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二战时德国守住了诺曼底会怎么样?

从头再来


馆主来了,我是無月,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即便德国挫败了盟军的诺曼底登陆,守住了诺曼底,德国依然会战败。

1944年6月6日,这一天被隆美尔预言为决定性的二十四小时,被艾森豪威尔称作历史上最长的一天。以英美两国军队为主力的盟军先头部队总计17.6万人,从英国跨越英吉利海峡,抢滩登陆诺曼底,攻下了犹他、奥马哈、金滩、朱诺和剑滩五处海滩;

这一天被称为D-DAY。

组织诺曼底登陆的目的是为了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配合苏联对德国实施战略夹击。

诺曼底登陆的先头部队总计17.6万人,此后有接近三百万士兵渡过英吉利海峡前往法国诺曼底,加入第二战场的战斗。

因此,即便在D-DAY,德国守住了诺曼底,盟军仍有大量兵力可以组织来开辟第二战场。

盟军可以继续在诺曼底进行一次又一次的登陆行动,也可以另辟蹊径,寻找新的突破口。

诺曼底登陆标志着盟军已经开始转入反攻,德军在欧洲战场已经处于颓势,守住了一次诺曼底不代表能一直守住。

有限兵力的不断损耗,以及战略物资的供应不畅,持续减弱着德军的战斗力。消耗中的德军对待防御会越来越捉襟见肘。

此外,苏联方面会继续消灭德军的有生力量,德军没有力量扭转苏德战争的败局,此时的苏联已经将德国赶出苏联,并开始横扫东南欧。德国已经无法挡住苏联前进的脚步。

随着时间的推移,德国会被苏联牵制越来越多的兵力。即便诺曼底登陆失败,后续的盟军行动,德国用于防御的兵力也会越来越紧张。

以上便是無月对于这一问题的观点。


無月文化,品读经典,品味文化


無月文化馆


如果德国守住了诺曼底,会改变整个历史。

如果德国守住了,那只能有以下几种可能造成的:

1,在海滩压制了盟军的登陆场。

2,盟军后续部队和补给被天气原因打断。

如果是第一点原因还好,也就是将近18万盟军士兵阵亡或者被俘虏。

盟军四个空降师全军覆没(美军82空降师,101空降师,英军第一空降师,第四空降师)

我们还可以挨个的取消以下盟军编制:

英军第3步兵师及第27装甲旅

英军第50步兵师第8装甲旅

加拿大第3步兵师及加拿大第2装甲旅

美军第1步兵师及第29步兵师

美军游骑兵部队。

美军第4步兵师

美军第90步兵师

这也是全军尽没的结局。

登陆战不比陆地上的普通战役,无法撤退。

如果是第二个原因那就更加惨烈,成建制的灭亡会更多,单靠空军根本补给不了更加多的军队。有资料研究,盟军一个师(二战)在高烈度战斗中,一昼夜需要的补给至少是200吨,那么推算下来,登陆的军队越多,那么补给的压力就越大,这些军队会损耗殆尽。

这位将军在登陆日前就写下了认罪书,承认登陆失败都是他的错,为什么。因为他知道这次登陆失败会造成巨大而不可挽回的损失。(图为德怀特·艾森豪威尔)

那么,我们仅仅以条件一,作为假设。也就是说,盟军仅仅损失18万精锐,失败在诺曼底。那么考虑到美国英国加拿大的国情和实力,综合德国消化法国工业力量的速度,掠夺资源的能力-----盟军至少,最少两年之内无法安排同等规模的登陆战。

这两年,德军会做什么?精锐的装甲师和掷弹兵师会调拨到东线作战,苏联顶得住吗?

这是下一个问题,苏联顶住德国军队,很大,绝大一部分来自于《租借法案》,而这些物资又是通过一个苏联很东方的一个不冻港上岸的。

符拉迪沃斯托克港口,我发个地图来表达。这是美国往苏联运送租借物资的通道,蓝色框框是日本。

日本和苏联分别是二战不同方,可是在前期都小心翼翼不去惹怒对方。这是一个很奇特的运输线,美国和日本处于战争状态,可是美国运输船可以毫不忌惮穿过宗谷海峡送给苏联物资,日本不会去攻击。

日本内阁秘密开会做出的决定就是“让柿子在树上成熟”-----也就是说,苏联没有在必败之前,不插手。

那么,在诺曼底登陆失败之后,希特勒的精锐全部调度到东线打击苏联呢?答案是苏联一顶不住,日军必将攻击苏联,这条航线,租借美国物资的航线必定无法通行,加剧苏联的灭国。

这样,中国的物资会得到加强,很多倍的加强,驼峰航线不算了,更多的人力和军力会被用于打通滇缅公路,源源不断准备送往苏联的物资会送往中国,而中国那些缺少武器弹药衣物食物的军人会强大起来,逐渐切断日军在亚洲的战线。。。。

