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代盜墓賊一般不拿玉器?

為什麼古代盜墓賊一般不拿玉器?

衛河瘋狂“挖寶族”連夜尋寶 工具齊全全家上陣

大家好,我是老蔣。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為什麼古代的盜墓賊盜墓的時候一般不拿玉器。

眾所周知盜墓是指或團體以非法的方式進入不屬於自己財產的陵墓,取出其中物品以為己用的行為,它的發生一般伴隨著對古墓不可恢復性的破壞,盜墓賊可以說是無所不偷,稍微值錢的兩個東西他們就會想辦法帶走,不過這麼多年來,我國的考古學家發現,哪怕是被盜墓賊盜過的墓裡也有很多值錢的玉器留在墓裡,就連價值連城的金縷玉衣盜墓賊也只是抽走其中的金絲。很少有人把玉衣帶走的,這是為什麼呢?

為什麼古代盜墓賊一般不拿玉器?

資料:徐州博物館漢代玉器展品

這就要從古代盜墓說起了,伍子胥、項羽、劉去、曹操、董卓、黃巢、溫韜、劉豫、楊璉真珈、陳奉等等一些耳熟能詳的人物都在進行盜墓,可見當時的這項斂財方式多麼盛行,盛行之下必定有一大群人從事這個行業,久而久之就有了所謂的“行規”。

為什麼古代盜墓賊一般不拿玉器?

項羽麵塑

並且古代玉一般都是被王孫貴族使用的。平民沒有機會接觸到這個東西,而且古代盜墓本身就是犯法的,盜墓後偷了的玉器沒辦法銷贓,反而放在手裡不方便。第二點就是玉價值連城,但是大多數盜墓賊都要小心翼翼,怎麼可能大張旗鼓的搬走一堆沉甸甸的玉器跑路呢。而且玉自古被稱之為通靈之石,古人認為玉有靈氣依附在人身上的精氣能夠養人,如果是死人的陪葬品,尤其是像金縷玉衣這種穿在死人身上的就像喪服一樣,這種會被認為沾染太多晦氣,如果偷走的話會沾上晦氣。所以大多數盜墓賊最多也只會拿小件方便攜帶的玉器。對大件玉器都採用了無視政策,,而盜墓賊是很忌諱這種事的。久而久之,盜墓團伙就都不拿玉佩,最喜歡拿金銀器、寶石和字畫,因為金銀都是容易熔化重鑄的,鑄造好誰會知道其前身是什麼呢?而寶石可以拆開單賣,一串珠子少則幾十顆多則上百顆,即使價值再高,一個珠子又能值多少錢呢?這樣變賣不容易引起官府注意,對盜墓賊也是是最好的變現數段。如此看來盜墓賊也有盜墓賊的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