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核心“天人合一”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天人合一”的思想概念最早是道家思想家庄子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并由此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则是一个小天地。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代表“道”、“真理”、“法则”,“天人合一”就是与先天本性相合,回归大道,归根复命。天人合一不仅仅是一种思想,而且是一种状态。

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核心“天人合一”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天人合一” ,是中国古代哲学中对于天人关系的经典命题。天人关系,是哲人所必然要面对、要思考的一个基本问题,其关键在于对“天"的理解。在原始社会人的智慧尚未开化的阶段,华夏先民将“天视为有意志的神灵,原始巫术的基本意义就是进行天人之间的沟通,《易经》中所载伏羲发明八卦,其意图就是“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核心“天人合一”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天人合一“的命题建立在天人相通的基础上。发展到东周时代,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巫术的作用已经淡化,这时人们的关注重心已经由“天"转向人,“天"的神化色彩也开始消退,开始转向自然和人伦意义的一面。孟子将“天'视为道德的本原,认为人的心性受之于天,尽心知性而可与天地相通达。“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孟子在此即用天赐的爵位来表示人的高尚道德。“夫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这是君子的道德修养所能达至的崇高境界。在庄子那里,“天'指向自然的意涵,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所以天人本来就是一体的,而天与人的分隔是人的文化造成的,所以庄子倡导“绝圣弃智",返璞归真,从而可达天人相融的本然境界。最早明确表述“天人合一"这一命题的是西汉的董仲舒,他在《春秋繁露》中提出“天人之际,合而为一"的主张。此后,“天人合 一直都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的核心。

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核心“天人合一”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最为重要的思想之一,几乎是儒释道各家学说都认同和主张的精神追求。虽然具体到各个学派理论、各个历史阶段里都各有不同释义,但大而化之、 天人合一,就是人类社会与自然世界之间的协调统一关系。我们今天看待这个“天”,可以把它理解为世界万物、自然规律。在中国传统文化里,人们对于“天”有着敬畏之心、反观之心,人与天不是对立割裂的,而是相生相应的,所以人与天之间,才有了对照之心、合一之心。这与前面说过的“道法自然”正是一脉相承:效法自然,即是天道;效法天道,即是人道;天之道,是万物运行的规则,人之道,是人类社会的规律;人道对应了天道,就符合了发展大道。这也是中国文化贡献给人类世界的智慧!

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核心“天人合一”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