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飛當陽橋斷後,曹操大將許褚、夏侯惇、張遼為何全都不敢出戰?

wm30947889



一聲好似轟雷震,獨退曹家百萬兵。張飛為蜀漢名將,桃園結義後,跟隨劉備戰爭北站,因其勇猛過人,與關羽一起被稱為萬人敵。自鎮壓黃巾起義跟隨劉備,每逢戰事,張飛都身先士卒。虎牢關三英戰呂布,也是他一馬當先,徐州城下,張飛又曾與呂布大戰一百回合不分勝負。張飛的威名,家喻戶曉。

然而最讓人敬佩的還要數長坂坡、當陽橋。曹操親率百萬大軍追趕劉備,張飛單人獨騎,大叫三聲:我乃燕人張翼德也,誰敢與我決一死戰?雖然曹軍中張遼、夏侯惇、許褚都在,卻無一人敢應戰,這究竟是為何?以下依據演義內容做簡要分析,觀點僅供參考。


首先張飛使用了疑兵之計,又有諸葛亮的前車之鑑。劉備兵敗長坂坡,身後有百萬曹軍追趕,趙雲經七進七出救出阿斗,見張飛橫刀立馬在當陽橋,隨飛奔過去。張飛放過趙雲,單人獨騎迎戰曹軍。然而殊不知張飛也是提前做好了準備的,他知道曹軍人多勢眾,一人斷然難以阻擋,於是便令二十名軍在馬尾上綁上樹枝。二十人騎馬來回奔跑,頓時塵土飛揚,好似千軍萬馬。曹操率軍殺到之後,看見張飛身後煙霧繚繞,自以為是伏兵,也不知有多少軍隊,因此不敢向前。


曹操本就心疑,博望坡和新野兩次被諸葛亮火燒,此時還心有餘悸。雖然張飛一介武夫,沒有什麼心機,但畢竟諸葛亮再也軍隊裡面,曹操因懼怕諸葛亮設置伏兵,加上張飛將身後弄的煙霧繚繞,曹操再也沒有勇氣進軍,因此不敢讓眾將士出戰。毛宗崗更是做了這樣的批註:

翼德橫刀立馬於橋上,而曹兵疑為誘敵之計。若非有孔明兩翻火攻,驚破曹兵之膽,當時曹操又未必如此之疑也。


其次張飛當陽橋橫刀立馬,氣勢恢宏,曹操不敢讓軍事出戰。話說曹仁、李典、夏侯惇、夏侯淵、樂進、張遼、張郃、許褚等到達當陽橋,見到張飛橫刀立馬站在橋上,眾人都勒馬不敢向前,只恐懼又是諸葛亮的計謀。曹操知道後,前來查看,張飛睜圓環眼,兩次大聲斷喝:誰敢與我決一死戰?聲音洪亮,如同打雷一般,曹操軍士聽後,都心有餘悸,不敢向前。


張飛看到曹軍後軍陣腳移動,又撤退的意思,於是高舉長毛又大聲喝曰:戰又不戰,退又不退,卻是何故?只見曹操身邊夏侯傑肝膽俱裂,死於馬下。張飛一人有如此之氣勢,讓曹軍無不聞風喪膽,曹操命令撤軍,回馬便走。一時間,丟盔棄甲者不計其數。顯而易見,張飛獨退曹軍,不但有計策,而聲音洪亮,膽氣十足,也是很重要的原因。曹操本來就害怕諸葛亮詭計多端,又來了個張飛,因此為了保險起見,曹操並沒有讓遼許褚等出戰。


再次張飛獨退曹軍,也得益於關羽給曹操講的這句話。曹操見到張飛獨守當陽橋,本來就猶豫不決,又突然想起關羽曾對他說過:翼德於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首,如探囊取物。這更是讓曹操恐懼,因為虎牢關張飛戰呂布曹操是親眼所見,其勇猛不下於呂布,最主要是張飛跟呂布不一樣,他是出了名的不怕死,兩次挑戰呂布。而關羽更是萬人敵,他居然說自己不是張飛的對手。最終曹操也不知道張飛究竟有多厲害了,又聽說張飛可於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更是害怕有閃失。曹操有如此多的顧慮,因此才退軍。毛宗崗又曾這樣批註:

翼德喝退曹軍,若非有云長昔日誇獎之語,曹操當時未必如此之懼也。

你死如何看待張飛的?

