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曹操皆愛婦人,為何一死一生,暗含人生成敗玄機

俗話說:獵犬終須山上喪,將軍難免陣前亡

董卓荒淫好色之名,已是世人皆知。中平六年(189年)四月,董卓自引兵進入京師後,夜宿龍床,嬪妃宮女,想睡誰就睡誰,已喪失人性極限,曾引發人神共憤。最終,在初平三年(192年)五月,死於貂蟬的美人計之下。

曹操好婦人之名,與董卓相比雖有些許差異,但也僅僅是“五十步笑百步”之別。據《資治通鑑》記載:建安二年(公元197年)春,曹操首次征伐張繡期間,原本張繡已降。怎奈,曹操竟然看中了張繡的嬸嬸鄒氏,遂令兵士強招其前來侍寢。因而,引發張繡心中暗恨,遂復反叛,並依賈詡之計,突襲曹操營帳,曹操驚慌逃跑,又被流矢射中右臂,且戰馬受傷難以騎乘,眼看追兵將至。危機時刻,曹操長子曹昂獻出自己所騎戰馬,並帶領曹操侄子曹安、曹民步行掩護曹操逃離。結果,曹操倖免於難,但是大將典韋、愛子曹昂以及愛侄曹安、曹民盡皆戰死。

董卓、曹操皆愛婦人,為何一死一生,暗含人生成敗玄機

同為婦人,董卓卻因婦人而亡,並備受世人唾棄;而曹操雖因婦人而痛失大將、又喪愛子愛侄,但自身卻能倖免於難,並被世人稱為英雄。

還真是,相同起因,不同結果。何也?

一、麾下是否忠心,不在於關係的親近,而在於其人品是否端正

古人言:“知人知面不知心,畫虎畫皮難畫骨。”

呂布既是董卓的貼身保鏢,又是董卓的義子,卻為了一女子算計義父董卓,做出那薄恩寡義之舉。若非如此,董卓何來殺身之禍。而典韋同曹操的關係,僅僅就是保鏢與主子之間的單純從屬關係,卻能殺身成仁,以死相報。

由此可見,領導自身是否安全,不在於麾下和自己是否關係有多麼親近,而在於其是否忠心。

正所謂:日防夜防,家賊最難防。有時,外敵只會給你製造麻煩,而內敵卻會給你製造陷阱;有時,外敵只會讓你受傷,而內敵卻會讓你喪命。所以,古自那些雄主都喜歡做那“攘外,必先安內。”之舉,看來並非沒有道理。

二、以利相得,也易以利相失;以恩相予,也易以恩相報

董卓只因呂布之勇,為得到呂布相助,先以赤兔馬投其所好,再以財帛結其所願,後以高位動其所盼,隨後得之。所以,呂布投董卓,不是因為董卓有恩於自己,也不是因為董卓和自己有沾親帶故的關係,更不是為了依靠董卓有一番作為,僅僅就是奔著眼前的利益而去。

董卓、曹操皆愛婦人,為何一死一生,暗含人生成敗玄機

根據呂布的後續表現就不難看出,心中所求,得之則喜,反之則怨。且怨的程度還極其之深,連領導的女人都敢覦覬、搶奪。

再怎麼說,董卓也是經歷過大風大浪之人,怎麼就看不出呂布的品性呢?還要當成親信,時刻收留身側,這簡直就是存放著一個隨時都會爆炸的炸彈嗎。呂布都可以毫不心軟的殺義父丁原,自己還要認呂布為義子,難道是在給呂布殺死自己的機會嗎?

其實,這也正應了古人常講的: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因果報應。董卓使呂布殺義父丁原,後呂布又殺義父董卓,再後來呂布又被自己的親信反叛而亡。

但是,令人心生疑慮的是,李儒作為董卓麾下首席謀士,為何就看不到這一點呢,不但沒有勸諫,反而是獻策者。不過,李儒也盡到了一個謀士的應有職責,曾勸諫董卓學春秋戰國時期“楚莊王絕纓之會,不究戲愛姬之蔣雄”的典故,將貂蟬贈予呂布,以感其心。誰知董卓又被貂蟬柔情所迷,反以“如果是你妻,你願送嗎?”為由,拒絕李儒所請。後來,果然如同李儒所斷言的那樣,董卓死於婦人之手矣。

再來看看曹操得典韋,就是簡簡單單的量才使用,收為貼身保鏢,又因對戰呂布陷陣立功,而被曹操拜為校尉。後來,曹操在征伐張繡的過程中,典韋死守帳門,用自己的生命換得了曹操逃生的一絲良機。

所以說,麾下是否忠誠,和兩人關係是否親近無關,也不在於利益是否多少,而與這個人的德性有著直接的關係。麾下德良,領導心安;麾下德差,領導心牽。也因此,後世總結出了這樣一句用人理念:德才兼備,大膽使用;有才無德,限制使用;有德無才培養使用;無德無才直接不用。

三、人心換人心,得人心;利益換利益,利到人心到,利失人心失

當初,董卓給呂布又是送錢,送馬,送官之時,這份利到,呂布的人心也就到了,殺義父丁原,並率軍而投董卓。之後,呂布又在對戰關東聯盟討董之戰中,屢立戰功,並保護董卓順利遷都長安。

董卓、曹操皆愛婦人,為何一死一生,暗含人生成敗玄機

到了這個時候,也許在呂布心中曾經的那點以利所結的恩情,怕是已經原清了。所以,當王允將貂蟬“明贈董卓,暗許呂布”之時,呂布的態度,已明顯將自己放在了和董卓平等的地位來看待,之所以心下還甚懼董卓之威,只因自己的命運還被董卓所控。若非如此,怕呂布早就明目張膽進行搶奪了。

再說了,一直跟隨曹操身側的典韋,能不知道曹操的心性嗎?典韋之所以願以死報曹操,只因其心中已將曹操當成了效忠一生的理想。表面上看,典韋是個大老粗,其實不然。正如曹操識典韋,一如典韋識曹操一樣。後來,當曹操官渡大敗袁紹之時,其不哭宛城愛子愛侄之失,而獨哭大將典韋也,只因其心中時刻恩念著典韋的相救之恩。由此,也可看得出來,曹操非忘恩負義之人,眼看北方強敵將滅,霸業已成,典韋卻無法同曹操來分享這份喜悅與富貴,豈不遺憾。

由此可見,無論識人用人之能,還是重情重義之心,曹操皆勝董卓多矣。

再說了,古之漢高祖、唐玄宗、宋太宗等,那個又不好婦人了,但又有那個因婦人而亡了。

所以,無論是董卓因婦人而亡也好,還是曹操因婦人而生也罷,其實皆不幹婦人之事,而皆在於用人上,用對人成事,用錯人敗事。

對此,你怎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