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田氏代齊”是怎麼回事?

歷史的荒野


齊國,原本為姜太公的封國,傳至齊康公時,被宰相田和取代,齊國從此由姜(呂)姓改為田姓了,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田氏代齊。那麼,為何這麼強大的齊國,王權會旁落到其他宗族手裡呢?

田氏代齊的過程並非一朝一夕完成的,而是歷經十世,累積近300年的結果:

田氏的祖先田完,原名叫陳完,乃是陳國國君陳厲公的兒子,屬於典型的官二代,因政治避禍,寄居齊國,改姓為田。當時的齊國國君為春秋首霸齊桓公,此君氣量非凡,識人有術,對田完非常器重,欲封個大官(上卿)給他做,但被拒絕了。田完作為政治移民,只希望有個安身立命的職位就心滿意足了。於是,齊桓公讓他做建設部的主任(工正),此官屬於肥差,足夠田完過上富裕的日子了。田完就這樣在齊國穩定了下來,並娶妻生子,田氏在齊國開始生根發芽啦!

田氏發展到齊景公時代,田乞已貴為朝中大臣(大夫),他做了一件非常牛叉的事情,即:向老百姓收賦稅的時候,小鬥進;給老百姓借貸的時候,大斗出。舉個例子:老百姓納稅時,田乞用小斗量,這樣百姓繳稅1鬥米,實際上只納稅0.8鬥;老百姓借貸時,田乞改用大斗量,相當於百姓借貸1鬥米,實際上卻借貸了1.2鬥;還貸時,田乞又換回小鬥,老百姓還1鬥米,其實僅還0.8鬥。可這用的都是國家的財產,田乞暗地裡用公家的財產行個人的私惠,目的只有一個:收買民心。

老百姓心地極其簡單,沒那麼多花花腸子,誰對他們好,誰就是他們的主子。齊國老百姓得了田氏的恩惠,久而久之,人心逐漸歸向田氏,田氏家族從此日益強大,齊國公族則日益衰落。當時的齊國宰相晏嬰看到這種情景,數諫齊景公嚴懲田乞,齊景公的政治智商不高,晏嬰的話當成了耳邊風,沒聽進去。晏嬰是第一個預見到齊國將被田氏取代的政治家!

隨之田氏家族的強大,其在齊國的政治影響力也越發的舉足輕重。齊景公去世後,齊國高昭子、國惠子等貴族擁立齊景公少子呂荼為新任國君,是為晏孺子。對此,田乞很不高興,因為他和齊景公的另一兒子呂陽生關係素來很好,為了能讓呂陽生奪取政權,田乞通過熟練的運用裝孫子、挑是非、發動兵變、脅迫大臣等各種政治手腕,驅除各反對派大臣和貴族出境,殺掉晏孺子呂荼,扶助呂陽生登基,是為齊悼公。呂陽生為了表達對田乞的感恩之情,任田乞為宰相,獨掌國政。田氏家族從此權傾朝野,齊國的實際權力都歸於田氏,國君慢慢的變成了擺設品。田氏自此獲得了一項重要的特權:齊國董事長任免一票否決權!

田乞的兒子田恆,即:田成子,也是個厲害角色。他除了繼續奉行父親的‘大斗出,小鬥進’的政策之外,還幹了一件以下犯上的驚天大事:弒殺董事長齊簡公,立簡公的弟弟呂驁,是為齊平公。這事在《論語》裡面也有記載,我們可愛的孔夫子聽聞此事,認為田恆這傢伙大逆不道,視君臣之禮為無物,氣得孔老夫子懇請魯國出兵維護正義,當然這只是孔聖人的異想天開罷了,因為此時的魯國和齊國的情況也差不多,大夫執政,君權衰微。

齊平公就是個傀儡,田恆為相,實際控制齊國。一日,田恆忽悠齊平公道:“領導,以後好人你來做,壞人我來當。講仁德,施恩惠,您來做;刑殺戮,懲不法,由我來。這樣好名聲都歸領導您,我來承擔所有的惡名。長此下去,領導您就會受全國百姓的愛戴!”齊平公一聽,感覺很有道理,傻乎乎的就答應了。於是田恆利用手中的殺伐大權,捏造齊國公族和貴族們的罪行,糾核審查,盡殺之。齊國世襲貴族消滅殆盡,從此田氏一家獨大。不到五年,齊國國政皆歸於田恆。他的工資薪水和在職待遇竟然遠高於齊平公,其封邑也遠多於董事長,已然成為國中之國了。

