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萬件國寶,演繹華夏五千年文明

在1月20日播出的《國家寶藏2》第七期節目中,當紅小鮮肉吳磊守護的是一隻人頭器口彩陶瓶。這隻萌噠噠的彩陶瓶高31.8釐米,口徑4.5釐米,底徑6.8釐米,1973年出土於甘肅泰安大地灣遺址,現藏甘肅省博物館。


上萬件國寶,演繹華夏五千年文明

人頭器口彩陶瓶

大地灣遺址是距今7000年至6000年的黃河上游新石器時代早期遺址。在新石器時代,製陶方法有手製法和輪製法。人頭器口彩陶瓶是輪制與手製工藝相結合的作品。泥制紅陶,瓶體規整。器口作一人面形,披髮,前額有發簾,面部五官皆以雕刻空洞的手法,表現了人面部準確的位置,並刻畫了自然寧靜的神態。通體施葉紋圖案。輪製成型,並以雕塑與繪畫的手法進行細部藝術製作,成為這一時期具有特殊意義的藝術作品。

第一眼看到這件陶器,小編就被打動了。它通體暖色,紋飾質樸,雖由人做,宛自天成,瓶口的人面,神態平和自然,若他能開口,我們可能會聽到一個關於遠古的神秘傳說。感謝《國家寶藏》節目讓國寶活起來,走入觀眾視野。

想不想了解更多國寶?小編今天為大家推薦一套收入萬件國寶,濃縮璀璨中華文明的大型圖書——《中國藝術史圖典》(全九冊)。


上萬件國寶,演繹華夏五千年文明

中國文物學會專家委員會 主編2019年1月,定價1104.00元

權威打造:李輝柄、單國強、彭適凡、周南泉、陳麗華、孔德明、賀雲翱等中國權威文物專家經年磨礪,為讀者打造中華藝術傳世讀本。

內容豐實:萬餘幀圖片,分陶瓷、玉器、青銅器、金銀器、書法、繪畫、工藝品、服飾造型八大卷,精選國寶級文物藝術品,全方位展示中華文明藝術成就。


陶瓷卷(全二冊)


上萬件國寶,演繹華夏五千年文明

本卷主編為著名古陶瓷研究專家李輝柄

中國是世界上著名的陶瓷古國。早在距今1萬年前,當人類文明的曙光照耀在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的沃野之上時,這些文明高度發達的農耕民族就已經掌握了製造陶器的技術。瓷器是在陶器的基礎上出現的,它是中國古代人民的一項偉大發明。縱觀中國的陶瓷史,宛如一部震撼人心的史詩,它用濃墨重彩,再現了中國昔日的輝煌,令中國人引以自豪,令世界驚歎不已。


上萬件國寶,演繹華夏五千年文明

原始青瓷尊(商代 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

上萬件國寶,演繹華夏五千年文明

哥窯折沿盤(元代)


玉器卷


上萬件國寶,演繹華夏五千年文明

本卷主編為著名古代玉器研究專家周南泉

中國的玉器,源遠流長,它伴隨著歷史的腳步,已經走過了漫長的八千年歲月。玉器,以其特殊的物理構成、鮮為人知的磨製手段,在上自君王下至庶民中獲得了崇高的地位和殊榮,被賦予人格化的理念。殷商以降,先秦諸子對玉的討論可謂百花齊放,其中犖犖大者,不出孔子“君子比德於玉焉”的因玉論人、勸世之意,然而正是聖人論玉,才道出玉具有潤澤無瑕的大家風範。


上萬件國寶,演繹華夏五千年文明

魚龍碧玉花插(清代 現藏首都博物館)

青銅器卷


上萬件國寶,演繹華夏五千年文明

本卷主編為著名青銅器研究專家彭適凡

青銅藝術,作為一種火與銅、錫合金凝練的藝術,在中國古代藝術史上有著極其輝煌的、不可磨滅的地位,尤其是獰厲的商周青銅藝術,更以其恢宏的氣勢、雄奇的造型、怪譎的紋飾和精湛的技藝,給人以美的享受、美的震撼和美的力量。


