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晶片製造水平如何?

寶寶我們去那啊

首先說一下,彎彎的臺積電雖說是代工廠,但芯片製造能力世界領先,跟三星、英特爾是一個水平上的,屬於最頂級的一層。而大陸廠商的芯片製造能力跟這些芯片巨頭差距甚大。比如臺積電已經實現了7nm 技術量產,而且已經再向5nm技術邁進,而大陸比較牛的中芯國際現在量產的還是28nm 技術,而28nm技術,多年前我工作的Fab廠就早已經實現了。

可以看一下世界最大的幾家半導體公司情況:

三星的產能已經超越英特爾,位居第一了,可以看出來,芯片產業的老大還是美國,韓國、日本和歐洲瓜分了剩下的部分。

再來看一下半導體設備商的情況:

這裡面美國、日本佔據了絕對的優勢,綜合來看,在整個半導體行業,最厲害的還是美國和日本,因為半導體設備實在是比半導體制造還要複雜難攻的技術。

不得不說,中興事件影響還是蠻大的,然而,影響歸影響,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芯片技術的突破受制的方面太多了,設計研發、生產工藝、設備原材料等等,這裡面每一個方面我們都差距很大,因為芯片不是原子彈,它是滲透在現在生活的各個方面,需要極大的產能。如果參照日韓的半導體產業發展模式,他們開始的技術主要來源一個是大規模的資金投入,硬生生的拿錢砸,另一個是交流學習(跟美國),或者說的直白一點是模仿,但是這種模仿不是其他簡單技術,它牽扯了全球最高精尖的多項技術核心,而且還需要大規模生產,如果沒有人放水,想模仿也很難。打個比方來說,我們在實驗室裡如果不計成本時間,可以搞出很多高性能的玩意,但是實驗室搞出來跟大規模生產完全是兩回事,後者要比前者複雜艱難的多。

由於歷史原因,我們現在在製造業方面還有很多不足,最大的一個不足就是跟在別人後面跑,以價格取勝。很多製造產業一旦被國人佔據了主要市場,立馬就會陷入價格戰裡面,這樣的後果就是我們在很多產業的產量已經是世界第一,但是我們卻不賺錢,所謂為誰辛苦為誰忙?而且人家一提到我們,就會覺得是廉價產品的代名詞,很不利於長遠發展。不過值得高興的是,現在已經有一部分企業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開始逐步推出高端產品,當然,從低端到高端,這是一條十分長期艱難的道路,但也是必須要走的道路。

而芯片產業是一個高投入高回報的產業,三星半導體、英特爾等巨頭一直有著巨大的利潤空間。現在國家一直在推動芯片產業,在低端領域已經實現了量產,但是在高端領域依舊可以說是空白,現在資金方面力度已經很大了,但是技術層面欠缺還是很多,這方面我們缺乏當年日韓“交流”美國的條件,所以需要想方設法從各個方面不斷引入人才,攻破技術壁壘,單單靠自己硬拼硬造是不夠的。

而且我希望有朝一日,我們在芯片領域有了足夠的話語權以後,依舊可以維持高端芯片製造行業的高利潤,而不是像現在的許多產業一樣以價格取勝。高精尖的行業需要付出無數人的長時間心血才能建立起完善的體系,如果這一切帶不來高額的回報,那付出的意義就會弱化很多,更不利於長期的發展創新。


一覽眾河小

我國雖然是全球最大的芯片市場,但IC的主流產品仍然集中在中低端,與國外企業差距巨大。據Gartner發佈的數據,2017年營收規模前十的半導體企業中,無一家屬於中國企業,而美國多達5家,名副其實的芯片霸主。排名第一的是韓國三星,2017年營收達688.25億美元,市場佔有率為16.4%。

據官方數據,我國有近9成的芯片依靠國外進口,僅2017年就高達2601億美元,遠超過了石油的進口規模,是中國進口額最大的領域,貿易逆差也高居不下,2017年達到了近年來最高值1932億美元。

國內大量依賴進口芯片的原因,主要還是我國企業在高端的IC設計上的滯後。我國芯片產業起步較晚,技術的劣勢很明顯,生產的芯片比較粗糙,質量無法保證,更是沒有統一標準,無法規模化生產。當前核心集成電路的16項當中,國產芯片有9項的佔有率是0%。

在對穩定性和可靠性要求很高的通信、工業、醫療、軍事等行業的大批量應用中,國產芯片距離國際一般水平還有著不小的差距,更有一些技術含量很高的關鍵器件,如:高速光通信接口、大規模FPGA(即現場可編程門陣列)、高速高精度ADC/DAC(即數字模擬轉換器)等領域,完全是依賴美國供應商。