歡迎關注,講述三國故事,瞭解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三國逐鹿


張飛當陽橋斷後,為什麼曹操大將許諸,夏侯惇,張遼都不敢出戰?

戰爭有戰爭的策略,兵書雲:窮寇莫追,演義講張飛大喝一聲喝斷當陽橋,張飛有這個本事嗎?張飛陳壽記載程昱稱張飛萬人敵,的確勇猛,喝斷當陽橋實屬誇張,所以問答就聰明瞭,只說當陽橋斷了,沒有講張飛喝斷當陽橋,拆了當陽橋,這裡先放一放。

關羽是張遼好友,知道張遼的武藝,在後期的戰爭中張飛想追張遼,關羽為何叫張飛莫追,因為關羽心裡有底,追是勞而無功。

曹操一向軍紀嚴慎,追不追張飛要曹操說了算,有曹操的命令即使叫許諸,夏侯惇,張遼去死,他們都會勇往直前,所以他們知道劉備已逃走了,沒有必要再追下去。

在劉備集團中,(演義)關羽,在一百回合沒拿下黃忠,使拖刀計讓黃忠馬失前蹄,那張飛跟馬超基本相等,許諸跟馬超是難分難解,別說曹操三員上將,隨便加一人張飛哪有命在,這又是在說笑話嗎?高手決戰一分神腦袋就沒有了,曹操的地盤是靠一塊一塊打下來的,並非憑空掉下來的,本來羅貫中就抑曹,揚劉,但吹到最後要以事實講話,歷史為據,兵敗如山倒,要有點想像力,一人再狠難道能擋幾萬大軍,除神話小說,追不追,於不敢追是兩會事,曹操五十萬大軍怕一張飛,劉備早統一天下了,如再加一關羽,我的天曹操簡直是泥捏的,曹操的五子良將如草人一樣了,現實嗎?



9紫氣東來


其中固然有張飛個人勇武的原因,也有關羽的因素在內。曹操平定北方,恢復西漢丞相制統攝朝內外,又在鄴城開鑿玄武湖練水軍,蓄勢南征,208年九月,兵發荊州,直取新野,前軍在劉備的火攻下受挫,後軍續上,劉表死子劉琮繼位,得知曹軍勢大,不戰而降,在樊口的劉備混不知情矇在鼓裡,等到得知,敵軍已然壓境,劉備只得率軍帶著眾將及謀士南逃,欲搶佔荊州糧草重地江陵,曹操受降後封了荊州降將十五人為侯,得知劉備南逃,命令騎兵不分晝夜追趕。


這時出現了演義與史實的二個分歧。(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演義是曹操親自率大軍南追,劉備窮途末路,逃竄不及,拋妻棄子,扔下百姓後直走到當陽長坂,逃走技術一流,曹軍竟然追不上,但妻子失散在亂軍之中,幸得忠心的心腹愛將趙雲七進七出,在長坂殺得渾身透紅,才在百萬軍中救出劉禪阿斗,一路衝殺,南奔來到長坂板橋頭,見張飛正橫矛躍馬,帶幾十軍士在那守著,連忙叫翼德援我,張飛放過趙雲,再鎖住橋頭,又讓軍士在馬尾上綁上樹枝,在河對岸來回拖動,煙塵四起。


