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明朝滅亡,是因為朱元璋子孫太多?

有一種戲謔的說法:誰是明朝滅亡的罪魁禍首?答案是明朝肥頭大耳的王爺們。王爺們沒啥事幹,天天生孩子,明朝敗局已定的崇禎十七年(1644年),明朝宗室竟有33.28萬人……

明朝宗室人數如此眾多,這和他們優厚的生活待遇是分開的。

朱元璋堅定地認為子孫開枝散葉,就能鞏固他的朱家天下。不但兒子們都分封外藩,待遇更是優厚。如果是親王,一年的祿米高達5萬石,而普通的郡王只有6千石。而洪武中期的一品官,年祿米也不過1千石。

為什麼有人說明朝滅亡,是因為朱元璋子孫太多?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親王祿米驟降為1萬石,郡王也降為2千石。不過,王爺們的子孫可以每年每人拿到最多1千石的祿米,而不受之前規定的60頃撥田的限制。什麼意思呢?比如王爺甲,他的子子孫孫所需要的生活支出,都要從60頃撥田產生。很顯然,靠這些薄田,壓根不夠王爺及其子孫們揮霍的。

朱元璋嘴上說減祿米是心疼將士們沒飯吃,其實只是虛晃一槍,朱皇帝擔心兒孫們沒飯吃才是真的。

洪武時期的宗室祿米,是在每年的十月發放的,一年發放一次。

朱元璋的擔心其實是多餘的。明朝剛建立,宗室其實並不多,主要就是他那二十多個寶貝兒子,以及不算很多的孫子們。隨著明朝統治的穩固,經濟不斷髮展,宗室人口越來越多。

為什麼這麼能生?沒事幹啊。明朝的藩禁制度非常嚴格,諸王名義上分封一地,實際上住進大監獄軟禁起來。除了有個別王爺奮發圖強,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但總數不會超過1%。剩下的,不是吃喝,就是造人玩。

為什麼有人說明朝滅亡,是因為朱元璋子孫太多?

明初對宗室身邊女人的數量也有限制,郡王除了王妃,不能超過4個妾。但之後,大家都在玩命的生。宗室是明朝的根本,明朝再摳門,也要養活自己家的親戚。

朝廷每年調撥給宗室們的祿米,不說是天文數字,也讓朝廷感覺到了壓力。以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為例,全國共生產糧米2285萬石,而僅支付宗室的祿米竟高達853萬石。更離譜的是,河南省府庫尚存的米糧為84萬石,而河南境內宗室的祿米需求有192萬石……

封在河南的周王,洪武年間,只有周王一個人去封地。百多年間,周王的人口達到1851位,一年要消耗祿米87萬石。

當時有官員對這個數據非常震驚,直呼荒謬絕倫。可是,就是這樣能吃能喝,宗室們還覺得朝廷虧待自己,不給更多的糧食。這些人吃飽了沒事,就找朝廷哭窮,朝廷又不能不給。

惡性循環,最終無可救藥。

為什麼有人說明朝滅亡,是因為朱元璋子孫太多?

王爺及其龍子鳳孫們,僅靠朝廷發放的祿米,是“填不飽”肚子的。他們還有另外的進項,就是朝廷分發的莊田。從明宣宗剛即位時的1425年開始,宗室們開始經營莊田。

這可以理解,朝廷給宗室們分田地,讓他們靠收租子,也能吃上飽飯。而且這些莊田是不需要向朝廷繳稅的,賺多少都是自己的。這無疑激發了宗室的貪婪,覺得自己還可以伸手向朝廷要更多的田地。

宗室們看中哪塊地,不顧這裡莊稼瘋長,就說這裡是荒地,用各種手段巧取豪奪,據為己有。還有的“奸民”,主動把自家的田地掛靠在宗室名下,這樣就能省下大筆的賦稅,各種醜行,弄得天下烏煙瘴氣。而朝廷又念著宗室是親戚,嘴上各種遵守法律,但實際上還是向宗室們做出了妥協。到了明末,很多王爺們霸佔的田地多達4萬頃,比如潞王朱常淓。著名的福王朱常洵,家田也不過2萬頃(原定也是4萬頃)。

為什麼有人說明朝滅亡,是因為朱元璋子孫太多?

土地兼併之風,在王爺們身上體現的非常明顯。僅在萬曆年間的四川省會成都府,其所有土地,被宗室們霸佔就有70%,百姓(地主)只佔10%。

這是明朝王爺收入的全部嗎?當然不是,他們還都是生意場上的天才。朝廷不允許宗室經商,但誰會和錢過不去呢?隨著時間的推移,各種約束名存實亡,王爺們做起了生意。什麼生意賺錢做什麼。比如鹽、茶這些生活必需品,王爺們用權勢,以較低的價格從鹽販子那裡買進大宗的鹽,然後以市場價賣給老百姓……

為什麼有人說明朝滅亡,是因為朱元璋子孫太多?

不過,更多的王爺還是選擇“安全係數”較高的商輔出租,他們佔的都是商業繁華地段。還是拿福王朱常洵舉例,他的封國在洛陽,可由於父母的寵愛,朱常洵在京城的崇文門外擁有兩百多家店鋪,大發一筆橫財。

除了商鋪出租,王爺們還搞起了果樹種植,還有的變身煤老闆,挖煤發財。

明朝宗室的收入進項,還有很多。難怪有人說:明朝之亡,宗室之罪,甚於李(自成)、張(獻忠),以及關外的滿清。 更多歷史地理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地圖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