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最廉洁的官员,写下传世名篇,用行动成就伟大人格

千古传诵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出自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之《岳阳楼记》。这是范仲淹一生立身处世的信条,更是他一生际遇的真实写照。

宋朝最廉洁的官员,写下传世名篇,用行动成就伟大人格

公元989年,八月初二,范仲淹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家庭。两岁时,他的父亲病故,幼小的他随母亲改嫁到朱家。长大后,范仲淹勤学不倦,经常到附近山上的寺庙昼夜苦读,据说他用功勤奋,五年时间都不曾脱下衣服睡觉。因为没有生活来源,他每天只喝绸粥就着咸菜充饥,几年以后,山上的书籍已经不能满足他的渴求。一心向学的范仲淹决定离开家乡到外地求学。

宋朝最廉洁的官员,写下传世名篇,用行动成就伟大人格

公元1011年,二十三岁的范仲淹在睢阳(今河南商丘)应天府书院求学读书。一天,皇帝宋真宗路过书院,书院的学生都争相前去观看,范仲淹却闭门不出,关起门来继续读书。有个同学说他错过观望皇帝的机会,他却平静地回答:“日后再见,也未必晚。”经过几年的苦读,范仲淹将儒学的经典熟记于心,并吟诗作文,竖立起以造福天下,为百姓谋福利为己任的理想抱负。

宋朝最廉洁的官员,写下传世名篇,用行动成就伟大人格

范仲淹任邓州知州时创建的花洲书院

1015年,范仲淹考取了进士,时年27岁。不久,他被任命为广德军的司理参军。接着,又调任军队推官。事业渐渐有了起色,当他拿到第一笔俸禄之后,就把母亲接来奉养,并回复了范姓,改名仲淹,从此,他开始了近四十多年的政治生涯。

宋朝最廉洁的官员,写下传世名篇,用行动成就伟大人格

范仲淹与滕子京

范仲淹做官并不是做一个吃干饭、混日子的官员,他在江苏泰州担任盐仓监官的时候,发现当地多年失修的海堤,给当地的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于是他上书给上级部门,建议重修护海堤坝,他的提议得到了支持。只是,刚刚开始建造海堤的时候,便遇到了大的海啸,海潮一下子将一百多名民工卷进大海,范仲淹面对大自然的考验和人们的质疑,临危不惧,坚持营造海堤,经过众人的努力,终于建成了一座数百里长的海堤。从此,盐场和农田的生产,恢复了正常。当地的人们感激范仲淹,给海堤命名为“范公堤”。以前遭受海难的灾民们,为了纪念他,甚至改姓了范。

宋朝最廉洁的官员,写下传世名篇,用行动成就伟大人格

范仲淹不但工作上尽职尽责,生活上他同样关心别人的疾苦,做到他说的“最后乐”。曾经有一位乞丐,穿着破烂前来向范仲淹请教问题。范仲淹从交谈中看出此人具有一定才华,便帮助这位姓孙的人找了一门差事,并和自己一起攻读《春秋》。十年之后,朝野上下传诵着一位姓孙的人在泰山教授《春秋》,门生多达几百人,此人便是当年范仲淹救助的孙秀才。

范仲淹深受幼年时,家贫读不起书的窘境,当他看到家族内的子弟上不起学,于是将自己的房产捐出来做学堂,供贫寒的子弟读书,再者平时他用自己的工资购买田产,用田产的收入为这些贫寒子弟提供食物,这些田产不计入一丝一毫的个人收入,被人们叫做“范公田”。

宋朝最廉洁的官员,写下传世名篇,用行动成就伟大人格

范仲淹祠堂高义园

宋朝最廉洁的官员,写下传世名篇,用行动成就伟大人格

范仲淹祠堂

诚然,范仲淹不愿看到这些与自己年轻时有着相同命运的贫寒子弟在学习和生活上遭遇人生的忧患与窘境。这一义举在当时,受到很多人的非议,人们纷纷嘲弄范仲淹,笑话他“傻”,“痴”,范仲淹没有辩解,更没有放弃“先忧后乐”的理想,仍旧坚持着这种忘我的公益行为,范仲淹死的时候,没有为儿孙留下一分钱遗产,当人们打开他的箱子,只在箱子里发现了一套旧衣服和一件缝补破旧的内衣。因没有钱办理丧事,范仲淹的儿子只能向父亲生前的好友借钱办理了后事。

宋朝最廉洁的官员,写下传世名篇,用行动成就伟大人格

浙江省桐庐县范仲淹纪念馆

范仲淹的高尚人格和积极进步,舍小我为大众的政治理想,称为后世人们学习的楷模。范仲淹逝世后,皇帝亲自为他的墓碑提携“褒贤之碑”,受到他恩泽的百姓为了纪念他,纷纷为他画肖像,立祠堂,直到一千多年后的民国时期,“范公田”还一直保留着,依旧向人们讲述着当时范仲淹的义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