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6 40名高考狀元告知一個殘酷事實:這“寒門”真得難出“貴子”嗎?

我們總說,無論再苦也不能苦孩子,無論再窮也不能窮教育。

因此,這也導致越來越多的父母,都開始相信階級跨越都必須依賴於下一代的教育。

哪怕自己再如何省吃借用,再如何捏緊褲腰帶,也都竭盡全力讓孩子得到最好的教育。

40名高考狀元告知一個殘酷事實:這“寒門”真得難出“貴子”嗎?

高考成績放榜,幾家歡樂幾家愁?

隨著高考成績在這幾天陸續放榜,關於“高考狀元”的新聞又再次出現在公眾熱點。尤其是對於農村家庭的孩子,高考更是一家人的牽動的關心點,考上一所好大學可能就是實現階層流動的唯一途徑。

而隨著這幾年的高考狀元,無論是否有商業屬性的炒作,但有一點是無可厚非,那就是高考狀元如今很難與“農村家庭”掛鉤。

40名高考狀元告知一個殘酷事實:這“寒門”真得難出“貴子”嗎?

根據統計,在去年40位來自不同省市的高考狀元,只有6位來自農村,其餘85%的狀元都是城鎮戶口。

而這些高分學生中,其父母的學歷普遍都較高,在40名狀元中,父親為本科學歷就有15人,佔其37.5%,母親則有13人是本科學歷,佔其45%。而在父母職業方面,父親為公務員佔比35%,母親則為22.5%,遠遠超過與其他職業。

40名高考狀元告知一個殘酷事實:這“寒門”真得難出“貴子”嗎?

寒門真得越來越難出貴子嗎?我們該如何進行我們家庭教育呢?

去年來自北京文科高考狀元熊軒昂就在接受採訪時說的一番話,引爆了網絡輿論這個話題的關注。

40名高考狀元告知一個殘酷事實:這“寒門”真得難出“貴子”嗎?

40名高考狀元告知一個殘酷事實:這“寒門”真得難出“貴子”嗎?

這番言論所展示的格局和視野,這也讓不少網友們對此表示點贊。畢竟一位應試教育出來的學生,能夠在18歲之年能夠有這樣對自己剛剛參與的方式的思考和見解,那著實讓人感到驚喜和佩服。

然而這番話也揭穿了一個有殘酷的現實:階層的落差與教育資源的不均,不少來自農村家庭背景出身的孩子,想考個好大學是多麼不容易。

40名高考狀元告知一個殘酷事實:這“寒門”真得難出“貴子”嗎?

雖說寒門難出貴子,已經不再是一個新鮮的話題,然而事實果然如此嗎?

雖然貧富差距不斷拉大,這的確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但普通人要想過通過努力來改變自己的階層,改變自己的命運,卻可是比之前大大提高。對於農村家庭孩子而言,大學是他們走出農村,去看外面世界最好的機會,同時也是改變命運的開始。

總有人說要想實現階層的跨越,至少需要三代人的努力。當我們在面對“寒門難出貴子”這個殘酷現實時,並不會簡單認為“階層越高,財富越多,越能培養出精英”。

40名高考狀元告知一個殘酷事實:這“寒門”真得難出“貴子”嗎?

寒門難出貴子,並不是你放棄孩子的理由

在這個焦慮的現代社會,“富養”並不是你們所認為需要給孩子讀多貴的私立學校,需要給孩子報多大的興趣培訓班。將“富養”簡單認為“砸錢”,窮盡一切都要給孩子最好的物質條件。

這樣的孩子,在長大後會容易走出兩個極端,要麼會變成相信真善美的“聖母”。要麼就會成為被金錢所牽扯的木偶。

40名高考狀元告知一個殘酷事實:這“寒門”真得難出“貴子”嗎?

實際上,真正的富養,在於我們是否給孩子培養見識和眼界。在這些高考狀元中,我們會發現這些孩子出生的家庭,其父母都接受過高等教育,因此有穩定給的時間和精力,去在乎子女的教育。

因此即便我們給孩子提供充足的物質條件,但忽視了與之匹配的教育,他們依舊缺乏眼界和知識,依舊沒有教會孩子保持對這個世界的好奇與善良。

40名高考狀元告知一個殘酷事實:這“寒門”真得難出“貴子”嗎?

給孩子很多愛,他才會明白家人永遠最為重要,也許貧困的家庭會讓他們過早感受到成人世界的不易,但他們會更加懂得感恩父母,嚴格自律,不辜負父母一片苦心。

龍應臺在給自己孩子寫了這樣一句話:

“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就,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擁有更多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因此真正的寒門不是貧窮,而是屈從於貧窮下的絕望。

若你連自己都放棄努力,放棄自我深造,放棄追求更好的人生,

那還能指望你的下一代會有逆襲的可能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