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晋祠,枉到太原,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园林—晋祠的那些事

唐叔虞,亦称叔虞、太叔,姬姓,名虞,字子于

,岐周(今陕西岐山)人。因封在唐国,史称唐叔虞。唐叔虞为周武王姬发之子,周成王姬诵同母弟 ,母王后邑姜(齐太公吕尚之女 ),周朝诸侯国晋国始祖。

西周(前11世纪—前771年),其封地在今山西翼城,后来叔虞宗族的一支迁至晋阳,后人为了纪念叔虞,在悬瓮山麓晋水发源处建祠宇,称唐叔虞祠。也就是“晋祠”。

不到晋祠,枉到太原,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园林—晋祠的那些事

晋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原名为晋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园林,为晋国宗祠。

东汉汉安三年(144年),太原地震,波及晋祠。

南北朝天保年间(550年—559年),文宣帝高洋扩建晋祠,“大起楼观,穿筑池塘”。读书台、望川亭、流杯亭、涌雪亭、仁智轩、均福堂、难老泉亭、善利泉亭等都始建于这个时期。自高洋以下皆续有修缮。

隋开皇六年(581年—586年),在祠区西南方增建舍利生生塔引晋水灌溉稻田,周回41里。

唐贞观二十年(646年),太宗李世民到晋祠,并又一次进行扩建。

北宋太平兴国年间(976年—983年),宋太宗赵光义在晋祠大兴土木,修缮竣工时还刻碑记事。

天圣年间(1023年—1032年),宋仁宗赵祯于追封唐叔虞为汾东王,并为唐叔虞之母邑姜修建了规模宏大的圣母殿。

宋徽宗崇宁中(1102年—1106年),重修圣母殿,赐号“慈庙”。政和元年(1111年),重修苗裔堂。

金大定八年(1168年),更在飞梁大东,增建献殿,专为圣母子贡献祭品。

元世祖至元四年(1267年),重修唐叔虞祠内建筑,勘定晋祠四周地界。

元仁宗皇庆二年(1313年),僧洪治禅师重修奉圣寺。

元泰定帝致和元年(1328年),重修苗裔堂。

元顺帝至正元年(1341年),王思诚任河东山西道(宣慰司),整修晋祠。次年,太原地震,波及晋祠,乃重修圣母殿。

明洪武元年(1368年),重修雨花寺,正殿三间,左右配殿各三间。

洪武二年(1369年),加封圣母为“广惠显灵昭济圣母”。

洪武三年(1370年),创建仙翁阁,又称红阁。

明永乐十年(1412年),僧圆觉禅师来奉圣寺,增建观音堂,铸圣母殿左钟。

十四年(1416年),建上生寺,正殿三楹,东西配殿各三阁。

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补铸莲花台西北隅铁人头。

明天顺元年(1457年),圣母殿右侧铸造大钟一口。

天顺五年(1461年),山西巡抚茂彪修葺晋祠。

明正德六年(1511年),重修苗裔堂。

正德八年(1513年)补铸西北隅铁人胫部。

正德十五年(1520年),铸昊天神祠钟。

明嘉靖中,建白鹤亭。

嘉靖十一年(1532年),王朝立在晋祠庙内东南角创晋溪书院。

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建读书台,修望川亭、唐叔虞祠、善利亭、难老亭。

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一年(1561年—1562年),宁化王府修圣母殿、鱼沼飞梁。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创建水母楼。

明隆庆元年(1567年),重修东岳祠。

明万历年间(1573年—1620年),在献殿前增建对越坊和钟鼓楼。接着又在会仙桥的东面,重修了华丽的水镜台供演戏之用。

清康熙元年(1662年),重建望川亭。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太原知县周在浚重修唐叔虞祠。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建吕祖阁。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再修唐叔虞祠。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整修奉圣寺,创建待凤轩。

雍正八年(1730年),高氏重修台骀庙。

乾隆元年(1736年),建钧天乐台。

乾隆二年(1737年),改建三圣祠、同乐亭。

乾隆十二年(1747年),重修舍利生生塔。

乾隆十六年(1751年),翰林杨二酉致仕回晋祠,致力于晋祠修缮。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重修公输子祠。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山西巡抚朱珪、太原令周宽重建唐叔虞祠。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扩建文昌宫、晋水七贤祠、锁虹桥。

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修鱼沼飞梁。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建白鹤亭。

乾隆五十年(1785年),建朝阳洞及读书台。

乾隆六十年(1795年),扩建昊天神祠、重修读书台。

嘉庆六年(1801年),修玉皇阁、三清洞,关帝庙落成。

嘉庆十四年(1809年),全面修葺晋祠,包括莲池、水榭、飞梁、台骀庙、公输子祠、三圣祠等。嘉

庆二十三年(1818年),修雨花寺。

道光五年(1825年),重修东岳庙。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修葺晋祠部分建筑。

咸丰五年(1855年),重建清华堂。

同治二年(1863年),重修奉圣寺。

光绪三十年(1904年),修晋祠待凤轩。

中华民国六年(1917年),建洗耳洞和真趣亭。

民国十五年(1926年),补铸晋祠金人台东南隅铁人头。

民国十六年(1927年),荣鸿肪筑陶然村别墅(荣家花园)。

民国十九年(1930年),建石舫“不系舟”。

1954年,修智伯渠,重建锁虹桥。

1960年,重建望川亭,重修苗裔堂,扩建文昌宫。

1961年3月,晋祠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64年,新建晋祠大门和望川亭,整修陆堡河及三台阁。同年拆除同乐亭,改建山西历代书画室。

1965年,扩建难老泉水堰,兴建晋祠公园南湖大厅、船码头。

1975年,全面整修文昌宫。

1977年,省干部疗养院归还奉圣寺遗址房屋120间。

1978年,全面整修晋祠,平整土地47845平方米,迁出文物区内住户22家,王琼祠南山建成六角亭一座,整修智伯渠,重砌善利泉水渠,修缮关帝庙、唐叔祠、三台阁、晋溪书院。

1980年,在奉圣寺原址重建新迁建筑。

1980—1981年,在晋祠王郭村附近发掘的北齐东安王娄睿墓葬,墓中保存近200平方米的壁画,为中国保存最早、艺术价值很高的历史珍品。

1981年,扩建唐碑亭。同年维修雨花寺、老君洞、瑞云阁、陶然村别墅等主要建筑。改造晋祠公园饮马泉景区,建造御井亭、藕香榭、长廊及牌坊等工程,至1989年全部竣工。

1991年,董寿平美术纪念馆在晋祠博物馆落成开馆。刻制晋祠内外八景碑竭,并建碑廊。恢复晋溪书院。建太原王氏始祖王子乔祠。

2011年被公布为第一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人们常说的晋祠三绝指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区西南25公里处的晋祠博物馆之内的周柏、宋代彩塑以及难老泉。

不到晋祠,枉到太原,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园林—晋祠的那些事

宋代彩塑

不到晋祠,枉到太原,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园林—晋祠的那些事

周柏

不到晋祠,枉到太原,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园林—晋祠的那些事

难老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