曹軍荊州降將文聘先到,見到張飛不敢向前,然後曹仁,李典,夏侯惇,樂進,張遼,許褚等陸續來到,只見張飛獨立於橋上,周圍一片靜悄悄,恐是孔明之計,曹操聞之,親自來看。張飛運了一下力氣,大喝一聲,我乃燕人張翼德,誰敢前來決一死戰?眾將聽了面面相視無語,懷疑有詐,曹操開口說,以前雲長在我軍中,曾說他三弟張飛,武勇猶在他之上,大家小心。張飛再大喝,張翼德在此,誰敢上前決死戰?眾人還是觀望。張飛不耐煩再問,戰又不戰,退又不退,卻是何故?霹靂之聲直貫耳朵,曹操身邊的夏侯傑心臟略弱,一聽摔下馬來,死了。(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以演義論,許褚、夏侯惇、張遼等人為什麼不上前與張飛決戰?這與人性弱點和感情有關,當是時,劉備慘敗,幾乎無法再起,而趙雲之勇大家才見識過,這些人都是曹操身邊愛將,升遷不慢,犯不著為了立點小功而冒著生命危險上前力戰身陷包圍的張飛,其次,火燒博望讓曹將對諸葛亮有了陰影,懷疑另有後招。(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再次,這些人多半與關羽交好,在曹營時很合拍,在這種情況下,衝上前去,殺不了張飛自己當然灰頭土臉,萬一殺了張飛,如何向關羽交代,又要怎麼接招?思前想後,都躊躇不前。


而史實的張飛,面對的是曹操怕劉備佔據江陵,而讓曹純率領的幾千虎豹騎,在長坂據住橋頭的張飛先斷橋再挑戰,只問了一次“瞋目橫矛曰:身是張益德也,可來共決死!敵皆無敢近者,故遂得免”。虎豹騎雖然驍勇,挑張飛還沒那個膽,自然只能面面相覷,放他離開,張飛就此逃脫險境,沒有許褚、夏侯惇、張遼等人等人什麼事。


南方鵬


《三國演義》中有這樣經典的一幕,張飛隻身當陽橋,喝退曹操百萬雄獅,嚇死名將夏侯傑。那麼歷史上真的有這件事發生嗎?小說中描述當時曹操的大將許諸,夏侯惇,張遼等都在場,那麼他們為什麼不出戰呢?



個人認為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以下皆為演義分析。

一、曹操謹慎小心,沒有允許進攻

三國志中描述,曹操隨虎豹騎與眾將領追趕劉備等人於當陽橋時,只發現了張飛一人站立於當陽橋頭,並且張飛一副胸有成竹,自信滿滿的樣子,從當時戰場的實際情況來分析,當陽橋窄而長,並不合適輕敵冒進。

再加上當時張飛並不是沒有任何準備,三國志中描述,張飛當時派遣了二十軍士騎馬系以斷木來回奔馳,揚起塵土,製造出有千軍萬馬埋伏的假象,曹操在歷史上本就陰險狡詐,生性多疑,這眾所周知,張飛的這些舉動,令曹操難免不懷疑會有埋伏,所以他並沒有貿然進攻也是情理之中。



張飛在當世也是名聲大噪,曹操也曾聽關羽說過張飛勇猛異常,並且親眼看見過張飛與呂布對陣百回合於不敗,這讓他從心裡對張飛其實也有所忌憚。不敢輕舉妄動,所以曹操當時並沒有下令出戰,而在古代,沒有主公的命令,將領也沒有未經請示擅自出戰的資格。因此才出現了夏侯惇、張遼等人沒有出戰的怪象。

二、曹操愛惜人才,無奈退卻

這個原因在當時的背景下也不是不可能的,當時在當陽橋之前,劉備麾下名將趙雲就於長坂坡帶著劉備的孩子劉禪在百萬雄兵包圍下七進七出,斬殺曹操將領無數,當然了,這其中不免有些誇張成分,但是當時趙雲能夠如此肆無忌憚,所向披靡,自身的勇猛是一個原因,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曹操當時下令不能放箭偷襲,這明顯是曹操起了愛才之心,從收留關羽,並讓他有過五關斬六將的事蹟就可以看出,曹操是一個愛才心切的梟雄。