齊國至此,平公只是名義上的一把手,田恆才是實質上的國君,只差周天子和各諸侯國公開承認罷了。接下來講一則田恆的奇葩故事:

田恆這人也是個好色之徒,他大建後宮,在齊國舉辦選美大賽,精心挑選數百名身高1.7米以上、高挑細嫩的模特納入後宮。這不算啥,關鍵他還是一個非常大度的男人,竟然允許自己的賓客、門人可以隨意進出後宮,盡情娛樂。田恆知道自己的頭上早已綠成了一片草原,但也從不禁止。他的後宮和妓院也沒什麼區別了,到田恆去世時,後宮美女們竟然給他生了70多個兒子。

至齊康公呂貸時期,田恆的曾孫田和想要完成祖宗的最後一步遺願,即成為齊國名義上和實質上的國君,取得合法地位。齊康公知道自己是個傀儡,說話算不了數。於是,整日沉湎於酒色之中,不理朝政。田和為了最終取代齊國,採取兩步走的戰略:第一步,將齊康公遷往海島上居住,囚禁起來,只給其一城做食邑,僅夠解決溫飽和祭祀先祖。第二步,發動外交公關戰略,懇請此時強大的魏國國君魏文侯幫忙,希望他在周天子和各諸侯國之間斡旋,尋求外交上的合法地位。

田和不愧是政治高手,他非常確信魏文侯一定會幫他謀求諸侯國合法地位。因為魏文侯和他一樣,也屬於竊國大盜!(讀者可自行了解‘三家分晉’的歷史事件。)當然樂意多出幾個同盟者,只有竊國者越多,且都取得合法地位,自己的名分才顯得越正統!於是在魏文侯的強力遊說之下,周天子最終承認田和的齊侯之位合法,各諸侯國也沒人反對,紛紛默認,互通使節。

田氏代齊的大戲,至此落幕。田氏齊國取代姜(呂)氏齊國,堂而皇之的成為周天子的諸侯國之一。

 

澤仁曰:“哲人莊子讀田氏篡齊,驚呼:“彼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諸侯之門而仁義存焉。”何其振聾發聵也!姜氏益衰而田氏益強者,何也?一者,民心也;二者,權柄也。 民心不可下移,權柄不可外放,此二者,乃治道之本。苟失之,則亡國滅身不遠矣!”


五千年中華


《淮南子齊俗訓》記有一則姜子牙和周公旦受封齊國和魯國時的對話,姜子牙問周公要怎麼治理魯國,周公說“尊尊親親”,尊崇地位高的人,親近自己的親屬宗族。姜子牙聞言判斷說“魯從此弱矣”。周公反問姜子牙怎麼治理齊國,姜子牙說“舉賢而尚功”,任用有才能的人,獎勵有功勞的人,周公說“後世必有劫殺之君”,權臣壓主篡權奪位,後來魯國和齊國的結局果如二人所料。前403年,韓趙魏三家分晉,周威烈王對他們進行分封,成為春秋戰國的分水嶺,齊國的權臣田和見狀,也把齊康公姜貸流放到海島,自立為齊國國君,建立田齊國。


田和是陳完的後代,春秋時陳國發生了宮廷政變,陳完的父親陳厲公媯躍被侄子謀殺,陳完被貶為大夫,又亂事迭起,太子禦寇也被殺死,禦寇和陳完是好朋友,陳完怕被連累,出逃離開了陳國,投奔到齊國向齊桓公尋求庇護。(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齊桓公便收留了陳完,為表示禮賢下士和尊崇先人之教,齊桓公讓陳完當工正,並賜給他很多田地,陳完很感激,便改姓田,自此在齊國定居下來。陳完則出生,周朝的太史令就曾為他占卜,說他會光大國家,但不是在本國,到第五代子孫昌盛,第八代就沒有人能比了。