太远了,不推测了。他们的物资会很充分


李勉9


诺曼底登陆战前,充满着尔虞我诈的套路。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前,就在加莱对面的多佛港,摆起了障眼法。巴顿将军用大量M5A1,M4A1,M3A3等坦克列成方阵,还配有各类船舰等。然而这一切都是为了混淆视听,而制造出来的模型道具。

为了让假戏看起来更真实,英军也派出了蒙哥马利的替身在北非活跃,多次公开会面也让纳粹德国相信,盟军不会在近期登陆。

而“叛逃”到德国的间谍,抓获了大量的盟军情报人员,他们众口一词,盟军会在加莱登陆。

1944年6月6日早上6时30分,艾森豪威尔利用天气的恶劣,在6月5日至7日的暴风雨天气中一个12小时的空隙发起诺曼底登陆战。

以英美两国军队为主力的17.6万人盟军先头部队,从英国横跨英吉利海峡,抢滩登陆诺曼底。由于德国此前获取的情报偏差,盟军势如破竹。此后288万盟军如潮水涌入法国,成功开辟了欧洲大陆的第二战场。

如果二战时,德国守住了诺曼底:

世界历史可能将改写

盟军从守势转变为攻势后,苏军和美军分别在东西两端合围德军。在弱肉强食的年代,谁的拳头大,地盘就大。苏军与美军在二战末期,加速胜利果实的收割。

从冷战时期东西双方的势力范围看,谁在这个国家接受了德军的投降,这个地方就属于谁的地盘。谁接收的国家越多,谁的小弟就越多。这就造成了东欧几乎是苏联的小弟,西欧都是为美国马首是瞻。

即使二战时期德国守住了诺曼底,也是惨胜,而且双方伤亡惨重,但会阻止美军在西欧的势力扩张。相反,苏军就可以趁着美军和德军元气大伤,可以很快直捣黄龙,攻占德国本土,进而解放整个欧洲。

等待美军恢复过来,整个欧洲已经被苏军接管,西方阵营就只剩下英国和美国,丘吉尔在战后也不需要在欧洲搞“铁幕”演说了,先关心自己的战略生存空间吧。而美国出钱出力出人后,就落得个为他人做嫁衣的下场,可能会重走孤立主义的老路。

蝴蝶效应引发的连锁反应,可能就会改变世界历史的走向。

德国注定逃脱不了失败的命运

即使德国可以守住诺曼底一时,也守不住一世。德国在1944年底,经过苏军的十次斯大林突击后,德军从攻势变成了守势,投降的时间表已经提上了日程。


不怕盟军偷,就怕盟军惦记着。德军即使守住诺曼底。德国此时的战略灵活性已经丧失,退无可退,不会从诺曼底撤兵,任由美军从西面突破,还是要遭受东线和西线两线作战的压力。

美国不会放弃西欧的战略地位

美国战略重心向欧洲战场倾斜,而不是急于在亚洲大陆和日军决一雌雄,很大程度是因为,美国不能放弃欧洲的战略据点。

至于美国所说的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是为了加速纳粹德国的覆灭,这只是为了出师有名而已。美国考虑的不仅是战争的胜利,还要防止前苏联的势力在欧洲大陆的渗透。

即使美军在诺曼底登陆失败,以美国的雄厚国力,美军还会卷土重来,从西线突破,只不过地点会变化而已。

二战时,德国守住诺曼底,只能延缓投降的时间,做困兽犹斗而已。可能德国的纳粹分子也能预料到自己的将来,但是面对现实也无能为力,只因昔日的罪之花,结成了今日的罪之果。


梓蕤


守住了也没用,挽回不了败局,而且,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功劳就都变成苏联的了。

到了1944年,几乎所有人都能看到,德军必败无疑。盟军这个时候登陆诺曼底,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为了抢功。毕竟德国战败已经提上日程了,只不过就是什么时候战败而已。1944年6月,17.6万大军在诺曼底展开了霸王行动,盟军以四万人阵亡的代价开辟了第二战场,加速了德国的战败。

这个时候,苏军在东线已经开始了全线反攻的脚步。从1944年初到年底,苏军的十次斯大林突击,完全把德军打出了苏联,战线已经不在苏联境内了。此时的苏军面对德军,已经展现出了巨大的优势,而且德军根本没有还手之力。



盟军登陆诺曼底,从西线突破,其实就是为了防止苏联解放整个欧洲,到那时,整个欧洲都会变成红色,资本主义阵营仅仅会存在于大不列颠和美利坚。这是西方国家最不愿意看到的局面,到那时,局面特别被动,苏联掌控了世界。


如果德军顶住了诺曼底的盟军,为了继续顶住盟军,德军肯定继续调重兵前往英吉利海,而东边的苏联更是高歌猛进。可以很快的突破到德国本土,抄了德军后路,进而进军法国。最后,盟军在诺曼底胜利会师了,一片其乐融融的景象出现,丘吉尔罗斯福默默地咬了咬牙,心里大骂希特勒和斯大林。