再加上曹操深知劉關張三人都不平凡,都是不可多得人才,並且他們都已經被自己逼到走投無路了,而自己卻擁有眾多精兵良將,張飛等人或許以後可以為自己所用,所以在當陽橋,並不想對張飛還有還未走遠的劉備等人趕盡殺絕。所以並沒有讓許諸,張遼等人出戰進攻,反而下了退兵的命令。

三、新野之火,前車之鑑

大家都知道,曹操追趕劉備,大敗劉備之前,曾經派遣夏侯惇等人率領重兵進攻過劉備鎮守的新野。但是因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和夏侯惇的輕敵冒進。使軍隊死傷無數,大敗而歸。

這場戰爭使諸葛亮名震遐邇,再加上身邊謀士對諸葛亮的讚美,使得曹操對諸葛亮產生了恐懼,也知道了劉備有諸葛亮的輔佐,自己萬事都要小心。

當陽橋上,怕張飛勇猛是一方面,他還可能害怕的是這是諸葛亮的埋伏,畢竟諸葛演義中是bug一樣的存在。若貿然殺過去,像新野之戰一樣,損兵折將,那就得不償失了。於是只能先行退卻,等待機會,這樣的情況下,張遼,許諸等人也只能退卻,更不用說經歷過新野之戰慘敗的夏侯惇了。


夏目歷史君


發表一下個人觀點吧,幾位鼎鼎有名的大將不敢上前的原因,有三條:


1、文聘沒有帶頭上前

第一個追上來的人是一個叫文聘的,文聘呢又是一個降將,不敢輕舉妄動,萬一出點差池這可不是自己能夠擔當的起的,所以他就得去請示曹操了。

2、許褚聽命令,夏侯惇、張遼有所忌憚

至於許褚,他是曹操的保鏢,首要任務就是要保護曹操的安全,沒有曹操命定他是不會輕舉妄動的,夏侯惇、張遼他們,估計都得聽說過張飛和呂布打都難分高下,這可見張飛的實力在那擺著呢,一句“我乃燕人張翼德也”震破小兵的心臟,嚇得馬後退。

3、大老闆讓退兵

曹操呢,也是一個比較小心謹慎的人,見張飛單槍匹馬一人在橋上,而身後又是塵土飛揚,諸葛亮又是聰明的大軍師,所以曹操還是選擇退軍了。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如有不同意見歡迎評論留言,有喜歡歷史的可以關注點贊,一起討論。


李二二看歷史


當獵手與獵物相遇,一個是為了一塊肉,一個是為了一條命,就問你,誰跑得更快?

曹操手下的大將們僅是為了一記戰功,張飛卻是以命相搏,兩方相遇,誰能夠爆發出最大的潛能?

當然是敢於“亮劍”的燕人張翼德!

中國古代歷史上名將輩出,他們的性格標籤很類似,比如,豪爽,義氣,勇猛,就像張飛就是其中典型。很多人都覺得文武雙全的人才可稱為帥才,武將傻大黑粗,在謀略方面肯定不如文人。這樣的說法其實也有一定的道理,但並不是所有的武將都只會用刀槍棍棒說話,比如今天要說的張飛。

民間俗語,張飛繡花,粗中有細,說的就是張飛身上的智謀加持,其實人家也是一個很有智慧的人好不好!

張飛一直都是歷史有名的一員猛將,他給人們心中塑造的形象雖然是典型的傻大黑粗,跟李逵焦贊程咬金他們路數差不多,打起仗來那叫一個猛。

在那個拼冷兵器的時代,像他這樣擁有高超武藝的人,很多黑幫老大都希望可以將他收在自己的麾下,連心狠手辣的曹操都對他的武力值高度肯定,很希望自己可以有這樣的一位助手。


論武力值張飛的武功到底有多厲害呢?