田家在齊國開枝散葉,田完傳五世至田桓子田無宇,跟隨大軍征戰,立下軍功,在這時期齊國亂事不斷,崔杼殺害齊莊公,公子杵臼即位為景公,慶封滅崔氏之族專齊政,田無宇一族聯合欒、高、鮑三姓攻打慶封和慶舍,慶封逃奔吳國。(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田氏逐漸在朝堂舉足輕重,過了四年,四族又內訌,田氏聯合鮑氏攻打欒、高兩族,奪取更大的權柄,領封高唐邑,又廣施恩惠,收買齊國國內人心,當時齊國雖有賢相晏子匡扶,但人心轉向已開始出現苗頭。

前489年,齊景公病重,遺命國夏、高張扶立少子公子荼為太子,驅逐群公子,齊景公去世後,國、高二氏立公子荼為國君,田無宇的兒子田乞後發制人,驅逐國、高二氏,高張被殺、國夏奔莒、晏圉奔魯,另立公子陽生為齊國君,且自立為相,從此齊國大權進入田氏之手,又經過殺齊悼公齊簡公,多次擁立,終於隻手遮天,田氏家族專權於齊平公、宣公、康公三代。到了陳完的第七代子孫田和,眼見韓趙魏三家分晉沒有引來天下側目,且得到周王的分封,於是就把齊康公驅逐,自稱齊侯,前386年,田和被周安王封為諸侯,國號仍是齊即田齊。這件事在歷史上稱為田氏代齊或田陳篡齊。


南方鵬


田氏代齊與三家分晉一樣,都是導致戰國初期政治格局發生鉅變的事件,而兩者的根本原因在於國君權利的衰弱和新興地主的崛起。田氏的祖上田敬仲完本不姓田,而姓姬,是陳厲公的兒子。公元前670年陳國動亂而不得不來到齊國。這一年是齊桓公14年,齊桓公也比較知人善任,聘請他做了官,但是如果齊桓公知道他後代會奪取齊國政權,恐怕齊桓公時也不會收留這個政治上的落魄者。

逃到齊國120年之後他的後代一直深受齊國國君重視,而此時田氏已經是齊國十分著名的卿大夫,田氏此時也耍了一個陰招。他向廣大農戶,農民貸款收買人心。當時齊國的相國晏嬰發現向齊景公報告並陳述了巨大危害,但是齊景公並沒有制止這一行為,在進位58年之後齊景公去世,齊國之政府已經歸於田氏掌握,為了進一步奪取齊國的政權僅僅贏得民心是不夠的,齊景公剛死,田氏邊利用太子幼小,國內政治不穩的機會實施離間計將國氏高氏和其他公族矛盾集中爆發出來,最終自己漁翁得利。

到了田常時期,田常由於家族積累濃厚的實力,已經牢牢的控制了朝政。他對外攻伐魯國和衛國與韓,趙,魏,吳越通。對內明修刑賞,親於百姓,將齊國公族以及諸多大臣貴族一網打盡,擴大了自己在齊國絕對勢力,70年之後齊康公被囚禁在海島上,並派人與魏文侯聯合讓其幫助說服周定王。因此周天子承認其為諸侯並奉上大量財寶,正式任命其為齊國國君。一個家族在經歷了300年的不懈奮鬥力精圖治。最終篡位奪得合法諸侯地位。最終成為戰國七雄之一。

因此也成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代的分界線。除了田氏代齊之外,三家分晉也是春秋和戰國兩個時代劃分的另一個依據韓,趙,魏三家在晉國內部鬥爭當中獲得勝出。由於晉國統治者的失誤以及六大公卿之間的明爭暗鬥最終韓,趙,魏三家聯合徵得周王的同意平分晉國。由此中原地區一個強國徹底分為了三個國家。三個國家在同盟之時列國不敢與之爭鋒。當三個國家內部擁有諸多矛盾,無論是東邊的齊國還是西方新崛起秦國以及南方自春秋以來便是大國的楚國都將三晉視為各自霸業的首選。

三國對於自身的戰略地位的劣勢有時依然認知不清。相互攻伐,戰國中後期才有所緩解。其實無論是田氏代齊,還是三家分晉都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那就是新興的地主階級奪取血緣貴族國家統治權的鬥爭。這是生產力發展到一定程度。統治階級的必然變化,只不過這兩個國家,第一個是以分裂為表現,另一個靠奪取國家政權為表現。兩者在這一方面來講尚數和平。而之後的商鞅變法靠的是剝奪既得利益者重新培養新的既得利益階層。

