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有人文初祖之称,又打败炎帝,却叫炎黄子孙,而没有黄炎之说

炎帝,是中国新石器时代姜姓部落首领的尊称,所在部落居住在泾水流域姬水沿岸。至于为什么叫炎帝?传说是因为其懂得用火而得到王位。人们又称他为神农氏、赤帝、烈山氏、魁隗氏或者伊耆石年,炎帝最为大家所知的应该是神农尝百草的传说了,炎帝亲尝百草,从而发明了用草药治病。

黄帝有人文初祖之称,又打败炎帝,却叫炎黄子孙,而没有黄炎之说

黄帝,本姓公孙,后改姬姓,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又因建都于有熊,所以也称之为有熊氏。发源于陕西麟游西北的杜林,后来才迁移到黄河流域中流一带。至于为什么被尊称为黄帝,史说其有土德之瑞。居五帝之首,是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

黄帝有人文初祖之称,又打败炎帝,却叫炎黄子孙,而没有黄炎之说

黄帝有人文初祖之称,又打败炎帝,却叫炎黄子孙,而没有黄炎之说

当时,中原大地上的正统部落是炎帝和蚩尤,黄帝部落是北方的游牧民族,彪捍善战,逐渐统一北方部落,从形成蚩尤、黄帝、炎帝部落三足鼎立的局面。传说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首先结盟,共同击败了蚩尤部落。后,阪泉之战黄帝战胜炎帝,取得对黄河流域的领导权,随即在泰山之巅,会合天下诸部落,举行了隆重的封禅仪式,统一中华,称之为“华族”,汉以后改成“汉族”。

黄帝有人文初祖之称,又打败炎帝,却叫炎黄子孙,而没有黄炎之说

既然黄帝最厉害,且取得了最终胜利,为什么我们一直称炎黄子孙,而不是黄炎子孙呢?

第一,对文明贡献大小的问题。炎帝尝百草、发展医学,制耒耜、种五谷,立市廛、首辟市场,治麻为布、民着衣裳,作五弦琴、以乐百姓,削木为弓、以威天下,制作陶器、改善生活等等,教会了人们用火,解决了当时最大的问题食和衣,据说还立历日,立星辰,分昼夜,定日月,以规律人们的农耕生活,按季节栽培农作物。其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程度高于游牧为主的黄帝部落。

黄帝有人文初祖之称,又打败炎帝,却叫炎黄子孙,而没有黄炎之说

第二,先来后到的问题。据史料记载,炎帝部落在中原的历史比黄帝部落的历史要早,炎帝部落是原居民,黄帝部落是外来者。炎帝部落因为农耕发达,不用总是去抢,去射猎,战斗力逐渐下降,呈现衰败之势,东边的九黎部落(蚩尤部落)却在此时发展起来,并屡屡侵扰炎帝部落。炎帝部落因不敌蚩尤向黄帝求救,黄帝和炎帝联合打败了蚩尤。后来,黄帝部落又打败了炎帝部落,炎帝向黄帝投降,黄帝成为新的部落联盟的首领,因而这里就有个时间先后的问题。就好比“秦汉”,没有叫“汉秦”的,先有秦后有汉,虽然秦被汉打败。

黄帝有人文初祖之称,又打败炎帝,却叫炎黄子孙,而没有黄炎之说

第三,因为汉族族名来自汉朝,而汉高祖刘邦自称赤帝之子,“赤帝汉氏高皇帝之灵,承天命,传国金策之书,予甚祗畏。”(《汉书·王莽传》),。“赤帝之子”这一说法最早源于刘邦斩白蛇起义的典故,《史记·高祖本纪》:“……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故哭。”汉朝崇尚火红色,谓之以火德王,火赤色,因神化刘邦斩白蛇的故事,称刘邦为"赤帝子"。

黄帝有人文初祖之称,又打败炎帝,却叫炎黄子孙,而没有黄炎之说

第四,原因简单,就是“炎黄”叫着比“黄炎”更顺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