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二戰時德國守住了諾曼底會怎麼樣?

從頭再來


館主來了,我是無月,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即便德國挫敗了盟軍的諾曼底登陸,守住了諾曼底,德國依然會戰敗。

1944年6月6日,這一天被隆美爾預言為決定性的二十四小時,被艾森豪威爾稱作歷史上最長的一天。以英美兩國軍隊為主力的盟軍先頭部隊總計17.6萬人,從英國跨越英吉利海峽,搶灘登陸諾曼底,攻下了猶他、奧馬哈、金灘、朱諾和劍灘五處海灘;

這一天被稱為D-DAY。

組織諾曼底登陸的目的是為了在歐洲開闢第二戰場,配合蘇聯對德國實施戰略夾擊。

諾曼底登陸的先頭部隊總計17.6萬人,此後有接近三百萬士兵渡過英吉利海峽前往法國諾曼底,加入第二戰場的戰鬥。

因此,即便在D-DAY,德國守住了諾曼底,盟軍仍有大量兵力可以組織來開闢第二戰場。

盟軍可以繼續在諾曼底進行一次又一次的登陸行動,也可以另闢蹊徑,尋找新的突破口。

諾曼底登陸標誌著盟軍已經開始轉入反攻,德軍在歐洲戰場已經處於頹勢,守住了一次諾曼底不代表能一直守住。

有限兵力的不斷損耗,以及戰略物資的供應不暢,持續減弱著德軍的戰鬥力。消耗中的德軍對待防禦會越來越捉襟見肘。

此外,蘇聯方面會繼續消滅德軍的有生力量,德軍沒有力量扭轉蘇德戰爭的敗局,此時的蘇聯已經將德國趕出蘇聯,並開始橫掃東南歐。德國已經無法擋住蘇聯前進的腳步。

隨著時間的推移,德國會被蘇聯牽制越來越多的兵力。即便諾曼底登陸失敗,後續的盟軍行動,德國用於防禦的兵力也會越來越緊張。

以上便是無月對於這一問題的觀點。


無月文化,品讀經典,品味文化


無月文化館


如果德國守住了諾曼底,會改變整個歷史。

如果德國守住了,那隻能有以下幾種可能造成的:

1,在海灘壓制了盟軍的登陸場。

2,盟軍後續部隊和補給被天氣原因打斷。

如果是第一點原因還好,也就是將近18萬盟軍士兵陣亡或者被俘虜。

盟軍四個空降師全軍覆沒(美軍82空降師,101空降師,英軍第一空降師,第四空降師)

我們還可以挨個的取消以下盟軍編制:

英軍第3步兵師及第27裝甲旅

英軍第50步兵師第8裝甲旅

加拿大第3步兵師及加拿大第2裝甲旅

美軍第1步兵師及第29步兵師

美軍遊騎兵部隊。

美軍第4步兵師

美軍第90步兵師

這也是全軍盡沒的結局。

登陸戰不比陸地上的普通戰役,無法撤退。

如果是第二個原因那就更加慘烈,成建制的滅亡會更多,單靠空軍根本補給不了更加多的軍隊。有資料研究,盟軍一個師(二戰)在高烈度戰鬥中,一晝夜需要的補給至少是200噸,那麼推算下來,登陸的軍隊越多,那麼補給的壓力就越大,這些軍隊會損耗殆盡。

這位將軍在登陸日前就寫下了認罪書,承認登陸失敗都是他的錯,為什麼。因為他知道這次登陸失敗會造成巨大而不可挽回的損失。(圖為德懷特·艾森豪威爾)

那麼,我們僅僅以條件一,作為假設。也就是說,盟軍僅僅損失18萬精銳,失敗在諾曼底。那麼考慮到美國英國加拿大的國情和實力,綜合德國消化法國工業力量的速度,掠奪資源的能力-----盟軍至少,最少兩年之內無法安排同等規模的登陸戰。

這兩年,德軍會做什麼?精銳的裝甲師和擲彈兵師會調撥到東線作戰,蘇聯頂得住嗎?