當時和他一樣都被看中的武將還有許褚和張遼,他們倆被封的官職和張飛一樣,都是中郎將,說明三個人的武力值差不多處於同一個層次,只有和曹操處於同脈的夏侯惇被封為將軍,地位在他們三個人之上。由此可見,張飛其實在當時不算是最厲害的猛男。

張飛成為中郎將的時候是曹操打敗呂布之後才分封的,當時各路英豪都齊心協力攻打呂布,雖然很多史籍上沒有明確記錄劉備派出誰去前線,可是像張飛一樣的能人,必然會派出前去助陣,就在此時曹操才發現原來劉備的手下擁有這麼勇猛的大將。

張飛不僅勇武過人,他真正的厲害之處在於可以隻身闖曹營而全身而退,“三國志”中說張飛闖曹軍大營的時候還在暗地裡埋伏了二十多位將士,先不說是否真的是獨身還是帶著同伴前去,就這樣敢和曹操叫囂的氣魄都讓人十分欽佩。

這一次闖曹軍大營,趙雲和關羽二人已經在張飛出場的時候給奠定了很好的基礎,造好了聲勢。關羽是因為斬殺顏良這件事讓曹操刮目相看,這才引發了曹操的強烈關注,可是關羽卻說自己不如張飛,他的二弟張飛能夠在百萬大軍中輕鬆取到將領的首級,相信這一句把曹操震懾住了。

趙雲懷抱阿斗在曹軍的刀槍之下逃生,張飛單槍匹馬站在當陽橋頭,阻嚇曹軍。

張飛心裡怕不怕?怕,不用說千軍萬馬,只要張遼許褚夏侯惇他們幾個老鐵衝過來,自己就得交代在這裡。

怕也沒用,怕也得撐,撐得住要撐,撐不住也要撐,這是一種捨我其誰、睥睨天下的霸氣。兩軍相逢勇者勝,來吧!

曹軍陣中無人敢上前正面抗擊的緣由,因為他在外人眼裡真的太厲害了。 而張飛其實已經處於快要崩潰終結的邊緣,只是外界的名聲使得很多人對他望而生畏,再加上他的視死如歸讓曹操的大將都不敢上前,一句“誰敢與我決一死戰”讓夏侯惇都不敢去挑戰張飛,不然就憑藉比自己武功高強的夏侯惇一個人就可以把張飛變成“死飛”。

除了勇武的因素,我們還知道,張飛提前也做了有針對性的部署,他巧設疑陣,讓小兵在後面的林子裡策馬奔騰,掀起沖天煙塵。

再加上曹操也比較謹慎,感覺張飛很可能是諸葛亮派到這裡誘敵深入的道具,顧盼狐疑,裹足不前。

此時,殘陽如血,渾身血汙的燕人張翼德橫槍勒馬挺立橋頭,豹眼環睜,剩下的就是心理的較量了。

很不幸的是,在這場心理較量中,曹操一方輸了。


歷來現實


張飛當陽橋斷後,曹操大將許褚、夏侯惇、張遼等皆不曾出戰,其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當然背後原因是羅貫中刻意渲染張飛勇猛,這就不用說了,純從小說劇情來分析)。我們先看一段原文:

卻說文聘引軍追趙雲至長坂橋,只見張飛倒豎虎鬚,圓睜環眼,手綽蛇矛,立馬橋上, 又見橋東樹林之後,塵頭大起,疑有伏後,便勒住馬,不敢近前。俄而曹仁、李典、夏侯 惇、夏侯淵、樂進、張遼、張郃、許褚等都至。見飛怒目橫矛,立馬於橋上,又恐是諸葛孔 明之計,都不敢近前。扎住陣腳,一字兒擺在橋西,使人飛報曹操。……飛乃厲聲大喝曰:“我乃燕人張翼德也!誰敢與我決一死戰?”聲如巨雷。曹軍聞之,盡皆 股慄。曹操急令去其傘蓋,回顧左右曰:“我向曾聞雲長言:翼德於百萬軍中,取上將之 首,如探囊取物。今日相逢,不可輕敵。”言未已,張飛睜目又喝曰:“燕人張翼德在此! 誰敢來決死戰?”曹操見張飛如此氣概,頗有退心。飛望見曹操後軍陣腳移動,乃挺矛又喝 曰:“戰又不戰,退又不退,卻是何故!”喊聲未絕,曹操身邊夏侯傑驚得肝膽碎裂,倒撞 於馬下。操便回馬而走。於是諸軍眾將一齊望西奔走。


