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的杨妃是隋炀帝的女儿吗?

历史的荒野


唐太宗李世民一生风流好色、后宫如云,唐朝后宫的标准配置是一百二十人,他的后宫达到了数百人,超标数倍。在这些后宫中,吴王李恪的生母杨妃是比较出名的一位。杨妃是隋朝公主、隋炀帝杨广的女儿,她的儿子李恪文武双全,李世民特别喜爱,甚至想废了嫡子李治立李恪为太子。杨妃也因为特殊的出身和优秀的儿子而广为人知,在电视剧中,她往往和李世民有一段刻骨铭心的虐恋。


不过我们如果细阅史料,就可以惊讶的发现,李唐王朝对杨氏女可谓特别青眼,唐高祖李渊后宫就有四位杨氏妃嫔,唐太宗后宫中的杨氏更是让人眼花缭乱,杨公主是杨妃一号的话,后面还有二号、三号……不仅如此,这些杨妃(嫔)们同出大族弘农杨氏,都和隋朝皇室有非常亲密的关系。此外,太宗后宫中还有不少和杨氏关系密切的诸妃,比如燕德妃和未来的女帝武才人,她们的母亲都是出自隋杨宗室。
唐太宗李世民后宫中的杨妃到底有多少呢?我们可以根据史料一一分析:

杨妃一号:杨妃为隋炀帝之公主,太宗四妃之一,生育有太宗第三子吴王李恪、第六子蜀王李愔。

在历史上,杨妃的大儿子李恪性格果敢、文武双全,尤其精通骑马射箭,颇有其父之风,因此很受唐太宗喜爱和看重,常说这个孩子“英果类我”。李世民曾嫌弃幼子李治性格软弱柔懦,一度甚至打算用庶出的李恪取而代之,终因阻力太大而作罢。不过李治舅舅长孙无忌从此深恨李恪,在唐高宗年间构陷害死了李恪。由于此事,身为太宗头号功臣的长孙无忌后来被弄权的武后逼死后,史书却没有给与同情,反而认为他的所作所为是该有此报。杨妃的生卒年以及葬地在史料上没有记载,不过李恪的后代在唐宗室中颇有作为,曾出过贤相李岘。

杨妃二号:齐王妃杨氏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属于太宗后宫编制队伍,因为她的身份一直是李世民胞弟李元吉的妻子。

齐王妃源自隋朝宗室,为隋观王杨雄之侄孙女、杨雄之子杨师道的从侄女,出身可谓高贵。玄武门之变后,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杀,由于齐王妃杨氏天姿美貌风采过人,李世民大概早就觊觎弟媳的美貌,总之不久之他就强行占有了杨氏。风流好色后宫如云的李世民却也真的对弟媳妇动了几份真心,齐王妃一直宠眷不衰,她后来还生育了李世民的幼子曹王李明。长孙皇后去世后,李世民曾打算把宠爱多年的弟媳杨氏扶上皇后宝座,后被魏征劝谏。齐王妃杨氏的生卒年亦不详,她的儿子曹王李明后来被高宗李治诏令出继李元吉为后,永淳年间,因李明和皇太子李贤有所来往,在武后的授意下,李明被逼自杀。

杨妃三号:赵国太妃杨氏是唐太宗第十三子赵王李福的母亲,李福的墓志铭中称生母为“杨贵妃”,可见杨氏在太宗时期当位列四妃之一。

赵国太妃的家世和生卒年亦是不详,不过她能位列后宫一品四妃之高位,出身弘农杨氏当无疑问,而且极有可能也是出自隋朝宗室。唐太宗去世后,杨妃母以子贵,被尊崇为赵国太妃,出宫随儿子赵王李福就藩颐享天年。

