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0 "天人合一"是不是中國文化對人類最大的貢獻

中國文化過去最偉大的貢獻,在於對“天""人”關係的研究。中國人喜歡把“天”與“人”配合著講。我曾說"天人合一"論,是中國文化對人類最大的貢獻。從來世界人類最初碰到的困難問趣,便是有關天的問題。我曾讀過幾本西方歐洲古人所講有關“天”的學術性的書,真不知從何講起。西方人喜歡把“天”與“人”離開分別來講。換句話說,他們是離開了人來講天。這一觀念的發展,在今天, 科學愈發達,愈易顯出它對人類生存的不良影響。

這是民國著名歷史學家錢穆說的。這也是當代學者季羨林所推崇的觀點,“天人合一”就是人與大自然要合一,要和平共處,不要講征服與被征服。

北大的李零教授在《中國方術考》中認為,“天人合一”並非中國文化的傳統,“天人分離”才是。

李零在《思想地圖——中國地理的大視野》中寫道,我是把“絕地天通”當天人分裂。我認為,歐洲和我國都有兩界劃分,這不是區別所在。真正區別是什麼?是他們比我們更強調宗教,我們比他們更強調世俗。他們講兩界,強調的是天人溝通。天人溝通就是天人合一。政教合一就是它的實際體現。我國不一樣,正好相反,政教是分開的。天人合一,人神交流,是大眾和僧侶的事,政府以外的事。政府,官僚士大夫的世界,完全是世俗世界。中國的國家,是以人為中心,只管人,不管天。天人合一只是局部,天人分裂才是整體。

物理學家楊振寧認為,“天人合一”和推演法的欠缺阻礙科學誕生,“近代科學一個特點就是要擺脫掉‘天人合’這個觀念,承認人世間有人世間的規律,有人世間複雜的現象,自然界有自然界的規律,與自然界的複雜現象,這兩者是兩回事,不能把它合在一起。”

關於“天人合一”的理念,但在理解和評價上懸殊很大。有人認為,“天人合一”不僅是一根本性的哲學命題,而且構成了中國哲學的一種思維模式。有人將它看得很低,稱之為人類幼稚階段尚未能辨別“物”“我”限界時的原始渾沌思維形態, 或歸之於詩人、藝術家在審美感受中的一時興到之語,不具備真實的內涵。

“天人合一”思想 在中國哲學史上觀念出現的甚早。《易經》中有:“易,所以會天道, 人道也”,《莊子齊 物論》中提出:“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 後被漢代思想家、陰陽家董仲舒發展 為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體系。董仲舒明確提出:“天人之際,合而 為一。”(《春秋繁露深察名號》)成為二千年來儒家思想的一個重要觀點。 北 宋張載第一次明確、系統地提出“天人合一”。張載在其《正蒙乾稱》裡說:“因明致誠, 因誠致明,故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基石,但是儒家對“天”與“人”關係的研究,不僅有“天人合一”,而且還有“天人相分”。荀子主張“明於天人之分”,“大天而思之,孰與物畜而制之!從天而頌之,孰與制天命而用之!”(《荀子·天論》)只談“天人合一”不談“天人相分”,對傳統文化來說是很不全面的。

“天人合一”思想在最初的表達上是為政治服務。董仲舒“天人合一”到“天人感應”,用自然現象比附政治倫常和社會制度,為君主專制提供了“君權神授”論,其目的並不是要探求人與天之間的關係,而是藉此來神化帝王,使人民“順”服,並使人相信“規律”是不可改變的。 皇帝乃“真龍天子”, 強調“天”是最高者,有至高無上的權威,人間統治者的權力是天之所授,因此歷代帝王都以天子自居以此來使人們屈服於自己的統治也就間接地屈服於天道。“天人合一”不可避免變成了帝王統治百姓愚弄大眾的一種理論工具。

“天人合一”的觀念中還有一大侷限, 那就是強調萬物共生、和諧, 而忽視客觀對立和矛盾的存在。任何事物都是“對立統一”, 強調人與自然、萬物的統一, 那麼人類只能被動地順應自然, 完全按照大自然的“意志”行事, 那麼人的主觀能動性勢必會失去。既然人與自然關係是一種從屬關係,人就失去了認識自然規律並利用這一規律去適應和改造自然的理由和原動力,這樣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楊振寧說“天人合一”阻礙科學誕生了。

中華民族是五千年文明史的偉大民族,對人類文明做出的貢獻, 所舉多限於紙張、印刷術、火藥、指南針等所謂“四大發明”, 思想文化的貢獻鳳毛麟角影響很小。西方人說中國沒有哲學更是讓很多人心有不甘。西方文化遇到的危機,讓中國很多學者感到東方文化崛起的希望。錢穆稱“天人合一”是中國文化對人類的最大貢獻,很多學者推波助瀾,說什麼“天人合一”引領世界思想,說什麼“天人合一”是實現人類和諧乃至天人和解的中國智慧, 也是實現大同世界理想的中國智慧。

清華大學教授何兆武指出:“當 代研究中國哲學的學者們,有些人每好談天人合一 乃是中國思想的特徵。其實這是一種無徵不信、似 是而非之說。因為古今中外一切哲學講到最後,沒 有一家不是指向天人合一的,宇宙和人生最後終究 是要打成一片的,天道、人道終究不可能不是一以 貫之的。也可以說,凡不如此的,就不是 哲 學。問 題只在於每個人各有其不同的講法,這就成為了不 同的哲學。”

“天人合一”思想不是中國獨有的特色,西方也有這樣的思想。隨著近年來“非人類中心主義”以及“生態環境倫理”等學說的興起, 西方社會在深刻反思近代以來科技發展帶來的各種弊端後正在走向“人與自然(天)的和諧共生”。我們自己天天喊“天人合一”,可是汙染卻是觸目驚心,生態危機前所未有。先把自己事情幹好再說什麼對人類的最大的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