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的兵马,远远大于清军,在三藩之乱时,为何他还是失败了?

吴三桂的兵马,远远大于清军,在三藩之乱时,为何他还是失败了?

吴三桂这个人物向来都很有争议,不少人说他是卖国贼,要不是他引了清军入关,可能大好河山也未必会落到满人的手里。也有人说吴三桂其实很有才能,不然不会做到三藩之一,还对清朝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大家都知道,其实在清朝初期,三藩权势地位还是蛮大的,几乎可以称得上是一方之主,不然康熙也不会下了大决心,为了收揽皇权而撤销三藩,从而引起了他们的反抗,史称"三藩之乱"。那么当年三藩之乱时,明明吴三桂的兵力远远大于清军,为什么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呢?

吴三桂的兵马,远远大于清军,在三藩之乱时,为何他还是失败了?

三藩之乱最开始的时候,吴三桂说白了是打着"反清复明"的口号,他本来兵力就不少,一路打仗,也收复了不少民心。毕竟当初清朝建立政权时,真正的满人数量并不多,更多的还是汉人。而那些原来明朝的官员都是在高官厚俸的糖衣炮弹下,才归顺了朝廷。虽然朝廷也兴学汉学什么的,毕竟时间不是很久,洗脑也没那么成功,还是有很多官员学子投奔到吴三桂麾下。这其实三藩的兵力是在不断扩大的,前景还是很美好的,很有希望推翻清王朝的。

吴三桂的兵马,远远大于清军,在三藩之乱时,为何他还是失败了?

但是,人不能出尔反尔,这样你就会失去人心。当时,三藩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大军都已经到了长江了,按理说只要跨过长江,一路北上,说不定就能成功了。可是,这时吴三桂满足于自己获得的成就,居然停下了进攻。吴三桂其实也是个野心家,这个时候他自称周王,还建立了自己的国号。这和当初说好的不一样,打着复明的旗号,你不是应该把崇祯帝的后代立为皇帝比较能说服人。吴三桂这一举动立马寒了很多追随者的心,要知道那些文官武官不是傻子,他们当初之所以追随吴三桂就是被复明这一旗号打动了。吴三桂自己称王,这明显就是告诉大家,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野心。于是,很多原来的追随者都纷纷离开了,不再追随他了。

吴三桂的兵马,远远大于清军,在三藩之乱时,为何他还是失败了?

可是,就算走掉一批人,当时的三藩还是占了人数上的优势的,要是继续往前进,未必就一定会输。可是,吴三桂那个时候年纪已经大了,做事情有点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才会想朝廷提出化江而治。那时吴三桂觉得自己年老体衰而自己唯一有用一点的儿子又被困在京城做质子,继承他的人又没有。所以,吴三桂那时候几次三番给皇帝写信让他放了自己的儿子,可是这一条件也被驳回了。可以说是天意弄人啊,要是吴三桂有个强劲有为的继承人,那么三藩之乱也不会就这样被平息,还有一战之力。

吴三桂的兵马,远远大于清军,在三藩之乱时,为何他还是失败了?

吴三桂虽然是个野心家,但是他没有把握住机会,打仗的时候都讲究"一而再,再而三,三而竭",你一旦失去了那个宝贵的机会和士气,就得吃败仗。这也就是为什么吴三桂明明有那么多兵力,三藩之乱却还是失败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