我們可以看到,凡是哪一個國家變法或是採取其他的方式,只要完成了這一步走都會取得一定時間的強盛時期。而沒有經歷過既得利益集團轉換的國家也大多為別國所滅。這恐怕就是戰國有別於其他歷史時代的一大特徵。


世界史圖鑑


西周初年,周王朝分封當時的功臣呂尚,也就是大家熟悉的封神榜裡面的姜子牙,到齊地建立了齊國。也就是說,姜姓呂氏才是老牌諸侯齊國的正宗,而不是田氏。

這個田氏又是怎麼來的呢?事實上田氏最早也不姓田,而是姓陳。

公元前672年,陳國發生了一場內亂政變,陳國國君陳宣公的堂弟公子完,政治避難逃到了齊國,自稱田完。陳國國君的族群本姓陳,後來因追念祖先在一個叫作“田”的地方以農耕立足,所以宣佈改姓田。在當時的讀音中,陳、田兩字的發音相同,所以從此開始,田即陳,陳即田,陳田兩姓就並行不分了。公子完由於是政治避難,不想在一個新的地方使用過於顯赫的國別老姓氏,所以堅稱自己為田完。

從此,這個公子完在齊國的族人及其後裔,天下便皆稱“田氏”了。

田氏進入齊國之後,經過幾代人的努力經營,慢慢崛起了,而原來齊國的公族呂氏則逐漸衰落了,到了公元前386年,周王室正式分封田和為齊侯,列為諸侯,即田太公。至公元前379年,“故齊康公族,絕無後,奉邑皆入田氏”,自此,田氏正式取代呂氏成為齊國的國君,這便是歷史上所謂的“田氏代齊”。

這裡值得一說的是,田氏在齊國為何能夠取代正宗的呂氏?其崛起的奧秘又在哪裡?從歷史殘簡中留下的幾則故事,大概能看出一二,總的來說,主要有兩點:

其一,齊景公時期,田氏經過百年上下的經營,其族群已進入了齊國的大臣序列,當時的首領田乞是齊國的大夫,他在自己的封地內,實行了一系列惠民政策:

  • 收回農民的借糧,用小鬥進;借給農民的糧食或者賑災,都用大斗出。

  • 將山林木材運到市場出售,價格與山林等同。

  • 將海魚、海鹽、以及其它海產品運到市場出售,價格與海邊相同。

  • 百姓遇到天災,疾病等苦難,田氏立即賜糧物救濟。

而當時齊國的其它世族,卻是重稅盤剝政策,兩相對比,齊國民眾紛紛歸附田氏。

其二,田氏的惠民政策,一直堅持到取代呂氏政權之前。尤其是田乞的繼承者田成子,不但堅持,而且擴大了惠民政策。田氏的經濟惠民政策,自然也引起了齊國老世族階層的警覺,但是在齊景公看來,這只是經濟事務,沒有理睬。

這真的只是簡單的經濟事務嗎?Too simple,殊不知,“得民心者得天下”。


積翠古亭


田氏伐齊,和曲沃代翼、三家分晉、三桓犯上一樣,都是春戰時期禮樂崩壞的典型代表。

彼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

田氏伐齊,就是齊國的田氏代替姜氏成為齊國的國君,這是一個權臣家族以下犯上的典型事件。

作為齊國卿大夫的田氏,其崛起不得不說起他們來齊的始祖陳完。陳完是春秋時期陳國的公族,陳國第十四代國君陳厲公媯(讀guī)躍之子。陳國的祖先,就是非常出名的有虞氏帝舜。周武王滅商,封媯滿在陳之株野(根據考證應該在今天河南柘城一帶)奉祀帝舜建立陳國。根據《史記卷三十六陳杞世家第六》說,陳厲公二年,周國的太史(周天子掌管起草文書、策命、史事、編史、天文曆法、祭祀等事務的大臣)路過陳國,陳厲公為兒子陳完占卜過一卦,說是:是為觀國之光,利用賓於王。簡單來說,陳完應該在異國發展的更好。

果然,陳國內亂,厲公被殺,陳完攜家投奔齊國。齊國正值春秋五霸之首的齊桓公在位,齊桓公就是春秋時期赫赫有名的公子小白,公子小白與公子糾爭位成功,重用管仲,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成為春秋時期首位霸主。陳完投奔齊桓公後,被封為工正之職,掌管著齊國工匠營造,陳完一系到了齊國後改姓陳為田(據說那個時候的古音陳田同音),至此田氏一族開始在齊國發跡。

