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作爲世界最大的晶片代工廠,所有晶片公司都是由它代工,爲什麼它不自己生產晶片?

龍小君君

臺積電不生產自己的芯片肯定有自己的原因,

我個人覺得原因大致有三點。


一、研發成本問題

臺積電是全球第一家專業集成電路製造服務公司,它本身是不設計或生產自有品牌產品,只是將所有產能提供給客戶運用,為客戶服務。臺積電有很豐富的生產製造水平,在國際上也是首屈一指的。

但是,如果想要研發自己的芯片,就要投入不少的資金和人力去研發,對於代加工前景發展一直名列前茅的臺積電來說,研發自己的芯片遠遠沒有代替其它品牌加工更有利於它的發展。


二、芯片專利問題

臺積電是全球最領先、規模最大的專業集成電路製造服務公司,於1987年2月21日在新竹科學園區成立,身為全球的領導者,臺積電擁有最先進的製程工藝與最大規模的晶園製造廠

但是,研發自己的芯片,不僅僅需要工藝技術,還需要科學技術,臺積電因為發展時間較長,它的工藝已經達到了一個領先全球的地步,但是如果要做自己的芯片,臺積電還需要不斷的去研發探索,並且不能對其它品牌有什麼模仿,這對臺積電來說是很困難的。


三、臺積電發展定位

據我所知,2017年,臺積電在領域佔有率為56%。2018年一季度,合併營收85億美元,同比增長6%,淨利潤30億美元,同比增長2.5%,毛利率為50.3%,淨利率為36.2%,臺積電本身就沒有想過做自己的芯片。

在掌握著10nm芯片製造工藝,且馬上要量產7nm的臺積電看來,有頂尖的加工工藝,已經滿足了臺積電對未來發展的需求。


歐界科技

首席投資官評論員門寧:

一枚芯片生產出來,需要經歷設計、製造、封測三個步驟,其中前兩個步驟技術含量最高,難度最大。

臺積電是芯片代工製造企業,目前全球50%的芯片代工業務均由其完成。由於芯片屬於超高精度的科技產品,無論設計和製造都需要極高技術水平和研發投入。設計決定了芯片的用途,不同用途的芯片設計差別非常大,所以我們熟知的芯片設計企業都是做一個領域的芯片而非全能,比如高通的SOC,Intel的CPU,英偉達的GPU等等都有專長。

但是不同的芯片,製造時可以使用的相同的設備或相近的工藝,因此如果把不同廠商的需求集中在一起生產,就可以產生規模效應,所以以臺積電為代表的純芯片製造企業應運而生。把製造環節交給臺積電,這樣設計企業就不用再向製造環節投入大量研發資金,可以集中精力升級芯片的效能,而臺積電擁有規模效應,為設計企業省錢的同時還可以賺取大量的利潤,這是雙贏的局面。

不是設計企業不能自己投產製造或臺積電不能做設計,而是分工使得效率提高,大家都好過,從效率角度考慮完全沒有必要做全產業鏈。

現在臺積電集中精力把代工做好,全世界的芯片企業幾乎都離不開他,一年賺數百億美金的利潤,這不也挺好的。

假設臺積電自己設計芯片,雖然他有高通、蘋果、海思的圖紙,單靠模仿就能超過這些企業嗎?只怕不僅沒能超過他們,還損失了這些大客戶,可謂得不償失。


首席投資官

目前,全球有50%的芯片代工由臺積電完成,放著這麼好的生意不做,非得殺入競爭激烈,技術含量極高的上游,推出自己的芯片品牌嗎?臺積電可沒那麼傻。

1、絕對壟斷,核心競爭力突出。

一般來說,代工的技術含量不高,但芯片例外,高科技、規模化,進入門檻極高。如果不是這樣,各大芯片公司不管是高通、三星、蘋果,還是華為海思,大可自己生產呀。

絕對壟斷,也意味著絕對利潤,不然臺積電創始人也不可能長期霸佔臺灣首富的位置呀。

2、只有死心塌地做代工,巨頭們也才會死心塌地把核心設計交付給你。

如果推出臺積電自己的品牌,就需要與之前上游企業做切割,也一定會有各種官司,模仿不是想幹就能幹成的。不管是之前的電腦生產,如聯想,還是運動鞋代工,如安踏,推出自己的品牌時,就一定要與之前代工、代銷的品牌做切割、做鬥爭,且有可以繞開的專利。