这个时候斯大林最高兴,战后世界格局的划分,就是按照谁打的好,谁打得多来划分。比如东欧,全是苏联小弟,西欧都跟着美国走。日后的美苏争霸,华约北约的对峙,就是建立在这些地方是谁从德国人手里解放的来划分的。



这样的话,欧洲都是红色,美国的势力严重降低,获胜者就是斯大林以及他的党羽。斯大林可以笑呵呵的对着丘吉尔杜鲁门说,以后就是我们主宰世界的时候了,你们一定好好帮助啊。


军武文斋


感觉真的不好说,为什么呢?我从几个方面分析下:

1、盟军登陆作战失败,元气大伤,暂时没有能力组织二次登录,会给德军喘息的机会,将重心投放在东线,战争极有可能不会在45年结束。

2、苏联与英美方面的矛盾,也是冷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意识形态!之所以英美没接受德军有条件投降也是怕苏军一直进攻完全占领德国全境,如果登陆失败,苏军在东线可能付出更大的代价。

3、最重要的一点,美国罗斯福总统在45年4月逝世,杜鲁门上台后,冷战思维会不会拉拢德国打击苏联?在我看来极有可能,之所以当时双方没开战,一是罗斯福总统从中斡旋,二是德国已是穷途末路。但盟军登陆作战失败,可以将德军避开一个节点。

历史不会重来,在这里探讨下,如有不同见解,可以留言。


二战军评


如果守住诺曼底德国需要更多兵力,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能够阻挡盟军空军的空军部队以及火炮,坦克等而这些兵力要从哪里来,只能从东线的苏德战场调动。也就是说如果在诺曼底组织防御抵抗盟军那就会造成苏德战场上的兵力缺少很有可能德军无力发动1943年7月5日的堡垒行动及库尔斯克会战,那近两百万苏军肯定会乘德军兵力缺失的情况下发动进攻那也许苏联将德军赶出苏联领土巴格拉季昂行动会提前实施德军在东线的战事就会彻底溃败而德军此时要在调动诺曼底的驻军来抵挡苏军就意味着将背后交给盟军应为无论苏军还是盟军的后援力量还是动员力都高于德国,即使诺曼底登陆失败,盟军仍然有能力在组织一次登陆行动。德国还是会陷入两线作战的被动局面,失败的命运已经无法挽回。


马卡洛夫406


守住诺曼底也改变不了命运,反而苏联会承势占领西欧更加强大,中国以后中苏对抗的处境会更加艰难。德国的命运在东线而不是西线,诺曼底登陆战役,德军在西线的兵力70万人左右,能抽调的部队都去东线了。德国全国总动员适龄人口都编入军队都无力稳住东线,历史上德军从东线调回的只是几个党卫队装甲步兵师加上一些国内部队去支援西线就说明了这一点,因为此时东线苏军发动的夏季攻势关系着德国的生死存亡。事实上是1944年6月,诺曼底登陆前,德军在东线已经是全线溃败状态。南部战线在1943年夏季库尔斯克战役结束后,苏军发动的大规模反击重创了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并收复了大部分的乌克兰,德军损失数十万部队,德军中央集团军群据守的白俄罗斯地区成了一个巨大的突出部,由于苏联统帅部的战略欺骗,德军误以为苏军下一步的突破方向是在南方乌克兰,把白俄罗斯地区的装甲军团大部分调往南方。而到了诺曼底登陆前,苏军已经发动了意在歼灭德军白俄罗斯地区重兵集团的夏季攻势,代号“巴格拉季昂行动”,苏军出其不意动用装甲部队渡过沼泽地突袭德军后方,德军由于装甲部队都在南线无法有效反击,战役的结果是德军中央集团军群损失和被俘官兵90多万人,几乎全军覆灭。此战的后果是苏军收复了几乎所有国土,突进到华沙城下,威逼柯尼斯堡,从此全线突进,并将德军另一只重兵集团北方集团军群数十万部队包围在库尔兰地区。德军方面损失了几乎所有精锐主力,东线部队下降到200万人,坦克不足2000辆,德军将领用雪崩来形容此时的东线。这就是为什么诺曼底战役德军只敢抽调少量东线部队去支援西线的原因,相比西线盟军,东线的苏联人更擅长大兵团地面进攻,西线可以逐步撤退争取时间,东线可是生死存亡,德国人90%的精锐部队是在东线损失的。


悲酥清风105897451


如果德军守住了诺曼底,英美盟军一时无法登陆的话,盟军只会用更猛烈的狂轰烂炸来削弱守军的防守能力,直至成功登陆。因为集结几百万军队这么大的军事行动,不是可以轻易改变攻击方向和登陆地点的。


廖敏鑫


在东线损失百万的德军拿什么守住诺曼底?


渝采风


不会怎么样,就算1944年盟军没有开辟西线,德国也会被苏联打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