田氏在齊國曆經八代,在田和的時候,掌握齊國大權的齊國國相田和,把末代姜齊的國君齊康公姜貸放逐於海上,然後效仿三家分晉的手法賄賂周天子,又拜託魏文侯向周天子建議立田氏為諸侯,這時的周天子已經沒有了祖上的氣魄和實力,得到了田和好處之後,發揮僅存的作用,擢升田和為齊國國君,於是田氏完成華麗轉身,建立田氏齊國。而末代姜齊國君姜貸,則在十餘年後死於海邊小城。

至此,姜姓齊國絕祀。


善發歷史說


簡明易懂的《田氏代齊》[耶]

1、齊國在春秋後期“弭兵之會”後中原和平發展的一百多年裡怎麼樣呢?齊景公後共有六個國君:安孺子、悼公、簡公、平公、宣公、康公。

景公是一平庸之君,是因為崔杼弒了齊莊公(公元前548年)而獲得了董事長的位子。然後,慶封殺崔杼,陳鮑欒高四家族驅逐慶封。公元前532年陳鮑兩家滅欒高兩家,陳氏逐漸強大。

陳氏就是田氏。

2、陳氏厚待於民,景公生活奢靡。

齊景公對內不咋振著,對外還打算跟晉國爭奪諸侯的領導權。於是,跟晉國關係不好👎,還和魯+莒+衛+鄭幾國有摩擦,然後,政權逐漸操縱於陳氏手中。

3、景公卒,安孺子立……[捂臉]陳乞+鮑牧殺安孺子而立悼公……鮑牧又殺悼公而立簡公……陳乞的兒子陳桓又殺簡公而立平公……[捂臉][捂臉]換老闆聽起來比換員工還容易。

陳桓就是田常。

4、公元前477年,陳桓滅鮑氏和晏氏以及其他強角色扮演者。割地至琅琊為己封地,第二年改稱為田氏。

田常在家娶了很多小妾,兄弟朋友來家玩特別是那些長得帥的哥們來家玩,他就讓大家大吃大喝,然後每人發一個小妾給大家侍寢……這些孩子都姓田,但誰也不知道到底是誰家的。然後,他把這些孩子分別安排工作😂😂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近百個兄弟夥真的沒人敢惹。

5、田常死後,田盤立,就是田襄子,墨家的老闆孟勝之後的下一任“鉅子”。

田盤使幾十個兄弟姐妹盡為都邑大夫。[捂臉]安排好了😂這時候是晉國趙魏韓三家執政驅逐晉出公……田盤與三家暗地裡串通“共謀其君”。

田盤卒,田白立;田白卒,田和立;

6、公元前390年,田和遷齊康公於海上,齊亡。齊國為田氏所有。


終南高揚


春秋時期的齊國是周武王封給姜子牙的封地,叫姜氏(呂姓)齊國。但是在公元前386年(齊康公十九年),權臣田和把齊被周安王刪封為齊侯,當上齊國國君以此田氏齊國代替姜氏齊國,歷史上把這個事件叫田氏代齊。早在齊恆公時代,陳國萬公死後國內發生動亂,陳國公族陳完(田完)逃到齊國避難。齊桓公想封給陳完一塊地方,但是陳完比較低調只願有個落腳的地方活著就行,拒絕了齊桓公的好意,只是接受了“工正”這一官職。陳完後代在齊國生息繁衍下來,政治野心也一代比一代大。從田完來到齊國到田和代齊共用了二百八十六年的時間。田完四代孫田桓子侍奉齊莊公受寵開始用強力手段消滅其他公族。"凡公子公孫之無祿者私分之邑。"對國人之貧均孤寡者私與之粟。;得到公族和國人的擁護。田桓子的兒子田乞用大斗借給國人糧食,小鬥收回借出的糧食。齊國老百姓都投到田氏門下。虧了國家,富了田氏。田乞立公子陽生為國君,自立為相邦從此田氏掌握齊國軍政大權。田乞的兒子田恆(田成子)殺齊簡公與諸公族立齊平公把持朝政。田成子向周王建議分三家分晉的韓趙魏三家為侯,還把以前齊國佔的魯國衛國土地還回去取得國際上的聲譽。但是田氏必竟是個外來戶在齊國根基太淺和那此喪老牌的公族沒法比,顯得勢單力孤。田成子召納幾百個美女做小老婆,同時讓自己門客中比較漂亮的可以隨便出入後室。用這種方法,田成子憑空多了七十多個兒子家族興旺起來。到他兒子田襄子時侯他的這些兄弟都擔任了齊國重要官職。公元前391年田成子四代孫田和把齊康公放逐列海上,公元前386年自立為國君並得到周安王的刪封。這樣姜姓齊國就變成了田氏齊國。