很明顯,臺積電自己做品牌面對的是完全不同的客戶環境,要做數一數二的高度,幾乎沒有可能。

再有,它與芯片設計公司簽訂有條件極其苛刻的保密協議,那些核心技術,那些專利保護,我相信芯片領域是最嚴苛,最不可冒犯的。

當然,我們不排除極端事件發生,比如戰爭,如果客觀上把區域之間隔開,到了你死我活的階段,臺積電分分鐘鍾就生產自己的芯片。

不是臺積電不能也,是它不需要。比如說日本的核武,不是它不能也,是不需要。

長期把玩,臺積電早已是芯片設計及製造的老手了。


財經作家邱恆明

可以生產,但沒必要

臺積電作為世界最大的芯片代工廠,其雄厚的經濟基礎當然是可以生產自己的芯片的。

但臺積電只要接受各大廠商的訂單就足以,可以說是躺著賺錢了,那又何必再去投入資金研發自己的芯片呢?

臺積電在1987年由張忠謀創立,早在開創之初就確定了臺積電的晶圓代工模式,“我的公司不生產自己的產品,只為半導體設計公司製造產品。”

臺積電2016年營收293億美元,利潤102億美元,利潤率34%,基本都是靠代工芯片創收的利潤。

全球頂尖的半導體公司,比如高通、博通,甚至是蘋果公司,他們是可以設計出來,性能頂尖的芯片,但是他們公司自身並沒有製造能力,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也只能委託臺積電來代工!

而臺積電如果自己製造芯片還極有可能會失去蘋果和高通等公司的訂單,與他們形成競爭關係。失去了訂單,沒有了穩定資金收入,又怎麼去研發自己的芯片呢?

臺積電的發展

其實一開始芯片的設計和製造是一起由一家公司自己做的,但是這樣的方式一方面芯片設計研發花費驚人,建設晶圓廠更是需要大筆資金投入。隨著半導體制造工藝的進步和晶圓尺寸的增大,技術和成本挑戰也越來越大。

當時在TI(德州儀器)擔任副總裁的張忠謀,看到了半導體設計公司和製造廠代工的分離趨勢,回到臺灣創立了臺積電(TSMC),從事專業的代工,為芯片設計公司做專業流片。

這就是現在半導體領域的晶圓代工(Foundry)+Fabless模式。所謂Fabless模式,就是無工廠,專注從事芯片設計,比如現在蘋果、高通、英偉達、華為海思、展訊等都是所謂Fabless模式。這些公司把芯片設計好交給臺積電或其他專門的晶圓代工(Foundry)生產流片。

因此,這樣分工,臺積電就一直專注於Foundry模式。在張忠謀的帶領下,臺積電在Foundry界左衝右突,尤其是最近十年,臺積電在先進製程上一直領跑業界,奠定了Foundry一哥地位,2016年其延攬了全球六成代工芯片。

就這樣,最先進的半導體生產工藝,已經壟斷在美國的英特爾、韓國的三星、中國臺灣的臺積電手中。

網易吃雞大賺200億,為何丁磊還是贏不了馬化騰?阿里巴巴的老闆竟然是日本人,這是真的嗎?關注“金十數據”,我們給您提供更專業的解答!

金十數據

特朗普的知識產權,是高科技的保護傘,也是制約後來競爭者。別人先佔領高地,研究幾十年,專利權覆蓋面很廣,不留死角。保護美國高科技的先進性和壟斷性。我們中計了,也是沒辦法,始終有這麼一天,100年看,知識產權是好事,說不定我們有新材料發現,有自己的知識產權。可能比高通還先進呢。中興通訊肯定想過這個問題,只不過性質不同,應用商不一定什麼都要會,設計有高通,生產有臺積電,買回芯片做自己產品,產品是自己研發的,別人還是不會。問題是,全球化,分工明確,別人搞芯片,中興通訊搞產品,如果不出這檔子事,我們是買家,威水的很。問題是如果自己成立一個芯片研發公司,一是種類多,而是專利限制多,等自己把所有芯片製造出來,那什麼時候用手機呢?