這是下一個問題,蘇聯頂住德國軍隊,很大,絕大一部分來自於《租借法案》,而這些物資又是通過一個蘇聯很東方的一個不凍港上岸的。

符拉迪沃斯託克港口,我發個地圖來表達。這是美國往蘇聯運送租借物資的通道,藍色框框是日本。

日本和蘇聯分別是二戰不同方,可是在前期都小心翼翼不去惹怒對方。這是一個很奇特的運輸線,美國和日本處於戰爭狀態,可是美國運輸船可以毫不忌憚穿過宗谷海峽送給蘇聯物資,日本不會去攻擊。

日本內閣秘密開會做出的決定就是“讓柿子在樹上成熟”-----也就是說,蘇聯沒有在必敗之前,不插手。

那麼,在諾曼底登陸失敗之後,希特勒的精銳全部調度到東線打擊蘇聯呢?答案是蘇聯一頂不住,日軍必將攻擊蘇聯,這條航線,租借美國物資的航線必定無法通行,加劇蘇聯的滅國。

這樣,中國的物資會得到加強,很多倍的加強,駝峰航線不算了,更多的人力和軍力會被用於打通滇緬公路,源源不斷準備送往蘇聯的物資會送往中國,而中國那些缺少武器彈藥衣物食物的軍人會強大起來,逐漸切斷日軍在亞洲的戰線。。。。

太遠了,不推測了。他們的物資會很充分


李勉9


諾曼底登陸戰前,充滿著爾虞我詐的套路。盟軍在諾曼底登陸前,就在加萊對面的多佛港,擺起了障眼法。巴頓將軍用大量M5A1,M4A1,M3A3等坦克列成方陣,還配有各類船艦等。然而這一切都是為了混淆視聽,而製造出來的模型道具。

為了讓假戲看起來更真實,英軍也派出了蒙哥馬利的替身在北非活躍,多次公開會面也讓納粹德國相信,盟軍不會在近期登陸。

而“叛逃”到德國的間諜,抓獲了大量的盟軍情報人員,他們眾口一詞,盟軍會在加萊登陸。

1944年6月6日早上6時30分,艾森豪威爾利用天氣的惡劣,在6月5日至7日的暴風雨天氣中一個12小時的空隙發起諾曼底登陸戰。

以英美兩國軍隊為主力的17.6萬人盟軍先頭部隊,從英國橫跨英吉利海峽,搶灘登陸諾曼底。由於德國此前獲取的情報偏差,盟軍勢如破竹。此後288萬盟軍如潮水湧入法國,成功開闢了歐洲大陸的第二戰場。

如果二戰時,德國守住了諾曼底:

世界歷史可能將改寫

盟軍從守勢轉變為攻勢後,蘇軍和美軍分別在東西兩端合圍德軍。在弱肉強食的年代,誰的拳頭大,地盤就大。蘇軍與美軍在二戰末期,加速勝利果實的收割。

從冷戰時期東西雙方的勢力範圍看,誰在這個國家接受了德軍的投降,這個地方就屬於誰的地盤。誰接收的國家越多,誰的小弟就越多。這就造成了東歐幾乎是蘇聯的小弟,西歐都是為美國馬首是瞻。

即使二戰時期德國守住了諾曼底,也是慘勝,而且雙方傷亡慘重,但會阻止美軍在西歐的勢力擴張。相反,蘇軍就可以趁著美軍和德軍元氣大傷,可以很快直搗黃龍,攻佔德國本土,進而解放整個歐洲。

等待美軍恢復過來,整個歐洲已經被蘇軍接管,西方陣營就只剩下英國和美國,丘吉爾在戰後也不需要在歐洲搞“鐵幕”演說了,先關心自己的戰略生存空間吧。而美國出錢出力出人後,就落得個為他人做嫁衣的下場,可能會重走孤立主義的老路。

蝴蝶效應引發的連鎖反應,可能就會改變世界歷史的走向。

德國註定逃脫不了失敗的命運

即使德國可以守住諾曼底一時,也守不住一世。德國在1944年底,經過蘇軍的十次斯大林突擊後,德軍從攻勢變成了守勢,投降的時間表已經提上了日程。


不怕盟軍偷,就怕盟軍惦記著。德軍即使守住諾曼底。德國此時的戰略靈活性已經喪失,退無可退,不會從諾曼底撤兵,任由美軍從西面突破,還是要遭受東線和西線兩線作戰的壓力。