我國芯片產業的崛起除了國家政策扶持,加大對芯片製造設計工藝的投資力度外,科技類企業應當自立自強,加快前沿技術研發和薄弱環節突破,加速佔領技術高地。雖然我們國家芯片起步較晚,製造水平也與發達國家有很大差距,但是中興事件給了我們警醒,芯片國產化任重而道遠。


天方燕談

應該說製造水平有所提升,但是最大的壁壘還是核心技術和人才缺失,和國外先進的水平還有很大的差距。

有人曾經說芯片幾乎決定了一個國家在尖端工業產品生產和製造的水平,是頂尖產品的靈魂和核心。如今,在互聯網經濟的普及和帶動下,我國的人工智能和物聯網等相關技術研發和產品應用已經躋身世界前列,這些利好也在推動我國的“強芯之路”。特別是中國“龍芯”芯片已經有了一定的突破和進步,特別是在航天領域,我國衛星採用了國產芯片,減少了對國外芯片的依賴程度。中國在芯片領域的持續發力,也讓全球微芯片市場出現了不小的改變。俄媒體稱:中國在微芯片領域的發展,或將撼動美國在該領域多年的霸主地位。

但是,在諸多領域,國內很多設備製造商更願意為自己生產的設備使用一顆“外國芯”,這與我們相關技術人員的缺失、創新力不足、芯片設計製造週期過長以及研發成本高企等因素有直接關係。國產芯片整體水平仍未達到高端水準,在核心技術層面、關鍵部件芯片製造方面仍受制於人,任重道遠。我們應時刻保持清醒頭腦,認清和發達國家存在的差距。


家族企業雜誌

新思界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中國芯片行業一直流傳著一句話,除了水和空氣以外,其他全都是進口的。即使華為能自主設計頂級的麒麟芯片,也要靠臺灣的臺積電來代工生產。

臺積電雖然已經到中國大陸投資設廠,但按臺灣方面的要求,臺積電大陸工廠的技術必須落後臺灣三代。因此,可以說,中國芯片製造“痛之久已”。但現在這種情況已經出現變化了。芯片產業的原材料多晶硅作為微電子行業的基石,一直被視為是戰略性原材料,其生產技術和市場長期都被國外所壟斷。

2013年至2017年,中國多晶硅進口從8萬多噸攀升至14萬多噸,其中電子級多晶硅年需求達4,500噸。不過,2017年5月,中國國家電力投資集團公司黃河水電新能源分公司正式推出大陸國產高純電子級多晶硅,終於打破國外壟斷。

而眾多海外學人陸續歸國,更帶領中國芯片技術不斷向前突破,其中有三位學人最為關鍵。首先是中微半導體設備(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長尹志堯,於2004年放棄美國的百萬年薪,毅然回到中國創業。

在此之前,他已經在美國硅谷從事半導體行業20多年,個人擁有60多項專利,回國前是美國應用材料公司副總裁,曾被譽為“硅谷最有成就的華人之一”。13年前,他帶著30多人的團隊回到中國,因為一句話:學成只為他日歸來,報效祖國。

2017年4月,尹志堯的中微半導體公司宣佈,已經掌握5奈米技術,預計年底正式敲定5奈米刻蝕機。無獨有偶,兩週後,IBM也宣佈掌握5奈米技術。因此,尹志堯這一宣佈,意味著中微在核心技術上突破了外企壟斷,中國半導體技術第一次佔領至高點。

第二位是寧波江豐電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姚力軍。芯片製造的關鍵材料-高純度濺射金屬靶材,目前全球只有四家公司掌握這種材料的製造技術,姚力軍正是全球掌握此種材料關鍵技術少數的核心專家之一。

2005年,姚力軍帶著技術從日本回到中國。當時中國在此一領域的技術仍是一片空白,所有高純靶材都要仰賴進口。

第三位是安集微電子(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淑敏。芯片製造的關鍵工序之一研磨,是通過化學與機械的作用,將芯片上不需要的物質快速去除。研磨中的關鍵材料-研磨液,技術門坎高、研發週期長,全球只有6、7家公司有能力生產。

2007年以前,中國所需要的研磨液全部依賴進口,而一桶200公升研磨液的進口價高達7000美元。王淑敏和她的團隊經過13年努力,目前已經研發出具自主知識產權的研磨液,同樣打破了國外企業長期壟斷的局面。

新思界行業分析師表示,雖然芯片製造涉及數百種技術、上千種材料,但在尹志堯、姚力軍、王淑敏等一批海外歸國學人的努力下,中國在芯片製造技術上的突破如今已經正式開始。芯片是國家戰略,屬於核心重大基礎設施,需要國家加強政策和資金投入。