杨妃四号:唐太宗杨婕妤出身隋朝宗室,为隋观王杨雄的孙女,观王之子杨恭道的第三女。

她出身名门,因此在贞观某年被唐太宗册封为正三品的婕妤,属于内命妇里的高位品级。由于史料匮乏,杨婕妤的生平暂时不为人所知,仅有婕妤册文收录于《全唐文》。

杨妃五号:后宫杨氏不见于史册,仅出现在其弟杨台的墓志铭中。这位杨氏是隋朝著名权臣越国公杨素的孙女,其子杨玄奖之女。

隋炀帝大业中,杨素嫡长子杨玄感趁炀帝亲征高句丽之际,于洛阳起兵造反,其弟杨玄奖意欲响应却先被郡丞所杀。隋炀帝平叛后,杨玄奖家眷按例被籍没入掖庭,杨氏女可能入宫后为宫婢。李唐取代隋杨后,杨氏在某年被李世民看中,成为了他后宫中的一员。贞观七年,杨氏的弟弟杨台因“姊在后庭、编名戚里”,得以因“妃嫔之亲”的缘故被封为正七品上的尚食直长,其后她的经历就不为人所知了。


美映椒房


以史为鉴,我是中国古代史专篇。

李世民的杨妃是隋炀帝的女儿,这个是毋庸置疑的的。

杨妃介绍

杨妃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根据史料《隋书》中的记载,只说了杨妃为隋炀帝之女,至于到底是隋炀帝的第几个女儿,全名叫什么,都不详,有的说是隋炀帝与其高级嫔妃所生,有的又说是与萧皇后所生,还有的说是姬妾,这些都无从查起。通过相关记载可以推断,杨妃最迟进入秦王府应该实在武德二年春三月,两个人的联姻,可以从其关系上来看,应该是表亲,因为杨妃的祖母隋文献皇后与李世民的祖母唐元贞皇后都是独孤新的第七女和第四女,两个人的节后可以说在血缘与政治上都充实了李渊家族的根基。玄武门之变之后,李世民登基,因此其成为李世民四妃之一,这才正式成为杨妃。杨妃与李世民一共生了两个儿子,三子吴王李恪和六子蜀王李愔。



其实关于杨妃的记载在所有史料中是很少的,但是对于他是不是隋炀帝的女儿这一点还是很肯定的,他就是隋炀帝的女儿。

<strong>


中国古代史专篇


杨妃是隋炀帝的女儿,嫁给李世民后,生有三皇子李恪。

隋唐时期的门第、望族观念极其严重,李世民娶杨妃,应该是笼络关陇贵族或者山东士族的政治需要,毕竟唐初很多名臣都是隋朝旧臣,有旧主在上,具有号召力,政治需要。

而且,身兼李唐、杨隋两朝皇家血统的李恪,这个贵族身份让高宗的舅舅长孙无忌忌惮了很多年,最后以高阳谋反案,被牵连、诛杀,这个李世民评价为“英果类我”的皇子,曾经在有机会得到皇储的关键时刻,被长孙无忌以“皇储大事,怎么能朝令夕改”为由,四两拨千斤的手法给化解掉了。

说了这么多,李恪悲情的人生,也是由于他母亲是隋炀帝女儿,他是隋炀帝外孙这层身份造成的,而他是没的选择的,谁让他的母亲是杨妃呢?

唐太宗李世民一生风流好色、后宫如云,唐朝后宫的标准配置是一百二十人,他的后宫达到了数百人,超标数倍。在这些后宫中,吴王李恪的生母杨妃是比较出名的一位。杨妃是隋朝公主、隋炀帝杨广的女儿,她的儿子李恪文武双全,李世民特别喜爱,甚至想废了嫡子李治立李恪为太子。杨妃也因为特殊的出身和优秀的儿子而广为人知,在电视剧中,她往往和李世民有一段刻骨铭心的虐恋。

不过我们如果细阅史料,就可以惊讶的发现,李唐王朝对杨氏女可谓特别青眼,唐高祖李渊后宫就有四位杨氏妃嫔,唐太宗后宫中的杨氏更是让人眼花缭乱,杨公主是杨妃一号的话,后面还有二号、三号……不仅如此,这些杨妃(嫔)们同出大族弘农杨氏,都和隋朝皇室有非常亲密的关系。此外,太宗后宫中还有不少和杨氏关系密切的诸妃,比如燕德妃和未来的女帝武才人,她们的母亲都是出自隋杨宗室