美國不會放棄西歐的戰略地位

美國戰略重心向歐洲戰場傾斜,而不是急於在亞洲大陸和日軍決一雌雄,很大程度是因為,美國不能放棄歐洲的戰略據點。

至於美國所說的開闢歐洲第二戰場,是為了加速納粹德國的覆滅,這只是為了出師有名而已。美國考慮的不僅是戰爭的勝利,還要防止前蘇聯的勢力在歐洲大陸的滲透。

即使美軍在諾曼底登陸失敗,以美國的雄厚國力,美軍還會捲土重來,從西線突破,只不過地點會變化而已。

二戰時,德國守住諾曼底,只能延緩投降的時間,做困獸猶鬥而已。可能德國的納粹分子也能預料到自己的將來,但是面對現實也無能為力,只因昔日的罪之花,結成了今日的罪之果。


梓蕤


守住了也沒用,挽回不了敗局,而且,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功勞就都變成蘇聯的了。

到了1944年,幾乎所有人都能看到,德軍必敗無疑。盟軍這個時候登陸諾曼底,很重要的一個目的就是為了搶功。畢竟德國戰敗已經提上日程了,只不過就是什麼時候戰敗而已。1944年6月,17.6萬大軍在諾曼底展開了霸王行動,盟軍以四萬人陣亡的代價開闢了第二戰場,加速了德國的戰敗。

這個時候,蘇軍在東線已經開始了全線反攻的腳步。從1944年初到年底,蘇軍的十次斯大林突擊,完全把德軍打出了蘇聯,戰線已經不在蘇聯境內了。此時的蘇軍面對德軍,已經展現出了巨大的優勢,而且德軍根本沒有還手之力。



盟軍登陸諾曼底,從西線突破,其實就是為了防止蘇聯解放整個歐洲,到那時,整個歐洲都會變成紅色,資本主義陣營僅僅會存在於大不列顛和美利堅。這是西方國家最不願意看到的局面,到那時,局面特別被動,蘇聯掌控了世界。


如果德軍頂住了諾曼底的盟軍,為了繼續頂住盟軍,德軍肯定繼續調重兵前往英吉利海,而東邊的蘇聯更是高歌猛進。可以很快的突破到德國本土,抄了德軍後路,進而進軍法國。最後,盟軍在諾曼底勝利會師了,一片其樂融融的景象出現,丘吉爾羅斯福默默地咬了咬牙,心裡大罵希特勒和斯大林。

這個時候斯大林最高興,戰後世界格局的劃分,就是按照誰打的好,誰打得多來劃分。比如東歐,全是蘇聯小弟,西歐都跟著美國走。日後的美蘇爭霸,華約北約的對峙,就是建立在這些地方是誰從德國人手裡解放的來劃分的。



這樣的話,歐洲都是紅色,美國的勢力嚴重降低,獲勝者就是斯大林以及他的黨羽。斯大林可以笑呵呵的對著丘吉爾杜魯門說,以後就是我們主宰世界的時候了,你們一定好好幫助啊。


軍武文齋


感覺真的不好說,為什麼呢?我從幾個方面分析下:

1、盟軍登陸作戰失敗,元氣大傷,暫時沒有能力組織二次登錄,會給德軍喘息的機會,將重心投放在東線,戰爭極有可能不會在45年結束。

2、蘇聯與英美方面的矛盾,也是冷戰爆發的根本原因:意識形態!之所以英美沒接受德軍有條件投降也是怕蘇軍一直進攻完全佔領德國全境,如果登陸失敗,蘇軍在東線可能付出更大的代價。

3、最重要的一點,美國羅斯福總統在45年4月逝世,杜魯門上臺後,冷戰思維會不會拉攏德國打擊蘇聯?在我看來極有可能,之所以當時雙方沒開戰,一是羅斯福總統從中斡旋,二是德國已是窮途末路。但盟軍登陸作戰失敗,可以將德軍避開一個節點。

