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对大臣十分苛刻,如何对待骂他和剥削他的人?不按常理出牌

朱元璋是大明的开国之君,这个来自农家的孩子,他的身上有太多值得人琢磨的东西。他从底层崛起,参加义军、打败强敌、推翻蒙元,问鼎中原。一个曾经给人放牛的娃娃,为何会有这么大的潜力?

朱元璋对大臣十分苛刻,如何对待骂他和剥削他的人?不按常理出牌

朱元璋登基后改革吏治、整治贪腐、诛杀功臣,掀起了令人胆寒的“蓝玉案”、“胡惟庸案”,被他诛杀的贪官超过了15万人。这些让后人都震惊的大案,难道就是朱元璋的本来面目吗?就因为他够狠、心够硬才开创了大明?一将功成万骨枯,优柔寡断的人确实很难建功立业,但朱元璋其实也并非残酷无情之人,看看他如何面对骂他的人和压榨过他的人就能明白。

朱元璋对大臣十分苛刻,如何对待骂他和剥削他的人?不按常理出牌

朱元璋做吴王时,曾在一次水战中被敌军围困。对方逼朱元璋自尽,他不忍心让属下受牵连准备牺牲自己。此时,一个和他长得很像的部下站出来,一定要替他去死。此人名叫韩成,因其相貌与朱元璋相似,平日里朱元璋对他也很亲近,想不到危机时刻,此人居然提出替他去死。

朱元璋并不忍心,但韩成护主心切,义无反顾。由于时间紧迫,他连后事都没来得及交代,登上甲板后他朝敌军喊了几句话,让敌军把他当成了朱元璋,随后就跳水而亡了。韩成死后,朱元璋趁敌不备,带着大军冲出包围,后又反击回来,杀死敌首,大获全胜。

朱元璋对大臣十分苛刻,如何对待骂他和剥削他的人?不按常理出牌

建国后,朱元璋论功行赏时却忘了韩成,导致其家人无依无靠,流落街头。一次銮驾行至宫外一个桥头,忽然被一个老妇人拦住大骂。细问后才知道,老妇人是韩成的母亲,儿子去世后她生活艰难,这才痛骂皇帝不知感恩,没良心,痛惜儿子死得不值。朱元璋想起往事马上赔礼道歉,命人把老人接进宫中。

朱元璋对大臣十分苛刻,如何对待骂他和剥削他的人?不按常理出牌

随后他追封韩成为后,为其家人建侯府,直到侯府建成,才把老妇人恭恭敬敬送出宫。可见,对于曾经有恩于他的人,朱元璋能懂得感恩,即便对方指着他破口大骂,他也能容忍。

朱元璋对大臣十分苛刻,如何对待骂他和剥削他的人?不按常理出牌

朱元璋在家乡时,曾经给地主家放牛。当时他还是一个幼童,经常有干活不精细的时候,这时往往会受到地主的责罚。每次放牛回来,地主要还检查牛是不是吃饱了,如果牛肚子不鼓,就要责罚朱元璋,骂他好吃懒做。朱元璋的父母和兄长去世时,正是家中最凄惨的时候。

当时朱元璋哭着求地主,希望他看在自己为他干活多年的份上赐一块土地安葬亲人。可地主丝毫不近人情,并没有给他任何帮助,最后还是在村里人的可怜下,才腾出一块土地让他埋葬亲人。多年后,朱元璋当上吴王,他的老家也被自己的军队占领。朱元璋意气风发,希望风风光光地回家祭拜父母,见见老乡。

朱元璋对大臣十分苛刻,如何对待骂他和剥削他的人?不按常理出牌

他回村后,马上有乡亲们来围观。人群中,那个地主颤颤巍巍得站在一角,已经成了一个佝偻的老人。地主见朱元璋骑着大马,身后士兵扛着大旗,知道他已经是吴王,赶紧跪下来磕头,为当年的事连连道歉。朱元璋并没有为难他,还亲自扶他起来,说:“当时我身无分文,只是个毛头小子,你那么做也是正常的”。朱元璋并不是假装大度,他离开村子时,还赏赐地主30顷地,让他安心养老。

朱元璋对大臣十分苛刻,如何对待骂他和剥削他的人?不按常理出牌

对昔日苛刻冷漠的地主,朱元璋能做到尽释前嫌,慷慨相赠,这种容人之量,并非所有人都能做到。如果他还是村里的放牛娃,得到机会一夜暴富时,或许他会马上找地主报复。但从朱重八变成朱元璋后,他所遇见的人、事磨练了他的个性,让他有容人之量,知恩图报。其实不难看出,朱元璋的严苛和残酷只是用在了文臣武将身上,对于那些弱小的大明百姓,不论他们做了什么,他都不去计较。其实他并非一个心狠手辣之人,只是对江山和皇权看得极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