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哲學思想核心“天人合一”是一種什麼樣的狀態?

“天人合一”的思想概念最早是道家思想家莊子發展為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體系,並由此構建了中華傳統文化的主體。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則是一個小天地。人和自然在本質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應順乎自然規律,達到人與自然和諧。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代表“道”、“真理”、“法則”,“天人合一”就是與先天本性相合,迴歸大道,歸根覆命。天人合一不僅僅是一種思想,而且是一種狀態。

中國傳統哲學思想核心“天人合一”是一種什麼樣的狀態?

“天人合一” ,是中國古代哲學中對於天人關係的經典命題。天人關係,是哲人所必然要面對、要思考的一個基本問題,其關鍵在於對“天"的理解。在原始社會人的智慧尚未開化的階段,華夏先民將“天視為有意志的神靈,原始巫術的基本意義就是進行天人之間的溝通,《易經》中所載伏羲發明八卦,其意圖就是“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中國傳統哲學思想核心“天人合一”是一種什麼樣的狀態?

“天人合一“的命題建立在天人相通的基礎上。發展到東周時代,在人們的社會生活中巫術的作用已經淡化,這時人們的關注重心已經由“天"轉向人,“天"的神化色彩也開始消退,開始轉向自然和人倫意義的一面。孟子將“天'視為道德的本原,認為人的心性受之於天,盡心知性而可與天地相通達。“仁義忠信,樂善不倦,此天爵也",孟子在此即用天賜的爵位來表示人的高尚道德。“夫君子所過者化,所存者神,上下與天地同流",這是君子的道德修養所能達至的崇高境界。在莊子那裡,“天'指向自然的意涵,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所以天人本來就是一體的,而天與人的分隔是人的文化造成的,所以莊子倡導“絕聖棄智",返璞歸真,從而可達天人相融的本然境界。最早明確表述“天人合一"這一命題的是西漢的董仲舒,他在《春秋繁露》中提出“天人之際,合而為一"的主張。此後,“天人合 一直都是中國傳統哲學思想中的核心。

中國傳統哲學思想核心“天人合一”是一種什麼樣的狀態?

天人合一,是中國哲學最為重要的思想之一,幾乎是儒釋道各家學說都認同和主張的精神追求。雖然具體到各個學派理論、各個歷史階段裡都各有不同釋義,但大而化之、 天人合一,就是人類社會與自然世界之間的協調統一關係。我們今天看待這個“天”,可以把它理解為世界萬物、自然規律。在中國傳統文化裡,人們對於“天”有著敬畏之心、反觀之心,人與天不是對立割裂的,而是相生相應的,所以人與天之間,才有了對照之心、合一之心。這與前面說過的“道法自然”正是一脈相承:效法自然,即是天道;效法天道,即是人道;天之道,是萬物運行的規則,人之道,是人類社會的規律;人道對應了天道,就符合了發展大道。這也是中國文化貢獻給人類世界的智慧!

中國傳統哲學思想核心“天人合一”是一種什麼樣的狀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