不敢上前的第一條,是這些人單打獨鬥都不是張飛的對手。按演義描寫。除了許褚能和張飛戰上二三百合,其餘夏侯惇、夏侯淵、張遼、張郃、曹仁、李典、樂進這些人,武藝至少都比張飛差了一個檔次。如果是在平地,還可以上前圍攻。如今是在狹窄的橋上,圍攻都沒法圍攻,上去就是啃硬骨頭,所以這些人都要嘀咕。

不敢上前的第二條,雙方心態不同。曹營眾將驅趕數十萬大軍,殺得劉備全軍崩潰,正是順風順水的時候,哪裡知道忽然來了個猛張飛。曹操記得關羽說過的張飛更猛,曹營眾將多數也還記得。誰第一個上,誰就是觸黴頭。就算張飛車輪戰被戰敗了,前面去的多半吃虧。比如許褚,當初在白馬坡對顏良都不敢上前,如今對張飛幹嘛要冒這個險?相反,張飛已經是背水一戰,死活都不顧了。

不敢上前的第三條,原文也說得很清楚,怕諸葛孔明之計。這才是決定性的。如果單純是張飛在用武力挑戰,那麼許褚、夏侯惇之流上前打幾十個回合全身而退沒有任何問題。可是諸葛亮的計策,在演義中真是神鬼莫測,博望坡、新野兩把火燒掉十幾萬曹軍。如今這麼狹窄的橋,要是被諸葛亮的計策一搞,命都沒了。

最後還有一點,就是曹操還沒來。如果主帥曹操在,將領上去出風頭、表忠心倒也可以,曹操都還沒來,誰去惹這個麻煩?要是輸了甚或被殺了,只怕不但沒功勞,反而要被作為責任人推出來。就算佔了上風,後面的同僚也能養精蓄銳來搶功,犯不著,還是等老大曹操來拍板吧。結果曹操一來,看見張飛威風凜凜的樣子,自己先萌生退意。老大都想退了,部下將領誰還想上前?輸了是找死,贏了是打老大的臉,於是乾脆大家一起退得了。



巴山夜雨涮鍋


張飛立在當陽橋前,為許褚、夏侯惇、張遼環伺,若是有眾將僅一人未出戰,或可說是不敢出戰,但眾將無人上前,那就是“英雄所見略同”,認為在此時出戰意義不大了。

夏侯惇是個猛人,十四歲就敢殺人,《三國志》載,“夏侯惇字元讓,沛國譙人,夏侯嬰之後也。年十四,就師學,人有辱其師者,惇殺之,由是以烈氣聞。太祖初起,惇常為裨將,從征伐。太祖行奮武將軍,以惇為司馬,別屯白馬,遷折衝校尉,領東郡太守。”

《魏略》載,“時夏侯淵與惇俱為將軍,軍中號惇為盲夏侯。惇惡之,照鏡恚怒,輒撲鏡於地”,《三國演義》第十八回,寫夏侯惇在徐州攻防戰時迎戰呂布部將,追敵時被人一箭射中左眼,乃呼“父精母血,不可棄也”,把眼珠子吃了下去,是為“拔矢啖睛”。這個故事或是訛傳,但空穴不來風,其人驍勇,可見一斑。

許褚其人,可說是曹操的影子,是他身前的第一保鏢,《三國志》載,“許褚字仲康,譙國譙人也。長八尺餘,腰大十圍,容貌雄毅,勇力絕人。漢末,聚少年及宗族數千家,共堅壁以禦寇。時汝南葛陂賊萬餘人攻褚壁,褚眾少不敵,力戰疲極。兵矢盡,乃令壁中男女,聚治石如杅鬥者置四隅。褚飛石擲之,所值皆摧碎。賊不敢進。糧乏,偽與賊和,以牛與賊易食,賊來取牛,牛輒奔還。褚乃出陳前,一手逆曳牛尾,行百餘步。賊眾驚,遂不敢取牛而走。由是淮、汝、陳、梁間,聞皆畏憚之”。曹操贊他說,“此吾樊噲也。”《三國演義》有詩云:天下瓜分漢欲亡,四方豪傑盡鷹揚。葛陂許褚投降後,自此何憂呂布強!