在历史上,杨妃的大儿子李恪性格果敢、文武双全,尤其精通骑马射箭,颇有其父之风,因此很受唐太宗喜爱和看重,常说这个孩子“英果类我”。李世民曾嫌弃幼子李治性格软弱柔懦,一度甚至打算用庶出的李恪取而代之,终因阻力太大而作罢。不过李治舅舅长孙无忌从此深恨李恪,在唐高宗年间构陷害死了李恪。由于此事,身为太宗头号功臣的长孙无忌后来被弄权的武后逼死后,史书却没有给与同情,反而认为他的所作所为是该有此报。杨妃的生卒年以及葬地在史料上没有记载,不过李恪的后代在唐宗室中颇有作为,曾出过贤相李岘。

齐王妃源自隋朝宗室,为隋观王杨雄之侄孙女、杨雄之子杨师道的从侄女,出身可谓高贵。玄武门之变后,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杀,由于齐王妃杨氏天姿美貌风采过人,李世民大概早就觊觎弟媳的美貌,总之不久之他就强行占有了杨氏。风流好色后宫如云的李世民却也真的对弟媳妇动了几份真心,齐王妃一直宠眷不衰,她后来还生育了李世民的幼子曹王李明。长孙皇后去世后,李世民曾打算把宠爱多年的弟媳杨氏扶上皇后宝座,后被魏征劝谏。齐王妃杨氏的生卒年亦不详,她的儿子曹王李明后来被高宗李治诏令出继李元吉为后,永淳年间,因李明和皇太子李贤有所来往,在武后的授意下,李明被逼自杀。


潇潇影视分享


可以确定杨妃是隋炀帝的女儿,嫁给李世民后,生三皇子李恪。

隋唐时期的门第、望族观念极其严重,李世民娶杨妃,应该是笼络关陇贵族或者山东士族的政治需要,毕竟唐初很多名臣都是隋朝旧臣,有旧主在上,具有号召力,政治需要。

而且,身兼李唐、杨隋两朝皇家血统的李恪,这个贵族身份让高宗的舅舅长孙无忌忌惮了很多年,最后以高阳谋反案,被牵连、诛杀,这个李世民评价为“英果类我”的皇子,曾经在有机会得到皇储的关键时刻,被长孙无忌以“皇储大事,怎么能朝令夕改”为由,四两拨千斤的手法给化解掉了。

说了这么多,李恪悲情的人生,也是由于他母亲是隋炀帝女儿,他是隋炀帝外孙这层身份造成的,而他是没的选择的,谁让他的母亲是杨妃呢?

关于太宗立储和玄武门之变,羊串三叶想做两期文稿,仔细来讲,敬请期待!现正整理资料中……


羊串三叶


是的,这是千真万确的!不过,史书上对她记载实际而言只七个字;“恪母,隋杨帝女也。”唐高祖武德二年,生下儿子李恪,武德八年,生下儿第二子李愔,杨妃和李世民并没有生下女儿的记载,杨妃的名字叫;杨如意。


人间正道陈德立


李世民后宫有三个妃子姓杨,其中一个是隋炀帝杨广的女儿,《隋书》中虽有提及,但语焉不详,并没有记载此女是何人所生,就此来看应是庶出。他和李世民有一个儿子,就是吴王李恪。此妃生前没有封号,死后没有谥号,看来也不是很得宠。


正在学历史


不错李世民的皇后是长孙无忌的妹妹长孙无忧,但是李世民却不怎么喜欢这个人,他喜欢的人是隋炀帝的女儿,杨如意,两个人从小就青梅竹马,最后李世民做了皇帝被封为贵妃,被称作李世民的杨贵妃。


孤曰


那是当然了,李世民的第三子李恪和第六子李愔就是隋炀帝杨广的外孙!

李恪(619-653),初封长沙郡王、汉中郡王,改封蜀王,授益州大都督,后封吴王,改授安州都督、梁州都督!

李愔(622-667),初封梁王,授襄州刺史,后封蜀王,改授益州都督,改授岐州刺史!


鲁舍盾


据我知道就是的,过去皇帝的后宫有很多其实是政治婚姻,娶扬广女儿其实就是为了安抚旧隋皇室家族,因为李渊父亲和文帝杨坚本来就是一担挑,李渊和杨广是亲表兄弟,他家老二娶杨广女儿没问题。


梦竹62142066


以上回答与正史记载基本相合,无有出入。只是文德皇后多数学者称之为长孙无垢。在我写的传记和剧本中,也这样坚持。不知当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