歷、年齡,這並不是見識和思維的決定性因素,加速度才是最關鍵的。

作為父母,應該為子女能超過自己而感到驕傲。任何一個心理健康的父母,都會為子女在綜合素質方面超過自己而感到欣慰的,只要子女的引導方法得當,父母們肯定是很願意接受子女的教育的。

這些年來,我從未停止過對父母的教育。

很多人都在微信朋友圈屏蔽了自己的父母,但我沒有。我發的所有東西,我爸媽都能看到。我就是要讓我爸媽瞭解我是怎麼想的,這是我對他們“洗腦”的一種方式。

這些年,我不斷地把自己的好多觀念“灌輸”給我媽,她雖不能全部接受,但已經開始朝著我的方向轉變了,跟我的代溝也越來越小了。

我一直堅持認為,只有不讀書的父母才會跟子女有“代溝”,並且,同一個家庭裡的夫妻雙方,也是不讀書的那個跟子女的“代溝”更嚴重。所以,除了教我媽用微信外,我還給她推薦各種書,在我的推薦下,她在帶孫子的間歇時間讀的文學名著至少有十幾本。空閒時交流,很多地方,她的思考比我全面和深刻得多。

“寒門”父母的主張,有時候真的是在扼殺你

這幾年,電信詐騙和互聯網金融在小地方很猖獗。寒門父母們接觸網絡的時間晚,普遍對這些東西缺乏警惕性,因此,也會成為重災區。要知道,在農村和小城市,基本上沒有好的互聯網金融,有的只有非法集資和傳銷。

去年,我姨媽做互聯網金融,很多親戚都投錢進去了,我舅舅幾萬塊錢投進去取不出來,現在生活費都緊張。但我媽是個跟我一樣“摳”的人,一分錢都沒投。我還叮囑她:能主動找到我們這些普通人的暴利生意,基本都是騙子。不僅自己不能投錢,而且也不能分享那種信息,分享,就是坑別人。

偶爾遇到一些關於電信詐騙和網絡詐騙的信息,我也會發給我媽,並叮囑她“務必認真學習”,還特別交代“送上門來的便宜絕對不能佔”。

或許,我是操心太多了,但對父母的教育,有總比沒有好。

很多身處大城市的寒門子弟疲於在生存線上掙扎,卻忽略了對父母進行教育,可是,一旦父母在家裡給你“闖個禍”,你可能多年的奮鬥都白費了,重新被打回到原有階層。所以,自我奮鬥與教育父母,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寒門”父母的主張,有時候真的是在扼殺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