張遼在曹操由簡到帳下,早期應是不得志的,畢竟他投降曹操,已經可稱“三姓家奴”,可這人能夠以一降將身份大放異彩,位列五子良將,可見其人才略勇武,《三國志》載,“從徵袁尚於柳城,卒與虜遇,遼勸太祖戰,氣甚奮,太祖壯之,自以所持麾授遼。遂擊,大破之,斬單于蹋頓。”

許褚,立在那裡,就跟一截鐵塔一般,便這一人,張飛也不見得能勝,再加上夏侯惇、張遼一旁虎視眈眈,如果真打起來,張飛若是不跑,妥妥地被砍成“死”飛,所以,“不敢”二字是不妥的。

上文有言,在幾員猛將針鋒相對時,出戰已經意義不大了。許褚、張遼等人都是名將,自有遠見,此時出戰,已經無法對劉備形成重大意義上的打擊。其次,張飛讓人在橋那面虛張聲勢也有一定作用,畢竟貿然出手,被人圍了的滋味絕不好過。當然,這幾人都是一時人傑,識英雄、重英雄,不忍做掉張飛也是有可能的。

還有一點很重要的是,追擊劉備的應是虎豹騎,許褚為虎豹騎之首倒可能在那橋上,但張遼等人卻為何與虎豹騎混在一塊?所以夏侯惇、張遼可能壓根就沒在橋上。


古今事


《三國演義》中,長坂坡絕對是曹操絕對不願意提起第二次的地方,因為率領十數大軍的曹操在此地短時間內連吃兩次癟,而對手分別只有一人。

一開始,趙雲於曹操大軍的重重圍困之中,奪了青釭劍,懷抱阿斗,殺死曹營戰將50餘名,殺了七進七出,安然無恙的離去。


接下來,曹操親率大軍追擊,卻在長坂橋被張飛截住,在張飛一聲斷喝之下,曹操身邊的將領夏侯傑直接被嚇死,曹操只能先行退兵。


張飛是三國時期的猛將,在《三國演義》中張飛更是唯一一個四次次單挑呂布之人,在第三次單挑時張飛與呂布酣戰一百餘合,未見勝負,可見張飛的武力值確實高。

而張飛在長坂坡獨拒曹操百萬大軍,更是將張飛萬人敵的形象刻畫到了極致,羅貫中關於張飛在長坂橋喝退曹操大軍的描寫也是相當精彩。

飛乃厲聲大喝曰:“我乃燕人張翼德也!誰敢與我決一死戰?”聲如巨雷。曹軍聞之,盡皆股慄。曹操急令去其傘蓋,回顧左右曰:“我向曾聞雲長言:翼德於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首,如探囊取物。今日相逢,不可輕敵。”言未已,張飛睜目又喝曰:“燕人張翼德在此!誰敢來決死戰?”曹操見張飛如此氣概,頗有退心。飛望見曹操後軍陣腳移動,乃挺矛又喝曰:“戰又不戰,退又不退,卻是何故!”喊聲未絕,曹操身邊夏侯傑驚得肝膽碎裂,倒撞於馬下。操便回馬而走。於是諸軍眾將一齊望西奔走。

在這個過程中,張飛一共就說了三句話,或者說喊了三句話。第一句,曹軍聞之,盡皆股慄;第二句,讓曹操心生退意;第三句,讓曹操身邊的夏侯傑嚇得墜馬而亡!