上萬件國寶,演繹華夏五千年文明

刖人守門方鼎(西周 現藏寶雞市周原博物館)

金銀器卷


上萬件國寶,演繹華夏五千年文明

本卷主編為著名考古學家賀雲翱

中國古代金銀工藝史,是一部絢麗多姿、流光溢彩的藝術史,每一時代無不以其獨特的面貌卓然不群。中國至遲在距今3000年前的商代,就已經出現了黃金製品。早期的金銀器均為小型的裝飾品。金銀器皿出現於春秋戰國時期,兩漢時期金銀製品數量增多,品種增加,工藝也日趨成熟,走上了獨立發展的道路。唐代是中國金銀器發展的繁榮鼎盛階段,這一時期不僅金銀器數量劇增,而且品種豐富,在汲取域外因素並融會中國傳統民族文化的基礎上,形成了獨立的民族風格。


上萬件國寶,演繹華夏五千年文明

金鎮(戰國 現藏湖北省博物館)

書法卷


上萬件國寶,演繹華夏五千年文明

本卷主編為著名古代書畫研究專家單國強

漢字是中華民族歷數千年發明創造和不斷完善,最終成為中國語言文字的優秀代表。文字是語言的載體,書法是文字的藝術表現形式。在長期的發展和不斷創新的過程中,漢字的書寫已經不僅僅是記錄語言的符號,更重要的是,它已通過歷代書寫者的共同努力,用中國所特有的筆墨、紙以及書寫者融入其中的思想感情和人文精神,最終使寫字成為一種藝術,這就是中國所特有的漢字的書法藝術。


上萬件國寶,演繹華夏五千年文明

褚遂良《蘭亭序帖》(唐 現藏故宮博物院)

繪畫卷


上萬件國寶,演繹華夏五千年文明

本卷主編為著名古代書畫研究專家單國強

本書系統地闡明瞭中國傳統繪畫的久遠歷史和豐富品類。時代上溯到萌發繪畫的上古時期,下至晚清民國初年,上下七千年。品類包括已呈繪畫圖案、圖像因素的石器時代彩陶和史前巖畫、商周兩代的青銅器,已具繪畫本義的戰國和西漢帛畫、先秦漆器,已屬獨立畫種的秦漢墓室壁畫、兩漢畫像磚和木板畫、魏晉至隋唐的石窟和墓室壁畫,以及自六朝後湧現的各代繪畫名家的紙絹畫。這些品類組成了中國繪畫源遠流長、延綿不斷的歷史長河,並此起彼伏地閃爍著絢麗的光彩。


上萬件國寶,演繹華夏五千年文明

《柳禽白鷳圖》軸(明代 現藏故宮博物館)

工藝品卷


上萬件國寶,演繹華夏五千年文明

本卷主編為著名古代工藝品研究專家陳麗華

中國是漆器的發源地。我國的先民們從新石器時期末期就開始以漆塗物,在六七千年的時間裡創造了燦爛的漆文化。製作工藝、器物造型和裝飾藝術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為一門獨特的工藝美術。


上萬件國寶,演繹華夏五千年文明

鳳鳥紋漆耳杯(戰國 現藏湖北省博物館)

服飾造型卷


上萬件國寶,演繹華夏五千年文明

本卷主編為著名服飾造型研究專家孔德明

中國向有“衣冠王國”的美譽,中國服飾是人類文明長河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有人稱之為記錄中國傳統文明的“活化石”。


上萬件國寶,演繹華夏五千年文明

西魏皇帝與大臣服飾(敦煌莫高窟285窟南壁壁畫)

(以上圖文選自《中國藝術史圖典》)



上萬件國寶,演繹華夏五千年文明

《中國藝術史圖典》(全九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