新思界為您提供《2017-2021年中國處理芯片行業市場發展現狀及產銷數據分析報告》

新思界提供最新、最全面、最有深度的行業分析及投資建議。


新思界網

芯片幾乎決定了一個國家尖端工業設備的綜合性能,因此被稱為“尖端工業設備的靈魂”。提到芯片,肯定有不少人覺得中國芯片領域和發動機一樣的硬傷。我國以前有接近九成的芯片產品是依靠進口國外產品的,單單去年一年,我國的芯片進口總規模就達到了2322億美元,遠超過了石油的進口規模,那麼,可能會有很多朋友問,我們泱泱大國,難道會被這小小的芯片給難住?我們與國外芯片產業相比,究竟差在哪? 21世紀什麼最值錢?可能更多的朋友會大聲的說出,能源!的確,能源作為現代社會的稀缺資源,早已經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重視,很多國家也開始紛紛從國外進口石油、天然氣等能源資源,從而保護自己國內的這些資源的使用時間能夠變長。

如今中國“龍芯”系列芯片已經獲得不小突破,尤其是在航天領域,目前我國衛星均採用國產芯片,對於該製造工業芯片的進口依賴程度在日漸減少。中國在該領域一旦發力,全球微芯片市場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俄羅斯媒體稱:中國在微芯片領域的雄心,加上龐大的資金作為後盾,美國在該領域多年的霸主地位將難以自保。不管現在是什麼水平,中國現在不缺錢不缺人才不缺市場,真正缺的是稍多的時間!我相信沒有中國人玩不轉的東西!一旦中國企業走強將是外國企業走向衰落的開始!


短線擒牛2008

國內最好的光刻機生產商是上海微電子,擁有製作28nm製程光刻機的能力,不過出貨量最大的是90nm和45nm光刻機。最好的圓晶廠是中芯國際,已經量產28nm一年了。其實量產要求很高,如果不考慮成本,其14nm節點都可以量產。

著重說一下上海微電子,荷蘭A廠日本尼康用的美國的光柵,德國的鏡頭,瑞典的軸承,法國的閥件等等,這些頂級零件都是對中國禁運的。上海微電子能做到這個程度很厲害。


往昔的智慧

國產芯片技術在不斷的進步,比如龍芯,當然對於大規模民用消費級產品暫時沒有,不是說性能差,主要是國產芯片對於win系統下的軟件都不兼容,兼容性的優化還需要一段時間,靜靜等待吧,芯片設計上幾乎都攻破了,製造工藝上比韓國美國等芯片大國還是有一定差距,芯片晶圓這需要大型工廠對環境要求極為嚴苛!


極客I先生

目前國外芯片技術暫時略優於我國,但是也應該看到,由於國外生產環境空氣潔淨技術遇到延伸的瓶頸,從而阻礙了國外芯片的進步,近年來我國芯片得益於國內空氣潔淨技術的突飛猛進,我們芯片技術迎來了快速發展,大有趕超之勢,2018年我國專業做空氣潔淨技術研發建造的海博爾淨化公司突破了納米級淨化技術,從而為我國芯片產業的升級超越提供了技術保障!目前國外頂尖芯片環境空氣潔淨技術為百納米級,而國內海博爾淨化公司已突破了十納米級,一個十近位的空氣潔淨技術的進步可以產生至少10代的芯片技術距離,我國在空氣潔淨技術上的帥先超越和進步有望促進我國芯片產業的迅速超越,中國芯片將大有作為,讓我們拭目以待!




視界淨化

中天微系統有限公司是大陸唯一的自主嵌入式CPU IP Core公司。總得來說技術還不錯吧!自力於自主創新,研究低功耗,高性能,高代碼密度的嵌入式核。

可能技術還不夠成熟吧!還是需求量太大吧!我國的“芯片”大都是從美國進口的。

就在前不久,中興被制裁,阿里不想像中興一樣把自己的生命交給他人,於是公佈要做的“芯片”舉措,收購大陸唯一的CPU芯片製作公司,對其進行投資,全力對“芯片”的研究。阿里做這樣的決定,不知道美國會不會慌。


孤狼的憂傷1314

繼中興通訊被美限制處罰後,又傳來華為遭受美國商務部調查的消息,一時間使得芯片這個受制與人的高精尖的東西再次深深刺痛了國人的心。

雖然我們目前在高精尖領域的芯片、半導體短期還無法擺脫依靠進口的硬傷,但這並不能說明我們在芯片、半導體領域就一無是處、毫無發展。

目前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一方面是由於技術研究、沉澱的時間天熱的差距有關,另一方面也是由於很多關鍵技術的專利已經被人家壟斷導致的,繞不開這些專利也就談不上自主。

應該說最近幾年國內在追趕先進技術、發展自主的腳步還是邁的很快的。

華為麒麟970處理器已經接近高通驍龍845的水平、中芯國際正在攻克7納米的技術、寒武紀的人工智能芯片是全球第一款用戶端商用化的AI芯片。

相信,隨著這次中興通訊、華為事件之後,國人一定會痛定思痛加大研究投入,在不遠的將來我們應該能見到更多的中國創造的高精尖技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