當年關羽在曹營時,曾向曹操說過張飛在百萬軍中取敵將首級如探囊取物。當然,這是鬼話,曹操自然不信。不過,當曹操看到張飛那霸氣的形象,還是肯定了張飛的戰鬥力。

但是張飛再厲害,他始終是一個人不是一個神,強如呂布最後不也是被活捉。所以說曹操並不是因為張飛武力值高才退兵的,哪怕夏侯傑被張飛嚇死了。

曹操之所以退兵,有兩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張飛命令手下的二十餘騎兵在馬尾巴上綁上樹枝來回奔跑,塵土飛揚,製造了疑兵的假象。再結合當時的地點,長阪橋。一座橋,能有多大,即便是曹操有百萬大軍那也得過得去才行。

第二個原因,那就是劉備當時已經敗軍之將,狼狽不堪;而曹操剛剛把荊州收入囊中,正是志滿意得之際,覺得收拾劉備是遲早之事,沒必要操之過急冒風險。畢竟狗急跳牆,萬一劉備真在在此地設伏兵,在這狹窄的橋上,結果難以預料!


所以曹操並不急於追趕,而是撤軍之後再來。至於曹操手下的一眾名將,如張遼許褚等人,沒有曹操的命令,自然不會輕易出擊!


小鎮月明


“我乃燕人張翼德也!誰敢與我決一死戰?”,張飛的一聲大吼,喝退了十萬曹兵,為劉備撤退爭取了時間。張飛的這一聲吼,豪氣萬丈,威武霸氣側漏,可謂是張飛的人生巔峰。很多人和我都有疑問,曹操有10萬曹兵,手下有許褚、夏侯惇、張遼等猛將如雲,為何無人敢出站呢?

虎牢關三英戰呂布,張飛一戰成名。在虎牢關,面對呂布的挑釁,十八路諸侯手下大將紛紛折翼,不敢再派將出站。脾氣暴躁的張飛,忍不了呂布的囂張氣焰,出城與之大戰,打得難解難分,驚掉了諸侯們的下巴,但不得不承認與呂布有差別的,後來劉備、關羽也上場了,三英戰呂布,呂布戰敗,張飛可謂嶄露頭角,一戰成名。

關羽的輿論宣傳,增加了張飛的神秘感。當年,關羽一刀解決了顏良,操曰:“將軍真神人也!”關公曰:“某何足道哉!吾弟張翼德於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頭,如探囊取物耳。”操大驚,回顧左右曰:“今後如遇張翼德,不可輕敵。”關羽的這順口一說,再一次增加了張飛的神秘感,令曹將心生畏懼。

從心理學來看,槍打出頭鳥,愛誰誰,反正我不上!在當陽橋,面對10萬曹兵,張飛大吼一聲:“我乃燕人張翼德也!誰敢與我決一死戰?”,而曹軍大將無人出站,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槍打出頭鳥,礙於上面提到的三英戰呂布以及關羽為張飛營造的神秘色彩,令許褚、夏侯惇、張遼等曹操的大將在張飛的盛名之下,不敢輕舉妄動。大家都是給曹老闆打工的,面對張飛這樣的猛將,不是自己揚名立萬的墊腳石,一不小心可能就丟了自己的性命,槍打出頭鳥,愛誰誰,反正我不上!

從戰場的實際情況看,不合適輕敵冒進。當時,張飛在當陽橋上,傲視群雄,囂張至極,難免不讓人懷疑他有什麼殺手鐧,再加上張飛命令一些士兵制造出有千軍萬馬埋伏的假象,令曹操難免不懷疑會有埋伏,不可輕易出戰。既有埋伏的可能,有沒有曹操下令出戰的命令,曹操大將也樂於處於觀望態度。

綜上所述,既有猛將,不是軟柿子,又沒有曹老闆的出戰的命令,傻子才會出戰,去戰死,因此出現了許褚、夏侯惇、張遼等曹軍大將無人出戰的怪象,張飛著實成功地裝了一次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