關東俠客


燕昭王即位後,很想有一番作為,他勵精圖治,禮待賢士,使得很多賢才紛紛投奔於他。樂毅原是趙國人,趙武靈王死後,他來到魏國。可是樂毅在魏國得不到重用,正巧聽到燕昭王招致天下賢才的消息,便來投奔。他談起軍事來頭頭是道,燕昭王十分讚賞,便封他為亞卿。

在眾位賢臣的全力輔助下,燕昭王將燕國治理得日益富足。 公元前286年,齊湣王發兵滅掉了宋國,引起其他諸侯的強烈不滿。於是,燕國決定聯合各國討伐驕橫的齊國。 公元前284年,燕王調動全部兵力,以樂毅為上將軍,統一指揮燕、秦、魏、韓、趙幾國軍隊進攻齊國,齊國軍隊大敗。樂毅安排開其他國家的軍隊,自己率領燕軍,向北長驅直入齊國。有謀士勸告樂毅說:“齊國大,燕國小,依賴諸侯的幫助才打敗齊軍,應該及時地攻取邊境城邑擴充燕國領土。

現在大軍過城不攻,一味深入,既對齊國沒有損害,又對燕國沒有益處,只能結下深怨。”樂毅則說:“齊湣王好大喜功,剛愎自用,不聽從眾臣的意見,又廢黜賢良人士,專信小人,政令暴虐,百姓怨憤。現在齊國軍隊已潰不成軍,如果乘勝追擊,齊國百姓必然反叛,內部發生動亂,我們就可以輕而易舉地得到齊國了。”於是率軍繼續深入。正如樂毅所料,齊國人果然大亂失控,齊湣王出逃。燕昭王大喜,封樂毅為昌國君。

樂毅修整軍紀,禁止侵擾百姓,尋訪齊國的隱士高人,以禮相待,減免賦稅,革除苛刻的法 令,恢復齊國舊政。他還親至城郊祭祀齊桓公、管仲,把賢良人才的房屋裝飾一新。後來,齊國接受燕國所封君號、領取俸祿的有二十餘人,接受燕國爵位的有一百多人。六個月之內,燕軍攻下齊國七十餘座城池,設為郡縣。只有即墨和莒城兩城沒有被攻破,但也被燕軍團團圍住。

即墨當地的長官不懼來敵,率軍出城與燕軍作戰,不幸陣亡,即墨城中頓時群龍無首。在一片混亂中,即墨城人想到了田單,並推舉他做臨時長官。田單本是齊國的貴族,但是不得志,一直以來只是臨淄的一個小官。燕國軍隊進攻安平邑的時候,他正好就在那裡。他估計安平難守,便讓自己的族人用鐵做的罩子罩在車軸兩頭,其他人卻不明白為什麼。等到安平被攻破的時候,城中人爭先恐後地乘車從城門逃跑,但大都因為木質的車軸互相碰撞折斷,車跑不動而被燕軍捉住,只有田單和他的族人因為車軸有鐵罩的保護オ得以倖免。

之後,他們逃奔到即墨。 不久,燕昭王去世,燕惠王繼位。燕惠王歷來與樂毅有矛盾。田單于是使用反間計,派人在燕惠王耳邊說:樂毅之所以為齊國領兵,是因為他想做王,根本無心戀戰。如果齊國派別的大將來攻即墨和莒城早就被拿下了。”這使本就疑心重重的燕惠王撤換了樂毅,換騎劫做大將。樂毅看到燕惠王根本不信任自己,就生氣地離開齊國,回到趙國去了。 趙王歡迎樂毅的到來,十分尊重寵信他。

