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士賈詡與梟雄曹操的恩怨糾葛,高手過招,招招精彩(二)

煮熟的鴨子,飛了。

曹操有著多重的憤怒,使得他一定要把張繡拿下來。建安三年,曹操上奏張繡作亂,再次引兵攻打。

曹操這次的方針是不許投降。張繡在他眼中不過是以卵擊石,螳臂當車,他要把張繡壓得粉碎。當然,張繡也壓根兒沒打算投降。

曹操兵壓南陽城下,發現壕闊水深,難以攻打。這是自然,有賈詡這個軍師,城防能差到哪去?曹操命圍城攻打,難以近城,沒有效果。

曹操命立雲梯,窺望城中,又親自騎馬繞城觀看地勢,如此三日,傳令在城西北角上堆積柴薪,會集諸將,從那裡突破。

曹操在看城,賈詡在看他。賈詡看到西北角上曹操作出攻城準備的態勢後,對張繡說:“曹操的用意我已經明白了。”

這天白天,曹軍果然從西北角攻打,聲勢嚇人,卻無功而返。張繡也盡撤各處之兵在西北角防守,吶喊守城,聲勢只有比曹軍更大。

毒士賈詡與梟雄曹操的恩怨糾葛,高手過招,招招精彩(二)

但到了晚上,一片漆黑寂靜之中,城東南角上卻突然爬上了數不清的曹軍,原來曹操是聲西擊東,城中危急!南陽城眼看就要被拿下,忽聽一聲炮響,更多的伏兵出現,彷彿從地底下冒出來的,猛然發動攻擊。曹軍猝不及防,大敗。

原來,賈詡早看破曹操聲西擊東,在西北角佯為聲勢,真正的攻擊點卻是在城防不甚堅固的東南角。於是將計就計,在西北角以佯守對佯攻,卻在東南角打埋伏。

此仗,曹操算了兩步,佯攻、偷襲,都被賈詡識破。

曹操想:“張繡帳下有高手啊!”自己以打低手的打法,當然打不贏。

賈詡得意地想:“曹孟德,不過如此!”

毒士賈詡與梟雄曹操的恩怨糾葛,高手過招,招招精彩(二)

損兵折將下,曹操敗退。

但他已經被賈詡咬上了。敗了就想溜?沒那麼容易!賈詡信奉的不是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而是天與弗取,必受其咎。他讓張繡派人通報己方盟友劉表,想前後夾擊要了曹操的命。劉表得信,引兵截斷了曹操的後路。

曹軍受前後逼迫,進退兩難,只有緩緩而退,步步小心,似已被逼入絕境。兵至淯水,曹操忽然在馬上放聲大哭起來。下馬祭奠了典韋、曹安民、曹昂及眾死難的將士。唉,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呢?

曹操兵至安眾界面,前有劉表固守險要,後有張繡封死出口,曹操顯然已被逼入死地。賈詡興奮起來:曹操,安眾就是你的葬身之地,你將插翅難逃!要防備的,只是你的突圍、逃跑而已。

一夜過去了,曹軍動靜全無。在清晨的天色微明中,密切注視著曹軍動態的賈詡,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曹軍的輜重已不見,曹軍的數量也已少到驚人。他們一定是乘夜挖地道逃跑了!

追!再不追人都跑光了!

毒士賈詡與梟雄曹操的恩怨糾葛,高手過招,招招精彩(二)

張繡和劉表聯合發動了總攻。曹軍的殘兵顯然已無法抵抗,一觸即潰,但忽然之間,卻又湧出大量軍隊,進行反擊。張劉聯軍大敗!

原來,曹操也是將計就計。利用對方把自己逼入口袋的想法,反而在口袋中設置假象,安置伏兵,偽裝成想逃跑的樣子。一支口袋中的軍隊,自然讓對方毫無防備,反而讓對方鑽了口袋!再加上“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法則,讓自己的部隊奮死拼搏!雙管齊下,如何不勝?而且曹操早想到這一招了,在受前後堵截未到安眾時,就得意地寫信給荀彧說:“到了安眾,一定可以打敗張繡!”前面胸有成竹地演戲演了那麼久,真夠腹黑的。

此仗,曹操比賈詡多算了兩步:絕地偽裝誘敵與置之死地而後生。

曹操得意地想:“賈詡,我終究勝你一籌!”

賈詡陷入了深思:“曹孟德,真不簡單啊!”我怎麼能以凡人的手段來估量你,海水終究不可斗量!

高手過招,要麼很乏味,要麼充滿精彩。

乏味者如歷史上司馬懿與諸葛亮的真實對決,都很慎重,都不敢涉險、出奇,因為面對高手出奇要進行大量調動,如果對手不咬餌,必將陷自己於風險中。於是都願意穩紮穩打,都抓不住對方大的疏漏,打得中規中矩乏善可陳。但這只是表面的波瀾不驚,暗地裡卻暗流湧動,機關早算過了百十重。你在旁邊看得乾著急,想:笨啊,怎麼不出某某招。實際上別人早已算過了,此招不通而已。

謹慎未必是諸葛亮的真實打仗風格。正如一個人家鄉只有大米吃,便一生吃大米,但你不能說他一定喜歡吃大米。諸葛亮只有那麼一點籌碼,別無選擇而已。謹慎也不是司馬懿的風格。剋日擒孟達,百日平遼東,大開大闔才是他的風格,只不過當時被諸葛亮逼得只有一種選擇而已。成為什麼樣的人,很多時候是環境為我們選擇的。

精彩者如賈詡對曹操,兩人都是進攻派。高手與高手之間已不是簡單的一招致敵,而是棋逢對手,招招相扣,屢有後招,打出不一樣的精彩與深度,讓人始料未及。

總的來說,面對高手得多看幾步,得有看破錶象見實質,看透明招見藏招的意識與能力。高手這麼容易就上當了嗎?第一仗,賈詡說不。高手這麼容易就勢窮了嗎?第二仗,曹操說想得美。高手這麼容易就被打發了嗎?第三仗,賈詡笑你太天真。

面對高手,得給予智力上的尊重與重視。否定別人的智力,實際上是在侮辱自己的智商。

最典型的例子是韓信。他之所以前期那麼成功,戰必勝攻必取,除了他的軍事天才之外,一定的原因是他當年受過胯下之辱,讓對手一路輕視,不當他是聰明人、厲害角色。而後來失敗,是因為劉邦團隊一直對他極度重視,擺在項羽之後第一重視的高度,嚴防死守。如果前面的那些對手也如此重視他,縱然他是曠世奇才,他的攻取之路也不會那麼順利。

當然,有時心理活動太多,想過了頭,也會出現反效果。

“他這招一定有深意!”

……

“他出招不會這麼簡單的!”

……

“這裡面一定有一個我看不到的致命陷阱!”

……

實際上,對方無非是一個尋常的舉動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