歷史不會重來,在這裡探討下,如有不同見解,可以留言。


二戰軍評


如果守住諾曼底德國需要更多兵力,其中最為重要的是能夠阻擋盟軍空軍的空軍部隊以及火炮,坦克等而這些兵力要從哪裡來,只能從東線的蘇德戰場調動。也就是說如果在諾曼底組織防禦抵抗盟軍那就會造成蘇德戰場上的兵力缺少很有可能德軍無力發動1943年7月5日的堡壘行動及庫爾斯克會戰,那近兩百萬蘇軍肯定會乘德軍兵力缺失的情況下發動進攻那也許蘇聯將德軍趕出蘇聯領土巴格拉季昂行動會提前實施德軍在東線的戰事就會徹底潰敗而德軍此時要在調動諾曼底的駐軍來抵擋蘇軍就意味著將背後交給盟軍應為無論蘇軍還是盟軍的後援力量還是動員力都高於德國,即使諾曼底登陸失敗,盟軍仍然有能力在組織一次登陸行動。德國還是會陷入兩線作戰的被動局面,失敗的命運已經無法挽回。


馬卡洛夫406


守住諾曼底也改變不了命運,反而蘇聯會承勢佔領西歐更加強大,中國以後中蘇對抗的處境會更加艱難。德國的命運在東線而不是西線,諾曼底登陸戰役,德軍在西線的兵力70萬人左右,能抽調的部隊都去東線了。德國全國總動員適齡人口都編入軍隊都無力穩住東線,歷史上德軍從東線調回的只是幾個黨衛隊裝甲步兵師加上一些國內部隊去支援西線就說明了這一點,因為此時東線蘇軍發動的夏季攻勢關係著德國的生死存亡。事實上是1944年6月,諾曼底登陸前,德軍在東線已經是全線潰敗狀態。南部戰線在1943年夏季庫爾斯克戰役結束後,蘇軍發動的大規模反擊重創了德軍南方集團軍群,並收復了大部分的烏克蘭,德軍損失數十萬部隊,德軍中央集團軍群據守的白俄羅斯地區成了一個巨大的突出部,由於蘇聯統帥部的戰略欺騙,德軍誤以為蘇軍下一步的突破方向是在南方烏克蘭,把白俄羅斯地區的裝甲軍團大部分調往南方。而到了諾曼底登陸前,蘇軍已經發動了意在殲滅德軍白俄羅斯地區重兵集團的夏季攻勢,代號“巴格拉季昂行動”,蘇軍出其不意動用裝甲部隊渡過沼澤地突襲德軍後方,德軍由於裝甲部隊都在南線無法有效反擊,戰役的結果是德軍中央集團軍群損失和被俘官兵90多萬人,幾乎全軍覆滅。此戰的後果是蘇軍收復了幾乎所有國土,突進到華沙城下,威逼柯尼斯堡,從此全線突進,並將德軍另一隻重兵集團北方集團軍群數十萬部隊包圍在庫爾蘭地區。德軍方面損失了幾乎所有精銳主力,東線部隊下降到200萬人,坦克不足2000輛,德軍將領用雪崩來形容此時的東線。這就是為什麼諾曼底戰役德軍只敢抽調少量東線部隊去支援西線的原因,相比西線盟軍,東線的蘇聯人更擅長大兵團地面進攻,西線可以逐步撤退爭取時間,東線可是生死存亡,德國人90%的精銳部隊是在東線損失的。


悲酥清風105897451


如果德軍守住了諾曼底,英美盟軍一時無法登陸的話,盟軍只會用更猛烈的狂轟爛炸來削弱守軍的防守能力,直至成功登陸。因為集結幾百萬軍隊這麼大的軍事行動,不是可以輕易改變攻擊方向和登陸地點的。


廖敏鑫


在東線損失百萬的德軍拿什麼守住諾曼底?


渝採風


不會怎麼樣,就算1944年盟軍沒有開闢西線,德國也會被蘇聯打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