燕惠王知道後,派人批評樂毅:“將軍聽信傳言,與我產生矛盾,就拋棄燕國歸附趙國。你這樣做為自己打算是可以的,可是又怎能報答先王重用你的情意呢?”樂毅回信答覆道:“從前伍子胥的建議被吳王闔閭採納,吳國的勢力擴展遠至郢地,而繼任的吳王夫差卻逼迫伍子胥自殺。我的上策是,避免自身的災禍而且成就功業,從而表明先王的英明。我所擔心的是自己遭別人毀謗,從而使先王的英名蒙上恥辱。我聽說古代的君子,與人斷交絕不說別人的壞話:忠臣被迫離國,也不洗雪自己的名聲。我雖然不才,也曾多次從古代君子身上得到教益。希望大王理解我的心意。

燕惠王內心歉疚,便封樂毅的兒子樂閒為昌國君,而樂毅也為修好睦鄰而往來燕國。 田單見反間計已經成功,又下令城裡的人吃飯時,要先在庭院中放置食物祭祀祖先。結果,每到開飯的時候,天上路過的飛鳥都會盤旋而下,到城中吃食。燕國士兵看到以後,覺得很奇怪。田單藉機讓人傳言說:“這是神異的情況,說明將要有神師下來指導我們退敵。‘’接著,他找了一個人假充神師,每次發佈命令,都假稱是神師的旨意。

燕軍看見了,互相傳說,都認為齊國得到上天的幫助,不能與之為敵,否則就違背了天意,因此失掉了打仗的信心。田單又揚言說:“我只害怕燕軍割掉齊軍俘虜的鼻子,把他們放在隊列前邊,那樣即墨就守不住了。”燕軍聽說以後,真的像田單說的那樣做了。城裡的人看見投降的都被割掉鼻子,都很憤怒,唯恐城破以後被燕軍俘虜,守城的決心更加堅定。田單又派間諜對燕軍將領說:“我怕燕軍把城外我們齊人的墳墓都給挖了,那可真讓人心驚膽戰。”燕軍聽到後,就真的把齊人墳墓都挖開,還把屍體拖出來焚燒。

齊人從城牆上看見自己祖先被侮辱,心中充滿了仇恨。 見齊人士氣已經很高了,田單命令全副武裝的士兵在城內藏好,讓老弱病殘以及婦女登上城牆示弱,並派譴使者與燕軍商量投降事宜。久攻不下的燕軍早已厭倦戰爭,聽說齊人投降,都高呼萬歲。田單又從百姓那裡收集了一千黃金,讓人送給燕軍將領,請求說:“我們馬上要投降了,希望你們佔領即墨後不要再擄掠我們的家園。”燕軍將領愈發輕狂起來,非常高興,十分痛快地答應了他們。燕軍於是更加懈怠了。 私底下,田單在城裡裡徵集了一千多頭牛,讓士兵給它們披上紫色的繒衣,在繒衣上繪滿五彩龍紋,在牛角上綁上尖刀,在牛尾巴上捆上灌注了油脂的蘆葦束。到了晚上,田單下令在城牆上鑿開幾十個洞,點燃牛尾巴上的蘆葦後,把牛從洞中趕出去,並派五千名勇士眼在牛後面。

牛因尾巴著火受驚,狂怒地衝向前方燕軍陣地。燕兵都在安睡之中,忽然聽到急馳的聲音,從夢中驚起。一干多支火炬照耀得像白天一樣。他們見牛身上都是龍紋,前面的人被碰到非死即傷,以為是神獸。加上城裡的人也呼叫吶喊,跟在牛後面衝出,老人小孩都敲擊器皿發出響聲,聲音震天動地,燕軍不知道到底怎麼回事,非常害怕,於是沒命地往回逃跑,邊跑邊棄城。齊軍在後面窮追不捨,於是很快將先前丟失的七十多座城池全都收復了。 隨後,田單將新繼位的齊襄王從莒城迎回臨淄,齊國オ從幾乎亡國的境地中恢復過來。

田單也因功被齊裡王封為安平君。


歷史說是非


三家分晉 和田氏代齊,是各國大夫專政奪權運動的高潮,他們的成果最終為周天子認可,這表明奴隸社會及其統治思想已蕩然無存,中國的封建社會已經形成。


榮純親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