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巨頭不再把區塊鏈作為重點方向,落地難成為共同難題

日本巨頭不再把區塊鏈作為重點方向,落地難成為共同難題

區塊鏈

早期日本和新加坡等國家由於對區塊鏈採取較為寬容和支持的態度,因而在這些國家中,區塊鏈技術的發展也十分迅速。但是在早期的快速發展之後,這部分國家也遇到了同樣的問題——缺乏落地場景。

常規意義而言,區塊鏈技術能夠在需要信任的領域如金融,保險,醫療等方面發揮自己的作用。但這些領域也正是區塊鏈創業公司難以進入的領域。在大型銀行方面,みずほ、東京三菱UFJ、三井住友內部對於區塊鏈技術的研究還在繼續,但是規模已經大幅減小。而NEC,日立,東芝等,從每月的通知來看,已經不再提及區塊鏈技術,相反AI和IOT成了幾乎每期必提的關鍵詞。從整體上來說,區塊鏈技術算是“大勢已去”,有空間,但可能遠遠達不到最初人們想定的廣闊前景。

區塊鏈有自己的應用前景,但是為什麼卻不適合小公司和創業公司呢?簡單來說,區塊鏈技術的核心區塊鏈本身可以理解位一種數據結構,而最重要的就是數據本身,對於保險,金融,醫療等領域而言,數據無疑是十分重要,甚至可以說是核心的資產,不可能輕易使用第三方的工具或技術來實現。這也是許多立志做公有鏈的區塊鏈公司遇到的第一個問題,沒有大型企業願意採用其提供的區塊鏈技術。

對於個人信息十分敏感的日本和歐美等國更是會十分在意區塊鏈的信息安全性,在Facebook遭遇信息洩露事件之後,這種擔憂更是不斷加劇。而日本對於個人隱私的保護更是屬於重中之重的事情,曾經有一位小學校長因為無意間洩露了家長的個人隱私,最終選擇自殺。通過這件事就可以看出數據隱私有多重要。這也成為了區塊鏈技術的第一道攔路虎。

而從技術角度來說,從傳統型數據庫向區塊鏈遷移成本太高,也不存在必要性。所有公司必然會考慮投入產出比。在使用區塊鏈技術完全得不到明顯回報的前提下,大公司根本就不願意更改自己的系統。即使從研發角度來考慮,大型企業自身的技術儲備,人才儲備都是遠遠超出這些所謂“公有鏈”的創業公司。與其相信這些總共才幾十個人的研發公司,為什麼不自己拿出一份區塊鏈底層技術?

日本巨頭不再把區塊鏈作為重點方向,落地難成為共同難題

日立

日立、みずほ銀行等繼續推進區塊鏈技術研發的大手公司也將項目轉為內部項目,並且將市場重心從消費級市場轉移到企業級解決方案。區塊鏈技術作為整體解決方案的一部反,而不是作為完整的解決方案被提及。這也證明了區塊鏈技術正在逐步走向務實的階段。

日本巨頭不再把區塊鏈作為重點方向,落地難成為共同難題

みずほ銀行

從日本國內自身而言,對於技術也一直有相反的兩面。一方面積極研究各種新技術,但另一方面對於新技術的使用又處於過分謹慎的局面。戀舊,喜歡使用既有程序成為很多日本企業的通病。從無到有的時候可以憑藉工匠精神研發使用各種新技術,但是在擁有了技術之後,卻對於技術迭代十分緩慢。這也是日本在互聯網時代逐漸落後的主要原因。在最新的AI,雲計算和IOT方面,日本的使用依然緩慢。給人的感覺就是我有技術,但我就是不用。

而對於區塊鏈這種比AI等技術產生的還要晚的技術來說(只是指區塊鏈的整體概念,Timestamp,分佈式等區塊鏈的基礎技術其實早都已經存在。),其應用更是遙遙無期。隨著Salesforce在日本設立了歐洲之後第二家數據中心後,日本國內對於salesforce的技術和人才需求也成井噴之勢。除此之外,ABAP/SAP的人才需求也大幅提升,大量傳統的Cobol程序開始向其他系統遷移,也帶來了很多新的機會。而AWS,Azure也進入了大公司的日程(從月報可以看出,東芝,日立都是從2018年才開始逐步導入AWS,Azure,等到完成更是遙遙無期。)

技術的成熟是需要長時間的鑑證才能完成的,對於大型企業來說更是如此。對於區塊鏈來說,這個概念還是太新,也不夠成熟。從長遠來看可能會有其一席之地,但是現在來說,沒有大公司會進行大規模推廣,再缺乏願意使用者的前提下,區塊鏈在短期內必然會從過熱迴歸理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