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茶道中「天人合一,物我玄會」的哲學理念

“天人合一,物我玄會”是中國茶道美學的哲學基礎,是茶人人生觀的反映,是中國藝術的生命精神的集中概括——萬物有靈觀和萬物同情觀。

“天人合一”本是源於《周易》的一個哲學命題。在《周易》全書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內涵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其一,《易傳》謂“天地之大德曰生”。即天地以化生萬物為本,創造生命是宇宙最崇尚的大德。其二,“乾道變化,各正性命。”天地在不斷變化中創造萬物,萬物皆有生命,無不充滿昂揚奮進的生命精神。其三,世間萬物,飛潛動植無不是大自然創造的生命結晶。“人為五行之秀,實乃天地之心”。人的行為感情和文化創造效法天地自然,順應道的規律,要啜飲宇宙創生的精氣元陽,高明其心,廓朗其意,從而歸於自我之性,並以此與天地萬物之性合而為一。

“物我玄會”是和“天人合一”相輔相成的一個茶道美學概念。“物我玄會”源於古印度《奧義書》中“梵我一如”的哲學命題,後來隨佛教傳入我國。“梵”原是婆羅門教中所稱的不生不滅、無差別相、無所不在,創造了一切的天神或是最高境界。“我”是宇宙生命的本體和靈魂,滲透於萬物之中。當它滲透到人的心中,便使人具有靈性。

“物我玄會”強調在茶事活動中,茶人從熱愛現實之美出發,主體要超越人類自身的生理侷限性,從思想上泯滅物我的界限,用全身心去與客觀進行感情交流,通過物我相互引發、相互融通,最終達到“思與境偕”、“情與景泯”的境界,並通過這種審美體驗,去感受人與茶、人與自然之間最深刻、最親密的關係。

將“天人合一”的理念作為中國茶藝美學的哲學基礎,這是中國茶藝的優越之處。有了這種精神上的聯繫,茶人們無論是看茶、茶藝還是品茶,都倍感愉悅、親切而玄妙。在茶事活動中,要達到美學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一般要經歷寄情于山水、忘情于山水和心融于山水這三個層次。

“物我玄會”的境界,即從實景中生禪意,從有限中生無限,從縹緲中見韻致,從空靈處見精神。在這一刻,人與自然完全融為一體,個體的生命即融入剎那終古。一滴萬川,有限無限,片瞬永恆,我即茶,茶即我,我即佛,佛即我,我與自然一體。這正是蘇東坡所說的“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有了這種心境,體悟到了大自然的“至美”,茶人的心靈就得到了“天樂”的愉悅和潤澤。現代醫學認為,人與自然的和諧是人身心健康四大支柱之一所以依照“天人合一,物我玄會”的茶道理念去親近大自然,不僅可達到審美的最高境界,而且最有利於健康長壽。

儒家養生理論認為:“修身以道,修道以仁”,“大德必得其壽”。孔子在《論語·雍也》中也強調:“智者樂,仁者壽。”從感悟美學到實踐仁學,從以茶修身到博愛萬物,這不僅有利於環境保護,建立人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世界,而且是最現代的科學養生理論的基礎,是人實現健康長壽的四大支柱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