從知識產權這個角度考慮,我們不該責備中興通訊太多。

為將來考慮,芯片技術,我們必須當作一門學科,一定要搞,有系統的搞。總有一天,是最好的。


問題的實質


閣下何不隨風起9011

術業有專攻,臺積電顯然擅長製造芯片,但不擅長設計芯片,純粹給人代工製造芯片,那是穩賺不賠的生意,按照你的設計方案、各種參數、品質要求和數量要求,我給你製造出來了,有一片就算一片的錢,賣得出去賣不出去跟我也沒有關係,這就是代工的長處。短處在於賺錢的可能沒有設計芯片的廠商多,這是我照常理推測的,沒有依據的,我只覺得蘋果電腦手機都是自己設計叫人代工,蘋果卻賺大頭,生產製造商們都只賺了小頭。但這也是應該的,畢竟研發設計芯片的廠商對一枚芯片能不能夠賣出去,要承擔全部風險,賺得越多,風險承擔的越重,反之,賺的少意味著你承擔的風險很少。那麼就看你到底想賺那些錢了,假如你打算一枚芯片或者一部手機的錢上下游、設計和製造統統都要賺,那就簡直設計、自己製造、搞出自己的品牌、尋找自己的芯片用戶或者乾脆如三星,自己設計芯片、製造芯片,再把這些芯片大都用在自己的手機上,瞧瞧,上下游通吃。HTC以前是給人家代工製造手機電腦等,後來可能覺得搞出自己的品牌、設計自己的電腦並不難,想想這麼不難的事情卻可以賺大錢,自己為什麼不做呢?於是有一天HTC開始搞出了自己的手機品牌,自己設計手機並自己製造手機,一部手機除了裡面的零配件錢沒法賺,其他的HTC也是通吃的。可是過了幾年後她忽然發現不對勁了,做自己品牌的手機,其風險全部要自己承擔,本來給人代工,得心應手的,沒多少人會關心你,你賺點小錢誰會在乎你呢,但現在不對了,蘋果發現你自己設計的在美國大賣特賣的手機裡,很多技術專利都是我的啊,於是上法院告你,瞧瞧,這就叫風險全兜,人家告贏了,HTC倒黴了,本來你不做自己的手機是沒人會告你的,現在你做自己手機了, 就有人告你了, 現在HTC的日子過的可能比以前純粹代工的時候還要艱難,臺積電可能看著HTC同鄉人日子過得如此艱難,就更不願意搞自己品牌的芯片了,我猜。


久卓子60

這是由世界產業分工、知識產權保護、市場環境三方面決定的。

首先我們來看看世界產業分工的格局。美國以金融業和高科技產業為主導,處於產業鏈的最頂端;西歐、日本、韓國、臺灣等國家和地區以高端製造業為主導,處於產業鏈的中端;中國等以中低端製造業為主,處於產業鏈的中下端;俄羅斯、巴西等國家提供原材料,處於產業鏈的最末端。這就是二戰後國際產業分工的大體格局。

最後進行產業升級還要邁過市場這道坎。先不說代級差。即便你研發出了和老美一樣的東西,它也可以迅速升級換代,把你淘汰,因為它佔據先發優勢。

所以,臺積電不是不想生產自己的芯片,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何況臺灣還是美國人的勢利範圍。

目前以智能製造為代表的新一輪技術革命已經開啟,誰抓住了機會,誰就能搶得先機,佔據產業鏈的頂端,讓我們拭目以待。

以目前的態勢來說,我們機會非常大,而不是美國,更不是臺灣。


老周談生意

應該是為什麼不設計芯片,產業鏈不一樣。設計芯片研發投入大,而且芯片迭代要跟得上。他們沒有這方面技術積累,設計芯片需要很多研發人員,再說了他們已經站在代工芯片產業鏈頂端了,利潤各方面已經很可觀了,沒必要每年花上百億的研發投入去做這塊。當然這僅是個人觀點。


Kn透

類似的問題

Intel為什麼不自己做電腦?

高通為什麼不做手機?

淘寶為什麼不生產衣服?

本質上,因為其實他們根本不是一個行業。

PC時代,intel其實做的是平臺,所謂X86兼容機平臺,然後全世界的PC廠商在此平臺上競爭,創新,形成生態鏈。所以全世界的PC廠商你死我活競爭,最後發現最賺錢的是身後的大佬intel. 自己的利潤那麼高,為什麼要去做電腦那麼低利潤的工作,來破壞自己的生態鏈呢?

移動互聯網時代,高通就是intel的角色,所以他不做手機。

臺積電的商業模式其實也是做平臺,每年的技術年會的都會講的OIP(open innovation platform). 他(當然還有很多盟友)提供了一整套的設計生產服務的生態系統,讓最終產品公司(IC DESIGNER, FABless)的工作變得簡單,互相競爭創意。所以才有了千萬種功能各異,性能有別的芯片。

就如同你看到眼花撩亂的各種PC,核心技術其實不是計算能力,而是外觀,散熱,性能匹配,成本等,因為核心計算能力是intel的事。

當然,芯片這事比PC要複雜很多,但道理還是一樣的。

就如同淘寶一樣,這些牛逼的企業,都是在做標準,做平臺,提供一個開放創新的環境,然後自己在後面收房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